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更新时间:2024-03-16 00: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在婴幼儿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针对身体反抗力弱、手术耐受性差的特点,对婴幼儿做全面评估及完善的肠道准备,进行密切的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营养支持、肛门护理,耐心做好出院指导工作。结果:我院1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并达到预期效果。结论:该病在婴幼儿期时即行经肛门根治术,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治疗该病的重要环节。术前肠道准备充分、术中精心护理、术后采取妥善的治疗护理措施,加强病情观察,加强营养支持,重视肛周护理,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护理。

【前言】 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根治术有多种,绝大多数需要开腹或借助腹腔处理结肠系膜,切除病变肠管。由此而引起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国内外已经实行了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相关报道[2-3]证明,该种术式的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少,感染率小,愈合快痊愈出院率高。我科2004年-2011年,对1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了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均未出现并发症,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患儿,男13例,女5例,年龄10-18个月。诊断:患儿入院后均经X线钡灌肠摄片诊断为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全部患儿均经肛门完成手术,术后48小时开始恢复排便功能,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天,术后3个月随访,每日排便3-4次,食欲均正常,无肛周感染、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清洁肠道,解除便秘。

(1)给予缓泻剂、润滑剂如蜂蜜口服,帮助排便。 (2)使用开塞露、甘油栓等诱发排便。

(3)肠道准备,术前清洁灌肠对治疗该疾病很重要,目的是排出积粪,缓解腹胀,保持肠道清洁,减少手术时肠道污染的可能,同时使扩张的肠管尽可能恢

复正常,以确定手术切除肠段的范围,术前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1次[3],每次灌入生理盐水温度一般在38℃-40℃为宜。灌入量根据体重计算,100ml∕kg,准确测量灌入量和排出量,使出入量基本相等,或出量稍多于入量。灌肠应选择软硬适宜的肛管,可选用18号Foley导尿管做肛管[6],插管时动作要轻柔,勿损伤肛周皮肤,灌肠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脉搏、呼吸及回流液的颜色,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灌肠,灌肠时应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暴露,防止患儿受凉,延误手术时机。

2.1.2 术前评估:患儿术前应做认真评估,以评估手术的耐受性。术前均应住新生儿室,室温22℃-28℃,湿度55%-60%[7]。对腹胀明显、消瘦及营养不良的患儿可采用静脉途径给予肠外营养改善全身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或丙种球蛋白,从而提高手术的耐受性[8]。维生素的缺乏能降低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力[9]。术前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K[10]。术前3天服用肠道抗生素,术前晚及术晨给予庆大霉素或甲硝唑溶液保留灌肠,以减少感染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3 改善营养:对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应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2.1.4 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注意有无小肠结肠炎的征象,如高热、腹泻、排出奇臭粪液、伴腹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做好术前准备。

2.1.5 清洁肠道:术前2天口服抗生素;检查实质脏器功能。

2.1.6 向家长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解除其心理负担,争取支持与配合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2 术中护理

2.2.1 麻醉的配合 选择适合婴幼儿的麻醉方法和监测设备,是婴幼儿安全度过麻醉和手术的关键。婴幼儿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全,下颌几乎可直接与胸部相接处,这样常造成潜在危险,极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所以在麻醉时要选择合适的软枕,头部两侧各放置沙袋固定小儿头部

2.2.2 注意事项

(1)婴幼儿四肢和皮肤末梢循环发育不良,注重保暖,尽量少暴露,保持手术间内温度25℃-30℃,湿度55%-60%。术中输液时应严格把握滴速,过快则易引起心力衰竭,过慢则达不到给药目的。输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要保护好静脉,选用22号静脉留置针,既能保证术中给药和输液;又能防止患儿术中躁

[11]

动而使针头穿出血管外,影响给药和输液。

(2)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及时与麻醉师及手术人员联系,及时供给手术所需的器械物品,随时维持手术间的温度和湿度,调节无影灯光,保持患儿舒适体位,器械护士提前检查所需物品是否齐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熟悉每一件器械的用法和用途。熟知每一手术步骤。手术过程中能随机应变,稳、准、轻、巧地传递手术器械。

(3)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准确及时做好术中记录。观察输液管、尿管及胃肠减压引流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3 术后护理

2.3.1 持续心电监护,面罩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监测心率,因婴幼儿心功能代偿能力较差,因此,术后应重组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可按15ml∕(kg .h),以免过快引起肺水肿。监测体温,由于婴幼儿反应能力慢,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因此应特别注重保暖,且此手术禁用肛表测温,测温前应擦干患儿腋下,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将上臂紧贴身体夹紧,10min后取出,注意不要触及水银端,假如认为测得体温有疑问,应重新测温。

2.3.2 营养支持合理,维持24h液体量,根据患儿情况及医嘱适当进食,术后第1天即可进食,第1次可试喂糖水30-50ml,如无呕吐及腹胀,第2次可再喂等量配方奶,喂奶时必须耐心细致,少量多次,保证足够的摄入量。喂奶后抬高患儿床头,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造成窒息或误吸。

2.3.3 肛周护理,加强肛周护理,保持肛门四周清洁干燥,避免排泄物长时间浸泡,污染肛门,应用生理盐水随时清洁肛门,发生臀红,及时涂抹鞣酸软膏或红外线局部照射30min,灯距30-50cm,照射时应有专人看护,将患儿头偏向一侧,观察患儿有无发热、心慌、呼吸过快及照射皮肤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照射。

2.3.4 预防并发症

(1)小肠结肠炎是巨结肠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呕吐、腹胀、腹泻,做肛检时有大量奇臭粪便和液体排出。为有效预防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应做好持续性扩肛。扩肛器要多涂润滑油,用润滑胶冻为好,肥皂膏也可以

用,扩肛时应从最小号开始,逐号增加,不能跳号,增号至有阻力并见到有微量出血为止。第2天扩肛仍从最小号开始,直至达到要求的大小和无出血,无阻力为止。

(2)吻合口狭窄,由于该手术是在肛门处操作,为了防止术后刀口形成瘢疤造成狭窄,必须在手术2周后做好维持性扩肛,至吻合口平整柔软为止。扩肛时应注意到动作要轻柔,扩肛器不能来回进出,以防捅破肠吻合口或肠管。扩肛时应感觉到扩肛器通过肠吻合口,才能收到扩肛的效果。每天坚持扩肛,至少要坚持3~6个月,直到肠吻合口瘢痕软化,日后不会形成狭窄为止。6例患儿随访均无肛门狭窄发生。

2.3.5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后,指导家长保持患儿会阴部清洁,也可涂用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以免早期排便次数增多引起肛周炎症;有意识地培养患儿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嘱患儿不要挑食,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饮食;要定期复诊,以便进一步指导。

3.结果

所有患儿术中均平稳,无一例发生手术麻醉意外,均在术后12h内排气,24h内排便,术后未出现小肠炎、结肠炎、吻合口漏、肛周感染及吻合口狭窄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月,所有患儿每日排便2~3次,无便秘发生。

4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其根本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前几年多采用开腹或借助腹腔镜处理系膜,切除病变肠管,在新生儿期行一期手术很只存在一定死亡率,并常引起腹腔内污染、切口感染、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所以大多数主张洗肠或造瘘来维持生命,等6个月后再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都会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操作不当危及生命,造瘘术不仅使患儿经受造瘘、关瘘的痛苦,而且造瘘口的护理给家长带来很多问题。自2004年9月,我院开始在婴幼期采用非开腹经肛门结肠拖手术,无需腹腔镜实施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根治普通型18例。

该手术方式有以下优点:

(1)经肛门处理直肠,乙状结肠系膜,拖出并切除病变肠管,结直肠I期吻合,对患儿创伤较小,减少了腹腔感染机会,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将术后粘连

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2)手术时设计的斜面吻合方式,术后无狭窄,不遗留盲袋和闸门,手术后不需要任何夹具,减少了术后护理工作不必要的环节,消除了家属的恐惧心理和夹具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避免了不必要的长时间扩肛,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内括约肌,保证其排便控制能力,同时又彻底解除了痉挛狭窄,从而降低了污粪、便秘的发生率。由于该技术的有效性,适用于婴幼儿普通型的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8例患儿在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下,无一例死亡,住院期间未出现出血,切口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有一位患儿排便次数较多,每日3-5次,余者每日排便1-2次,无污粪、便秘、腹胀等症状,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年龄小,由于疾病影响进食少,营养状况相对较差,手术风险增大,在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好抢救药品、物品。

(2)患儿年龄小,对周围环境温度调节能力差,手术中注意保暖,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6-28℃之间,避免受凉。

(3)小儿不配合,易烦躁,应固定好四肢,防止坠床,并随时检查有无松动。

(4)摆体位时,充分暴露术野,同时要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防止皮肤受压,勿损伤血管及神经。

(5)小儿血管细,穿刺难,最好采用留置针输液,保证输液通畅。 (6)洗手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及术者的特殊要求,备齐术中用物,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5结论

总的来说,该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腹部无瘢痕等优点。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而护理上,熟悉手术程序,协调配合,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6.致谢

在此,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兰贵全,在这四个多月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的指

导和帮助,感谢我所在的单位,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给予我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课题研究的支持。有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完成这篇论文。

参考文献

【1】易军,江萍.非开腹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10(5):265.

【2】曹新伟,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5. 【3】高亚,李恭才,张宪生,等.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5例报告[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1):21-23.

【4】王果,李振东.小儿肛肠外科学[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0,528. 【5】周薇莉,孙丽,孙立宪.非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1(5):370-371.

【6】李正,王慧贞.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7-825. 【7】徐润华.儿科护理操作规程及疾病护理常规[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59-161.

【8】辛春兰,辛春霞.儿科人文关爱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7)67-68.

【9】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使用小儿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44-948.

【10】李新,卓文丽.外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9. 【11】吴慧恩,苏少应,丁凤华.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3(21):3224-3225.

【12】叶仁高.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87.

导和帮助,感谢我所在的单位,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给予我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课题研究的支持。有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完成这篇论文。

参考文献

【1】易军,江萍.非开腹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10(5):265.

【2】曹新伟,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5. 【3】高亚,李恭才,张宪生,等.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5例报告[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1):21-23.

【4】王果,李振东.小儿肛肠外科学[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0,528. 【5】周薇莉,孙丽,孙立宪.非开腹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经肛门Ⅰ期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1(5):370-371.

【6】李正,王慧贞.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7-825. 【7】徐润华.儿科护理操作规程及疾病护理常规[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59-161.

【8】辛春兰,辛春霞.儿科人文关爱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7)67-68.

【9】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使用小儿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44-948.

【10】李新,卓文丽.外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9. 【11】吴慧恩,苏少应,丁凤华.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3(21):3224-3225.

【12】叶仁高.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8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xm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