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7 19: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8卷第1期2008年1月中国安Safety全科学学报V01.18No.1ChinaScienceJournalJan.2008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苑红伟1讲师肖贵平2教授2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文献标识码:A(1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徐州221116学科分类与代码:620.20加中图分类号:X911【摘要】基于交通心理学原理,对城市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进行研讨。分析了行人出行认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给出行人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型,指出行人的认知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关系密切。以定性分析的方法,把行人不安全行为归为有意和无意两类,从主客观方面分析行人心理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通过实际交通调查及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表明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性别、年龄和有无驾照对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有重要影响;系统分析了行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行人心理角度考虑,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的教育、管理、法制方面的建议和预防措施,例如:从行人心理角度对过街设施进行合理设置,从驾驶员心理角度考虑改善行人交通安全,对人行天桥和地道进行人性化设置等,将心理学行为矫正法原理应用于行人交通管理中。【关键词】交通心理;行人安全;不安全行为;调查;原因与措施 StudyontheUnsafeBehaviorsofPedestriansBasedonTrafficPsychologyYUANHong-weil,LecUlrerXIAOGui-pin92,Prof.(1SchoolofEnergy&SafetyEngineering,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2SchoolofTraffic&Transportation,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urbantrafficunsafebehaviorsofpedestriansAbstract:Basedonthepsychologytheory,theln'earia-lyzedandstudiedinordertobuildharmonioustrafficsystem.Thecorrelationbetweenthecognitionpsy—chologyofpedestriansandtheirbehaviorsisanalyzed,andtheconceptmodelfortheinformationprocess—ingprocessofpedestrianisputforward.Itispointedoutthatcognitivepsychologyareoniscloserelatedtotrafficonaccidents.CausesfortheunsafetramcbehaviorsofpedestriansFromanalyzedbasedqualitati、‘?method.analyzed.Ac—theirsafeconsciousnessisoncon-subjectiveaspects,theimpactofpedestrians7psychologytheirunsafebehaviorsiscordingtotrafficinvestigationandstatisticanalysisofmeasuringdata,pedestrians’safe7weak;andpedestrians7sex,ageandpossessofdriver§licensehaveimportantinfluencesciousness.Besides,thepsychologicalfactorsaffectingcallyexplored.Improvingmeasurespedestrianstrafficunsafebehaviorsaresystemati—0.8一againstpedestrians’trafficandonunsafebehaviorsareputforwardfromonpectsofsafetyinstruction,managementlegalsystembasedpedestriansubwaytrafficpsychology.Forexample:streetfacilitiesshouldbereasonablysetbasedprovedfromdrivers’psychology;flyoverandogybehaviormodificationmethodshouldbeandmeasurespsychology;pedestriantrafficsafetyshouldbeim-shouldbepeople—orientedset,thetheoryofpsychol—managementofpedestrians.investigation;usedintrafficKeywords:trafficpsychology;pedestriansafety;causesunsafebehavior;?文章编号:1003—3033(2008)ol—0020—cr7;收稿日期:2007—10—16;修稿日期:2007—12—28万方数据 第l期苑红伟等: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21?通事故统计为例,因行人交通违章而引发道路交通事0引言故造成25673人死亡、68040人受伤,分别占亡、伤总数的24.6%和13.8%。表l是2005年中国因过街行人3种主要违章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行人是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易受伤害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其死亡率很高,只有解决好行人交通问题才能构建更加完善的交通系统。据统计,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与行人直接有关的约占总数的1/3左右,步行交通方式死亡人数为事故总死亡形式而造成行人交通事故情况。可见,行人违章已经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行人不安全行为在中国已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有必要对行人不安全行为及其引发的交通事故开展深入研究,从而降低行人违章率和伤亡人数。人数的25%左右¨1,另据国外和北京市的统计资料表明,交通事故中行人死亡人数在各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平均为27%。以2003年全国道路交表1违章形式违法穿行车行道违法跨越隔离设施行人违反交通信号事故起数数量62752202492005年行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数量189110694受伤人数数量4970138172占总数(%)1.39O.05O.06占总数(%)1.91O.110.10占总数(%)1.060.030.04资料来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6目前在基于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城市行人交通行为研究方面涉及不多,而行人行为及安全性研究在 国际上也属于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内的学者对行信息存储与恢复人的特性或过街行为有相关描述【H1;国外的一些学者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模拟行人流模型【’刊以及行人行为模型07_{],大多从研究机动车特性的角度衡量行人行为的影响因素一J。笔者根据国内交通的特点,从行人的交通心理角度进行行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力求深入探讨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其交通认知心理的内在联系,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达到控制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而降低因行人违章引发的事故率的目的。习款暖信H感息l行人的判断与选择反应l知鞘嚣图1行人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型由图1可知:行人接受来自交通系统的各种信息,主要有道路信息(交通标志、路况、行人设施等信息)、车辆信息(行驶状态)和环境信息(天气状况等),这些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主要是视力和听力传人行人的中枢神经。行人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将当前情景与心理的学习和经验情景相匹配作出判断,该判断可能是深思熟虑或者是反射产生的判断。如熟悉交通安全知识的行人会迅速对信号标志作出正确反应。但若行人置身于情况复杂且无信号控制的道路环境,或行人心理具有的是错误经验,则会反射产生失误的判断而采取不安全行为。行人出行认知心理与行为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信息输入)一判断(信息加工处理)一行为(反应)”构成了人体的信息处理系统,行人不安全行为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失误【l引。行人行为失误(违章)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是:行人感觉过程失误;对交通信息判断过程失误;行人的行为过程失误。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从行人感知觉、注意、记忆等特征出发,通过行人的适应性分析,可得出行人出行对交通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型¨卜12J,如图l所示。行人依据判断决策会产生个体行为,如何时何处过街等,且行为反应的结果会反馈到交通系统中,同时行人不断接受道路和环境信息,确保出行的省时省力和安全性。行人的认知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关系密切,对万方数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2?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第18卷2008矩行人出行行为的安全性影响重大。行人的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的构成关系如表2所示‘131。表2行人的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构成表心理状态事故件数构成率(%)未发觉13958.6判断错误5824.5动作错误4016.9合计2371002行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行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很多,从心理学角度,把行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从主客观方面归结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不安全行为Ⅲ】。2.1行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虽然行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一种由人的思想占主导地位、明知故犯的行为,但依然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2.1.1 主观上行人的心理因素占重要位置1)存在侥幸或急功近利心理,急于通过街道而冒险。认为自己即使违章行走也不会有危险,机动车不敢撞人,从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有些行人明知违章不对,但常常为了图省力、赶时间,就故意违章随意抄近路穿行。例如:为了抄近路在人行道以外斜穿,或随意翻越车行道中护栏等隔离设施过街,或为了省力省时,强行闯红灯通过人行横道,甚至在汽车流中危险穿行。该行为一时贪图方便,不但使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而且严重侵犯了其他车辆的通行权,人为地加重了交通拥堵。图2就是笔者在北京金五星附近拍摄到的行人为方便省时,将铁路线视为人行横道而强行穿越车图2行人在非人行横道处穿越万 方数据流的调查图片,而此处东约20米就是人行横道。抱着这些心理的人为了获得利益而甘愿冒受到伤害的风险。由于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估计不当,心存侥幸,在避免风险和获得利益之间会作出错误的选择。2)非理性从众心理,明知违章但因为看到他人违章没有造成事故或没受罚而放纵自己的行为。行人往往认为法不责众,认为随行的人像是一道屏障,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盲目的安全感,既不用顾及警察,也不避让机动车或与机动车抢行。3)过于自负、逞强的不良心态。认为自己灵活快速,可以依靠较高的个人能力避免风险而与机动车抢行。性差给行^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创造了条件1)管理原因:交通规章制度不健全,行人违章行走之所以不会产生心理压力,是认为即使违章也不会受到严管,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2)环境因素: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或防护设旅不符合行人心理需要的要求,使得行人不愿意按照给定的道路条件行走。行人的行为是行人对外界交通环境刺激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行人不管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行为反应都可能造成无意的交通不安全行为。1)在行人的内部原因上存在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①心理原因,交通出行中思想不集中,心不在焉、情绪不稳定而忽视交通危险等;②生理原因,疲劳或体力、视力、运动机能、年龄、性别差异不适应交通环境的突然变化等;③认知原因,缺乏交通安全知识,路权意识差等。2)客观上,交通环境的不良是诱发行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①管理原因,交通法规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信息传递不对称等;②教育原因,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方式不合理等;③环境原因,交通标志缺失或不明确、气候条件突然变化等;化等。上述因素可能单独导致,也可能共同作用导致交通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无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与行人的心理有密切的关系。不认真、不严肃、不恰当的需要等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和任性、懒惰等不良的性格往往会引起有意的交通不安全行为;能力低下和粗心、优柔寡断等不良的性格往2.1.2在客观匕,交通管理的松懈和交通法规的操作2.2行人无意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④社会原因,工作、生活、家庭状况以及人际关系变第l期苑红伟等: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23?往导致无意的交通不安全行为;而好的意志、稳定的问卷调查,调查人员共10人,分别去西直门、白石情绪等良好的个性心理有助于克服交通不安全桥、学院南路等10个地方针对不同类型人员进行随行为。机问卷调查,共计取得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性2.3北京市行人过街行为安全意识调查和女性分别占52%和48%;年龄20岁以下的占16%,21—30岁的占48%,31~40岁的占21%,行人交通事故多发生于穿越马路时,为研究行4l一50岁的占9%,50岁以上的占6%;其中有驾照人的不安全行为,笔者设计调查问卷,在2006年的占38%。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统计结果如11月组织人员就北京市“行人过街行为意识”展开表3和表4所示。表3北京市行人安全行为意识调查表问题答案比例(%)路段上过街采取什么方式走人行横道68怎么方便省时怎么过32有91过街是否有过违章行为没有9绿灯亮了再走47过街时遇到行人红灯怎么做附近没有车就继续走43没人管就继续走4与大家一起闯红灯过街6可以9政府对行人违章的管理力度如何一般48不够43 应该33是否应该像处罚司机违章一样加大对违章行人的处罚不应该15要区别对待,以教育为主52重管理轻处罚4.28对行人违章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什么重处罚轻管理处罚与管理并重46‘其他456作为行人违章是否愿意接受交警的处罚愿意不愿意44有急事46行人红灯时间太长39行人闯红灯的原因(多选)已经没有机动车通行了60其他行人都已经走了4l信号灯是用来约束机动车的15习惯36自己方便35行人不走人行横道的原因是什么(多选)人行横道离的远55自己小心,机动车不会撞上29表4过街时遇到行人红灯怎么做过街时遇到行人红灯怎么做男性女性有驾照者无驾照者绿灯亮了再走42.3%52.1%68.4%38.7%其他情况57.7%47.9%31.6%61.3%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行人过街不安全行为比有驾照者比无驾照者更能够遵守交通规则,按照正较普遍,采取不安全方式过街比例较高,交通安全意确的行为方式过街;而男性比女性违章过街的比率识薄弱,违章现象严重。行人过街时遇到行人红灯,要高。说明有驾照者经过驾驶培训,比较熟悉交通万 方数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4?ChinaSafetyScienceJournal第18卷2008芷安全知识,且许多人有驾车的经验,安全意识强;而男性比女性在过街时更具有冒险性,女性更谨慎些。有信号控制时,仅47%的行人遵章过街,行人的路权观念较差;行人不走人行横道过街的主要原因是习惯、为省时省力的捷径行为,另外就是冒险和侥幸心态;而行人闯红灯的原因主要是认为没有机动车就可以通行,有急事以及从众行为等。从另一方面看,行人的大量违章也说明了管理部门对行人的交通行为管理力度不够,措施不力。从统计结果还得出对行人违章的处理不能像对违章司机一样,主要还应以管理教育为主,以处罚为辅的方式。3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矫正与预防3.1对行人进行交通安全文化教育坚持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安全道德教育和安全法律教育相结合。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单位培训和政府的媒体宣传两大渠道对人们安全意识影响的优势,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的全民安全观,促使人 们的交通安全认识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媒体用积极向上的、正确的安全知识和信息引导人们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要大力倡导交通道德,弘扬交通安全文化,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不遵守交通道德所带来的危害,树立强烈的路权观念和自我防范与风险意识。树立路权观念是交通有序化的根本出路,也是法制交通的核心。只有广大市民各自遵守道路通行权,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3.2行人交通行为安全管理建议措施3.2.1从行人心理角度对过街设施进行合理设置管理行人交通问题,重要的是杜绝行人犯错的原因。除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行人交通秩序管理的同时,应当多从交通工程措施上着手,引导、规范行人的交通行为,给行人出行提供安全舒适的条件,达到减少或阻止行人在交通中犯错的目的。例如:科学设置行人过街设施,规范行人通行路线,减少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机会和范围。另外,借鉴国外经验,设置醒目的行人横路指示标志或照明设施,对行人横穿行车道的地点及距离给予明确指示,减少行人随机横路的几率,同时让司机能在远处或夜间就看到人行横道,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如图3。万 方数据图6所示。还有设置隔离和过街保护设施,给行人横穿行车道创造安全舒适的条件,吸引行人在规定的地点横穿行车道;公交车停靠站点的设置尽量靠近过街设施,方便上下车的图3提高标志可改善行人安全图4醒目的人行横道标志图5照明能改善夜间行人安全乘客横穿行车道。图7为笔者所调查的人行横道处的场景,因自行车主为省存车费而把自行车堵在人行横道处,严重影响行人出入人行横道,致使许多行人斜穿过街。不但是交通管理存在问题,破损的路面也影响行人的过街心理和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pv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