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热点透析】【专题8】历史唯物主义

更新时间:2023-06-10 07: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案例探究】

1.(2014年江苏卷,33)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 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B【阅卷诊断】 本题以我国调整生育政策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为背 景,考查考生对有关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的能力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答题情况看,本题得分率 不高,错选A、D的较多。考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1)有部分考生认为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是一项改革,通过改革促 进社会的发展,错选了A。这暴露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准 确。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强大动力,所以A表述是不准确的。

(2)有少数考生认为调整生育政策牵扯到 人 的问题,是由 人 的地位决定的,错选了C。但从本题看,虽然调整生育政策牵扯到 人 的问题,但没有提到社会变革,也不是因为 人 的地位而 要求调整生育政策的,所以C是不符合题意的。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3)很多同学找到了题干中的关键词 针对……调整…… ,觉得 这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毫不犹豫地错选了D。这一 关键词找的没错,但 生育政策 应该属于上层建筑, 我国人口 结构 应属于经济基础,所以,这应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 基础。答案中没有这一选项,但 生育政策 属于主观范畴, 我

国人口结构 属于客观范畴,所以,B符合题意。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2.(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3)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把培 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 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

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值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阅卷诊断】 本题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社会热点为 背景,考查考生对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理解,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 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 用于社会存在,价值观作

为一种社会意识,只对社会存在起导向作

用,而不能决定社会存在,故应排除③④,选①②。但从阅卷情况看:(1)有部分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知道价值观属于主观范 畴,不能起决定作用,认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属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于弘扬正能量,所以,它会 决定 促进 事物的发展,故选 ③④。 (2)有部分学生不能辩证地认识价值观,认为价值观就一定是正确 的,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先把④选上了,导致错选。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3.(2014年山东卷,41)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 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的知识, 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

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 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 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阅卷诊断】 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生活与哲学》

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的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从阅卷情况看,主要存在这些问题:

(1)从设问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的知识,即《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的知识。但是,不少考生没有把握住考 查范围,回答了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等 原理。大家要注意,近几年的哲学题,对考查范围的表述正在悄然发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生变化,以前多是以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和 历史唯 物主义 作为考查范围,而这两年多以单元题目或课题作为考查范 围,如让你运用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的知识或运用 认识社会 与价值选择 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必须从宏观上

掌握知识,对每个模块的目录要熟练掌握。(2)修改法律是调整上层建筑,其理论依据应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

基础的状况。但有不少考生不能准确区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回答 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导致不能得分。 (3)有部分考生回答了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这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是不准确的。题干中的行为主体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 ,代表的是 国家,而作出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应该是人,不能是国家。考 生没有搞清楚这二者的区别。 【应对指南】 针对考生在解答上述题目中出现的问题,给大家以下提醒: 1.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易混点,必须能够准确区 分。 2.要 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了辩证法,做题时一定要用辩证的思 维去思考问题。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3.要养成从宏观上掌握知识的习惯,要理清各模块的知识结构,能准 确定位设问考查的范围。

4.要通过多练习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能够快速准确提取出关键信息。

【备考方向】 备战2015年高考,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运用谚语、名言、漫 画、诗词等创设情境,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 等知识,考生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把握情境主题;以非选择题形式考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查本专题的知识点时,通常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发展规 律、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等知识结合 起来考查,关注本年度重大热点,如生态文明建设,收入分配制度及经 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党和政府保障民生的措施,年度先进人物的 事迹等。从内容来看,突出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 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的考查;从与其他专题 的联系上看,本专题常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相结合设置综合

试题,但一般难度不大。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专题网络】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纵横整合】

社会历史观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 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提示】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 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 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说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还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二、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原理: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 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

动 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 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之一。

方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不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 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 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方法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性质或特点:非对抗性的矛盾。(3)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 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1)社会主义社会解决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方式不同的原因:社会主 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

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全国各地市,高考政治模拟试卷,政治总复习,高考政治,摸底考试,月考

(2)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3)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c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