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电大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更新时间:2024-05-20 15: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项选择 第一章

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A.SNA)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C.三次产业分类)

3.由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C.生产者价格) 4.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5.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6.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畜牧业) 8.SNA采用的是(A.全面生产概念)

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D.内部交易)处理。 1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B.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第二章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国内生产总值)

2、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产业部门分类) 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可能对也可能错)

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D、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C、1000)亿元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B、财产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A、农业部门)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A、只计算其附加费) 18、金融业的总产出(D、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B、大型机床更新)

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C、1.1) 21、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22、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B、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25、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是指(A、该部门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比) 第三章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A、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A、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B、?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C、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第Ⅰ象限)

7、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8、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9、投入产出表的第Ⅲ象限主要反映(B、增加值或最初投入的构成) 10、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D、求和i=1到n(xij+vj=xj)) 11、关于供给表(U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栏是产品部门)

12、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13、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中间投入)的数量。 14、xij表示(B、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

15、用价值量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aij,其取值范围是(A、0≤aij≤1) 16、完全消耗系数是(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第四章

1、收入分配与消费所需遵循的核算原则是(B、权责发生制) 2、收入分配的对象是(B、当期的生产成果)

3、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D、所得税) 4、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5、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6、一般来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部分的部门是(A、非金融企业部门) 7、收入形成帐户的平衡项是(D、营业盈余) 8、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的平衡项是(D、原始收入)

9、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B、财产净支出) 10、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存款利息)

11、一般说,各部门原始总收入之和我们称之为(B、国民总收入)

12、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在数值上相差(D、来自国外的初次净收入) 13、下列居民收入哪一项不属于要素收入(D、养老金) 14、收入再分配中产生的收入属于(B、交换性收入)

15、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A、某居民家庭年底受到股票分红300元)

16、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B、480元)

17、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平衡项是(C、可支配收入) 18、收入使用核算的中心内容是(A、消费核算)

19、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核算中不包括(C、购买金银首饰的支出)

20、在下列政府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政府消费(B、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21、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初始流量和平衡项分别是(D、可支配收入和储蓄)

22、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D、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 23、恩格尔系数是指(D、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24、联合国采用恩格尔系数确定的小康生活水平标准为(A、40%-50%) 25、储蓄率是指(D、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第五章

1、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公海)

2、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D、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3、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生产资产的是(C、住宅)

4、在资本帐户中,资本形成总额包括(A、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5、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

6、以下关于资本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B、资本转移只能是实物转移)

7、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C、政府对某企业划拨500万元用于增加固定资产) 8、资本形成主要核算的是各机构单位(D、生产资产获得减处置的净额) 9、资本帐户中的平衡项是(D、资金余缺)

10、投资率一般定义为(B、非金融投资额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

11、以下关于投资率的说法,错误的是(D、企业部门的储蓄率要大于投资率) 12、固定资产和存货区别的主要标志是(B、耐用性)

13、在资本帐户中,属于来源方的项目是(B、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14、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

15、在金融资产中,不存在对应负债的是(D、货币黄金)

16、下列交易行为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的是(D、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 17、在下列金融资产中,属于金融机构资产的是(C、贷款) 18、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加)

19、有关于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正确地说法是(C、在资本帐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帐户中属于来源方) 20、在资金流量表中,反映间接融资的指标是(B、贷款)

21、在金融交易的资金流量表中,部门内部存在的主要平衡关系是(A、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金融负债增加) 22、价格变化或汇率变化造成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化应记入(C、重估价账户) 第六章

1、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2、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A、经济资产)

3、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B、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4、我国资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D、常住机构单位) 5、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是(D、资产负债差额)

6、SNA对固定资产存量、固定资产消耗和库存存量进行估价推算所采用的是(D、永续盘存法)

7、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A、资本和金融账户) 8、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记录在(B、资产数量其它账户)

9、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10、若期初、期末价格分别为p0、pn,期初、期末资产数量分别为q0、qn,下列计算式表示核算期资产负债全部价值变化的是(C、pnqn-p0q0) 11、在中性持有资产收益及计算中,综合物价指数通常可以选用按(B、月)计算的消费物价指数替代。 12、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C、等于零)

13、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4000亿元,负债总额为4500亿元,净值2500亿元, 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A、3000)亿元。

14、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

15、国民资产负债表中,若国外部门对应的金融资产净额为负值,表示(A、国内净贷出) 16、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资产负债表,采用(B、资产负债项目×机构部门)的平衡表式。

17、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金融资产14000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C、11800)亿元。

18、在一国国民经济积累账户中,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15000亿元,期间由于资本交易变化10000亿元,资产数量其它变化-150亿元,重估价变化50亿元,则该国期末非金融资产总额为(A、24900)亿元。 第七章

1.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2.对外经济交易是(D.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3.以下哪一项应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B.进口) 4.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5.为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保持平衡而设置的平衡项目是(C.净误差与遗漏)

6.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7.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逆差是指(A.该项目支大于收)

8.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9.国际收支总差额是将(C.储备资产)作为线下项目计算得来的。 10.编制国外账户应以(B.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11.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的平衡项“经常交易对外差额”的功能类似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的(D.储蓄) 12.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B.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13.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A.净贷出/净借入) 14.对外资产负债账户(B.只核算金融资产)

15.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D.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第八章

1、货物和服务账户的主要作用是(C、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2、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3、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4、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的账户设置与机构部门账户在体系上(C、是一致的,但也有所不同) 5、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总资本形成及构成数据与(A、资本交易账户)相连结。 6、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C、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相连结。 7、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进口和出口与(A、对外经常交易账户)相连结。

8、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A、零) 9、收入形成账户中的产品税净额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产品税净额之间的差额是(D、支付国外的产品税净额)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差额是支付国外的劳动要素净报酬)

11、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 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

12、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账户不反映(D、储蓄的形成) 第九章

1、国民经济核算在(A、时效性)上的发展,产生了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需要。 2、国民经济地区核算是为了满足(C、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需要) 3、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4、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B、不准确)

5、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6、短期内国民经济的生产主要由(B、工业)的生产活动状况加以体现。 7、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8、如果同一机构单位的内部交易被看作是地区间的进出口流量,在合并全国的生产账户时则势必会(D、重复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投入) 9、地区间的流入与流出在投资环节上表现为发生在地区间的(B、资本转移) 10、人口出生率是一个(B、时期指标)

11、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关系更密切的人口现象是(C、常住人口)

12、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B、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 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中的分子是(D、净增(减)人口)

14、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15、某地期初人口为300万人,期内迁出人口为2万人,迁入人口14万人,期末人口为312万人,则该地区净迁移率为(C、3.92%) 16、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和社会劳动者总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D、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有可能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社会劳动者总数) 17、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指(D、社会劳动者人口) 18、社会劳动者不包括(B、家务劳动者) 第十章

1.国民经济核算中,有关宏观上物价和物量的含义,哪项是正确的(C、前者是价格的一般水平,后者是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可比数量) 2.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 3.拉氏物量指数是按(A、基期价格)加权。 4.帕氏物价指数是按(D、报告期数量)加权。

5.一般情况下,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所做的估计与现实都会有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 C、前者做出偏高估计,后者做出偏低估计)

6.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A、帕氏指数)方法。

7.物价指数紧缩法的编制公式为(I=求和i=1到n(p1iq1i)/求和i=1到n(p0iq1i)) 8.增加值物价指数是采用(B、双紧缩法)编制的。

9.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D、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10.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经济活动总价值量的动态变化,通常受到两个主要因素变动的影响,这就是(D、物量因素和物价因素) 11.已知某地区2002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18%,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为109%,则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为(C、108%) 12.总价值指数分解的两种主要指数是(C、物量指数和物价指数)

13.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一般都是采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B、GDP物量指数)来表现。

14.若某城市报告期GDP为5720亿美元,比基期增长32%。GDP价格指数为110%,则GDP物量指数为(D、120%)

15.某地区今年现价和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3561.8亿元和3275.1亿元,前一年的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为3039.2亿元,那么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指数为(A、117%)

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

1.下列哪些产业包括在我国三次产业分类的第二产业类中(C.建筑业D.自来水业)

2.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形式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D、二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二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 3.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有(A.要素价格B.生产者价格C.基本价格E.购买者价格)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划分为(A.生产核算B.收入分配核算C.积累核算D.资产和负债核算E.国外核算) 5.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包括(A.市场原则C.所有权原则D.三等价原则E.核算统计原则)

6.国民经济核算的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C.国民生产D.国民收入E.国民支出)三者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7.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有(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其它积累交易E.内部交易) 8.产业部门账户包括(A.货物和服务账户C.投入产出表)

9.机构部门账户包括(A.生产账户B.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C.积累账户D.资产负债表)

10.从宏观总体出发,国民经济活动中的数以万计的个别市场基本上可以归于(C.产品(含服务)市场D.生产要素市场E.金融市场)三大类。 第二章

1、按照SNA的原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A、对外货物生产B、自给性货物生产C、对外提供的服务的生产D、自有房屋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

2、下列属于机构部门分类的有(A、居民部门C、国外)

3、下列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有(C、房地产业D、交通运输业E、地质勘探业)

4、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A、固定资产损耗B、净出口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 5、下列哪几项计入当年GDP(D银行从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E购买旧车时支付中介费1000元) 6、劳动者报酬包括(A、工资收入B、奖金收入C、公费医疗D、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

7、固定资产形成包括(A、购买大型机器设备B、土地改良D、新增奶牛300头E、建筑工程完工) 8、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各项(A、总消费B、总投资D、净出口)

9、下列关于国内生产总值记录时间和估价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权则发生制原则作为货物和服务的记录时间B、以市场价格对货物和服务进行估价D、在没有市场交易的情况下,按类似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估价E、每笔交易都要在交易双方按相同的时间和价值记录、估价)

10、计算工业总产出时应包括(A、当期生产的成品价值C、半成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D、在制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E、工业性作业价值) 11、建筑业总产出包括(A、建筑工程产出B、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产出C、房屋建筑物修理产出D、装修装饰业产出)

12、下列各流量中应算作金融行业总产出的是(A、手续费收入B、信托业务收入C、外汇业务收入D、咨询业务收入E、投资分红收入) 13、服务产出包括(A、教育服务B、居民服务C、娱乐服务D、国防、治安等安全服务E、金融、保险业服务)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B、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C、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D、无论是否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都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E、若存在统计误差,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不等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章

1、生产过程中的最初投入包括(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净额C、固定资产折旧E、营业盈余)

2、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B、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E、完全消耗系数反映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

3、关于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栏是中间投入B、宾栏是中间产出C、是投入产出的核心E、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4、对完全需求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映总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C、反映总产出与最终需求的关系D、反映中间投入、最终产出与总产出的关系)

5、投入产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有(A、求和i=1到n(xij+vj=xj)B、求和j=1到n(xij+yj=xi)D、求和j=1到n(vj)=求和j=1到n(yj)) 6、投入产出表的最终产品包括(A、最终消费B、固定资本形成总额D、存货增加E、净出口) 第四章

1、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记录的项目包括有(A、劳动报酬B、生产税净额E、营业盈余) 2、初次分配过后,某机构部门收入占有份额增加,它可能是(C、政府部门D、居民部门) 3、下列流量哪些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流量(A、劳动者报酬B、财产收入C、生产税)

4、原始收入分配核算所记录的内容包括(B、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而获得的收入C、各部门之间的财产收入收支流量)

5、下列总值于净值差别在于固定资产总值的是(A、总营业盈余与净营业盈余B、总增加值与净增加值C、原始收入与原始净收入E、可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hh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