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28 07: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 北 民 族 学 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学生姓名:专 业:班 级:论文题目: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吴春艳 辅修财务管理 10财务管理

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宋 羽 2012年 2 月 26日

1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以公司制为主的现代企业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其必然的结果就是代理制的产生,即公司的所有者委托其代理人对公司进行管理。但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所有者公司的经营业绩提升,而经营者则希望在其经营过程中得到自身的最大利益,即经营者关心的主要内容是其自身的工资薪酬和高福利待遇,而不是公司的经营业绩。所以也就必须安排一种制度对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关系进行调和。因此也就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许多公司因为管理不善,治理结构不合理相继倒闭,特别是美国的安然公司会计造假案以及安达信的审计丑闻案等。这一系列事件给资本市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公司价值急剧下降,有的公司甚至倒闭破产。 我国上市公司不像西方的上市公司那样是在资本主义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上市公司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更加的严重。近年来我国的公司治理问题层出不穷,而这更为我们的研究者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应该比西方国家更重视公司治理问题,特别是公司内部治理。可是经过了数年的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基本确立,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但在实际运作中,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重点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提升我国的公司价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2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或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述评 早在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在其著作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但受到当时时代的局限,公司治理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 1.国外的研究成果 由于西方证券市场已经相对发达,因此与公司治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开始的比较早,研究方法也相对比较成熟。 Brobetz.Schillhofer和Zimmermann2002年以德国市场上市的252家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股票预期收益作为公司价值的衡量指标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了与公司治理相关的风险理论因素同公司股票收益的关系。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历史股票收益的角度来看,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其股票预期收益较高。 Hiraka、Inou、Ito和Masuda(2003)主要考察了日本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的关系。考虑到在日本的现实情况中,存在企业与大银行密切联合以及大银行和非金融公司的大规模持股(即所谓的“金融”系列和“行业”系列等)等具有日本特色的现象,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企业与大银行密切联合、大银行和非金融公司的大规模持股以及经理股票所有权结构。 作者使用托宾Q来衡量公司价值,并对数据进行了两种处理:逐年横截面回归和集合时间序列横截面回归。对于前者,作者对每一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表明从1985年到1993年间,大银行贷款同托宾Q显著负相关,在所有权变量当中,在所有权变量当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银行和公司的交叉持股同托宾Q 尽管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公司治理问题已经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然而从公司治理的总体水平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还不多。比较典型的有施东辉,司徒大年(2002)用12个指标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评价指数,并据此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水平不高;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政府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最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要高于国有法人控股型公司,而一般法人控股型

3

及股权分散性公司的治理水平介于前两者之间,当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公司治理水平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对市净率却具有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在竞争性行业更为明显。 李维安(2003)在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以公司治理指数理论为依据,通过建立构建公司治理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实证分析,并对指数的设计进行了假设检验。在对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分组后,将组与组的绩效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司治理状况与上市公司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样本公司中治理指数得分最高的前?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后?家的4.79倍。 对于公司治理水平和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潘福祥(2004)用11个指标建构了中国上市公式治理指数(GGI),包括上市公司受到外部机构的审核意见,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机制,经理人员激励四个主要方面。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确实对企业价值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随之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呈现出逐年强化的趋势。 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系统的公司治理体系,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进行量化,得出公司治理得分,并用其来研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但国内学者在研究中也存在些许不足。他们考量的因素较少就得出结论,各个文献中主要阐述的是自己的观点,各自都有各自的观点与支持其观点的论据,可是本文也是在自己斟酌好久之后才提出的自己的观点。公司治理对工资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写这方面的比较多,可是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当然是在学习了各位前辈的理论基础之上。希望可以通过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来提升公司的价值。来提升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与市场价值。

4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性 对于公司治理问题各国学着有不同的见解与意见。我觉得最重要的还要是公司的治理主体,即谁参与公司的治理。是股东还是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如果赞成股东的利益至上则会导致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遭到损害,例如在公司快要倒闭之时大股东们纷纷抛售公司的股票中饱私囊。最终受害的还是公司的员工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如果赞成利益先关者的利益至上。则会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公司决策的效率下降。所以无论是股东利益至上,还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至上都不是一个完美的公司治理模式。于是本文提出重新构建一套公司治理模式。以股东利益为主,以利益相关者为辅的公司治理模式。 四、论文的总体框架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对论文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本文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创新点进行说明。第二部分阐述了相关基础理论,为分析公司内部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理论上分析、阐述公司内部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第四部分举例子列数据分析,阐述公司内部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第五部分得出本文结论。

5

五、论文进度安排 六、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梁 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张春霖.公司治理改革的国际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5). [4]杨瑞龙,刘刚.双重成本约束下的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2002, (4) . [5]皮 毅.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5):60-70 [6]何卫东,张嘉颖.所有权结构、资本结构、董事会治理与公司价值[J].南开管理评论,2002, (2):8-20. [7]刘海淼.治理模式,公司价值与共同治理——关于公司治理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4):104-109 [8]施光耀,刘国芳,王华.公司治理影响市值——2009年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案例剖析[J].资本市场,2010,(4):51-53 [9]施光耀,王华.公司治理,中国A股市值管理2009年度报告(四):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J],资本市场,2010,(6):44-49 [10]宋安顺.浅议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下的公司治理结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41-44

6

六、指导教师意见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7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f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