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09: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幻灯片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幻灯片2

哲学原理——经典著作——发展史

宏阔的理论视野 翔实的文献资料 明确的科学概念 清晰的历史脉络 深刻的理论论证 幻灯片3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理论的新探索;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幻灯片4

绪 论

学习目的: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和体系结构,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特点和分期,把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正确方法。

学习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对象。 学习难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学科性质和分期根据。 幻灯片5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从对象看,它主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从内容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从功能和作用看,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幻灯片6

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密切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和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幻灯片7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作为客观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应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二是作为一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应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幻灯片8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1.具体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应用、丰富、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2.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创新规律、重心转移规律、具体化规律、民族化规律、大众化规律等等。

3.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

4.研究马克思主义呼应与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与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斗争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幻灯片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是多方面的,是多视角的,既要从历史的平面上研究,又要在历史的发展上研究,既要从理论的正面研究,又要在理论的反面研究,既要研究理论整体发展的规律,又要研究理论分支的发展及其特点,既要研究理论发展的主题和主旋律,又要研究理论建设和学术发展的需要,等等。丰富确凿的史料,严密科学的逻辑,重点和规律突出,脉络和发展清晰,体现历史感和现实性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 幻灯片10

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形成(1835·10——1848·2);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1848-1895);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新贡献;

马恩列宁毛泽东邓同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

幻灯片1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还要研究与其它思想思潮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关注现实,研究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发展; 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本身的历史发展;

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每一个概念、范畴、观点和原理等,都有一个提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幻灯片12

5.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题 《共产党宣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资本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

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幻灯片13

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若干重大问题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关系; 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先进性与通俗性的关系; 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阶级性与人类性的关系; 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普适性与时代性的关系。 幻灯片14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1.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遭遇的四大挑战

一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挑战;

二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伯恩斯坦在理论上的挑战; 三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科技革命的挑战; 四是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挑战。 幻灯片15

在迎接这些挑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外部斗争走向内部斗争、内部斗争和外部斗争交错进行的过程。 外部斗争时期

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同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斗争的直接对象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真正对手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主要表现:批判和清算了蒲鲁东主义、英国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以及杜林的假社会主义、新康德主义等等。

斗争的主要成果: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幻灯片16

内部斗争时期

从19世纪90年代起至20世纪50年代初,从外部斗争转向内部斗争,“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 1.列宁反对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斗争;

2.毛泽东反对自称“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的王明的斗争。 斗争的成果: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幻灯片17

内外斗争交错时期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至20世纪末,科技革命的发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资本主义

社会工人生活的改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消失;生产高度自动化,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否过时;阶级消灭之后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等。 1.反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斗争

2.反对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斗争; 3.反对和纠正“文化大革命” “左”的错误的斗争 4.批判“两个凡是”的斗争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6.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等等。

主要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幻灯片18

马克思主义在根本上是一种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资产阶级总是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试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击溃马克思主义,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不仅没有被击溃,反而更加强大了。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扎根,必然使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攻击更加频繁、更加剧烈,而马克思主义每次被官方的科学‘消灭’之后,却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机勃勃了。”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幻灯片19

2.是高潮与低潮相互交错进行的历史 先高潮后低潮

从1848年到1871年,是欧洲历史上的革命风暴时期,特别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主义逐步战胜了各种敌对的思想体系,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从1872年到1904年,巴黎公社失败,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东方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机会主义思潮形成气候并泛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入低潮。 幻灯片20

高潮和低潮相互交错

从1905年到1956年,是高潮和低潮相互交错。以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标志接连出现两次理论高潮。这期间,在苏联,斯大林在理论上曾经犯过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中国,曾经犯过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一度遇到挫折。

但是从总体上看,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蓬勃发展的。尼克松在他的《1999:不战而胜》中说:“极权共产主义在本世纪初还只是一个策划于密室之中的阴谋,现在已统治着世界人口的35%。其余49%生活在非共产主义的专制政权下或不稳定的民主国家中。虽然有些国家取得了进步,更多的国家事实上倒退了。” 幻灯片21 低潮催生高潮

在前苏联,1956年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修正主义开始出现,直至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出现;在中国,1957年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左”的思想开始逐步发展,直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提出,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大的波折,呈现出低潮。

低潮又催生了高潮和交织着高潮。其主要标志就是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这是两个既相互连接又各有特点的高潮。这两次理论高潮虽然都发生在当代中国,但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 幻灯片22

3.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史 补充、完善:

19世纪60—70年代史学界、人类学界关于古代社会的研究涌现出大量科学成果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及时借鉴和吸收了这些成果,进一步作出了自己理论上的创造,从而完善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思想 ;

19世纪70年代后期,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论”设想,丰富、深化和拓展了他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 幻灯片23

抛弃过时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过:“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幻灯片24

积极的自我批判 恩格斯说:“要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

列宁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的纠正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对于这件事情,列宁曾经多次作过自我批评。

中国共产党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毛泽东晚年的失误。江泽民同志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历史把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课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这就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根据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和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对这两个历史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幻灯片25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研究方向及特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平、思想和著作研究

主要研究马恩列,有时也研究斯大林的生平、思想和著作。以人物为中心,把传记、著作和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属于基础研究。重点弄清?四个哪些?: 哪些是我们长期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

哪些是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 幻灯片26

2.马克思主义通史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及其规律进行全面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创立到列宁、毛泽东等

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不存在雇佣关系。

公司制企业:一种以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以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从事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法人资格并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第一,公司就是法人,具有与自然人相同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是现代公司制的根本特点。第二,公司实现了股东最终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幻灯片48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

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具体表现?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激化的经典表述?

工业革命在创造出一个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时,也创造出一个人数远远超出自己的工人阶级,由于两大阶级经济地位的不对称,工业革命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每发生一次经济危机,社会财富就会造成巨大浪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对外贸易总额下降,经济危机甚至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二战策源地。视频 1929-1933经济危机.f4v

幻灯片49

二、近代思想家们无法根治资本主义的弊病 1、黑格尔最终为唯心主义窒息而死

德国哲学从康德开始。面对过分泛滥、几近癫狂的中世纪神学,康德提出了质疑。他通过对“我能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以及“我可以希望什么”等问题的探讨,发现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的理性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在夸大理性、主体性的基础上,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但是又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又不是无限的,比如对于“物自体”人们就无从认识,只能认识它的现象。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软弱性最终反映在康德思想中,一方面强调自我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承认不依赖于自我的“物自体”的存在,最终建构起一个先验主义的逻辑学说体系。 幻灯片50

康德的二元哲学思想受到了费希特和谢林的批判。费希特从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改造了康德哲学,提出“自我非我同一哲学”,其内容:首先是“自我”在纯粹的抽象活动中设定自身,其次是自我设定非我,最后自我把可分割的自我与可分割的非我对立起来。谢林从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创立了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

幻灯片51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早期思想以颂扬革命为主流,强调事物永无止境的运动、发展,把整个世界描写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晚年以吹捧反动的普鲁士专制国家为主流,试图论证普鲁士王国是“绝对理念”的最终体现,在哲学上黑格尔把所谓的“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说成是第一性的永恒的本原,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从精神中派生出来的。绝对理念由于自身的发展而外化为自然界,又通过进一步发展克服了外化,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回到自身,最后在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绝对精神中认识了自身。

幻灯片52

2、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其辩证法

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费尔巴哈意识到黑格尔把世界看作是精神世界是错误的,坚定地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把观念、思维和神还原为其现实根源,并抨击了宗教宣扬的上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用清醒的唯物主义哲学代替了沉醉的唯心主义思辨,从而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只是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也丢掉了他的辩证法。 幻灯片53

3、英国古典经济学只分析价值量而不能深入探究价值量变动的原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理论贡献:

一是形成了比较严密的劳动价值学说,并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了区分; 二是对剩余价值的性质、起源进行了猜想;

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进行了分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

但是,他们只注意到价值量的分析,没有深入探究背后深刻的原因,因为受立场的限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不能自觉地表述出来,同时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 幻灯片54

4、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诸多方案的破产

不仅进行理论探讨,而且提出并实施一些医治方案。在理论上,论证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圣西门:开化时期原始社会、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神学和封建社会被破坏时期、实业制度社会;傅里叶:童年、成年、衰落、凋谢四个阶段32个时期。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私有制造成对立、竞争,造成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看到并肯定阶级斗争的作用。圣西门指出,15世纪以来的欧洲史就是工厂主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史。

在实践上,分别提出实业制度、和谐社会构想和共产主义公社试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wmv 幻灯片55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是圣西门设想的一种未来的理想制度,主要涉及到生产目的与手段、计划经济原则、平等论、民主论、分配论等。

由实业者和学者掌握社会各方面的权力;

社会的唯一目的应当是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最贫穷阶级的需要; 人人都要劳动,经济按计划发展,个人收入应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

在理想社会中,政治将为经济所包容,对人的统治将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圣西门把资产者看成是劳动者或“实业者,寄希望于统治阶级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制度。 幻灯片56

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构想

和谐制度是以自愿参加为原则的协作社的总和。作为和谐制度的基本单位的协作社,称为“法郎吉”,既组织生产,又组织生活。每个“法郎吉”由1620人组成,根据不同种类的劳动分为若干为“谢利叶”的专业劳动队;队下面又分成若干小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大生产和科学艺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人人劳动,按比例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在消费品分配问题上,博立叶一方面彻底否定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但另一方面又

提出了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按劳动占5/12、才能占3/12、资产占4/12的比例进行分配。

幻灯片57

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实验

欧文以六万英磅买下新拉那克四家纺织厂, 进行改革。欧文的慈善性改革包括:把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为10.5个小时;禁止使用九岁以下童工;取消不合理罚款制度;改善卫生和工作条件;兴办食堂、幼儿园和工人职业学校;建工人消费金合作社;设立工人医疗和养老金制度等。

1824年欧文以大约三万英磅买下新哈莫尼继续试验,建立学校,设立自由提款箱,大家在公共食堂吃饭,在商店领取日用品。男女成员一旦有了好感,即可成双结对,一旦产生审美疲劳,可以道一声珍重。共产主义向社会开放,一些人混进来只参加娱乐活动而不干活。1827年出现分裂,1828年基本瓦解。

特色:公有制形式、学商结合、按需分配、社员大会。 幻灯片58

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把理性或人的自然本性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道德的谴责而不是科学的批判;

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和社会贤达的帮助,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热衷于实验和宣传,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幻灯片59

三、工人阶级的成长让马恩看到了希望

阶级斗争的新特点:斗争目标、斗争手段以及组织性的增强,使得无产阶级走到历史的前台,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但是无产阶级的斗争仍然是屡战屡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不断走向成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建立共和国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出现第一个工人政党,还有这些工人起义都是工人直接面对自己的敌人,而不再是反对自己敌人的敌人。

幻灯片60

四、自然科学发展让马恩充满自信

康德的“星云假说”和赖尔的《地质学原理》把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看作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1824年化学家维勒人工合成尿素,第一次跨越无机界和有机界的鸿沟;

1842年德国医生迈尔在笛卡尔提出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现象的基础上把它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焦耳计算出不同形式运动相互转化的当量关系;

1838年施莱登建立系统的细胞学说;随后施旺把细胞学说从植物界扩大到动物界;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这些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 幻灯片61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3.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4.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 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7.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同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个生命体起作用。 幻灯片62

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1)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与不同的运动形式相对应:物体运动具有机械能,分子运动具有内能、电荷等等。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壶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壶盖顶起,表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等等?。 (3)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幻灯片63

早期物种理论 中国用五行、“阴阳”、“八卦”,古希腊用水、火、原子、海中软泥来说明万物的形成。 宗教学特创论

基督教圣经把世界万物描写成上帝的特殊创造物。 智慧设计论

又称作目的论,世界是由一个超自然的东西来创造并设的(实体、规则)

幻灯片64 不变论

生物种原来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15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在科学界占统治地位,后来被牛顿和C.v林奈表达为科学的规律。 活力论

生物种可以转变,把进化原因归于非物质的内在力量,是一种唯心的臆测。 拉马克主义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本身内在的?意志力量?驱动着生物由低等级向较高的发展变化。生物对环境有巨大的适应能力,环境的多样化是生物多化的根本原因。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动物习性的改变,习性的改变会使某些器官经常使用而得到发展,另一些器官不使用而退化。

幻灯片65

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内容

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缺陷:达尔文过分强调了生物进化的渐变性;深信“自然界无跳跃”,用“中间类型绝灭”和“化石记录不全”来解释古生物资料所显示的跳跃性进化。

幻灯片6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

幻灯片6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通过对市民社会政治经济学的解剖,形成异化劳动理论,找到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钥匙。

第二阶段:以《神圣家族》为标志。批判青年黑格尔派,阐明物质利益的决定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从异化劳动理论过渡到唯物史观。

第三阶段: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第四阶段:以《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为标志。前者更确切地表达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更为精确和科学的表述,后者总结历史,分析现状,预见未来,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幻灯片68

一、马恩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 1.马克思博士论文及其主题

1838年5月,马克思父亲去世,迫切需要找到工作。1839年初,为了谋取大学讲师职位,马克思着手写作博士论文,选择把古希腊哲学思想研究作为研究方向,为此系统地阅读了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布尼兹等人的著作,全面研究了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主义学派的观点,留下了7大本伊壁鸠鲁哲学笔记,摘录了近代以来哲学家的有关讨论,最终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博士论文题目。 幻灯片69

1841年4月6日,马克思把博士论文寄往耶拿大学哲学系。4月15日,耶拿大学哲学系宣布授予马克思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批判了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思想,肯定了伊壁鸠鲁的自由伦理精神。认为德谟克利特没有给能动性留下余地,在那里神不过问人世尘事,而伊壁鸠鲁的偏斜运动解释则为承认偶然性的存在提出了依据。

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是其主题,通过分析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存在的合理性,是其主要内容,痛恨所有的神,崇尚自由,是其主要亮色。

幻灯片70

《博士论文》的思想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区别 政治立场的差别:革命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

哲学立场的区别:哲学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和自我意识与现实的对立。 幻灯片71

二、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两个转变

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一)《莱茵报》时期开始两个转变

马克思为《莱茵报》写了三篇文章,《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关于林木盗劫法的辩论》和《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在思想上仍然认为国家、法是理性的体现(仍然受黑格尔主义思想的支配),但是初步看到了物质利益对国家和法的支配作用;看到了意志和行动背后的社会关系的客观性。 幻灯片72

(二)批判黑格尔国家观是转变的第一块基石

核心问题是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黑格尔认为,不是市民社会和家庭决定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u5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