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 藏象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3-03-08 05:20:0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藏 象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藏象”一词,始见于( )

A.《素问》 B.《灵枢》 C.《类经》 D.《难经》 E.《伤寒杂病论》

2.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病理的中心是( )

A.精 B.气血 C.经络 D.五脏 E.六腑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 )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经脉络属的有无 C.生理功能的差异 D.所在部位的不同 E.以上都不是 4.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 )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五体 E.五液 5.具有“泻而不藏”特点的是( )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五体 E.五液 6.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7.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

A.肾 B.肝 C.心 D.脾 E.肺 8.“血府”是指( )

A.脉 B.心 C.肝 D.脾 E.冲脉 9.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

A.肝 B.肺 C.肾 D.脾 E.心 10.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

A.生血 B.统血 C.行血 D.防止出血 E.调节血量 11.与心相表里的是( )

A.大肠 B.小肠 C.心包 D.三焦 E.胃 12.“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体的(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生理、心理活动 D.精神意识活动 E.以上都不是 13.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

A.胆 B.髓 C.脉 D.女子胞 E.脑 14.下列哪项不属于“五华”( )

A.爪 B.面 C.毛 D.口 E.发 15.下列哪项不属于“五体”( )

A.筋 B.脉 C.髓 D.肉 E.皮 16.下列不属五液的是( )

A.尿 B.涎 C.涕 D.泪 E.唾 17.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舌为心之苗 B.汗为心之液 C.心为神之舍 D.心其华在面 E.心为血之府

18.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哪项关系较小( )

A.面色 B.舌色 C.脉象 D.爪色 E.心胸部感觉

19.“膻中”是指( )

A.心 B.心包 C.胸腔 D.脑 E.肺 20.有“华盖”之称的是( )

A.肾 B.心 C.肝 D.脾 E.肺 21.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 )

A.主气的生成 B.主呼吸 C.调节气机 D.主宣发 E.主肃降 22.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 )

A.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 B.肺主呼吸之气 C.肺主管气的生成 D.肺主调节全身气机 E.肺主治节 23.“肺朝百脉”是( )

A.指肺助心行血 B.其功能与心主血脉一样 C.百脉会聚于肺 D.肺助心行血功能的结构基础 E.将血液输送至全身 24.肺“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于( )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朝百脉 C.肺司呼吸 D.肺主肃降 E.肺主宣发和肃降 25.“相傅之官”指( )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6.下列哪项不是肺气宣发运动的体现( )

A.排出体内浊气 B.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 C.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D.宣散卫气于体表 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

27.下列哪项不是肺气肃降运动的体现( )

A.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B.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C.排出体内浊气 D.清除肺和呼吸道异物 E.助大肠传导糟粕 28.“水之上源”指(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9.与肺相表里的是( )

A.心包 B.小肠 C.大肠 D.胃 E.三焦 30.皮肤感邪,常内传于( )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31.肺的门户是( )

A.喉 B.鼻 C.腠理 D.汗孔 E.皮毛 32.“娇脏”是指(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3.“后天之本”指(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34.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

A.脾化生水谷精微 B.脾主升清 C.脾主统血 D.脾为后天之本 E.人以水谷为本 35.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内脏是( )

A.肺 B.脾 C.肾 D.肝 E.心 36.“生痰之源”是指( )

A.肺 B.心 C.肝 D.脾 E.肾

37.脾主运化是指脾能够( )

A.运化水液 B.运化水谷 C.化生血液 D.化生气血 E.运化水谷和水液 38.脾统血的机制主要是( )

A.脾阳的温煦作用 B.脾气的固提作用 C.脾的升清作用 D.脾气的升举作用 E.脾气的气化作用 39.五脏中主升清的脏是( )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40.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主要是下列哪项的作用( )

A.肝气 B.脾气 C.肺气 D.肾气 E.心气 41.与脾相表里的是( )

A.大肠 B.小肠 C.胃 D.胆 E.膀胱 42.腠理是指( )

A.肌肉的纹理 B.皮肤的纹理 C.汗孔 D.肌肉和皮肤的纹理 E.皮肤 43.脾其华在( )

A.唇 B.口 C.面 D.爪 E.肉 44.脾的生理特性是( )

A.喜燥恶湿主升 B.喜燥恶湿主降 C.喜润恶燥主降 D.喜润恶燥主升 E.以上都不是 45.肉病日久可传入( )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46.“刚脏”是指( )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47.协助脾胃升降的脏为(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48.《素问·五脏生成》认为“人静则血归于”( )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49.“罢极之本”是(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50.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核心是( )

A.调畅情志 B.疏泄气机 C.促进脾胃运化 D.促进生殖 E.促进血行和津液代谢 51.“筋之余”是指( )

A.齿 B.发 C.骨 D.肝 E.爪 52.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主要取决于( )

A.胆贮藏胆汁 B.胆排泄胆汁 C.脾运化水谷 D.肝疏泄气机 E.以上都不是 53.“肝之外候”为( )

A.筋 B.泪 C.目 D.怒 E.血 54.对肝疏泄功能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

A.喜 B.怒 C.恐 D.惊 E.思 55.肝在体合( )

A.爪 B.脉 C.肉 D.骨 E.筋

56.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关系,常表述为( )

A.肝体阴而用阳 B.肝为刚脏 C.肝体常不足 D.肝用常有余 E.肝为将军之官

57.女子的月经和男子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配合作用的结果( )

A.肝脾 B.脾肾 C.心肺 D.肝肾 E.肝肺 58.情志抑郁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

A.心神失常 B.肺气虚弱 C.肝失疏泄 D.肾精不足 E.脾失健运 59.“先天之本”指(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60.肾脏所藏之精是( )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先后天之精 D.脏腑之精 E.生殖之精

61.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 )

A.心血是否充盈 B.肺气盛衰 C.脾之运化 D.肾气盛衰 E.脑髓充足与否

62.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是( )

A.齿、骨、发 B.筋、骨、脉 C.皮肤、肌肉 D.面、舌 E.呼吸、心率

63.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物质是( )

A.肾精 B.元气 C.肾气 D.肾阳 E.天癸 64.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

A.肝血的充足 B.肾中精气的充盈 C.脾气的健运 D.肾阴的滋润 E.肾阳的蒸化 65.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是(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66.“命门之火”实际上指( )

A.心阳 B.肾阳 C.肝阳 D.脾阳 E.心火 67.“命门之水”实际上指( )

A.肝阴 B.心阴 C.肺阴 D.肾阴 E.胃阴 68.维持呼吸的深度需哪脏的功能( )

A.肝 B.肺 C.肾 D.脾 E.心 69.肾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是( )

A.吸气 B.纳气 C.呼气 D.藏气 E.以上都不是 70.“骨之余”是指( )

A.齿 B.髓 C.发 D.爪 E.筋 71.“血之余”是指( )

A.髓 B.爪 C.筋 D.发 E.齿 72.肾在液为( )

A.涎 B.唾 C.泪 D.涕 E.尿 73.与肾相表里的是( )

A.胃 B.大肠 C.膀胱 D.三焦 E.小肠 74.后阴为何脏之窍( )

A.脾 B.心 C.肺 D.肝 E.肾

75.骨病日久则内传于( )

A.心 B.肾 C.肝 D.肺 E.脾 76.“户门”是指( )

A.唇 B.齿 C.胃上口 D.会厌 E.肛门 77.胃上口称为( )

A.吸门 B.幽门 C.阑门 D.贲门 E.飞门 78.下列哪项不是指胆( )

A.中精之府 B.中清之府 C.精明之府 D.清净之府 E.中正之官

79.居六腑之首,又属奇恒之腑的内脏是( )

A.胆 B.胃 C.膀胱 D.三焦 E.大肠 80.胃的生理特性是( )

A.喜燥恶湿主升 B.喜燥恶湿主降 C.喜润恶燥主降 D.喜润恶燥主升 E.以上都不是 81.“水谷气血之海”是指( )

A.冲脉 B.小肠 C.大肠 D.胃 E.膀胱 82.“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

A.脾主运化水液 B.小肠泌别清浊 C.肺主通调水道 D.膀胱贮尿排尿 E.肾主司二便

83.大肠的传导作用是何种功能的延续( )

A.胃气降浊 B.肺气肃降 C.小肠泌别清浊 D.脾之运化 E.以上都不是 84.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有赖于( )

A.膀胱的气化 B.膀胱的固摄 C.肾的气化固摄 D.三焦的气化 E.肺气的肃降 85.“孤府”是指( )

A.胃 B.心包 C.胆 D.三焦 E.膀胱 86.“决渎之官”是指( )

A.脾 B.肺 C.肾 D.膀胱 E.三焦 87.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心肺肝 B.心肝脾 C.心脾肾 D.心肝肾 E.肺脾肾 88.下列哪项指的不是女子胞( )

A.胞宫 B.膻中 C.胞脏 D.子脏 E.子宫 89.“元神之府”指( )

A.心 B.头 C.脑 D.胆 E.目 90.“髓海”指的是( )

A.骨 B.髓 C.脑 D.肾 E.胃 91.两脏之间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 )

A.心与肺 B.肺与肝 C.脾与肾 D.肝与肾 E.肺与脾 92.“肝肾同源”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同居下焦 B.藏泄互用 C.精血互化 D.阴液互补 E.阴阳承制 93.“金水相生”说明哪两脏的关系( )

A.心与肾 B.肝与肾 C.脾与肾 D.肺与肾 E.肝与肺

7、答: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共同之处在于其生理功能均是贮藏精气;区别在于五脏多为实体性器官,而奇恒之腑多为中空性器官;五脏统领奇恒之腑,奇恒之腑从属于五脏。

8、答:六腑与奇恒之腑相同之处均是形态中空的脏器,不同之处在于其功能,六腑的主要功能为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的功能为贮藏精气。

9、答:脏腑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的部位和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其主要特点一定是脏腑中具有气、血、阴、阳等物质;二是注重研究脏腑器官的功能而略于对实体解剖的观察。

10、答:心的主要功能为主血脉及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

11、答:心主血脉,脉中运行的气血是各脏腑组织器官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心又主藏神,心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因此心在脏腑中居于主宰地位,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12、答:“五体”在中医学中特指筋、脉、肉、皮、骨五个层次的形体,五体分别与五脏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即心在体合脉,肺在体合皮,脾在体合肉,肝在体合筋,肾在体合骨。

13、答:肺主呼吸之气,通过口鼻息道与自然息息相通,且外合皮毛,在五脏中是唯一一个直接与外界相通的脏器,故易被外邪侵害;肺内朝百脉,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之病理信息还可通过气血影响于肺;加之肺叶娇嫩,又不耐寒热,因此肺是一个最易受到外内之邪影响的器官,故有“娇脏”之称。

14、答:肺的主要功能:一为主一身之气,二是助心行血,三是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15、答:肺位高近君,在主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作用下,一可主管气的生成及全身气机的调节,二可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并参与调控心率及心律。肺脏还可通过其宣发肃降的运动,调整体内的水液代谢,从而对整个机体的气血津液进行着综合的治理调节,犹一国之宰辅,故《素问·灵兰秘典论》将肺的生理功能形象地比喻为“相傅之官”。

16、答:肺气的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排出体内的浊气;其二将脾转输之水谷精微和津液布散到全身皮毛;其三宣散卫气;其四将会聚于肺的经过清浊交换后的富含清气的血液布散至全身。

17、答:肺气的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下向内布散全身;三是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至肾和膀胱;四是清除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五是通过向内的运动,将周身含有浊气的血液会聚于肺,并进行清浊交换使其洁净;六是助大肠传导糟粕。

18、答:肺主宣降的共同生理效应有五:维持正常的呼吸运动;助心推动血行;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布散卫气于肌表;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19、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主管对一身之气的生成、运行和调节。包括主呼吸之气、主气的生成和调节全身气机三个方面。

20、答:肺助心行血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全身之血通过百脉会聚于肺;二是全身之血在肺中进行清浊交换;三是肺主生成宗气,宗气贯心脉而助心行血。

21、答: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不断地将脾转输于肺的水液输布于全身皮毛,发挥其滋润作用,并将代谢后的水液通过宣发作用从皮毛和呼吸道排出一部分,同时通过肃降作用下输至肾和膀胱,从而对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肺位最高,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22、答:“五官”,即目、舌、口、鼻、耳。“九窍”指头面的目、舌、口、鼻、耳七窍和下窍二阴。“五官九窍”与五脏有着特定的对应关系,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23、答:脾的主要功能为主运化和统摄血液,脾的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

24、答:脾有运化功能,脾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人出生后机体生

命活动所需的气血精津等营养物质,全赖脾胃功能的健全才能不断地化生,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25、答:脾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对饮食物中的水液一方面可吸收输布至全身发挥其滋润作用,另一方面将利用后的水液上腾于肺、下达于肾,经肺、肾的气化,从汗、尿排出,从而对水液的生成、输布起着调节作用。脾失健运,则水液的吸收、输布障碍,而生湿生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

26、答:脾主升清将饮食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胃才能继续受纳腐熟和通降;胃主降浊,将初步消化的食糜向下传送于小肠,则可促进脾气之升运。升降相因,保证了脾胃纳运功能井然有序。

27、答: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以上升为主,表现为升清与升举两个方面。

28、答:五液指汗、泪、涎、涕、唾五者,为体表孔窍所分泌的正常液体,乃五脏精气所化,与五脏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即心在液为汗,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肾在液为唾。

29、答:肝的生理特性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内寄相火,刚强躁急,故称之为刚脏。

30、答: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其疏泄气机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调畅精神情志,维持气血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与输布,协助水液代谢和调节生殖机能五个方面。

31、答:肝藏血功能的生理效应主要体现在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和防止出血三个方面。

32、答:肝所藏之血是疏泄气机的物质基础,疏泄气机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肝藏血功能正常、肝体柔和,就能正常地疏泄;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能正常地藏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维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

33、答:“罢”有免除之意,“极”者“劳困”也。肝在体合筋,筋约束骨节,主持肢体运动。肝之阴血充足,筋脉得养,则肢体关节运动灵活,强健有力而不易疲劳;肝之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则肢体关节运动失灵,易于疲劳。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

34、答:肾藏有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是形成新生命的基本物质,也是人出生后生命活动的活力根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35、答:肾的主要功能有:主藏精、主管一身阴阳、主管水液代谢和主管纳气。 36、答:肾藏精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主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

37、答: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所产生的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它是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故与肾中精气呈正相关性,即肾中精气盛则天癸至,肾中精气在中年以后,由盛渐衰,天癸的生成也随之减少,以至枯竭。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天癸的多少。

38、答:肾藏精,精化髓,髓充养于骨,齿为骨之余;肾精还可以化血,血养发,“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故齿、骨、发均为肾之外候,常做为判断肾中精气盛衰的客观标志。

39、答:胆内贮藏的胆汁是肝之精气所化的一种精纯、清净的精汁,是胆参与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胆做为六腑之一,与其它的腑从功能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是六腑中唯一一个贮藏精汁,参与神志活动的腑,故而称其为“中精之府”。

40、答: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容纳和消化饮食,即受纳腐熟水谷,功能特点是主通降,以降为和。具有“喜润而恶燥”的生理特性。

41、答: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糜、吸收精微和传输糟粕,即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饮食残渣中的水分和排泄糟粕。

42、答:小肠具有泌别清浊的功能,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便会俱下于大肠,出现肠鸣泄泻、小便短少等病症,可见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粪便的性状和小便量的多少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分利方法即基于此。

43、答:三焦做为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单位,是分布于胸腹腔内的一个大腹,与五脏无表里配合关系,故称之为“孤府”。

44、答:七冲门指六腑在其饮食物的消化排泄过程中,要通过的七个关键的部位。具体部位: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上口为贲门,胃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交接处为阑门,肛门(下极)为魄门。

45、答:脑的主要功能:一是主宰生命活动,二是主管精神思维,三是主持感觉运动。脑的生理病理总统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其中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因此大脑病变多从五脏论治。

46、答: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女子胞功能的发挥,是一个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有:肾中精气及天癸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心肝脾三脏的作用。

47、答:连结心肺两脏功能的主要环节是宗气,因为宗气积于胸中,其功能一可贯心脉行气血,二可走息道而司呼吸,从而做为连结心肺之间的纽带,加强了心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之间的协调运行。

48、答:心与脾在生理上对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具有协同关系,病理情况下,脾气虚弱或运化失职,或统血失司,均可导致心血不足;心血不足,脾失荣养,又可导致脾失健运;劳神思虑太过,不仅暗耗心血,还会影响脾之运化,最终形成心脾两虚之病理变化。

49、答: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肾阴阳水火的互制互济,二是心肾精血互化,精神互用。

50、答:肺与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气和津液方面。其一,肺脾共主气的生成和输布。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清气和谷气在肺中气化生成宗气,同时肺的活动赖水谷精微的物质充养,水谷精微又赖肺宣降而输布全身。其二,肺脾共同调节水液代谢。脾运化水液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肺通调水道促进了脾运化水液的功能。

51、答: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液互资三个方面。 52、答:“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是精血互化。肝血的充盈,赖肾精的化生,肾精的充盛,又赖肝血的滋养,精血之间可相互滋生转化,故说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53、答:六腑在结构上通过七冲门相连通,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其传化水谷的特点是虚实更替,接纳排空,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从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对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呼吸和排泄。其中消化功能主要靠胆、胃、小肠的作用;呼吸功能是小肠、大肠的作用,排泄功能主要是大肠和膀胱的作用。

54、答:肺位最高,主宣发肃降,不断地将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肾位最低,靠肾阳、肾气的蒸腾气化,使水中之清重新被人体利用,水中之浊下注于膀胱。肺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可助肾的主水功能,同时又赖肾阳的蒸腾气化,二者密切配合,共同维持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 五、论述题

1、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相互关系,以及与外环境相互联系的理论。因此其基本内容包括脏腑、经络、体质、精气血津液及生命活动的整体联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精华,是临床各科辨证论治

的基础,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阐释疾病的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治和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2、答: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即心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心主脉指血脉与心连通,心脏具有保持血脉通利,与脉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主血脉的机理,从结构而言,心、血、脉三者以心为主导,共同构成了循行全身的密闭系统,其中心与脉构成闭合通路,血充养于脉,脉约束血行,心气是血行的动力。心主血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心脏的正常搏动,是心气、心阳与心血、心阴矛盾运动的体现。血液的正常循行,必须以心气充足、主血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心与脉二者配合,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胸部感觉舒畅。

3、答: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主神明的生理基础是心主血脉的功能,血脉中运行的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实质是全身气血盛衰状况表现于外的征象,气血是生命活动最宝贵的物质,因此心主宰着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功能密切相关。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心血充足,则心神有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神正常,调节灵活,则能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和血的正常循行。病理情况下两者常相互影响,如心血不足,血不养神,则见心悸、失眠、烦躁、多梦等心神失常的病症;劳神过度,营血暗耗,则常见面色不华、心悸等心血不足之症。可见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功能相互住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4、答:心其华在面,一是因为面部血脉丰富,且易于观察,而心主血脉,全身气血经血脉皆上注于面部;二是因为面部表情是心主神明状况的反映。因此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在面部的色泽和表情变化上。心的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光泽,表情自然。

心开窍于舌的机理,从经脉的联系上,手少阴心经及别络联系于舌。从功能而言,心主血脉,舌不但血脉丰富,且表面无表皮覆盖,最能敏感地反映心主血脉的状况。心又主神志,舌具有主司味觉、主言语和运动的功能,均属神的活动。因此,舌主管反映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状况,心的功能正常,则表现为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清晰流利。

5.答:“血汗同源”的理论依据为“津血同源”,津液和血均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津液入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份,血液出于脉外则为津液,故而血与津液同源而相互化生,相互交会。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耗津,津液耗伤则血少。临床上大汗的患者,其血必虚,大出血的患者,其津液必少,不可再行发汗或使用破血逐瘀的峻剂,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和“亡血家”、“衄家”、“疮家”不可发汗之戒。

6.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均归属于肺,由肺所主。首先是因为肺是呼吸的器官,主管呼吸之气,是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其二是因为肺主管一身之气的生成。气的生成源于先天精气,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肺司呼吸吸入的清气是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肺在主呼吸之气的基础上,将吸入的自然之清气与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气气化生成了宗气,宗气贯注心肺之脉,又进一步促进了气血的运行和肺的呼吸功能;其三是因为肺可调节全身气机。肺气通过宣发肃降,有节律地呼吸运动,推动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维持和调节着全身气机的调畅。

从上可知,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均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肺主呼吸是肺主一身之气的核心和前提条件。肺的呼吸功能正常,气的生成就充足,全身气机就能够调畅,而气的生成充足,气机调畅又可促进肺的呼吸功能。

7.答: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肺的宣发肃降作用在水液代谢方面的体现。肺气的宣发,可将津液布散于全身,外达于皮毛,发挥其滋润濡养作用;肺气的宣发呼出体内的浊气,可

排出部分水液;肺通过宣发卫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的肃降将津液向下、向内输送,同时也将代谢后的水液不断下输,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经肾与膀胱的气化,生成尿液,排出体外。可见肺气的宣发与肃降通过向上、向外和向下、向内的矛盾运动,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肺的肃降作用可防止肺气宣发太过,宣发作用又可防止肃降太过,宣发与肃降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水液代谢的平衡。

8.答:皮肤为一身之表,是人体防御外邪侵袭的第一道屏障。肺与皮毛相合的理论依据,一是肺主宣发,可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及津液输布于皮毛,从而营养润泽皮毛;二是肺宣散卫气,卫气可温养皮毛,固表卫外,助皮肤抗御外邪,并控制调节汗孔的开合,调节汗液排泄和体温的恒定。而皮肤上汗孔的开合有辅助肺呼吸的作用。因此只有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才能使毫毛润泽,皮肤致密,汗孔开合正常,有较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若肺之气阴不足,皮毛失养,则皮肤枯燥,毫毛憔悴;肺气虚弱,无力宣散卫气,则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常自汗出,易感外邪。而当外邪侵犯皮毛时,则可因卫气郁滞而影响肺的宣发,导致肺气不宣;外邪还可直接通过口鼻呼吸道侵入于肺,致肺气不宣,进而引起卫气郁滞,腠理闭塞。

9.答: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具有促进胃肠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功能。饮食物的消化主要赖胃与小肠的作用,但必须依靠脾气的推动;食糜中精微物质的吸收,主要是胃、小肠、大肠的作用,也必须靠脾气的推动;水谷精微被吸收后的转输,必须依赖脾的运化才能输布至全身,脾一方面将水谷精微直接布散至脏腑组织发挥其营养作用,另一方面将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经心肺的气化作用,生成气血,营养全身。因此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即脾气健运,则饮食水谷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被消化,精气血津液的化生才能充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得养。脾失健运,则饮食水谷不能消化,精微物质化生不足,常见食少、腹胀、便溏、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消瘦等虚弱之症。

10.答: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控制血液在血脉内循行而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实质,是脾气的固摄作用。脾气的充足与否,取决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气血化源充足,则气血生化旺盛,脾气的固摄作用能够正常发挥,血液统摄有力。脾气虚则统摄失职,可见多种出血病症,称之为脾不统血,脾不统血常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等下部出血,治疗常采用补脾摄血之法。

11.答: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主管水液代谢,三者在水液代谢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肺、脾、肾所居的部位不同,功能特点有别,对水液代谢又有着不同的影响。肺居于上焦,为水之上源,肺气通过宣发肃降的矛盾运动,将水液输布至全身,并可通过皮毛汗孔排出一部分水液;还通过肃降作用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于肾,进一步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还通过助大肠传导,将一部分水液从粪便中排出。可见肺主要影响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脾居于中焦、为水之中州,主运化水液,其对饮食物中的水液具有吸收和输布作用,主要影响水液的生成和输布。肾居下焦,肾中阳气对水液代谢的作用,一是温煦、推动肺、脾、三焦、膀胱等内脏,从而促进诸脏对水液的代谢功能;二是肾阳升清降浊,水中之清可重新被利用,水中之浊下输膀胱尿府;三是肾气控制膀胱的开合,可见,肾可影响水液生成、输布和排泄的全过程。

12.答:肝主疏通调畅气机的功能,可调畅精神情志活动。因为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血为物质基础的,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脏腑功能协调,气血生化充足,表现为精神愉快,情志舒畅。肝失疏泄,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常见精神抑郁,善太息,多愁善感,甚则沉默呆滞,表情淡漠,悲伤欲哭;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常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亢奋激动,甚则狂言失志,喧闹不宁,骂詈叫号,登高逾垣。

13.答:肝主疏泄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土得木而达”,肝疏泄气机对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t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