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

更新时间:2023-03-08 07:32:5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简本)

目 录

1 规划概述 ....................................................... 1

1.1 规划概况.................................................. 1 1.2 规划方案比选.............................................. 1 2 规划协调性分析 ................................................. 2

2.1 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2 2.2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 2.3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协调性分析...................... 3 2.4 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协调性................................ 4 2.5 与水利发展和流域规划协调性分析............................ 4 2.6 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性分析.............................. 6 2.7 与“三先三后”原则的符合性分析............................ 6 3 项目区域环境现状 ............................................... 8

3.1 生态环境现状.............................................. 8 3.2 水资源现状................................................ 8 3.3 水环境现状................................................ 8 3.4 地下水环境现状............................................ 9 3.5 社会环境现状.............................................. 9 4 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 9

4.1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9 4.2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0 4.3 对水资源及水文情势影响................................... 10 4.4 对水环境的影响........................................... 11 4.5 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1 5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 12

5.1 预防性措施............................................... 12 5.2 最小减量化措施........................................... 14 6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 17

1 规划概述

1.1 规划概况

规划范围包括调出区、调入区和输水线路区。引绰济辽工程调出区为绰尔河流域,涉及呼伦贝尔市的牙克石市、扎兰屯市,兴安盟的阿尔山市、科右前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泰来县等。调入区为西辽河干流地区、霍林河、洮儿河,涉及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等。输水线路穿越洮儿河、霍林河、乌力吉木仁河、新开河等河流,途经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中旗、扎鲁特旗等地区。

规划拟在绰尔河干流修建文得根水利枢纽,并以其为调水水源,经过402.20km输水渠道,向沿途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和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调水,解决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改善通辽地区地下水超采的现状。

规划水平年:现状基准年2010年,近期水平年2020年,规划水平年2030年。

1.2 规划方案比选

本规划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绰尔河向外流域调水的最大规模为8亿m3左右,综合考虑绰尔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文得根水库的地形条件,同时考虑松辽流域规划确定的调水规模,拟定4.0亿m3、5.0亿m3、6.0亿m3、7.0亿m3、8.0亿m3五个方案进行比选。这五个方案通过淹没面积、移民、工程投资等全方面比选,认为7.0亿m3从环境角度基本可接受、经济上可行。

规划输水线路分为有压重力输水线路和无压重力输水线路。其中无压重力输水线路突泉至莫力庙段穿越代钦塔垃五角枫及荷叶花湿地珍禽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对环境干扰较大。因此输水线路突泉至莫力庙段从环境角度推荐有压重力输水线路。从经济角度分析,文得根至突泉县无压输水线路更为经济,故本次最后从环境及经济角度的推荐方案为有压无压相结合重力输水方案。

通过调水水量环境影响分析及输水线路方案比选,本次推荐方案为:规划拟在绰尔河干流修建文得根水利枢纽,并以其为调水水源,通过有压重力和无压重力相结合输水渠道,全长402.2km,向沿途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

右中旗、突泉县和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调水,拟定年调水量7亿m3。

2 规划协调性分析

2.1 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分析

“引绰济辽”工程是一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开发任务以跨流域引水、本流域农业灌溉供水为主,结合农业灌溉供水发电,兼顾改善西辽河干流地区水生态环境状况等综合利用,实现水资源在通辽市、兴安盟地区间的优化配置。本规划符合水法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相关法律规定,工程实施将有效解决西辽河干流地区缺水问题,缓解该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状况,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同时,本规划的编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关于流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防洪灌溉、河道保护等相关内容。上述各项法律法规是本规划的编制依据,对文得根水利枢纽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是对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1号文件的落实,规划的实施将对流域防洪及下游灌溉、引水工程建设、蒙东工业园区建设、西辽河地下水超采产生有利影响,对促进兴安盟与通辽市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谐、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区域煤化工产业整合和发展、缓解西辽河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状况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当前的国家宏观政策相符合。

2.2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该规划区属于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两个限制开发区域。引绰济辽的水源

工程和隧道工程主要位于东北平原主产区内,项目建设将提高绰尔河下游灌区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强化沿岸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并为缺水的通辽市、兴安盟地区提供清洁水源,符合国家对东北平原限制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要求。而211.14km的管线主要布置于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内,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扰动作用,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待项目运行后,随着流域水资源量的增加,区域防风固沙功能将逐渐增强。总体看来,引绰济辽工程规划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要求,项目建设也将促进区域经济和农牧业的稳定发展,对维护民族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与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2010-2020年),引绰济辽工程规划区涉及自治区级东部重点开发区域(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突泉县、扎赉特旗)、国家级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开鲁县、扎赉特旗、科右中旗)。

引绰济辽工程属线性工程,穿越上述三个主体功能区,通过引入水源,实现通辽市、兴安盟地区间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受水区城市化及工业园区建设;同时,水源工程文得根水库的建设,将调节绰尔河流域径流,增加下游农业灌溉面积,加快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此外,工程引水入西辽河流域后,将有效遏制西辽河干流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的持续发展,退还地下水超采量,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利于科尔沁沙地治理与防护。因此,引绰济辽工程规划符合内蒙古自治区相关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与其开发重点和发展目标一致。

2.3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协调性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着力解决全区结构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锡林郭勒引水、引绰济辽等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水利建设重点包括新建三座店、文得根、晓奇、引绰济辽等蓄引水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域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水利枢纽和水源工程,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按照水煤组合的要求,实施“引绰济辽”等调水工程和文得根等水库枢纽工程。引绰济辽工程规划是对蒙东地区“十二五”经济规划的落实,是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

骨干工程。此外,在兴安盟和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均将引绰济辽工程列入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并规划配套建设灌区和节水改造。因此,引绰济辽工程的建设与各地方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相协调。

2.4 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协调性

2007年8月2日国务院以国函[2007]76号文批复同意《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9年9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文),??推进内蒙古东部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水平;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条件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引绰济辽工程建设符合该文件的政策要求,为蒙东地区能源基地、工业园区建设与农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条件。

2.5 与水利发展和流域规划协调性分析

(1)与流域综合规划的协调性

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松花江流域规划》、《辽河流域规划》和《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简称“三大规划”)提出了“北水南调”工程方案,提出引绰济西辽河工程,以解决西辽河平原风沙干旱区的缺水问题。本规划的实施可缓解西辽河地区的城市生活及生产供水需求,符合原“三大规划”的用水要求和引水条件,与其协调一致。在目前已修编完成的《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辽河流域综合规划》中,均将绰尔河引水工程拟定为流域规划的主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文得根水库确定为绰尔河引水的水源工程,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工作任务,规划2030年引绰济辽工程调水量6亿m3。按照本次工程规划预测,由于绰尔河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导致农业灌溉用水减少1.21亿m3,当工程调水量为6~7亿m3时,绰尔河流域河道外总供水量均小于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确定的绰尔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水量指标。本次工程规划水平年调出水量7.00亿m3,跨一级区之间,由嫩江调往西辽河仅为3.89亿m3;由此可见,绰尔河调出水量中,嫩江流域本区域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符合嫩江流域、兴安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调入西辽河的净调入水量为3.62亿m3,与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西辽河调入水量3.33

亿m3基本一致,从总水量来看,不影响松花江流域内总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基本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调水要求。

(2)与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协调性

2010年经国务院批复的《松花江区、辽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将引绰济辽工程列为流域的骨干水资源工程和重大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提出:“东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是?东水中引,北水南调?;??西辽河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已不大,未来用水增长主要靠节水和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在条件成熟时,实施绰尔河引水,以满足西辽河能源基地、通辽市工业和城镇用水的增长需求;??西辽河应合理开采地下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超采,超采区要逐步退还地下水超采量。”本规划的实施将为兴安盟、通辽市等西辽河地区城市生活、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水源保证,是一项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生态保护,同时实现松辽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骨干工程,符合规划骨干工程布局与区域水资源配置内容。

(3)与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协调性

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围绕水利发展八大目标,我国将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水利总投资预计达1.8万亿元。

全国《松辽流域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引绰济辽工程列入“十二五”期间拟建的重点缺水地区水源保障工程和流域骨干工程,要求抓紧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实施。引绰济辽工程的建设符合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程总体布局。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全区结构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锡林郭勒引水、引绰济辽等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水利建设总投资达803亿元。引绰济辽工程建设符合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布局,不但能很好地解决西辽河地区通辽市、兴安盟城市用水不足问题,还可退还挤占的农业用水、生态用水,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

2.6 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性分析

(1)与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15年)的协调性

根据《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15年)》,内蒙古控制区总体上应采用预防为主的策略,重点开展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科右前旗加工园区、科右中旗加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这些规划目标和污染防治项目的落实将有效地改善流域内的水环境状况,区域水污染治理为引绰济辽工程实施提供了先治污后通水的先决条件。

(2)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

引绰济辽工程位于该防风固沙区北缘,通过管线埋涵铺设将绰尔河流域水资源引入通辽市、兴安盟等缺水区,用于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并改善环境,虽然管线开挖、填埋等工程建设会对局地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但从全局看,区域地表水资源量的增加将利于当地工农业发展,遏制地下水超采,并有利于当地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的治理,并不违背区域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

(3)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协调性分析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全流域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引绰济辽工程规划受水区多个城市工业园区多为已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示范基地或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其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禁止新增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项目,发展新型工业,并严格控制废污水排放。因此,本规划基本符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7 与“三先三后”原则的符合性分析

(1)先节水后调水––节水及其保障措施

节水是抑制需水增长、减轻供水压力、减少污水排放的根本措施。2010年受水城区现状平均生活用水定额及平均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率平均达15%以上,受水区工业及生活用水还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

为保障引绰济辽工程的实施效果,坚持“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将节约水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地方政府已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等相关法规条例,通辽市先后制定了《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管理办法》、《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继续贯彻落实各项节水措施的基础上,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调水与节

水结合,以实现调水工程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根据以上法律法规及相关法规条列规定,调水工程实施后,强化调入区城区污水处理利用,2030年调入区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回用率达到50%。在继续贯彻落实各项节水措施的基础上,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调水与节水结合。

(2)先治污后通水––治污状况及措施

从引绰济辽调水工程总体布局看,根据水质现状评价,本工程调出区水质良好,属于II水体,但受水区地表水水质状况较差,水质类别基本属于Ⅵ~Ⅴ类水体。

为了治理流域日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自治区先后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西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并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水功能区划》要求,全面执行松花江、辽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在工程建设时,要坚持调水与治污相结合,确保调出区和受水区水质达到要求,全面推进区域内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污水资源化、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促进蒙东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先环保后用水––环保方案

根据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输水工程采用全封闭的输水方式,可保证清洁的绰尔河水到西辽河后还能达到Ⅱ类水标准。从工程配水过程和原则来看,工程水资源在保证调出区文得根水库下游生态及农业用水前提下,先用于受水区生活,再用于工业和生态环境,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和“先环保后用水”的用水原则。

综上,引绰济辽工程是在统筹考虑流域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工程建设总体布局与节约用水、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上,实行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工程建设符合调水工程“三先三后”的原则要求。

3 项目区域环境现状

3.1 生态环境现状

规划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中南部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受地貌及水热条件不同影响,植被类型逐渐由森林向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和草甸草原过渡。调出区绰尔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调入区位于科尔沁沙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

评价区维管束植物76科274属483种(包括2个变种及37亚种)。其中菊科最多,约35属78种;其次为禾本科,约32属57种。主要植被类型为柳榆林、蒙古栎林、榆树疏林、五角枫、榆林疏林、柳灌丛、榛子灌丛、山杏灌丛、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线叶菊草原、糙隐子草草原、差巴嘎蒿、拂子茅草甸、野古草草甸、小糠草草甸、修氏苔草、小叶樟草甸、芨芨草草甸、星星草草甸、芦苇沼泽等。

评价区脊椎动物有28目、59科、194种;鸟类16目、37科、156种。常见动物有:蒙古兔、黑斑蛙、花背蟾蜍、黑线姬鼠、小沙百灵、云雀、戴胜、白翅浮鸥、须浮鸥、红嘴鸥、绿翅鸭、斑嘴鸭、白眉鸭、罗纹鸭、凤头麦鸡、灰头麦鸡、金眶鸻、矶鹬。

规划区绰尔河流域鱼类丰富,有7目14科69种,其中土著种7目13科66种,引进种2目2科3种,绰尔河流域分布有珍稀濒危鱼类3种,分别为雷氏七鳃鳗、细鳞鱼、哲罗鲑。受水区河流流量较小,水生生态环境较差,水生生物的种类也较贫乏,尤其是鱼类的种类仅以鲤科小型鱼类及鳅科鱼类为主。

3.2 水资源现状

绰尔河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地表水资源量为20.10亿m3,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11.1%。受水区水资源量贫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地表水匮乏,目前,主要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率高达104.2%,尤其是通辽市,其中科尔沁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率达209.6%。

3.3 水环境现状

绰尔河水质基本满足II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满足调水要求。受水区霍林河、洮儿河上游水质较好,水质为II~III类,近年来,河流下游出现断流情况;西辽河断流、污染情况严重,通辽站自2000年~2010年期间全年基本断流。

3.4 地下水环境现状

根据2009年水资源量统计,兴安盟地下水资源量14.6×108m3,地下水可开采量10.19×108m3,目前兴安盟地下水源供水量8.10亿m3,占地下水源供水量的42.1%。地下水水质能够达到饮用水源标准。通辽市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中80%以上,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5.31×108m3,近来来因连续的枯水年,河流常年断流,水库近于干枯,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几乎全部开采地下水。2000年以来的10年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36米。2010年调入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率普遍较高,西辽河干流地区超采情况严重,科尔沁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率达209.6%,超采3.67×108m3。2010年末科尔沁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2655km2,超采面积持续扩大。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1.19m,比上一年下降0.30m。受水区地下水利用率高,地下水超采严重。

3.5 社会环境现状

通辽市总面积59535km2,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313.9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4.10%。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1176.6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482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为102.92亿元。

兴安盟土地面积5.98×104km2,2010年全盟总人口为167.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1.27%,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较高地区。2010年全盟生产总值261.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5624元,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505元。兴安盟是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目前,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工业发展滞后,全盟6个旗县市中有5个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贫困县,已被国家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持范围。

4 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4.1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文得根水库枢纽占用林地约5143.36hm2,植被类型主要为榆树林、柳灌丛、人工杨树林等。水库占地影响绰尔河流域的林业资源,减少野生动物栖息地范围,对区域陆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n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