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科学发展观作业

更新时间:2023-06-04 02: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科学发展观》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2、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价值以这个比率。人们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价值和劳动的关系的。

3、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党的先进性

是指一定阶级、阶层和集团中的先进分子,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代表和实现本阶级利益的各种思想和行动的集中体现。

5、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二、简述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辉煌成就;二、苏联、东欧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模式的僵化及主要教训;三、我国建国29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陷入的沉重困境;四、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剂世界新科技革命兴起给我国社会主义带来的严峻挑战;五、时代主题的转变与实践的发展,呼唤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有关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始终坚持基本路线,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是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

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人类的延续和代传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每一代人的发展都应该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留下空间和条件。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简述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 二、金融资本形成金融寡头 三、资本输出 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五、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

5、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dn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