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平面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高程控制网施工复测

更新时间:2024-05-06 20: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目录 .......................................................................................................................................... 1

前言 .......................................................................................................................................... 2

平面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高程控制网施工复测 ......................................................... 4

1 一般规定 ....................................................................................................................... 4

2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复测 ......................................................................................... 6

3 线路控制网CPⅡ GPS复测 ..................................................................................... 12

4 线路控制网CPⅡ导线复测 ....................................................................................... 13

5 高程控制网复测 ......................................................................................................... 15

6 提交的测量成果报告 ................................................................................................. 18

关于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 20

1

前言

1、 三网合一

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控制网使用同一控制网。内容包括: ? 三网平面坐标、高程系统统一; ? 三网起算基准统一; ? 线下工程施工控制网、轨道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的平高坐标系统与起算基准统

一;

? 三网测量精度统一协调。

2、 无砟轨道工程测量精度终极目标要求,客专无碴轨道铺设精度检验标准:

? 10m弦长轨道高低偏差<2mm,轨向偏差<2mm。 ? 150m弦长轨道高低偏差<10mm,轨向偏差<10mm。

? 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应小于1mm(路基的工后沉降不应大于30mm)。

3、 控制网基准:

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尺度基准。

采用更高级控制点作为起算基准或约束条件,可以解决控制网基准的问题: CP0→CPI→CPII→CPIII

一般:50~100km布设一个框架点CP0;4km布设一对CPI控制点;1km布设一个CPII点;150m~200m布设一个CPIII点。施工时分段复测CPI,联测CP0点可能有难度。 1、 CP0超出现规范的范畴。

2、 CP0框架点一般不会交给施工单位使用,也系保密资料。

3、 长度较远,可能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坐标投影带,而设计资料一般也只有其中一个投影带的成果,大多交付的是两个投影带附近部分重叠控制点的坐标成果。 4、 施工复测的程序:

(1) 复测方案与技术设计,并报监理、业主审批; (2) 复测外业测量,监理平行作业或旁站; (3) 测量内业资料处理;

(4) 复测成果报告,报监理、业主审查批复。

2

5、 复测方案与技术设计的内容:

(1) 测量项目概况:任务来源,测区地理位置、测量范围、地形地貌概述、测区控制点的数

量、保存情况等。

(2) 作业依据:执行技术规范,设计资料等。

(3) 测量仪器设备类型、数量等配置、测量人员组织等情况。 (4) 设计资料与坐标系统参数。

(5) 测量实施方案:测量精度,控制网组网方式、联测CP0方案;观测作业技术要求、测

量操作程序等;测量进度计划,进度、质量、精度保障措施,对影响本期测量作业的因素做好处理预案。

(6) 数据处理方案:拟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外业数据的检核内容与控制指标,平差处理方

案,起算基准数据的采用等。

(7) 复测结果比较内容(包括坐标、距离、方位比较,测段高差、高程比较等)与限差指标、

复测结论。

(8) 提交成果资料清单。

3

平面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高程控制网施工复测

1 一般规定

1.1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单位参加由业主组织并有监理单位参与的控制桩和测量成果资料交接工作。

1.2 施工单位应对设计单位交付的CPI、CPII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 1.3 为确保高速铁路轨道的线性,相邻施工标段、相邻施工单位之间应共同协商并现场确认交界处附近的同一对CPI平面控制点和同一个水准点作为搭接和公共点进行复测。双方应签订共用控制点协议并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相同坐标和高程成果。

1.4 线下工程开工前或至迟在结构工程施工前应完成CPⅠ、CPⅡ控制点和二等水准点的复测工作。

1.5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应采用GPS测量。线路控制网CPⅡ宜优先选用GPS测量,也可采用常规导线测量。

CPⅠ控制网和复测工作一般宜单独进行。当接收机数量较多时,也可和CPII的复测同时进行,但应分别处理数据。CPII的复测与加密工作可以同时进行,但加密点的数据处理应在完成CPII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

高程复测应采用几何水准测量。

1.6平面、高程控制网布网要求应按表1.6规定执行。

表1.6 控制网布网要求

控制网级别 CPⅠ CPⅡ 水准基点 水准基点加密 测量方法 GPS GPS 导线 几何水准 几何水准 测量等级 B C 四等 二等 二等 点间距 ≥800~1000m 800~1000m ≤2000m ≤1000m 备 注 ≤4km一对点 距线路中线50~100m 1.7 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GPS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1.7-1的规定。

表1.7-1 GPS测量精度指标

控制网级别 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可重复性测量精度(mm) 相对点位精度(mm) CPⅠ CPⅡ ≤1.3 ≤1.7 1/170000 1/100000 10 15 8+D×10-6 10

4

2 导线测量的精度及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7-2的规定

表1.7-2 导线测量的精度及主要技术指标

附合长度测距中误差测角中相邻点位中导线全长相对方位角闭合对应导控制网级别 边长(m) (km) (mm) 误差(″) 误差(mm) 闭合差限差 差限差(″) 线等级 CPⅡ CPⅡ加密 ≤4 ≤4 800~1000 300~500 5 4 2.5 2.5 14 7 1/40000 1/40000 5n 5n 四等 四等 1.8 测量仪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GPS接收机:CPI控制测量应采用双频接收机,CPII控制测量可采用单频接收机,其标称精度应不低于5mm+1×10-6 ×D;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量应不少于3台。

2 全站仪标称精度应不低于2″,2mm+2×10-6 ×D。 3 水准仪标称精度应不低于DS1并应配相应的因瓦尺。

1.9 GPS测量外业除应遵照《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满足表1.7-1和表1.9的要求。

表1.9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级 别 项 目 接收机 卫星高度角(°) 同时有效卫星总数 静 态 测 量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时 段 长 度(min) 观测时段数 平均重复设站数 数据采样间隔(s) PDOP或GDOP B级 双频 ≥15 ≥5 ≥15 ≥90 ≥2 >2 15~60 ≤6 C级 单频 ≥4 ≥60 2 ≥2 15~60 ≤8 1.10 当CPⅠ、CPⅡ复测与设计的坐标X、Y较差超过20mm、复测的水准基点间高差不符值二等超过6L时应再次测量确认;当核实复测精度符合相应等级要求后,应将复测成果报设计单位认定。满足精度要求时,应采用设计成果。

5

Bm──测边两端点纬度的平均值 SO──高斯面上的距离 H.0.2 附合路线闭合差法

在两已知点之间选择一条连接它们的若干向量,形成附合路线,计算附合路线的坐标闭合差。若闭合差超过了按观测精度和基准点坐标应有的精度计算的限差(ΔWX、ΔWY),则认为基准点精度较差或点位发生了变化:

ΔWX=ΔWY<2?3???L?????? (H.0.2-1) ?m??n?22式中: n —— 路线边数

λ —— 相应等级规定精度,λ=±(a+b·D) L —— 两基准点间的间距 m —— 两基准点相对精度分母

H.0.3 尺度比变化法

按组合法将已知点分成几个组,各组按下式分别求取尺度参数:

K=

???X???X2L2G??YL??ZL2222??YG??ZG??1 (H.0.3-1) ?式中:△XL、△YL、△ZL —— 在地方坐标系中的坐标增量

△XG、△YG、△ZG —— 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增量 已知点按下式计算空间直角坐标:

?X?Y?? ?Z??N???(N?H)?cosB?cosL?(N?H)?cosB?sinL2?(N?(1?e)?H)?sinB (H.0.3-2)

?a1?e?sin22B若各组求得的尺度比参数K呈现一致性,说明地面点间兼容性良好,否则说明地面点间的相互位置发生了变化或有粗差。 H.0.4 约束平差分析法

用二个已知点作起算,其余点待定作检查,求得的坐标与原坐标的差值作比较,坐标较差明显偏大者,点位存在问题。另外,以GPS网约束平差前、后的单位权中误差及边长、方位角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

①同名基线改正数有很大差异,则起算数据不合理。

② 边长相对中误差、方位角中误差、点位中误差结果应相近。否则有可能是引人了不合理的已知点。

-5

③ 尺度比参数≤10时,GPS网兼容性较好,反之,则说明参与平差的某一个已知点肯定有问题。

经分析,确定所怀疑的控制点,用筛选法剔除不兼容的点。

11

3 线路控制网CPⅡ GPS复测

3.1 复测线路控制网CPⅡ的构网应以边联方式为主,组成大地四边形、三角形,并附合到就近的CPⅠ控制点上。

3.2 CPII基线解算、基线质量控制、坐标转换等应按照基础控制网CPⅠ复测处理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控制指标按C级网精度要求。

3.3 计算复测控制网平面坐标时,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CPI控制点数据对CPII进行约束平差。

3.4 当复测与设计的坐标X、Y较差超过20mm时,应再次测量确认。

12

4 线路控制网CPⅡ导线复测

4.1 线路控制网CPII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可同时进行。

4.2 导线水平角观测应采用方向观测法。导线边长测量应进行仪器加常数、乘常数和气象改正,距离应归算至工程设计的投影高程面上。导线水平角、距离、竖直角观测应满足表4.2-1和表4.2-2的相关规定。

表4.2-1 导线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及限差规定

控制网等级 仪器等级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限(″)2C较差限差(″) 同方向各测回间较差限差(″) 差 DJ1 2~4 6 9 6 CPII和 CPII加密 DJ2 4~6 8 13 9 表4.2-2 导线测边技术要求和限差规定

仪器等级 距离和竖直角测回数 Ⅰ Ⅱ 测回中各次读数互差和限差(mm) 5 10 同高程面往返测平距较差的限差(mm) ≤2≤21 1 2mD 2mD

4.3 导线的测角精度和测边精度估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估算:

m??1?f?f????N?n? (4.3-1)

式中:fβ——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 n——计算fβ时的测站数。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2 测距中误差应按下式估算:

13

mD?a??b?D? (4.3-2)

22式中: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mm/km)。 D—测距边长度(km)。

4.4 CPII导线复测和加密控制导线测量的测角精度、测边精度、以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和方位角闭合差的限差,应符合表1.7-2的规定。CPII复测和加密控制导线的外业结束时,应进行上述各项精度和限差的检验。

4.5 平差时,应将CPII作为附合导线在CPI的约束下进行平差。CPII复测的平差成果满足精度要求后,再对加密点进行平差。

按验后精度估算的CPII相邻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4mm。CPII加密点相邻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7mm。

4.6 完成CPⅡ控制导线复测后,应将复测成果与设计单位成果进行比较。复测与设计的导线水平角、导线边长和导线点坐标较差的限差应符合表4.6的要求。

表4.6 CPⅡ导线复测成果限差要求

水平角限差(″) 7 边长限差(mm) 8 Δx、Δy坐标限差(mm) 20 4.7 当复测结果不能满足表4.6各项限差要求时,应再次测量确认。

14

5 高程控制网复测

5.1 二等水准基点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可采用几何水准同时进行。

5.2 高程控制网复测宜优先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电子水准仪。若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α不应超过0.2″,并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应符合表5.2-1的规定。水准测量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2的规定。观测的读数限差应符合表5.2-3规定。

表5.2-1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 二等

每千米偶然 中误差(mm) 1 每千米全 水准仪 中误差(mm) 等级 2 DS1 水准尺 因瓦 往返较差或附合、 环线闭合差(mm) 4L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表5.2-2 水准测量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尺类型 水准仪等级 视距(m) 前后视距差(m) 二等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积视线高度(m) (m) ≤3.0/6.0(数字) 下丝读数≥0.3/0.55(数字) 因瓦 DS1 DS05 ≥3且≤50 ≤1.0/1.5(数字) 表5.2-3 水准测量观测限差(mm)

等级 二等

基、辅分划读数差 0.4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数字) 0.6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1.0 5.3 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测段往返观测。测站观测宜采用下列观测顺序:

往测:奇数站采用“后-前-前-后”,偶数站采用“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采用“前-后-后-前”,偶数站采用“后-前-前-后”。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 5.4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

表5.4.1 二等水准测量读数取位 仪器 DS05 DS1 读数取位(mm) 0.05 0.1

15

数字水准仪 0.01

思考题:

1、 叙述京沪高速铁路控制网体系?

平面精测网:由框架网CP0、基础控制网CPI、线路控制网CPII和基桩控制网组成;高程控制网由基岩水准点、深埋水准点、标准水准点组成。

2、 CPI、CPII控制网的主要精度指标是什么?CPI、CPII控制网复测应采用什么测量方法?

CPI、CPII测量精度指标 控制网级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别 (″) 差 CPⅠ CPⅡ ≤1.3 ≤1.7 1/170000 1/100000 可重复性测量精度(mm) 10 15 相对点位精度(mm) 8+D×10-6 10 测量方法 GPS GPS或常规导线

3、 GPS复测CPI、CPII,如何组网?GPS测量的质量检核包括哪些内容?GPS设备的要

求是什么?

边连接形式,并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CPII附合到CPI控制网上。 GPS测量的质量检核内容: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重复测边较差。 GPS应采用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应不低于5mm+1×10-6 ×D;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量应不少于3台。应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CPII可采用单频接收机。

4、 CPII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精度、技术指标是什么?

导线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及限差规定

控制网等级 仪器等级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限(″)2C较差限差(″) 同方向各测回间较差限差(″) 差 DJ1 2~4 6 9 6 CPII和 CPII加密 DJ2 4~6 8 13 9

导线测量的精度及主要技术指标

附合长度测距中误差测角中相邻点位中导线全长相对方位角闭合对应导控制网级别 边长(m) (km) (mm) 误差(″) 误差(mm) 闭合差限差 差限差(″) 线等级 CPⅡ CPⅡ加密 ≤4 ≤4 800~1000 300~500 5 4 2.5 2.5 14 7 1/40000 1/40000 5n 5n 四等 四等

5、 CPI、CPII的GPS数据平差处理原则是什么?复测与设计成果比较的内容有哪些? 采用与设计相同的基准参数,否则应进行起算数据兼容性检验。

CPI控制点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比较可采用点间距离、方位、坐标比较的方法,以判别控制点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CPII控制点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比较内容有点间距离、角度(导线法复测)、坐标等。

6、 高速铁路精密水准网复测应采用什么方法?精度等级如何?水准测量设备的要求如

何?

二等水准测量方法。水准仪标称精度应不低于DS1并应配相应的因瓦尺。应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测量前应进行检校。

21

7、 叙述二等精密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

等级 二等 每千米偶然 中误差(mm) 1 每千米全 水准仪 中误差(mm) 等级 2 DS1 水准尺 因瓦 往返较差或附合、 环线闭合差(mm) 4L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水准测量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尺类型 水准仪等级 视距(m) 前后视距差(m) 二等 因瓦 DS1 DS05 ≥3且≤50 ≤1.0/1.5(数字)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积视线高度(m) (m) ≤3.0/6.0(数字) 下丝读数≥0.3/0.55(数字) 水准测量观测限差(mm)

等级 二等 基、辅分划读数差 0.4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数字) 0.6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1.0

8、 精密水准复测后如何评定测量精度?如何处理复测结果数据?与设计成果比较内容有

哪些?

使用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公里高差偶然中误差,或利用闭合环闭合差计算全中误差。 复测后,分别检查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或环闭合差是否满足4L的要求,水准点间高差与设计高差是否满足6L的要求,如果有更稳定的水准点还要作为起算点进行水准点的高程计算。

比较水准点间的高差、水准点的高程,对复测结果与水准点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9、 CPI、CPII复测、高程复测后提交的成果资料主要内容是什么? 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复测范围、设计和增设CPI、CPII控制网的布设概况。 2 控制网示意图。 3 测量仪器情况。

4 测量外业作业情况(技术指标)与测量结果(含数据质量检核)。 5 网平差与后处理结果。 6 复测与设计成果比较结果。 7 复测结论。

8 标段搭接测量用桩协议。

9 主要测量人员的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

高程复测成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复测范围、设计与增设的水准网布设概况。

22

2 测量仪器情况。

3 测量外业作业情况与测量结果。 4 数据平差处理和结果。

5 复测与设计高程或高差比较结果。 6 复测结论。

7 标段搭接测量用桩协议。

8 测量人员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 10、 对现在的高速铁路测量规范有何建议?

实作基本技能:

1、 水准仪的圆气泡校正检查。 检查180度方向气泡是否仍居中。

2、 二等水准仪的i角指标限差是多少? i角应小于15”,否则营校正或送厂维修 3、 如何消除或削弱i较误差影响? 前后视距相等。

4、 数字水准仪的二等水准奇数测站观测顺序。

要点:奇数站观测顺序:后前前后,偶数站观测顺序前后后前

标准:仪器架设过程正确,稳定,圆水泡大致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 5、 数字水准仪的二等水准偶数测站观测顺序。

要点:奇数站观测顺序:后前前后,偶数站观测顺序前后后前 6、 DS1级光学水准仪的二等水准往测奇数测站观测顺序。

要点:往测:奇数站观测顺序:后前前后,偶数站观测顺序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

7、 DS1级光学水准仪的二等水准往测偶数测站观测顺序。

要点:往测:奇数站观测顺序:后前前后,偶数站观测顺序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

记录数据小数位正确(距离保留至0.1m,读数0.1mm,测站高差0.01mm)。 8、 二等水准数字水准仪测量,前后视距有何限制? 前后视距离不超过1.5米;

两个测站前后视距累计差不超过3米;

9、 二等水准用数字水准仪测量,测站观测限差中的两次高差之差是多少? 两次读数高差之差不超过0.6mm。 10、 二等水准用光学水准仪测量,测站观测限差中的两次高差之差是多少? 基辅读数所测高差之差不超过0.6mm。 11、 二等水准,数字水准仪测量记录数据的小数位如何规定的? 距离保留至0.1m,读数0.01mm,测站高差0.01mm。 12、 全站仪或GPS接收机的基座圆气泡检查 要点:180度方向圆气泡大致居中。 180度两方向检查圆气泡。 13、 全站仪或GPS接收机的基座对中器检查 180度两方向检查对中器。 14、 如何进行方向观测?

23

上半测回,从起始方向顺时针方向依次观测各方向,下半测回从最后一个方向逆时针方向依次观测到起始方向,完成一个测回。 15、 方向观测法中几个方向时需要归零? 多余3个方向时。 16、 2”级全站仪方向观测法观测,测站限差中2c值、方向值如何规定的? 同方向2c较差13”内,同方向各测回间方向值较差小于9” 17、 2”级全站仪方向观测法观测2个方向目标点的水平角1测回,并记录 同方向2c较差13”内,同方向各测回间方向值较差小于9” 18、 接上题,计算方向归零值。

4个测回,方向值归算到零方向取后平均值。 19、 II级全站仪测一条边的斜距(1测回)

标准:测量斜距读数3次为一测回,读数差不超过5mm取均值; 天顶距观测完整一测回,方法正确; 20、 接上题,II级全站仪测一条边的天顶距(1测回) 天顶距观测完整一测回,方法正确; 21、 全站仪测距时,量取温度与气压起什么作用? 进行距离的气象因素改正。 22、 GPS接收机观测准备的内容 架设仪器(整平对中),连接接收机(指北方向),量取天线高度并记录,连接接收机并检查,通电,等待卫星正常后开始记录,手簿记录开始时间、测站名等项。 23、 GPS结束观测迁站 观测完成(时间到),量取天线高度并记录检查,关机,收仪器。

有幸参加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很高兴与各位同仁一起学习、交流和探讨高速铁路的测量技术。前面学习了专家们的讲授,对无砟轨道工程测量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材料的内容主要来自施工测量规范和国家规范,同时引用铁路GPS测量规范,也参考了部分测量专著,也有个人的理解,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进度表 1

内容 前言 一般规定 CPI复测 休息 时间(分) 10 20 40 15 CPII GPS复测 10 CPII导线复测 20 二等水准复测 提交成果 仪器操作

24

20 5 30 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流程

4.4.1轨道控制网CPIII测设 (一)主要内容

1、线下精密控制网(CPⅠ控制点、CPⅡ控制点、水准基点、加密控制点)复测。

2、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 3、III型轨道板安装测量。 (二)沉降观测评估

由于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的控制网测量应待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要求,且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通过后进行,为铺设无砟轨道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线下精密控制网复测

CPⅢ的控制网施测前,施工单位应对线下精密控制网(CPⅠ控制点、CPⅡ控制点、水准基点、加密点)进行复测,确保CPⅢ控制网测量基准准确可靠。

1、精密控制网平面复测

线下精密控制网平面复测采用GPS测量。 各级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控制网级别 CPⅠ CPⅡ、加密点 ②复测限差要求

25

测量方法 GPS GPS 测量等级 B级 C级

CPⅠ控制点复测应满足X、Y坐标差值不大于±20mm。CPⅡ控制点、加密点复测应满足X、Y坐标差值不大于±15mm。

2、高程复测

高程复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复测相邻水准点间的高差。

①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限 差 每千米水准每千米水水准测量 测量偶然中准测量全检测已测段往返测 附合路线或 左右路线 等 级 误差M△ 中误差MW 高差之差 不符值 环线闭合差 高差不符值 二等水准 ≤1.0 ≤2.0 6L 4L 4L —— 注:单位(mm)。 ②高程复测限差要求 高程复测限差要求应满足6(四)CPⅢ控制网测量 1、CPⅢ网点测量标志埋设 CPⅢ网点测量标志采用球型棱镜。 ①路基部分

在线路两侧的接触网电杆底座上使用钢筋混凝土成对浇筑CPⅢ基桩,基桩直径不小于20厘米,基桩顶面高于外轨轨顶面30厘米,相邻两对CPⅢ基桩在里程上相距约50米,待基桩稳定后,在基桩顶面开孔(孔径30毫米,孔深80毫米)然后使用快干砂浆或者锚固剂埋设立式基座,基座埋设完成后,基座外露部分不高于基桩顶面2毫米。

26

L,L为侧段长度,单位为km。

待砂浆或锚固剂稳定凝固后,就可以使用了。特殊情况下可以在接触网电线杆上使用横插基座布设。

②桥梁部分

直接在防撞墙顶面成对开凿铅垂方向的安装孔(孔径30毫米,孔深80毫米),然后使用快干砂浆或者锚固剂埋设立式基座,相邻两对CPⅢ点在里程上相距约60米,基座埋设完成后,基座外露部分不高于基桩顶面2毫米。待砂浆或锚固剂稳定凝固后,就可以使用了。

2、CPⅢ点号编制原则

按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为便于测设与无砟轨道测量施工配套并便于输入操作的方法,即所有位于线路左侧的点,使用01,03,05?.等单号,位于线路右侧的点,使用02,04,?等双号,如8306,8表示里程DK8+?,3表示CPⅢ, 06表示在DK8+000~DK44+532里程范围的第6个CPⅢ点,6表示在CPⅢ点在线路右侧。

3、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 ①仪器配置

全站仪应带目标自动搜索及照准(ATR)功能并附带野外数据采集软件的全站仪,每台仪器宜配12个棱镜。全站仪标称精度不低于1”,2+2PPM,采用统一的CPIII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进行观测。

②CPⅢ控制点测量方法及与上一级控制网的关系

CPⅢ控制点测量方法采用自由测站加后方交会测量,从每个自由测站,将以2 X 3对CPⅢ点为测量目标,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CPIII网点的重叠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

27

在自由站上测量CPⅢ的同时,应将靠近线路的CPⅠ点及全部 CPⅡ点进行联测,纳入网中,CPⅠ/CPⅡ点应至少在两个自由站上进行联测,有可能时应联测3次,联测长度应控制在150米之内。当受观测条件限制,只能有一个自由站点和CPⅠ/CPⅡ通视时,应设置辅助点,见下图:

CPⅢ

CPⅢ

CPⅢ

60m 辅助点

CPⅢ

CPⅡ固定点 当标记点距离为60 m左右,且不大于80 m时,为了确定CPⅢ点允许的最远的目标距离为120 m左右,最大不超过150m。

每次测量开始前在全站仪初始值中输入起始点信息并填写自由测站记录表。

③测量精度要求

A水平方向:0.5″级全站仪测3测回,1″级全站仪测4测回。 B测量测站至CPⅢ标记点间的距离:0.5″级全站仪测3测回,1″级全站仪测4测回。

C方向观测各项限差根据《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1994)的要求不应超过下表规定,观测最后结果按等权进行测站平差。

28

方向测量法水平角测量精度表(″)

经纬仪类 光学测微器两全站仪两半测回一测回内2C同一方向值各 型 DJ05 DJ1 次重合读数差 次读数差 1 0.5 1 归零差 4 6 互差 8 9 测回互差 4 6 注:DJ1为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超过±1″全站仪仪 4、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 ①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仪器配置

水准仪应使用高精密水准仪,仪器等级不低于DS1级水准仪。即仪器标称精度: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不大于1mm。

②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方法及精度

CPⅢ控制点水准测量应按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Ⅲ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且一个测段不应少于三个水准点。

CPⅢ点与CPⅢ点之间的水准路线,采用下图所示的水准路线形式进行。

CP3-1CP3-3CP3-5CP3-7CP3-9CP3-11CP3-13CP3-29CP3-31CP3-3310mCP3-260mCP3-4CP3-6CP3-8CP3-10CP3-12CP3-14CP3-30CP3-32CP3-34CPⅢ点与CPⅢ点之间的水准路线示意图

29

测站数为偶数,一般为6或8个。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5、CPⅢ控制网数据处理

采用全线统一的CPⅢ控制网精密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平差。

CPⅢ数据处理系统是在分析和研究CPⅢ数据处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平差模型的具体需要而设计的功能模块。该模块具有通用性强、功能全面、整体性能好等特点。

①平面数据精度评定:

验后单位权中误差应略大于验前方向中误差。 方向改正数应小于3.6”。距离改正数应小于2mm。

相对点位精度需要满足暂规相邻CPⅢ点相对点位精度小于1mm的要求。

②高程数据精度评定:对往返测高差之差、偶然中误差、高差闭合差进行评定。

在具体的数据处理案例中,平差之后的上述指标应满足国家规范或评估验收部门的相关要求。

(五)III型轨道板安装测量。 1、轨道板初铺定位

①轨道板铺设前,应复测底座,并将底座表面清理干净,保证无残碴、积水等。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铺设。

②轨道板吊装铺设采用跨双线龙门吊及专用吊具进行。

30

③吊装前应仔细检查轨道板及起吊设备的状态,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装。

④轨道板起吊并移至铺板位置后,施工人员扶稳轨道板缓慢将轨道板落在预先放置的支撑垫木上。

⑤轨道板粗铺时,应使接地端子的方向与综合接地的方向一致。 2、速调标架法轨道板精调测量

①轨道板粗铺就位后,在轨道板第二个及倒数第二个承轨台放置螺栓孔速调标架,注意定位方向一致。

②全站仪换站时,应对上一测站调整好的最后一块进行搭接测量,消除错台误差。

③用已设程序控制的全站仪自动精确测量螺栓孔速调标架上的棱镜坐标,并计算出这4个测量点的纵向、横向和高程的调整量。

④将4个测量点的横向和高程的调整量发送到各调整工位的无线信息显示器上,使用轨道板调整机具将轨道板调整到位。

⑤重复步骤(3)~(4),直到轨道板的状态精确调整到位。 ⑥轨道板精调应满足下列精度要求:

轨道板纵向和横向定位限差分别应不大于3mm和2mm;高程定位限差应不大于1mm。相邻轨道板之间搭接横向和高程限差应分别不大于2mm和1mm。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8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