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一中高一(下)第二次诊断生物试卷(解

更新时间:2024-04-03 08: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一中高一(下)第二次诊断生物试卷

一、(本卷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的答案涂在选择题答题卡中.)

1.下列物质中,都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纤维蛋白原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神经递质 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A. B. C.

D.

3.人体中内环境的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B.组织液的温度的相对稳定 C.细胞质基质pH的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4.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①

C.若②为肝脏细胞,则饭后5小时①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 D.③中的成分进入①需要透过毛细血管壁 5.人体内各种理化性质的稳定依靠的是各器官的协同配合,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B.人的血糖调节只有激素调节参与

C.人看到酸梅流口水属于条件反射,在此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人体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通过反馈调节会使人出现甲状腺肿大症状 6.在健康人体的内环境中可发生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1页

B.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胰岛素的合成与加工

7.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 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

D.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8.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和内环境稳态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有直接关系

B.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始终接近37℃,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C.内环境的各项化学成分维持稳定,内环境就表现为稳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稳态被破坏将导致疾病发生

9.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10.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和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内环境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 C.C、D 代表的分别是肾脏和皮肤

D.垂体分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1.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2页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12.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D.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13.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兴奋在a、d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是a神经元树突→突触→b神经元轴突 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借助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14.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在神经元之间结构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

A.a或b B.c或d C.b或c D.a或d

15.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3页

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D.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16.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

B.钠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cd段 C.a至b段为动作电位

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

17.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时,B点与D点会同时产生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若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D.③的内容物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②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18.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19.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 A.语言中枢 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A项、B项和C项 20.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4页

A.Ca2+可以促进过程①,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21.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至化学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22.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脊髓排尿中枢破坏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依次是( ) A.尿失禁、正常排尿 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 D.不能排尿,尿失禁

23.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 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24.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钠离子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轴突膜完成⑤过程后膜上仍有离子的进出

C.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就能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 D.a处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25.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C类似于突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of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