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风景区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3 02:35: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瓮安风景名胜区

来源: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 作者:佚名 日期:2010年01月25日

瓮安县地处黔中腹地、乌江中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县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境内气

温和、雨量充沛,特产丰富,居住着汉、苗、布依等22个民族。

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黔中腹地乌江中游的瓮安县境,距省会贵阳160公里,都匀110公

,遵义157公里。有60公里马遵公路与贵新高等级公路相连。景区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旅游

源丰富多样,融合了河流峡谷风光、原始森林景观、喀斯特岩溶地貌、现代科技桥梁。尤其是红

长征三过瓮安,留下了“猴场会议”、“强渡乌江”等系列的红色经典事迹,打造了独特的“绿色瓮安、

色之旅”。

一、自然景观

1.江界河景观,江界河为瓮安县北部犹家坝一带之乌江河段,马遵公路经过这里。景区自然风

以峡谷著称。江界河水流湍急,两岸绝壁千仞,绵延数十公里,惊涛拍岸,峡谷轰鸣,蔚为壮观。

震天动峡谷位于江界河渡口上游3公里处。江面宽仅50米,两岸绝壁却高达300余米,在150

长的河道间,江面落差达10余米,以3米一级,三级跌落而下,跌落江水猛击江中丛立的巨石,

出震天动地的轰鸣,数里之外仍能听到撼人心魄的巨响,震天动因此得名。

香沟林位于江界河大桥上游1公里处。汇入乌江的一条小河,长约4.5公里,河道幽深,两岸

木古朴,浓荫蔽日,河谷宁静清幽,与乌江的壮观相得益彰。置身香沟林,享受的就是宁静。

江天文笔又名十八学士峰,位于江界河渡口北岸,在约3公里长的山岭上,18座山峰直刺天穹,

一排书画巨笔,“巨笔”倒影在宽阔的江面,形若笔入墨池,山景水景皆充满诗意。

美女岩又名望夫岩,在江界河渡口北岸江天文笔之下。为临江突起的一座石峰,酷似美女。在

同角度反映出不同的表情,非常美观,文人墨客多有题咏。

江界河大桥在震天动处,为世界第一跨度钢筋混凝土桁式组合拱公路大桥。大桥雄跨峡谷悬崖

壁之上。于1987年动工修建,1995年建成通车,是国家“八五”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

奖,中国第一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桥长461米(主孔跨径330米),宽13.4米,高263米。

重庆、四川经贵州入海通道的捷径,江界河大桥是乌江峡谷的一处亮丽风景。

花龙口瀑布位于江天文笔对面,瀑布高100余米,宽约20米;瀑上多树,依石布长,瀑布从

上飞溅而下,远远望去,似一条玉龙在山石之上飞腾盘旋,颇有一飞冲天之势。

猴跳岩从花龙口上溯一公里,便是猴跳岩,此处两岸绝壁如削,最窄处不足十米,受到阻挡的

江水在此喷涌激荡,白浪乱飞,峡谷轰鸣,壁上树藤盘结,常有猴群在两壁间自由来去,故名猴

岩。

三合义渡地处瓮安、开阳、遵义三县交界,湘江与江界河交汇处,两岸悬崖巍巍,苍山似黛。

岸石壁上凿有约2公里的古栈道,各种碑刻近二十通。在高20余米的石壁上,刻有“三合义渡”摩

,字径80厘米,字体浑厚有力。

南河天梯震天动上游,有古渡名“南河义渡”现存石碑三通。渡口筑路四公里,下临码头,上越

岗,全系巨石砌成的蹬道,坚实古拙,至今完好,迈步磴道,如上天梯。

头雾岚游过十余里江峡,山势忽然开阔,乌江从坝子中流过,沙洲点点,绿树浮阴,诸峰或如擎

大柱,或如春笋拔节,重重叠叠,错落有致。游船过此,但见江烟阵阵飘向山间,云外山峰,疑

仙境。

高原平湖随着构皮滩电站的建设,至2008年开始蓄水,江界河水位将上升150余米,届时,

个近10倍于红枫湖的高原平湖将完全改变江界河的面貌。在蓄水后,江面最宽2.5公里,最窄0.5

里,县境内通航里程约70公里,数不清的水巷、岛屿,完好的生态植被,将形成如诗如画的湖光

色美景,一个近乎完美的水上乐园正逐渐向我们走来。

2.穿洞河瀑布,位于瓮安县城北13公里处的瓮安河上,此处河宽50余米,河床落差10余米,

水陡然跌落,形成一宽大的水帘,更奇特的是,水帘后有一横洞,高3至4米,宽2至3米,行

可挑柴草从洞中过,是一条天然水底通道。横洞与瀑布之间有三个巨窗般的开口,站在洞口观“帘”,

帘时分时合,时薄时厚,非常别致。此穿洞瀑布,为全国十大瀑布之一。置身于此,使人如临《西

记》中描绘的花果山水帘洞仙境。

3.下司石林,离草塘镇5公里,石林长约2里,宽约1里,石高约在6-15米之间,为组合式

局,石林分为若干小单元,每个单位,宛似大型盆景,一排排,一组组,令人仿佛置身大型盆景

中,单组结构十分严谨,各组间又顾盼生姿,疏密有致,石林造型鬼斧神工,千奇百怪,令人目

接暇。

4.后岩观 ,在草塘镇北2公里处的下司街村,于平地中突起一30米高,约5亩面积的小山,

山中空,形成许多扑朔迷离的溶洞,洞洞相通,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形成了独特的洞天福地。

山脚上山入观,入口即需穿越20余米飞龙洞,出洞后豁然开朗。拾级而上但见小山四面怪石嶙峋,

上则奇石屹立,有灵秀挺拔、突兀观内的“飞来石”,形态逼真的石鸡、石鹅、石狮,有气势雄伟的

宇,可谓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山西南200米处,石笋簇簇,形似莲花,是一片石林景观。山顶

缓处,明代曾建有真武殿、文昌阁、三清殿、三元阁等寺观,辉煌一时,明末巡按监军御史钱邦

弃职后,削发在此为僧,留下许多题韵摩崖石刻。

5.老鹰洞,位于县城东14公里处的红灯堡,洞深约2.5公里,洞口高3米,洞中有一条清澈的

河。河中有一种通身透明的鱼,河边是河滩。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有的悬于天厅,有的立于“平畴”,

行其间,令人遐想不尽。洞中有蜿蜒迂回的峡谷,有曲径通幽的水道,有开阔状观的水晶宫,洞

的水晶石或雪白明丽、或晶莹剔透,可谓形色各异,千姿百态,使人入临人间仙景。

二、人文景观

1.大丰洞 ,大丰洞在县城以东7公里映山红景区,洞口宽4.5米,高3米,洞口倾斜而下,

乳云集,入洞百步,有神坛、石钟、石鼓等,入洞深处,但见怪石磷列,狰狞万状,相传冰雹多

此出,每遇岁旱,莅坛祈雨,多有应验。现洞尚有有关求雨事宜的摩崖四幅,共254字。

2.丁粮章程碑,位于瓮安县木老坪街上,建于清光绪年间,四角攒尖碑顶,四棱柱形,楷书阴

碑文,28行710字,该碑内容反映了当时百姓不堪苛捐杂税重压、刻碑私书原定章程、抗交折征

两的情况。

3.偏岩摩崖,位于县城西北36公里处的玉山思梨坪。偏岩高40米,宽90米,摩崖刻于岩脚

侧,竖排阴刻311字,字迹清晰,刻石时间为明景泰四年(1453年)。摩崖记载的是,景泰四年

朝政府派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蒋林、总兵官左都督方瑛带官兵赴播州之中寨、深溪、地坪一带(今

安县玉山境)镇压以黄隆、韦保为首的苗民起义军,将黄、韦“枭首分尸”,又杀灭其家属子女及部

义军之事。摩崖内容反映了明朝延的暴政,也反映了边疆农民革命军反抗封建统治的大无畏精神。

岩摩崖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古生物群化石,来自瓮安5.8亿年前动物化石的发现,为追溯动物的起源展示了前景,在这

神秘的土地上,深藏着动物历史黎明期之谜。1998年2月5日,华盛顿、伦敦、南京举行发布会

布了科学界的重大发现成果——在中国贵州省瓮安县发现距今5.8亿年前的动物化石群,将生命的

史提前了五千万年。当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时报道了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2月6日,美

《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两大世界级科学刊同时发表了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教授陈均

与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李家维合作的这一重大成果的研究报告——《前寒武纪海绵和海绵构造》。

是,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世界科坛,牵动了新闻界敏感的神经。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

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贵州日报、台湾联合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各大新闻单位均在显

位置相继进行了报道。

5.仙桥山,仙桥山距县城4.5公里,天然石桥凌空飞架,巍峨险绝,巨大的青石熠熠生辉,桥

桥墩浑然一体,构成跨度40米,高35米,宽25米的天生桥,桥底灌木簇集,葳葳蕤蕤,桥畔不

,一株直径2.2米的古银杏,迎日揽月,古意幽幽。据县志记载,在桥顶中央原建有二层六角尖顶

阁,每当雾岭初晴,虚实相映,有如海市蜃楼,此情此景,使人遐想,难怪明代郭子章到此挥笔

书:“播南首景”。

6.草塘龙灯,龙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图腾,舞龙庆春节更是很多地方的传统节目,而草塘的龙灯,

其独特的形式,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而声名远播,草塘的龙灯,由民间艺人用竹扎制,龙头各色

绘,形态逼真,龙身内为竹圈,外裹白布,或绘花纹,内置若干蜡烛,通体透亮,故称龙灯。正

初九“出龙”,十四夜“化龙”,初九至十三为舞龙,沿街为大家拜年。十四夜,才是舞龙的高潮,一

夜,满街人头攒动,翘首以待。等到一群赤膀壮汉舞着龙灯一出现,顿时,鞭炮齐鸣,焰火齐发,

齐喷向龙身,而舞龙的汉子们,便大汉淋漓地将龙身舞动得上下翻飞,抵挡来自各方的焰火,一

下来,舞龙汉子的手中,就只剩下“龙骨”了,在映天的火光中,新一年红红火火的日子又开始了。

塘的龙灯,带给你的不光是祝福,更有刺激,不过得提醒您,用焰火喷龙时,千万别喷龙头,那

是有忌讳的哦。

7.玉华山,雅称“玉华捧月”。为瓮安八景之一,在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柏溪村,此处悬崖绝壁,

出云表,山上有寺,建于明代,山上有一池,圆如满月,四时不竭,风景十分优美。清咸同时期,

民起义军在何德胜的领导下,以此为根据地,与清廷进行了长达15年的斗争,南取都匀,北进遵

,东援思南,西攻贵阳,威振全省。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高真观,在距瓮安县城13公里处的平定营镇,平地一峰拔起,周围溪流环绕,山上古木参天。

建有寺观阁楼,有较多的文人题咏。

9.观音堂,建于清康熙中期,临瓮安县城西门河边而建,解放前是县城第一梵刹。其建筑精致

巧,画栋雕梁,寺内古木苍翠,门前即为虹桥,文人题咏甚多,寺后与一溶洞相通,洞内岩溶景

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rc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