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解说员的素质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10 07: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体育解说员的素质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

关于体育解说员的素质研究Th S ud o e t y f

Co si t n fr 2 0 e ig Olmpc n tu i o 0 8 B in y i t o j

Ga e m s

蔡宝家 (大体育福建 3 0 )厦门学部,厦门 6 0 15C IB o i A a-a j (P E.e a m n fXa e nvrt, i e 60 5 C ia . D pr eto i n U i s y Xa n 3 10,hn ) t m ei m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对国内外体育解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质与迅速发展着的体育赛事以及广大观众 的欣赏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质,已成为此类人才培养最迫切的问题,对 20北京奥运的顺利召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要求体育解 08年说员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强烈的敬业精神、多向型的知识结构、冷静敏捷的应变能力、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等。

关键词:体育解说;北京奥运;体育赛事;专业素质A s at1lu} te m t d o lea r ad itv w,te t s odc a cm aav sa h it t tu bt c:1 g h e o f irue n n ri s h h i cnut o prte r er n e s t r} l m h t t e e es i e c oh a sq o o p r o u f s o t c mme tr d c me o t e f l w n o cu in: A r s n e po e s n u l y o p r o s nay a o s t h o o i g c n lso n l t pe e t t r fsi a q a i f s t c mme - h ol t o s n ttr t a g xe t c n t me t t e d ma d f te a i p r a s a d te a de c’ p r c t n A o ao, o a l e e tn, a o e h e n s o h rp d s o s g me r n t n u in e S a p e i i . s fr h ao te rii g f s c t e t, i r vn te rf sin q ai o p r c mme ttr a b o t e mo t r si g h t n n o u h a ns mp i g h p oe so a u l y

f s t a l o l t o s o nao h s e me h s e sn s p

p b m,w i s o ioi i pr c o t ucs u h l n f t l p a e n B in n 2 0 .Al rl oe hc i fh t c m t e t h sces l od g o h Oy i G m s i eig i 0 8 l h s r o a n e f i e m c j te e u r p r c m e ttr o h v te f l w n ai e: g o oi c ai h s rq i s t e e o s o n ao t a e h oli g q l t s s o u i o d p l ia q l t s o n ra e p c r t e tl u y, h w g ge t r s e t f i o h w r, h vn os o n w e g, b ig c m d q ik—w t d b ig e p e s e. ok a ig lt f k o ld e en a a c i t, e n x r s i l n u e v

ky w rs s r o et y he Oy pcG e n B in;so sgm s rf s n a t e od: t cm n r;t l i a s i e ig pr a e,po s oa ql y o p s a m m j t e i l u i

中图分类号:G 0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2X(0 50-18 4 0733 20 )60 1. 0

自 19 9 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开播——中国第一个专业化体育电视频道,标志着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体育赛事转播的不断增多,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需要更多优秀的体育节目主持人、解说员和评论员。虽然,体育解说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然而,获得观众好评的体育解说员却廖廖无几。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网上调查结果表明,观众

重影响体育迷的观看热情,对于引导、宣传全民健身的开展将带来负面的影响。有的地方台甚至搞所谓“美女主持”的体育节目等华而不实的东西……。因此,探讨、提高我国体育解说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对 20年北京奥运成功的召开具有积极 08

的现实意义,对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对体育解说不满意率高达 7 .%。因此,提高体育解说员的素 99质迫在眉睫。通过采访、调查、观察中央台及国内地方台的直

1我国体育解

说员的历史回顾 目前公认我国体育解说开端于陈述先生在上海对当时全运会的广播解说。根据历史时代特点和代表人物的典型特征,我国体育解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拓荒者是,初次

播或转播的体育赛事,以及 N A、美国职业拳击赛等赛事中的 B体育解说员,发现 N A、美国职业拳击赛中解说员的评、述起 B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大大地调动了球迷的气氛,而我国除了中央台和少数地方台解说员的素质较好外,大多数省 ( )市 地方台的解说员都存在明显不足,尤其缺乏体育的理论知识,

进行体育解说尝试的陈述先生和开创我国专业体育播音先河的张之老师,他们奠定了我国体育解说的基本模式。第二代继承发扬者是张之老师的得意门生、著名体育解说员宋世雄,他继

在解说过程中就存在严重的解说不到位,甚至解说失误等,严

收稿日期:2 0—0—2 05 8 0

作者简介:蔡宝家 (9 1 17一),男,福建长泰,讲师,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体育产业

l 8 l

关于体育解说员的素质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

JUN LO UNZ O HS A DC ̄ NISI E 20 1月第2卷第六期( OR A FG AGH UPYI LEUA O NT U 05 1 C T 5总第8期) 4化。赛场上,除了屡见不鲜的违反体育道德风尚的赛风赛纪问题,黑哨、假球屡禁不止,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当今体育的发

承张之衣钵。在由广播解说转向电视解说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

作用。第三代以孙正平、韩乔生为代表,是随着我国电视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涌现出的一批专业群体,他们继承原有风格,努力提高电视体育解说水平。而以黄健翔为代表的第四代体育解说员创新发展,塑造了多种风格的解说模式。第五代主要以现在 C T 5正在精心挑选“将解说北京奥运”的主持 CV谁

展已经带有很强烈的功利性,某些地方还亵渎了传统的体育价值观,而传统体育价值中的合理成分,比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国争光”等理念,无论在何时都不过时,应该继续得

到发扬,而不应该被抛弃。作为舆论代言人的体育解说员,必须坚持用政治眼光看问题,从政治高度去理解体育,提高解说的政治品位和思想内涵,弘扬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体育精神中异化的一面加以批驳。最后,体育的胜负极易导致观众

人,如金奖由中国传媒大学的张萌萌获得,银奖得主是黑龙江大学的教师李然,铜奖得主是同样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邵圣懿,以及目前奥组委和我国一些高校签定培养的奥运新闻传播

人才。可以说每一代解说员的发展都与当时的时代特点息息相关,个人能力和素养与时代特点的融合推动了我国体育解说水平的发展

不同情绪。解说员要从政治的高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疏导群众情绪,绝对不能火上烧油引发不必要的争端。22强烈的敬业精神 .

2电视体育解说员的素质

体育解说员要有对体育的热爱和对解说工作勤恳负责的态度,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做好解说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俗话说,“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执着坚定地热爱体育事业是做好解说工作的前提。因为只有强烈的爱好,才能保持工

根据传播学中“构成主义理论”,个人根据头脑里的概念分类做出解释和行动,人们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把事物归类来理解经验的。在体育转播中,体育解说员和观众几乎同时看到比赛实况,都用自己的经验,围绕着正在进行的比赛来理解其中意义,解说员还要肩负着为观众发送声音信号、辅助收视的责任,要能够敏锐洞悉场上局势,既能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迅速抓住图像含义,又能以此影响观众,帮助他

作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情绪,将转播中的精彩场面传播给观众,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激发观众共鸣,以达到较好的

传播效果。同时,解说工作是个烦琐的过程。赛前要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充分了解比赛的背景资料,解说时要处理好其中各个细小的环节,还要反应敏捷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尽量避免口误。有时候轮到奥运会这样的大赛,往往一于就是十几天,每天十几个小时。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勤恳细致的准备,是无法顺利完成解说这项考试的。 大凡知名的解说员无一不是以对体育极大的迷恋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实现成功的。宋世雄就说,“要读书、我要‘ 我充电’,我要搜集资料,我要做卡片,我还要去运动员训练基地

们理解信息,既起到“”,又起到“述评”的双重作用。因而体育解说员要有深厚的素养和快捷高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除了具备一般传播者所需

素质外,还应具备能胜任体育解说这一具体职位的特殊才能。 从电视体育解说的要求和国内外知名体育解说员的表现来看,体育解说员应当主要具备以下五种素质:2 1过硬的政治素质 .

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思想中明确指明了今后精神文明建设要朝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先进的文化”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采访运动员,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寻找感觉和素材”。2 3多向型的知识结构 .

就意味着社会文化工作者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让群众获得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体育带有很大的休闲娱乐性,体育解说是一项相对“软性”的工作,但从宏观视角看,体育解说员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这是优秀体育解说员的第一关。 首先,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奥林匹克运动中强调“重在参与”的精神,主张人类向“更快、更高、更强”极限超越的精神,以及推崇世界和平友谊进

体育解说是一门边缘性的综合艺术,融合了体育学、语言学、法学、文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精华,需要解说员

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和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是体育解说员成功的重要基础,体育解说员要做到一专多能。

从人文的角度来讲,解说中需要对体育有透彻的理解。体育是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下从事的身体运动。体育中对人类行为本身的理解,对于存在于社会文化中的体育现象的理解,对于各种时代背景下体育精神的理解,都有不同意义。解说员必须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此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才能向观众阐释。

步的理想,其精神内涵深刻而长远。体育当中还包含有对胜负结果引发的价值观思考,对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交汇融合的赞誉,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褒扬等等。这些精神财富实际上就属于先进文化的范畴。体育解说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及时抓住比赛中的闪光点,升华为崇高的精神力量,使之感染观众。 原 C T台长杨伟光说得好,我们转播体育实况,不仅仅是因 CV为观众要求多看体育节目,更重要的是体育报道能振奋民族精神,是向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的课堂。一场精彩的体育转播能给观众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从体育学的角度看,体育比赛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结合非常密切的学科

。体育比赛中又有不同的项目,在各个体育项目中又有各自不同的规则和技战术特点。体育解说需要专业化,就

必须做到:a通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b对技术、战术的术 . .语表达准确,c熟知各种技术和战术的特点,d . .了解运用技

其次,在体育走向产业化的今天,体育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产生了异

术和战术训练的方法和过程, . e具有即时分析、概括比赛的能力,f了解一些运动医学知识。总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 .

l9 l

关于体育解说员的素质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解说员最起码要懂得以上的体育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解说员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向观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画面信息,也包括画面

育解说员”等华而不实的现象 (有些地方台出现这种现象), 有损于体育精神内涵。其次,体育解说员要练就扎实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电视

之外与比赛有联系的信息,还包括能引起观众共鸣和思考的各种认识和感情抒发。另外,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掌握好解说

体育解说主要以 1 5头语言为特色,辅以一些体育专业术语,解说员应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用浅显易解的语言解释体育专业术语,就象在跟观众进行口头对话。现在网上经常收录有一些解说员的口误,很多看起来笑话连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解说员的语言功底比较差,没有出口成章的能力,导致了本不该出现的“洋相”。没有扎实深厚的口语基本功,难

的时机、音调的高低等,例如网球、台球在比赛进行时,此时就需有“无声胜有声”的境地,只是在每个球结束的间歇中进行有选择的解说、评论,而且音调较低;而在解说类似足球、 篮球、拳击在比赛过程中就需要解说员的音调较高进行解说、 评论,甚至引导、激发观众的观看热情。 从法学的角度看,解说员在介绍某个国家或运动员的背景资料时,要特别注意介绍的内容是否侵犯到其利益或权利,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解说员掌握必要法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以成为优秀的体育解说员。 最后,解说要增强幽默感。体育比赛属于休闲娱乐范畴, 比赛巾可能发生很多戏剧性场面,如果解说中适时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能场面相映成趣,又可以带给观众轻松和愉 j悦

,这是 H前很多解说员需要提高的。3体育解说员存在的问题

在解说的具体表达中,还必须明确电视媒介的特点、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大众传播中的叙事风格、修辞风格等的形成和完善也需要解说员多方汲取营养。24冷静敏捷的应变能力 .

体育解说水平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近年来,中央电视台

网上调查结果表明,观众对体育解说不满意率高达 7 .%。综 96合观众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笔者认为目前体育解说员专业素质中存在如下普遍性问题:

电视体育解说是一门即兴发挥的艺术,对比赛的进程和结果无法做到“先知先觉”,解说员必须全神贯注地注意场上的

第一,体育理论知识不足。由于绝大多数体育解说员并非出自体育院校,而是来自播音院校,学习内容主要是播音专业知识,他们所拥有的体育理论知识主要依靠平时生活中获得或从事体育活动习得,很难根据具体运动项目的规律,在解说过程中很好地把握好时机、语调等。体育是一项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社会活动,己成为一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既涉及社会科学,也涉及自然科学,知识量非常之大。所以体育解说员没有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是很难做好解说工作的。

形势变化和电视转播画面中镜头的切换,迅速即时地将场上信息传达给观众,特别是比赛激烈紧张、节奏变化很快的时候,更需要解说员反应敏捷善于应变。

对体育比赛中内容有所选择的解说对解说员至关重要。体育解说不同于有稿播音员或事先准备好内容的节目主持。解说

者无法预料比赛过程的具体细节,也无法预料运动员会采用何种战术策略;有些比赛,解说员甚至连哪些运动员上场都不清楚。解说者不可能事先将解说细节设计好,只好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选择解说内容。体育解说是一种高度即兴的播讲形式,它要求播讲者思维敏捷,语言反应迅速。懂得在

第二,基础业务工作做得不扎实。如果说体育解说员对体育项目的理论、技战术思想等认识不深,可能还容易让人原谅,因为毕竟不是搞体育出身的。但解说中出现解说与画面游离、冷场、结巴等现象,则是解说员业务不熟造成的;更有甚者,竟然出现面对字幕将知名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姓名、身

适当的时候,

向观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画面信息,也包括画面之外与比赛有联系的信息,还包括能引起观众共鸣和思考的各种认识和感情抒发。 另外,解说员还应具有应对比赛中的突发事件。如比赛中因故中断了很长时间,要想方设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冷场”。

高、体重等信息播报错误的现象;还有些解说员在若干年的解说工作中,解说词老是那么几句,而且不能掌握好解说时机, 影响观众欣赏比赛。

还有,体育比赛结果在没有结束前,就处于千变万变之中,在没有确切结果时不好过早报道,在解说中可以阶段性地根据事态发展报道了场内情况。 2 5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 .电视体育解说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对各种理论和知识的理解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因此,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是解说成功的保障。

第三,英语水平低。国际体育赛事使用的语言、文字都是英语 (如裁判使用的语言、运动员介绍、体育规则或一些相关背景介绍等资料都是使用英文,有的甚至使用英文的缩写 ),而现在我国大部分的体育解说员的外语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欠缺,这对于解说国际体育比赛时,就会失去许多宝贵的背景资料;特别在解说 20 08年北京奥运会的所有赛事,解说员英

语水平的高低,不仅在解说比赛过程中提高解说质量具有重要性的一面,也向全世界展现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育解说员要讲标准的普通话。作为电视大众媒介的组成部分,电视体育解说同样承担着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的社会责任,必须有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和规范的普通话用语。现在播音风格多样化,可以有比较多的说话方式,但唯一不能淡化的就是普通话语音,绝对不能像现在一些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腔调那样嗲声嗲气,装腔作势,甚至搞所谓的“美女体10 2—

第四,描述性语言过多过滥。电视解说不是像广播解说—

语言是传送信息的唯一手段。电视的视觉特色非常强烈,

观众只要欣赏了画面,就能获得信息,无需解说员说明,所以要达到良好的解说效果,必须抛弃表面的、大家都看得到的东

关于体育解说员的素质研究

广体育 州学院

JUNLO U NZO H S A D CT NI T U 2 5 1 第2卷第期(第8期) O RA FGA GH UPYI L UAI S TE

C E O NI 0年1月 0 5六总 4然在本文完成之前央视台已举办了“口可乐杯解说大赛”和可

西,而要深入挖掘内在的、大家不曾注意到的东西,比如引导观众欣赏队员的动作美感、分析教练的排兵布阵战术、介绍教练和队员的背景等等。

“谁将解说北京奥运”两届选拔体育解说人才的赛事,但是, 这还远远不够,特别在 20年的奥运会上,所有的比赛都必 08须转播,就需要大批高质量的体育解说人才。 第五,加强体育院校与广播学院或综合性大学的新闻院系联合培养解说员。体育院校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有其独特的师资、文化环境等优势,而广播学院或新闻院系在培养学生的

第五,缺乏足够的热情。比较中外的体育比赛电视直播,一

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我国体育解说员声音比较平稳,语速比

较缓慢,解说员的播音效果与现场激烈的比赛、球迷观众的狂热那种气氛格格不入。而国外的体育解说员则相反,仿佛是一个狂热的球迷在呼喊,声音充满着激情,语调时高时低,速度

主持、播音能力等方面也有其优势。如果能在两种不同文化环境的院校架起一座桥梁,进行联合培养体育解说员。对于我国体育解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总之,体育解说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级艺术,对解说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只有具备优秀综合素质的解说员方能胜任这项艰巨的工作,才能胜任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的解说工作,这

时快时慢,完全随着比赛的节奏走,把球迷对比赛的喜怒哀乐都渲泄出来了。 4提高我国体育解说水平的建议 第一,加强语占功底的训练。为迎接 20 08午北京奥运惴会,现任的体育解说员除了找出自身语言 E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同时还要加强英 (界宵方世 )的培圳力度,

样才能为推动我国体育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更好地为 2 0年北京奥运会的解说工作做充分准备。 08

第二,加强体育文化的培养体育解说是一门边缘性的综合艺术,融合了体育学、语言学、文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精华,需要解说员有丰富的人史素养和精深的体育专业知

参考文献: 【] 1闻闸、播音主持训练 2 0法【 .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 8 MJ北社, 19 . 99

识才能胜任,这是体育解

说员成功的重要基础,体育解说员要做到一专多能。因此,解说员要存平常多积累相关的理论知

【] 2鲁景超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 . 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 . 00【]颂 . 3张中国播音学【 1京,京广播学院出版社,0 3. Ml北北 20

识,并加强在体育运动中进行消化、吸收。 第三,加强与特邀嘉宾 (运动项目的专家)共同主持。该由于目前解说员在某些运动项目缺乏必要的体育知识,这与观

【] 4宋世雄 .宋世雄自述——我的体育世界和荧屏春秋【 . M]北

京,作家出版社,19,8 97、【]强 . 5李专业型解说电视直播体育比赛的解说原则【]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 ( )、 00 1

众欣赏需求的不断提升存在矛盾,必然影响体育节目的收视率等。因此,邀请嘉宾共同主持节目是目前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也是提高解说员体育知识的一条途径。但由于嘉宾缺乏主持训练,在解说过程需要解说员给予i好的协调、配合。 第四,加强举办“体育解说”主持人之类的大赛,选拔优秀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赛事也是日趋频繁、激烈,观众的欣赏水平也日益提高,也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尴尬局

【] ( )期蒂文 约翰 . 6 美小传播理论【 .京,中国社会 M]北科学出版社:20、 03【]t:/ w p o l a y cm.n sot n w、 7 ht/ w w.e p d i、 p e l o c/p r/ e s s 【]t:/ w c t.o/ n hr 8 ht/ w w.c c m a c o . p v

【] 9张玲玲 .中国体育解说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山西师大体 J.育学院学报,19,2 99 .- l I m, l● l l i● l, I● l● I● i● ● ● i i● i i● l I● i●●● m i●● I● I i{● I

面。因此,举办相关的“体育解说”主持人大赛势在必行,虽● i l● t¨ ●●●● i● i● i i● i r i● i● i● 1● 4 , 1 i i● I● i i● i● ● i i i i● i● i i¨● I● - I l● ● 4, 1● 1

(上接第 16页) 2

T型知识结构,那么,不仅科技编辑自己的专业素质会得到提高,而且所编刊物的学术品位也会提升。所以,一名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

必须正确处理自己在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与“博”的关系。要准确把握稿件质量,编辑还必须努力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这些方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期刊编辑职称评定做出了要求通过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水平考试的规定,这就从客观上促使科技期刊编辑要加强学习。总之,科技期刊编辑只有不断学习,用各方面知识充实自

社, 19 9 7.

【] 2胡传焯 .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学【 .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 . 01

【] 3陈浩元 .科技书刊标准化 l【 .京:北京师范大学 8讲 M]北出版社, 19 . 98

【]0 2 4 2 0年度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年度研究报告 )目组 .中项 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20 . R .02【] 5张建合 .学术期刊编辑初审探微【]编辑学报,20,5 J. 03 1( ) 1.

己,提高学科知识水平和编辑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稿件初审以至整个编辑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王振铎,赵运通 .编辑学原理论【 .京:中国书籍出版 M]北

【] 6常文静,王宝茹,杜玉环 .科技期刊编辑应关注基金资助课题论文【]编辑学报,20,7 1 . J. 05 1( ) 【]学术研究的共性看学术期刊的编辑初审【]编辑学报, 7从 J.20 .7 3 . 05 1()

1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c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