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研究--以湖北省汽车和钢铁产业为例

更新时间:2023-04-10 06: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研究

———以湖北省汽车和钢铁产业为例

李锡元,王艳姣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收稿日期:2013‐08‐22

基金项目:湖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DEA 03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0311)作者简介:李锡元(1962-),男,湖北京山人,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王艳姣(1989

-),女,湖北荆门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以湖北省为例,对汽车和钢铁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湖北省目前引才工作存在供需不匹配、结构失衡和人才再流失三大问题。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整体需求量将达到14093人,而汽车和钢铁产业将分别达到350人和165人。建议如下:政策要进行产业区分,向需求迫切的产业倾斜;做好人才资源需求预测工作,建立科学完备的引才评价监督体系,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科学调研人才归国动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引进和配置人才;优化创新人才特区机制,培育创新文化氛围,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促进人才和经济共同发展。

关键词: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人才需求预测DOI :10.6049/kjjbydc .2013060224

中图分类号:C 969:F 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4)08‐0135‐05

0 引言

湖北省作为全国经济重点省区,其产业振兴将极

大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研究全省重点产业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仅能了解湖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整体工作现状,还能了解汽车和钢铁等重点产业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其它区域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首先,本文基于相关历史数据对湖北省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进行预测,为湖北省作好人力资源规划、调整人才结构,进一步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提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其研究成果将为相关产业和政府部门以及企业高层领导进行人才管理和政策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1 文献综述

贾浩[1]

认为高层次人才是指不仅受过国际化专业教育,还对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熟识,也拥有一定国

际背景的人才。邱卫军和王立剑[2]

将高层次人才分为狭义人才和广义人才两种,前者是指在科学领域中具有典范和领军作用的人才,后者是指在某一领域达到

一定层次以及获得较高成果的专门人才。目前,国内

外研究并未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概念作出明确定义,根据中组发[2008]28号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枠第十条规定,引进人才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6个月。本文由于受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不严格按照中组部的规定,而是认为具有海外背景的人才即为海外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学术界就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需求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改进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有关的各项工作。首先,在地方产业振兴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

的要求从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高。高永惠和陶同[3]

提出,区域人才资源应向主导产业的主体行业分配。

谌新民和潘彬[4]

认为,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且数量过少,是其不能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主要原因;其次,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虽然近几年才有一定规模,但

有学者较早进行了相关研究。刘德艳与王丽莉[5]

认为,可以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在创新制度的同时,有侧重地引进海外人才,重点优化创业软环境和柔性人才流动

机制等。陆道坤、白勇和朱民[6]

认为,目前我国的引才格局还未系统化和全面化,纳才机制也处于被动阶段,

如何发现人才和评价人才还需在机制上更加努力。李燕萍、郭玮和夏义堃[7]认为,对于高校目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引才绩效考核体系,拓展服务范围以实现平衡发展。“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研究”课题组[8]于2012年对海外引才工作进展及成效进行了调研,形成了10条引才渠道,强调引才工作在政策和机制改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了较多关注,但部分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①分析过于宏观,地区针对性不足;②分析过于笼统,产业区分性不足,如相对于土生土长的“草根”产业,“舶来品”产业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③分析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较少。湖北省既缺乏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域优势,又缺少如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重点产业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有必要进行产业区分和定量研究。

2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与问题

2.1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

据国家千人计划网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1月,中央“千人计划”已有八批。从引进数量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和浙江属于全国前六位的省市;从引进人才类型来看,不仅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还有金融领域的高管人才;从引进人才领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单位。

自2008年国家实施“千人计划”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地方引才计划主要有3类:一是“百人计划”,二是“楚天学者计划”,三是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人才计划。学者陈晓芳[9]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有华侨、华人3000多万,掌握高新技术的专业人士60余万,其中湖北籍约有6万,是湖北省引智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湖北首批入选“千人计划”的有65人,居全国第五,2012年第八批“千人计划”有25人入选,至此,湖北省总计从海外引进了139名“千人计划”专家,数量仅次于北京、江苏、上海,居全国第四。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12月国家实施“千人计划”以来,到2012年11月湖北省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20人。其中,“千人计划”共七批139人,“百人计划”共两批89人,“3551计划”共四批292人,具体见表1。

表1 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单位:人)

年份“千人

计划”

“百人

计划”

“3551

计划”

合计

全国

“千人计划”

200812——————12———

20099———1423———

201044———155199———

20114930123202———

20122559———84———

合计139892925202263

注:此表根据国家千人计划网整理而成;表中数据截止时间为2012年11月2.2 引才问题

(1)供需脱节。周威[10]指出,若引进人员不擅于与人合作,或有才无德,便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现阶段只是通过硬性标准,如学历、项目和已取得的学术成果等指标来评判引进人员是否属于高层次人才,而鲜少关注其软性条件,如敬业度、合作意识和道德水平等。近年来,学术造假层出不穷,如中组部“千人计划”第三批入选者之一Timothy Kusky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美国引进的一位教授,在2011年就被曝出学术造假丑闻。

(2)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学科结构失衡和人才分布失衡两个方面。陆道坤、白勇和朱民[6]研究发现,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不仅年龄层次偏高,学科差别也相当明显,理工科成绝对主力,人文社科人员缺乏,美国高校和科研院所背景居多,西欧背景偏少,且回国人员远远多于来华的非华裔人员。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分布在东湖高新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重点高科技园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华中高校,东风、武钢等科技型企业以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结构严重失衡。

(3)人才再流失严重。人才再流失是指高层次人才归国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融入本土企业而选择离开,形成人才浪费。有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留学人才归国后之所以选择再次出走是因为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而据枟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枠数据显示,有79.6%的海归人才认为最大障碍来自于社会文化,有69.6%的人认为源于政策制度[11]。湖北省本是培养高等院校人才的教育大省,但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不仅降低了教育经费的产出价值,也给湖北省经济建设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

3 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

3.1 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

(1)湖北省汽车和钢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预测。湖北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经济总量达19594.19亿元,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十,近10年工业总产值发展状况见图1。图2显示,湖北近10年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总量一直在增长,在全

省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图1 2001-2010年湖北省工业总产值增长状况(单位:亿元)

?

63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

图2 2001-2010年湖北省汽车和钢铁工业占全国产值比例(单位:%)(2)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据2008年枟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枠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246万人,中国人才资源约占人力资源的5.7%,高层次人才约占人才资源的5.5%[12]。本文选取科技活动人员数作为人才资源的代理变量,而海外高层次人才则依据前述比例进行折算。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人均GDP与从业人员数是影响科技活动人员数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将其作为自变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湖北科技活动人员数与人均GDP、全社会

从业人员数相关性分析结果

变量          科技活动人员

人均GDP显著性(双侧)0.001倡

N10

Pearson相关性0.69全社会从业人员显著性(双侧)0.03倡倡

N10

注:倡倡表示全社会从业人员与科技活动人员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倡表示人均GDP与科技活动人员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分别构建人均GDP和从业人员数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

Y1=19.57t3-48.66t2+600.22t+7226.82(R2=0.99 F=517.93)(1)Y2=-0.02t3-0.65t2+35.29t+3377.87(R2=0.99 F=2369.05)(2)其中,Y1和Y2分别为湖北省人均GD P和全社会从业人员数,t为时间变量,当t=1时,所代表的时间是2001年。根据自变量人均GD P和从业人员数,建立二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Y=a+b×X1+c×X2+u(3)其中,Y为湖北科技活动人员数,X1为湖北人均GDP,X2为湖北从业人员数。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回归结果见表3。

由回归结果可得:a=1355407.45,b=8.77,c=-359.54,故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1355407.45+8.77×X1-359.54×X2(4)

表3 湖北人均GDP与从业人员数对科技活动人员数的回归结果变量

湖北科技活动人员数

系数t p 常数项1355407.452.630.034

人均GDP8.775.010.002

从业人员数-359.54-2.370.05F26.770.001

△R20.85

根据上文所述,高层次人才约占人才资源(科技活动人员)的5.5%,而根据帕累托二八定律,海外高层次人才占高层次人才数的比例按20%进行折算,将预测值代入上述方程,结果见表4。

表4 2011-2020年湖北科技活动人员、高层次人才、

海外高层次人才预测结果

年份

湖北科技活动

人员(万人)

高层次人才

(人)

海外高层次人才

(人)201131.59173753475

201236.87202774055

201343.28238034761

201450.92280075601

201559.89329416588

201670.29386617732

201782.22452199044

201895.765267010534

2019111.036106712213

2020128.1270463140933.2 湖北省汽车和钢铁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1)湖北汽车和钢铁产业从业人员吸纳能力预测。本研究采用计算就业弹性法来反映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样本时间仍然为2001-2010年,计算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湖北汽车和钢铁工业就业弹性波动较大,

对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总体偏低。

图3 2002-2010年湖北汽车和钢铁工业就业弹性

下面进一步分析产业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本研究用产业生产总值来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用从业人员反映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将2001-2010年湖北汽车和钢铁产业相关经济数据输入Eviews.5,回归并进行广义差分后得到如下结果:

L nY1=2.25+0.15L nX1+1.09A R(1)-1.03A R (2)(5)

?

731

?

 第8期          李锡元,王艳姣: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研究

 t (2.25) (1.02) (1.72) (-0.84)

R2=0.85  F=7.51  DW=2.34

LnY2=1.49+0.17LnX2-0.29AR(1)+0.57AR(2)

(6) t (0.06) (0.09) (0.61) (0.24)

R2=0.86  F=8.38  DW=2.52

其中,Y1为湖北汽车工业从业人员需求,X1为湖北汽车工业生产产值。LnX1的系数为0.15,说明湖北汽车产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增加0.15个单位的就业机会。Y2为湖北钢铁工业从业人员需求,X2为湖北钢铁工业生产产值。LnX2的系数为0.17,说明湖北钢铁产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增加0.17个单位的就业机会。

(2)湖北汽车和钢铁产业海外高层次人需求预测。本文运用回归模型构建湖北汽车和钢铁产业产值与时间t的关系,得到如下方程:

Y1=285.41+278.31t-52.70t2+5.97t3 

R2=0.99 F=137.11(7)Y2=117.59+134.57t-21.14t2+3.07t3 

R2=0.97 F=61.70(8)Y1和Y2分别为湖北汽车和钢铁产业产值,t是时间变量,当t=1时代表的是2001年。运用这两个模型对2011-2020年湖北省汽车和钢铁产业产值进行预测,并根据前述海外高层次人才占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比例进行折算,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湖北汽车和钢铁两大支柱产业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人才需求数量趋缓,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引才计划的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将会逐渐满足市场需求,到一定年份后有可能达到饱和。相对而言,汽车工业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从数量上多于钢铁工业,这源于汽车工业吸纳人才的能力强于钢铁工业。因此,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时需要进行产业区分,要有一定的产业倾斜。

表5 2011-2020年湖北汽车和钢铁从业人员与

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

年份

汽车工业

从业人员

(万人)

海外高层次

人才(人)

钢铁工业

从业人员

(万人)

海外高层次

人才(人)

201141.3225918.87118

201243.0727019.76124

201344.8028120.65129

201446.5029221.52135

201548.1530222.37140

201649.7731223.21146

201751.3432124.03151

201852.8733124.83156

201954.3534125.61161

202055.7935026.38165

4 对策建议

4.1 政策注重产业区分,着重引进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不同产业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汽车、钢铁等产业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对被引进人才给予更优厚的回国待遇。在人才类型上,目前更多的是科研院所和技术研发人才,而与企业相关的管理人才偏少,因此可重点引进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此外,应引进更多不仅掌握制造业高新科技,还具有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以充实企业人才管理队伍。4.2 建立科学完备的引才评价监督体系

目前,湖北省的引才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省重点产业经济增长对人才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仅要在数量上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在质量上也要严格把关。首先,应做好重点产业尤其是汽车和钢铁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工作,使引才工作与经济目标和人才发展规划相适应,进而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其次,建立科学完备的引才评价监督体系,从引才初期杜绝学术造假和被引进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严格监督引才工作的开展,分析被引进人员的需求匹配度。4.3 完善重点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旅居国外,被引进意愿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因而引才工作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如文化冲突、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难以适应当地环境等问题。湖北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重点省份,是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领头羊,有其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如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集中、先期人才引进工程起步早、有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等,若能有效利用这些优势,可以较好地促进人才回笼。应科学调研人才归国动机及省内学科建设需求、科研院所和企业发展需求,努力完善重点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引进和配置工作。

4.4 优化创新人才特区机制,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湖北省需重视基础建设,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载体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人才特区机制,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人才发展。海外高层次人才素质较高,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一般要高于个人收入、居住条件、福利待遇等因素,所以应在襄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科技园区等已有人才特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富有特色的高科技园区,并与周边人才特区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5 结语

本文研究发现,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供需不匹配,二是结构失衡,三是人才再流失。通过模型预测湖北省2020年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4093人,而汽车和钢铁产业将分别达到350人和165人。扩大湖北省汽车和钢

?

83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

铁两大产业经济规模,需要创新意识强、素质较高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才需求增长将会趋缓,引才工作需要进行产业区分和产业倾斜。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①由于数据获取来源有限,样本数量过少,一些关键指标数据难以获取,降低了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②预测方法不够严谨,个别模型的可决系数较低,解释力度不强。本研究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预测是根据其占人才资源的比例进行折算的,数据处理不够严谨;③模型构建没有进行严格的产业区分,对其它产业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在以后的研究中,需扩大样本区间,引进反映行业科技发展水平的行业科技投入、行业劳动生产率等变量,采用更合理的方法,较全面地考察各类因素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影响,进而进行科学预测。

参考文献:

[1] 贾浩.论海外高层次人才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J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1):124‐132.

[2] 邱卫军,王立剑.国内高校高层次人才遴选、待遇、考核政

策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11(10):121‐125.

[3] 高永惠,陶同.西部产业结构变动与人才资源配置关系实

证———以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资源需求为例[J ].求

索,2006(5):32‐34.

[4] 谌新民,潘彬.产业升级与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

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4‐91.

[5] 刘德艳,王丽莉.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引进的制度创新[J ].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9):114‐116.

[6] 陆道坤,白勇,朱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研

究———基于10所高校“千人计划”入选者的分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53‐57.

[7] 李燕萍,郭玮,夏义堃.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亟待

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150‐155.

[8] “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研究”课题组.海外引才如何深入推

进———关于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进展、成效与推进对策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人才,2012(3):34‐37.[9] 陈晓芳.关于加快武汉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J ].世纪行,2009(1):34.

[10] 周威.浅谈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5):14‐18.

[11] 王辉耀,路江涌.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

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敬敏)

A Study of Demands for Overseas High ‐level Talents for Key Industries

Li Xiyuan ,Wang Yanji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 anagement ,Wuhan U 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

Abstract :T his study forcasts the demands for overseas high ‐level talents of key industries in Hubei Province .It show s that

there exists three main issues in the current w ork of introducing talents for Hubei Province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 ‐

mand ,imbalance of the personnel structure ,and lost of talents once again .T 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untill 2020,the overall demands for high ‐level talents in Hubei Province w ill reach 14093,w hile the automotive and steel industry w ill reach 350

and 165separatly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article puts forw ard four proposals :distinguish the policies according to indus ‐tries and lean to the industries that needs talents urgently ,forcast the needs of talents as w ell as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take use of its advantages to study personnel returned motivation and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for talents ,enhance the innovative talent SA R mechanisms to form a culture of innovation and to build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economic .

Key Words :Industry Promotion ;Overseas High ‐level Personnel ;Demand Forecast

?

931? 

第8期          李锡元,王艳姣: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研究

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研究--以湖北省汽车和钢铁产业

为例

作者:李锡元, 王艳姣, Li Xiyuan, Wang Yanjiao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刊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年,卷(期):2014(8)

引用本文格式:李锡元.王艳姣.Li Xiyuan.Wang Yanjiao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研究--以湖北省汽车和钢铁产业为例[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8a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