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试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1-16 21: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具体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深化和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2、当今,科学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充实..,证实...。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5、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6、主观唯心主义有哪些?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王守仁“心外无物”,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一元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ABCD)

13、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旧物发展新物。 14、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敌对解决、敌对势力之间在各个方面所展开的生死搏斗,生物界中所进行的弱肉强食、互相吞

1

噬等生存竞争,机械运动中的吸引和排斥、物理运动中的阴电和阳电等等,社会生活中不同意见的争论等等。(179)

15、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发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ABD)

16、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第一,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为矛盾的转化即质变做准备;第二,在质变过程中,斗争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使旧统一体解体和新统一体产生。(181)

17、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地位不同,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地位不同,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同,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同。(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以下2个方面。(1)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方面。(2)重点论:就是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C D)(183)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过程?A、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B、波浪式前进的过程;C、相对与绝对相统一的过程;D、循环往复的过程。(ABD)(188)

19、辩证的否定观表现为:推陈出现、古为今用、借鉴文明成果。 二、名词解释

1、哲学: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2、可能性和现实性: 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是就可能性与现实性范畴的

2

对立而言: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现实性也不是可能性。二是就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而言:两者又紧密相联,不可分割。三是可能和现实又是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

3、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是人在社会中体现的对于社会的意义,人的个人价值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人对于自身的意义。人应当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但个人价值的实现又依赖于社会,人的个人价值总是与社会价值相联系,并且在事实上是从属于社会价值的。

4、联系和发展: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从总体上概括客观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运动。二者之间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运动发展的终极原因,由于普遍联系形成的相互作用,引起世界的运动变化;另—方面,由于运动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和新联系,因而运动发展又是普遍联系多样化和高级化的原因。

5、量变与质变: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动、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和事物功能的变异等形式。质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6、肯定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他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的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第二,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包含的。第三,肯定和否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次,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是社会发展中始终起作用的因素。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简答题

1、简述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答: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 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为: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定义及其关系?

答:解放思想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中“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指的是要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引出正确的结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不等于随心

4

所欲,而必须与实事求是相联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简述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4、简述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的倾向。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之间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5、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中,特殊性中包含了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7d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