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考试主观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13 21: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管制功能;

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

极性管制功能;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犯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 (2)引导功能;

政府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从作用结果来看,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有正向引导功能和负向引导功能。 (3)调控功能;

调控功能就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

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

2、简述我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

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是由谁来制定、它的合法化经过什么样的程序、它的目标群体是谁、它的适用范围和生效时间怎样、它的执行者是谁、主要的执行手段是什么等等在政策文本上有正式规定的特征。

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是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和司法决策这三种形式构成的;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是由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的。

3、什么是“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人,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政策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组建团体、意见产出、意见评估、意见排序

4、为什么说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灵魂?(查)

5、简述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

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包括执政党、在野党、参政党,利益集团,大众传媒、政策研究组织和公民。

6、公共政策问题基本属性或特点是什么? (1)关联性与公共性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会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

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公共性主要表现在政策问题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与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必须通过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

(2)主观性与人为性

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身感受以及分析研

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具有主观性和人为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

历史性表现在公共政策问题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

和严重化的程度;其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以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

7、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包括三个方面:

(1) 国内方面的因素: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

的演进等五方面;

(2) 国际方面的因素: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 (3) 主观因素:价值观的更新;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

8、简述政策调整的突出原因; (1)利益刚性的限制;

一项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因为它对利益的调节而形成一定的利益结

构,重大政策调整实际上就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

(2)公共意志的趋中; (3)变革成本的约束;

重大政策的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 (4)人类理性的局限;

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于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

间、资金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 (5)社会稳定的需要;

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

不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

9、简述政策执行资源的含义及其包括的要素;

公共政策执行资源是指执行主体实施既定的政策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物资源

充足的经费和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必要投资和重要条件;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配置问题 (3)信息资源

充足的信息资源、科学的信息加工、畅通的传播渠道、完全的信息产出

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4)权威资源

政策执行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没有权威,意味着就没有权利和

资格进行资源分配。

(5)制度资源

制度是政策执行程序化的基本保证,是对执行主体的权力依法予以保障

和对其行为责任依法予以追究的基本依据。

10、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1)政策信息、资料不公开,使外部评估困难重重; (2)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不重视和不配合 (3)政策目标的多样化和政治化 (4)政策的沉淀成本

(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不完整 (6)政策评估缺乏经费支持 (7)政策结果衡量困难

11、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政策的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

期的成效。

二、政策的稳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持续、稳定的政策让人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同时它会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利益格局和社会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三、政策的稳定有利于政策公正性的发挥。 四、政策的稳定有利于降低政府的成本。

12、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

一、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是政策预测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 二、政策预测可以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政策预测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

13、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是什么? 一、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二、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与过程。

14、如何理解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这一概念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政策内容合法化、决策过程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一、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的宪法和法

律相抵触,必须呵护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二、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就是政策抉择过程应合乎法定的程序要求。

三、政策的法律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

律的过程。

15、怎样确保政策变通的合理性?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1、重新界定问题;2、提出调整方案;3、选择调整

方案;4、执调整决定。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渐进调适原则;追踪反馈原则。

16、简述“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这一方法是在政策执行前和政策执行后这两个范围内,分别就采取某一政策和不采取某一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以确定被评估的某一项政策的效果。其优势在于发现测量政策的作用程度,有效地将被评估政策的“纯效果”从政策执行后产生的总效果中分离出来。

17、简述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一、含义: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

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二、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只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视了深层问题的解决,政策目标没有落实到实处。

(2)附加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其他内容,使政策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使政策“被充值”。 (3)残缺式政策执行。即政策执行的不配套、不完备、不及时。

(4)替代式政策执行。即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者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5)观望式政策执行。即政策执行主体行动迟缓、思想犹豫、心里矛盾,对政策执行被动消极,左顾右盼。

(6)照搬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不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政策变通,习惯于机械地照抄照传上级文件。

(7)规避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分工不合理、权责不明确,该完成的工作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该承担的责任则相互推诿。

18、政策方案的设计要注意什么原则? 一、紧扣政策目标。

二、规划多重方案。这一原则属于理性决策模式的要求。 三、方案彼此独立。 四、方案要有创新。

五、方案切实可行。目标要可行,实现目标的方案也要可行,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等。

19、简述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一、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二、其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在以下三方面: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政策正确与否、质量优劣、时效有无都必须经过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检验。

3、公共政策执行时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过来的实践

经验与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和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20、试述政策终结的作用?

一、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及时的政策终结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

财力的无效消耗,而且可以把有限的政策资源配置到必要的领域,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政策终结既标志着旧政策过程的结束,同时

又象征着新的政策过程的开始;可以发挥新政策的效能,促进新政策新陈代谢,大大提高政策绩效。

三、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二

是政策组织的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4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