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复习课)

更新时间:2023-05-24 13:36: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1.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1.2 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1.3 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2.1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2.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2.3 人生价值 (1)人的价值 (2)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1.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 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 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 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先于)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 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 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VS物质和意识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 发;树立正确 的社会意识。 范畴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存 社会存在决定社 在与社 会意识,社会意 会意识 识具有相对独立 性,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具有反 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和 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 。 意识

坚持一切从实 唯物论 际出发,实事 求是 ;树立正 确的意识。

典型例题 (2012高考福建卷34)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 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 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这说明 ① 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 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 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

典型例题 (2011高考江苏卷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 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 D. 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答案】A

典型例题

(2012高考全国卷38)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 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 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队推动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 “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 自己的生活,但现实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 活问题,一些

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 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 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 问题”。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 存在的反映。党和政府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 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要“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的决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党和政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推动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1.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 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 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 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 的发展。 ③这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 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1.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 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②这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典型例题 (2011高考山东卷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 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 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 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答案】C

典型例题 (变式)近年来,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 等行为

严重危害群众利益,为此,在广泛听取群众 意见的基础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 法修正案(八),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 动报酬等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 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D

典型例题 (2009年厦门质检)为解决生产规模小、土地弃耕 问题,某地政府通过信访、实地调查研究等途径问 计于民。众多农民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数千条有 关土地利用、增收的意见和建议供政府参考。该地 区政府最后作出了“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 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 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决定。同时,强调“土地流 转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一政策得到了 农民的理解和支持。 运用《生活与哲学》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分 析该地区政府的改革举措。

温故知新——改革

《经济生活》P3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措施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生活与哲学》P9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 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的普遍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我国 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以实 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该地区政府通过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改革措施,完善了我国 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1.3 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 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 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典型例题 (2013

高考广西卷) 2010年某市农民成立了全国第 一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他们举办“耕地保护 论坛”,积极宣传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主动 监督和协助处理违法用地行为;主动整治废旧建筑, 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发挥集体 智慧,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保护了 耕地,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 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

【参考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农民群众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党和政府实施的耕地保护政策符 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积极性;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自觉 地保护耕地。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2.1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 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 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 世界的活动。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 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 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 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典型例题 (2011高考重庆卷31)2010中国年度公益人物L说: “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的时候的援手,更应 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 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 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态度 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

【答案】D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2.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就必须(要求) 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 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 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 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 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典型例题 (2013高考福建卷39)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 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 经济增长,鼓

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 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 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 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 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 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 消费主义的错误。(1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72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