社会体育参与

更新时间:2023-10-30 23: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社会体育导论 课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冯晓丽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第四章 社会体育参与

1、掌握并理解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

3、掌握并理解社会体育的参与形式、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因素 4、掌握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 1、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3、我国体育人口结构

教学难点: 教法手段:

体育需求、体育观念、体育行为三者的关系

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设计

教法提示(旁注)

导入:

第一节 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一、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

社会体育参与: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 生活、加强社会交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 休闲 体育或健美体育等方法进行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社会体育参与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具有鲜明的 群体色彩。社会体育参与成为一种公民权利,通过法律给予 保护。社会体育参与逐渐形成一种消费需求。 二、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 (一)参与人群的广泛性 (二)参与过程的自主性 (三)参与实践的亲历性

(四)参与形式的多样性 (五)参与的非稳定性 三、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

(一)社会体育参与程度体现了社会的人文精神 (二)社会体育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四、社会体育的参与形式

(一)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度 体育人口 准体育人口

(二)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关系 终身体育参与 间断体育参与

(三)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 主动体育参与 被动体育参与

(四)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 当然体育参与 或然体育参与

第二节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一、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一)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

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体育在人生中的地位的看法和在价值观中的排序,它是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决定性因素。 (二)个人的身体状况

个人的身体状况是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提。 (三)个人生活方式 (四)个人经济条件

(五)个人社会特征

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外部因素

(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恩格尔系数p66)

(二)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氛围

(三)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会体育参与水平的重要因素 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社会体育参与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政治制度是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保障

2、社会体育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扩大体育参与(书p67) (四)社会体育的发展必然受到国家体育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1、社会体育的定位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就是社会体育在国家体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所占据的位置和顺序,或者说就是高水平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问题。

2、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决定了体育参与条件的社会公平。社会体育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力、时间、信息等多方面,其核心是资金投入。 第三节 体育人口的概述 一、体育人口的概念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体育人口率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在制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国际上多数国家通行的标准。 (2)我国确定体育人口的目的。

(3)我国群众体育的实际状况。这包括我国人口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参加体育活动的条件,以及体育活动所采取的方法手段。

在确定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时,可以考虑一个略低于体育发达国家的标准。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就可以算一个体育人口:

(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 注意: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气候差异较大,民族的风俗习惯迥异,经济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因此以上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只是一个基础的数据。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体育人口总量 (二)我国体育人口结构 1、性别结构 2、年龄结构 3、职业结构 4、受教育程度结构 5、家庭经济状况结构

四、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一)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二)活动内容及方法 (三)组织化程度

五、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价

(一)健康状况分析 (二)身心自我感觉情况 (三)健康意识

六、我国体育人口状况的评价

(1)中国目前的体育人口数量虽然还不够大,但其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 我国体育人口总数地域工业发达国家,而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3) 未来发展体育人口,必须注意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合理性。

? 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 1.性别结构

2.年龄结构:两头热,中间冷

3.民族分布:少数民族体育人口的比例可以说是低于他们在总人口中的实际比例的。 4.城乡比例 5.职业分布 6.经济状况

? 我国体育人口不平衡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不平衡:

1.体育人口的地区间不平衡 2.体育人口的人群结构不平衡 3.体育人口层次的不平衡 第四节 非体育人口 一、准体育人口的一般情况 (一)性别结构

准体育人口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且高于体育人口汇总的男女比例,这说明中国城乡居民中男性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高于女性,而女性的稳定性高于男性。

(二)年龄结构

我国26~45岁的年龄段是体育参与及其不稳定的群体,他们数量巨大,占准体育人口的54.62%。体现人们压力大。 (三)职业结构

准体育人口中的有职业者人数大大多于体育人口中的同类人群。说明我国的体育人口中无职业者所占比例很大,即社会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甚大。 准体育人口与体育人口比较:P77 (四)受教育程度

准体育人口与体育人口相比,与受教育程度关系不明显。受教育程度可明显区分人们对体育参与否,但对程度深浅影响不大。

但有一个现象值得说明,就是准体育人口中到收费体育场馆去参加活动的比例大大高于体育人口,这表明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利用节假日到收费体育场所去进行一次长时间的、集中的体育活动。

二、不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 (一)体育经历中断的年龄分布 (二)体育经历中断原因的分析 (三)恢复体育参与的预期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体育参与的社会意义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2. 试述体育人口的概念和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与设计部分可加页,讲稿应另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9h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