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6-06 14: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学困生”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作者:吴德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2015年第02期

摘 要: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困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较差的状况。有效培养学困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实施:一是抓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心理;二是重辅导,增强学生敢于合作的信心;三是促开放,培养学生勤于合作的习惯;四是架桥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小组合作学习 能力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区别于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形式,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分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目前,我校进行“问题解决—小组合作—思维拓展(G-E-T)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合作仅局限在少数优秀同学,部分同学好似“沉默的一族”,成为合作学习的弱势群体,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不高。这部分学生主要有五种类型:“胆小”型、“懒惰”型、“兴趣缺乏”型、“学习方法或知识缺陷”型、“生理或智能障碍”型。要想确保合作学习的扎实有效,对这部分“学困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是教师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入手。 一、抓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心理

学生最不愿意接受呆板单调、毫无表情的教学,更不可能在紧张的气氛中积极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需要有一个平等互助的氛围,所以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先喜欢自己,再喜欢自己的数学课,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合作中人际关系的和谐离不开学困生的参与,教师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通过合理组建合作小组,进行适当的分工,帮他们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分组时先以数学成绩为主,参看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角色初步分组;再根据初步分组的结果,各组同等层次的同学之间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对换。这样的分组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看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对数学学科兴趣不浓,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讲究策略,对他们多进行启发和引导,在小组活动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当他们的情绪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深入小组进行心理调适,心理调适要从表层进入深层,尽力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变得持久,变得强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按他们的实际,随机进行激励性发展评价,评价以口头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及时做出肯定,使学生从中得到鼓励,得到自信,从而为学生乐于合作创设良好氛围。

二、重辅导,增强学生敢于合作的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sf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