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项目开发申请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9:5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项目的提出 ................................................... 1

1.2项目概况 ..................................................... 2 1.3研究范围 ..................................................... 2 1.4编制依据 ..................................................... 3 1.5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 3 1.6总投资概算 ................................................... 4 1.7主要经济效益 ................................................. 4 1.8研究结论 .....................................................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 6

2.1 旅游业发展总趋势 ............................................ 6

2.2盂县基本情况 ................................................. 7 2.3藏山旅游风景区基本情况 ...................................... 10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 12

3.1建设意义 .................................................... 12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2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13 第四章 市场分析 ................................................... 14

4.1藏山客源市场分析 ............................................ 14

4.3目标市场选择 ................................................ 15 4.4 市场营销 ................................................... 16 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 18

5.1项目建设的目标 .............................................. 18 5.2主要建设内容 ................................................ 18 第六章 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 21

6.1项目建设地理位置 ............................................ 21

6.2社会概况 .................................................... 21 6.3地质地貌 .................................................... 22 6.4基础设施条件 ................................................ 23 第七章 项目建设方案 ............................................... 24

7.1设计依据 .................................................... 24

7.2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 24 7.3各项目工程概况 .............................................. 25 7.4绿化景观设计 ................................................ 27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7.5排水工程 .................................................... 27 7.6雨水工程 .................................................... 27 第八章 环保节能 ................................................... 28

8.1环保 ........................................................ 28 8.2节能 ........................................................ 29 第九章 消 防 ..................................................... 30

9.1编制依据 .................................................... 30 9.2消防系统 .................................................... 30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 ......................................... 32

10.1组织机构 ................................................... 32

10.2人员编制 ................................................... 32 10.3职工培训 ................................................... 33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34

11.1项目实施各阶段进度计划 ..................................... 34 11.2项目实施进度 ............................................... 34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35

12.1 投资估算依据 .............................................. 35

12.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 35 12.3 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 38 12.4 项目总投资 ................................................ 38 12.5项目融资 ................................................... 38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 ................................................. 39

13.1评价依据 ................................................... 39

13.2 营业收入和营业税及附加估算 ................................ 39 13.3成本费用估算 ............................................... 41 13.4 利润总额及分配 ............................................ 41 13.5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 42 13.6 风险分析 .................................................. 42 第十四章 结论和建议 ............................................... 44

14.1评价结论 ................................................... 44

14.2建议 ....................................................... 44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附表1 新增铺底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2 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3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附表7 附表8 附表9 附表10 附表11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损益表

借款及还本付息估算表 财务现金流量表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资产负债表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的提出

藏山风景区地处阳泉市盂县,地势奇特,生态良好,景色秀美,具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尤其是标志性核心形象“赵氏孤儿”的故事被誉为东方的“哈姆雷特”,享誉海内外,使藏山成为山西省最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地之一,与五台山、恒山、绵山、历山等,并称三晋五大名山。近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藏山风景区投入1亿多巨资,准确定位,科学设计,精心打造以“赵氏孤儿”忠义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成功确立了藏山风景区为“中国赵氏孤儿藏匿地”、“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的文化定位。目前正积极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曾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4年9月注册“中国藏山”商标;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旅游版图“三晋名山大川游”线路,并被省旅游局誉为 “山西省旅游的东大门”。几年来,藏山风景区充分利用区内的自然风光、古建筑群及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已成为全国知名景区和阳泉市的龙头景区。2011年陈凯歌贺岁电影《赵氏孤儿》,更是将藏山的旅游经济推向了空前高涨的势头。同年,山西省政府将藏山风景区列为全省十大旅游经济开发示范园区之一,为藏山旅游经济跨越式腾飞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对于提升藏山风景区乃至对整个阳泉市的旅游产业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景区自2003年10月8日改制经营以来,坚持以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为核心,合理开发、为游人创造教育与休闲环境为理念,按照现代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的原则进行合理的项目开发与工程修建。目前一、二期工程已经竣工,总投资达22693.76万元,工程主要包括以复原修复藏山古庙、改制“春秋战国城”为“三教文化圣地”,完成了三湖、三瀑、一河、一洞等水景工程,修建入口门楼、四层综合办公大楼、室外供电系统;开发出山体面积为680万平方米的仙人峰自然生态区,向山外拓展旅游空间50万平方米,景区的游览面积从原来的三平方公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里扩展到十余平方公里,从游人来藏山的一日游变为现在的两日游。景区由育孤园、中华藏孤胜地、三教文化圣地、仙人峰自然生态区四大板块,168个景点组成。目前正在进行三期工程与藏山忠义文化旅游经济园区规划与开发。主要为由西向东开发明清一条街(长1200m)、国道入山口 “忠义”牌楼(五门十一楼)、忠义祠堂(23000m2))、双向复合索道(3000m)、游客服务中心(1200㎡)、孤儿学校和银发乐园、水上游乐项目、 藏山艺术团、仇犹古国城, 藏山风情园(面积12000㎡),藏山大酒店(面积50000㎡)。预计三期项目工程全部完成后,每年可增加游客40-50万人,景区综合收入达到7亿元以上。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名称

藏山旅游经济园区项目工程建设 1.2.2建设单位

盂县藏山旅游风景名胜区 1.2.3建设地点 盂县

1.2.4项目负责人

盂县藏山旅游风景名胜区董事长 杨连富

1.3研究范围

受项目承办单位委托,编制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项目承办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本项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具体研究范围如下: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2市场预测;

1.3.3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 1.3.4建设规模的确定;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1.3.5工程建设方案; 1.3.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7经济效益评价。

1.4编制依据

1.4.1《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刚要》、《盂县旅游总体规划》;

1.4.2《盂县藏山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

1.4.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改委); 1.4.4现行的行业政策、规定、法律法规、设计标准; 1.4.5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1.5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1.5.1 建设内容

国道入山口 “忠义”牌楼(9门十一楼)、 明清一条街(长1200m)、 忠义祠堂(3000m2)、包括赵氏祖祠 双向复合索道(3000m)、 游客服务中心(1200㎡)、 孤儿学校和银发乐园(3200㎡)、 仇犹古国城-动漫影视城 三晋风情园(面积12000㎡) 藏山大酒店(面积50000㎡)五星级

仙人峰山庄-野奢酒店 独栋4套 双拼2套 ( 总占地面积15000㎡) 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和附属工程(包括仙人峰的送水工程、送电工程)。 1.5.2建设工期 全部项目分3年建成。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1.6总投资概算

1.6.1 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19277.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6518万元,流动资金2566.2万元,建设期利息193.5万元

1.6.2资金来源

银行贷款5000.00万元;争取政府基础设施部分支持60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8277.7万元,其余招商引资 。

1.7主要经济效益

表1-1 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1 1.1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指标 总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铺底流动资金 总成本费用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所得税 税后利润 投资利润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Ic=12) 财务净现值(Ic=12) 财务投资回收期 财务投资回收期 单位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 % 万元 万元 年 年 数量 119277.7 116518.0 2566.2 22809.8 48239.1 2338.5 4497.8 13493.4 15.1 15.5 12.2 40387.4 15105.8 8.1 9.3 备注 年均 年均 年均 年均 年均 税前 税后 税前 税后 税前 税后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1.8研究结论

1.7.1本项目以藏山旅游风景区为依托,以旅游经济园区开发为未来可持续发展驱动,将为盂县藏山旅游风景区提供高端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加休闲旅游产品。这一工程的建成,对提高盂县、阳泉乃至山西省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7.2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并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项目主要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为园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当地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项目。

1.7.3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繁荣文化活动,还能够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4本项目地址在盂县藏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盂县北18公里处,项目完成后,对提升风景区品味和档次,为游人提供良好的旅游休闲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7.5该项目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风景区旅游形象的提升,完善旅游高端功能,满足旅游国际化的需求,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建设条件已具备,建设方案合理,建筑标准适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认为本项目切实可行,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2.1 旅游业发展总趋势

2.1.1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旅游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稳步增长,标志着旅游已经成为上世纪最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之一。在1975-2000年间世界旅游业一直保持4.7%的平均增长速度,而同期全球GDP的增长速度为3.5%。也就是说,世界旅游业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1.3倍。目前,旅游已为世界范围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出口贡献了大约7%的比例,位列全球第四大出口产业。

可以预计,未来的世界旅游业仍将是世界经济的一大热点,而未来亚太地区则将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旅游业核心竞争地带,同时也将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中心之一。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2.1.2国内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国已经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旅游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假日旅游为标志,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

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要素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综合配套明显提高,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有24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要产业。这表明,旅游业将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更大的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这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

发展旅游将成为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选择之一。旅游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具有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就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功能。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发展。

2.1.3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为加快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旅游接待体系进一步完善,海外旅游市产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成倍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长足进步,逐步走上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势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省委省政府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逐步实施,我省旅游产业各要素朝着合理优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旅游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贡献率不断提高,以其突出的综合性和关联带动功能,有效促进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全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2.2盂县基本情况

2.2.1区位条件

盂县位于山西东部,地处太行山西侧,东经112.55°—113.49°,北纬37.57°—38.31°。东与平定县和河北省平山县、井陉县接壤,西临阳曲县,南连寿阳县与阳泉市郊区,北靠五台县与定襄县。以县城为中心,东距石家庄市区156公里,西距阳曲县城76公里,北至五台县城136公里,西南距寿阳县城42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里,东南距离阳泉市40公里,距离山西省会藏山市108公里,距离首都北京450公里。县城距离大运高速公路黄寨出入口76公里;距离最近的火车站阳泉站40公里;距离最近的民用机场是藏山武宿机场105公里;距离最近的远洋港口天津新港550公里。盂县地处晋冀交界处,对外交通相对较为便利,207国道、双阳线、石阳线、盂榆线、东太线等五条干线公路覆盖全县,此外还有多条乡镇级公路,连接着全县各个乡镇。即将建成的石太客运专线和阳盂高速公路,将进一步提升盂县的交通区位优势。

盂县地处华北旅游大区,紧邻河北省西柏坡红色旅游区、晋中民俗文化旅游区、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区以及太行山峡谷旅游带,这是盂县的宏观区位优势。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代文明的遗址遗迹遍布全省,是我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旅游新网络的构建,周边旅游市场的发展,盂县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将给盂县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2.2.1自然环境

盂县四周环山,东西两面为太行山与两岭山,南北两端为方山与牛道岭,境内地形多样,中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东部、北部山多谷深,西部为山间盆地。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803.6米,最低海拔450米。山脉分属两大山系,东南部为太行山系,西、北部为五台山系,多数山上植被茂盛。

境内水资源丰富,地表水主要有滹沱河和温河两大水系,均属海河水系,以滹沱河最大,由定襄入境后折向东流,龙华河、乌河等支流自南而北注入此河。境内南部还有温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招山河等。地下水主要是泉水,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

盂县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炎热,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均气温 8.7℃,一月零下6.7℃,七月22.3℃,年降雨量 500至618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为157天。

盂县所辖区域植被覆盖较好,覆盖率已达30%。自然植被主要有乔木和灌丛两大类,使这里成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2.2.3社会经济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盂县位于阳泉市北部,面积2523平方公里,现辖秀水镇、孙家庄镇、路家村镇、南娄镇、牛村镇、仙人乡、北下庄乡、苌池镇 、上社镇、下社乡、梁家寨乡、西烟镇、西潘乡、东梁乡14个乡镇,县政府驻秀水镇。未来五年,盂县处于一个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抓住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盂县成为晋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战略机遇,围绕在全市、全省率先发展,跻身全省、全国经济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发展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带动城市化发展;以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互助合作,加快特色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新型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十二五”期末,要把盂县建设成为京津冀晋经济圈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交通枢纽城市、新型产业城市、旅游文化城市,构建定位鲜明、文化突出、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环境秀美的新盂县。

2.2.4历史文化

盂县自古称为三晋邹鲁,文献名邦,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早在春秋时期,由白狄族建立仇犹国,以“智伯铸大钟遗之,仇犹除道纳之而仇犹亡”的典故闻名于二千五百年间。著名历史文献《春秋》、《史记》、《战国策》、《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资治通鉴》等都对仇犹国的故事详加记述。至今盂县县城附近的古城坪还留有仇犹都城城墙遗址以及春秋仇犹古墓等历史遗迹。县北高神山旧有仇犹天子庙,县城附近的腥河也传为仇犹妃子尽节处。据专家推断,水神山柴花公主尽节的故事原型有可能是由此衍化而来。

盂县在春秋时期为赤狄、白狄族占领区,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文化核心地区。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肃侯十六年,肃侯赴大陵游玩,便从今盂县中部的鹿门(神泉村)出行,大戊午扣马劝阻,恳谏“一日不作,百日不食”的道理。由此可以看出,今盂县在当时的赵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再联系到延续至今的藏山忠义文化和遍及盂县各乡村的崇祀藏山大王神的现象,更可以感受到赵国文化传统对于盂县地方民风的深远影响。

盂县还是我国北方最早接受佛教文化洗礼的地区之一。相传早在东汉永平年间,摄摩腾,竺法兰北上五台山,创建大孚灵鹫寺,是为山西佛教文化之滥觞。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盂县作为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南埵,佛教的崇信和传播曾盛极一时,现存北魏至隋唐时期的摩崖造像和诸多古寺名刹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现存有关文物如千佛寺、程子岩、陆师嶂、石佛山造像、千佛嶂造像、释伽寺、建福寺、普济寺、永清寺、仇犹观等等,其时间跨度之大,分布之广,种类之繁多,保存之完整在国内亦属罕见。盂县作为五台山佛教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盂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4处,其中有大王庙(原名藏山神祠)、府君庙(原名释迦寺)、泰山庙(原名东岳庙)三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藏山神祠、宋钟、水神山烈女祠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结构精巧、布局疏朗、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盂县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包括当地群众的节庆、歌舞、饮食、戏剧、工艺制作等,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殿堂中占一席之地,具有独特魅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上升,人民群众对于业余生活和休闲生活的追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旅游产业地位的日趋提升和人们对旅游市场多样化需求,阳泉市需要进一步建设和打造高品味的代表性景区。藏山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正是依据这样的背景而提出的。

2.3藏山旅游风景区基本情况

藏山号称“中国赵氏孤儿藏匿地”、“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位于山西省东大门的盂县城北十八公里处,东临石家庄,西接太原市,南望娘子关,北倚五台山和西柏坡。此地群峰壁立、古木参天、漫山绿染、飞瀑流泉,是一个风景奇丽富于幽趣的地方。景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独特,是山西省名列第五位的旅游风景名胜地,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名闻遐迩的著名景区。2003年经过改制后,八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藏山风景区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认准理念,倾尽全力精心打造“赵氏孤儿”的旅游品牌,成功地确立了藏山风景区为“中国赵氏孤儿藏匿地”、“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的文化定位。现在正在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曾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山西省十佳文明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4年9月注册“中国藏山”商标;被列入山西省旅游版图“三晋名山大川游”线路,并被省旅游局誉为 “山西省旅游的东大门”。2010年陈凯歌贺岁电影《赵氏孤儿》,更是将藏山的旅游经济推向了空前高涨的势头。同年山西省政府将藏山风景区列为山西省十大旅游经济开发示范园区,为藏山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先机。

根据藏山实际情况和历史遗迹。藏山景区由育孤园、中华藏孤胜地、三教文化圣地、仙人峰自然生态区四大板块,158个景点组成。一、二期工程后,总投资2亿多元,工程主要包括以旧复旧修复藏山古庙、改制“春秋战国城”为“三教文化圣地”,完成了三湖、三瀑、一河、一洞等浩大的水景工程,建设了宏伟瑰丽的标志性大门、四层综合办公大楼、室外供电系统;开发山体面积680万平方米的仙人峰自然生态区,向山外拓展旅游空间50万平方米,景区的游览面积从原来的三平方公里扩展到11余平方公里,从一日游到延长到两日游。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三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总投资也将达到3亿多元,目前规划中的藏山忠义文化旅游经济园区,项目建设规划总投资将达到12亿元。

藏山风景区内现已建立了包括业务部、市场部、餐饮部、安全部、工程部、环卫部、后勤部和财务科、艺术团等9个职能部门,并制定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基本管理制度。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3.1建设意义

随着藏山旅游风景区的发展,自身亟待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档次。 而游客已经不能满足单一的观光旅游,追求更多的休闲度假和娱乐健身等多元化旅游活动,这样不仅开拓了巨大的商机,增加了风景区的收入,而且通过项目建设,为游客增加了活动内容和游览方便,提升了景区的档次和水平,在我省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开发建设,将从文化、娱乐、住宿、餐饮、通道等方面提高和改善景区的投资环境和游览环境,开发与利用形成良性循环,为今后经济园区的经营和开放奠定良好的基础。

藏山旅游风景区进行休闲度假设施建设是发展的必然,符合当地景区开发和旅游市场的需求,对于完善藏山旅游景点,调整和增加旅游活动项目,吸引更多相关文化创意项目入园落地,均有积极意义。

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良好的服务和有效经营,能够有效规避风险,获得长效收益。项目的实施,综合效益显著。

旅游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时尚,一个拉动社会生产的巨大需求。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藏山旅游风景区可以通过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购娱要素,把不同形式的消费统一到一个过程中来,把单点的消费活动变成群体的规模消费,使个人可支配收入更多地流入到国民经济的循环体系中来,促进社会产品由生产到价值实现的飞跃,加快从供给到需求的转化过程。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一种促进经济健康繁荣的重要力量。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 藏山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峰回路转,遍布奇胜美景,具有良好的吸引力。

人文资源古迹与古建筑丰富,赵氏孤儿更是世界级的人文资源,具有极佳的开发价值。

二是区位优势 位于五台山、石家庄、阳泉、太原等城市和景区的交点上,交通便利,易于形成旅游产品,是山西东部最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三是稳定增长的市场机会 藏山在全国已具知名度,随着人们对山岳型休闲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强,藏山旅游人次也在逐年增加。

四是山西被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机遇与藏山被列为山西省旅游文化经济示范园区的机遇。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成将对推进藏山旅游风景区旅游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景区经济和项目结构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藏山旅游快速发展和提升景区品味,提高在山西旅游业中知名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建设十分必要。而且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加快项目建设,力争尽早发挥效益。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市场分析

4.1藏山客源市场分析

4.2.1旅游接待情况分析

据藏山景区旅游接待统计资料表明,自2005年旅游接待人数逐年增长。其中最好年份2010年接待旅游人数18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了11.5万人,将近5倍;旅游收入增长了440万元,

4.2.2客源市场区域分析

据藏山景区提供的近三年旅游经济统计资料表明,藏山现阶段的客源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以国内客源市场为主体,约占95%,以海外客源市场为辅,约占5%。 2、国内客源市场以本省旅游者为主,占69%,以省外旅游者为辅,约占31%。 3、海外客源市场以港澳台、东南亚市场为主;其它国家为辅; 4、省内客源市场以盂县、晋中、阳泉、太原地区为主,其它区域为辅; 5、省外客源市场以华北市场为主体,特别是北京、河北等周边省市,以其它省、市、地区为辅。

4.2.3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根据对藏山景区的问卷调查统计得出:藏山景区旅游者男性占54.7%,女性游客与男性游客在短期有较小的差别,占45.3%。

从旅游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景区以20-49岁间的旅游者为主,即中青年是景区旅游市场的主体,因此在旅游项目和接等设施的配制上应紧紧抓住中青年的旅游需求,重点开发适合中青年市场的旅游产品。同时,还应注重青少年市场的发展潜力,适当开发适合青年市场的旅游产品。

4.2.4旅游者职业构成分析

根据对藏山景区的问卷调查统计得出:到景区旅游者的职业主要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其它职业间的区别较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学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将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生力量。

4.2.5旅游者旅游动机分析

根据对藏山景区的问卷调查统计得出:到藏山的旅游者其旅游动机主要以游览观光和登山为主体。可见目前景区仍然以大众旅游为主,其它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市场宣传尚未形成规模与效应,是今后景区开发的重点发展方向。

4.3目标市场选择

根据旅游者出行规律——距离衰减规律、全国与山西省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藏山客源市场的现状来选择藏山旅游地的目标市场。

4.3.1区域目标市场选择

国内市场选择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三个方面来进行。 1、一级市场:盂县及周边地区

藏山的旅游资源特色能满足城镇居民双休日放松身心、休闲观光的要求,因此,阳泉地区是近期内可以大力开拓的现实旅游市场。另外,研究表明,由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对二级目的地的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公里半径圈内,因此,藏山应该大力开拓藏山、太原、石家庄、北京、天津等近邻大都市旅游区,同时要积极开拓从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区、晋商文化旅游区和太行旅游区中转的客源市场。

2、二级市场:山西省及周边省份

随着城市居民出游人数的增加,出现了寻求新鲜刺激、独具个性的“处女旅游地”的趋势,藏山可借此机会加大宣传力度,加入全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网络,在入晋的客源市场中取得应有的份额。

3、机会市场:东、西部地区。

从调查结果来看,来山西旅游的东、西部地区的游客中,也有零星到藏山的,可以作为藏山远期机会市场予以开发。

基于景区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的轰动效应还未形成,因此海外客源市场在近、中期内基本与山西的海外客源市场相一致。

4.3.2人口目标市场选择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1、大中小学生、团体假日观光休闲旅游市场; 2、企事业单位、中青年节假日休闲观光旅游市场; 3、周末自驾车自主休闲旅游群体市场; 4、旅行社专题旅游市场。 4.3.3目标市场需求特征

1、忠义文化需求:忠义文化是藏山的灵魂与特色,是现代诚信社会教育广大人民的时代需求,更是人类唤起道德思考的本性需求。

2、自然观光需求:人类返朴求真、品味自然生活的身心需求; 3、休闲度假需求:愉悦心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真谛的需求;

4.4 市场营销

4.4.1景区营销力分析

景区营销力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向来分析,一是营销动力,即驱动游客到景点观赏、购物、休闲消费的源动力,从力作用的原点来判断,它主要由拉力和推力构成。二是营销阻力,即阻碍游客到景点观赏、购物、休闲消费的反动力,它主要包括交通成本阻力,它包括道路状况的好坏,交通条件的优劣;认知成本阻力,它包括游客认知、判断、利用旅游资讯的难易程度;协同成本阻力,即各景点间网络化联系程度,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网络的便捷化、闭环化程度,区域内各旅游景点的搭载程度。营销力的强弱由动力与阻力之差的大小来决定。

4.4.2营销策略

1、根据景区的核心品质,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群体凝炼出一句具有广泛市场号召力的对外宣传口号,或者做一个能深刻反映景区本质特色与众不同的策划等,然后,将这些特征予以固化,再通过所有可能的媒介手段,包括电视、报纸、杂志、展览会、企业员工的名片、景区所有可能利用的标识,将这些特征予以不断强化。

2、根据景区的产品结构,正确运用推广组合。把广告、公关、促销、推销四种营销手段加以整合运用,根据不同的消费市场特征、营销目标,选择和组合这四种推广方式,以各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制定出适合的推广策略。 迅速提

藏山风景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概念营销和体验营销是景区营销有效的方法。事实上,由于藏山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特色鲜明,且旅游市场也呈多样化态势,采取差异性定位策略,征对产品的不同和阶段推广目标的不同,展开不同的概念营销,有着事半功倍效应。绿色/生态/文化等概念引领旅游新潮流,这也正是藏山的优势所在。

4.4.3营销对策 1、参加旅游网络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科技信息产品再上新台阶的时代。网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我们把景区的资料输入电脑或其他网络,不仅宣传了景区,而且也会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2、加强景区建设,融入到全国、全省旅游网络体系之中,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拓展客源市场

事物总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为了提升景区的旅游形象,针对景区存在的体制不顺、产品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及早解决;对于新景点,要及时发现,适当开发,及时投入,同时,要加强对已有景点的建设和管理,使老景点稳步发展,新景点特色鲜明,新老景点环环相扣,各有千秋,从而为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市场宣传

通过电视、报纸、新闻媒体、旅行社、新闻发布会、VCD光碟、旅游扑克牌、免费的参观券等手段方法,对景区进行广泛宣传,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4、强化市场力度

(1)不论是在“黄金周”期间,还是其它时间,都要对黑社导游,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欺客、宰客等不良现象进行整治,给游客提供一个“安全”的旅游市场。

(2)实现“由旅游部门独家行动”转变为“各行业及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以行业为主体,企业为基础的治理整顿新格局,给游客提供“秩序”的旅游市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5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