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4 17: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观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章

3.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邓小平: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2、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会议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3、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提出在一切工作中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5、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6、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江泽民:1、1992年,在党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2、1997年党十五大强调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3、21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新的要求。

4、党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胡锦涛:十六大以来的贡献。2004年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三章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四章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

6.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1、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

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7.怎样全面、准确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前3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揭示出来的。

——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1985年,邓小平说:“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时期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这两大原则实际上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严重困扰着改革的深入。邓小平一方面在理论上驳斥了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总结性的科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特点: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谈社会主义并没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义中,而是在“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这一动态中,生动地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过程中,来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

——意义: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六章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如何坚持: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2、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9.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联系与区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阶段目标。“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指从平均水平来看,已经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但是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 ——新的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民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第七章

10.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1.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第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第三,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第八章

1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13.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分析: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今天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是从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不平等的竞争;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不足;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其四,地区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九章

1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3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