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1

更新时间:2024-04-11 13: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文

毕 业 论 文(设

计)

设计)题目论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

所属系别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撰写日期 2012 年 6 月

摘要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旅游业在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高端旅游人力资源缺乏,旅游资源保护不力,而旅游资源、旅游人才、旅游环境这三个方面又主导着旅游业是否能健康有力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现状;发展

目录

1引言..................................................................................................................... 4 2中国旅游业的现状 ............................................................................................. 4

2.1中国旅游业的概况 .......................................................................................... 4 2.1.1从产业规模看............................................................................................ 4 2.1.2从投资规模看............................................................................................ 4 2.2中国旅游业的常规管理的不足之处.................................................................. 5 2.3旅游业的宏管理存在不足之处 ......................................................................... 5 2.3.1旅游规划管理逐步规范,但仍不到位。 ..................................................... 5 2.3.2旅游企业宏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但仍有大量失控现象存在。...................... 5 2.2.3旅游市场秩序管理逐步规范,但问题较大。 .............................................. 5

3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 6 3.2.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6 3.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 6 3.2.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加入WTO以后中国发展与世界接轨.......................................................... 7 3.2.5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 7 3.2.6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的因素 ................................................................... 7 3.3前景分析 ......................................................................................................... 7 3.3.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7 3.3.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8 3.3.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8 3.4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差距 .................................................................................... 9 3.5旅游市场的经济效益分析................................................................................. 9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中国旅游业的现状

2.1中国旅游业的概况 2.1.1从产业规模看

到1997年底,我国共拥有省级以上旅游地1000余个(含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还有大量地市级甚至县级旅游地,旅游饭店5201家,共计17万间客房,总营业额863亿元,其中以评定星级的有2724家,客房403570间;到1998年底我国共拥有旅行社5000多家获出旅游经营权的67家。总体上数量已经足够,但组织化(集团化)程度不高。

2.1.2从投资规模看

据魏小安(1998)的研究报告,迄今为止中国旅游业利用社会资金的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3700亿元人民币,其中1978—1998年国家预算内投资21.5亿元人民币,利用社会资金2000亿元人民币,利用外资200亿美元。投资效益不理想,“八五”期间社会资金投入量与旅游业总产出的比例为1:6.9,利用外资与外汇收入比1:4.4。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已进入中期,正向着边际效益逐步增长阶段迈进。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游人数10018.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7%。2004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2004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

1

业人员为24.62万人。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趋势。

2.2中国旅游业的常规管理的不足之处

2.2.1.旅游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质量不理想。 2.2.3旅游业的收费管理基本成熟,但载客现象仍时有出现。

2.2.3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日益完善,但从业人员素质仍不理想。

2.3旅游业的宏管理存在不足之处

2.3.1旅游规划管理逐步规范,但仍不到位。

2.3.2旅游企业宏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但仍有大量失控现象存在。

当前大城市的旅游饭店特别是高星级饭店明显过剩,集团化的进程不理想,旅行社的“小、散、弱、差”表现十分明显。

2.2.3旅游市场秩序管理逐步规范,但问题较大。

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我国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的杀价竞争厉害,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旅游饭店业的经济效益,北京是旅游行业协会率先对涉外饭店实行最低房价规定,有效地制止了这种势头

3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3.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旅游业在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尽管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没有形成产业模式,境内旅游多以疗养、公派为主,而国外更是对中国旅游一无所知。198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

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正式确立旅游业的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新兴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后,国家把旅游列入国债项目,并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的支持为旅游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八五”计划时期,我国旅游业开始进入发展高潮,可以称此阶段为我国旅游“第一个春天”;此后我国旅游业一直稳步发展,即使在2001年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大环境下,仍然是进行着减速增长;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特别是在2006年,其中的两项指标更是创历史新高。总之,我国旅游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规模不断壮大,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伴随着“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旅游业已迎来“第二个春天”了。

3.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3.2.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3.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十几亿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这种小康水平下,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场。

3.2.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从资源优势转

.6.

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3.3.4加入WTO以后中国发展与世界接轨

加入WTO以后,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将促进国际商务旅游的增长。

3.2.5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

美国“9.11”事件和美伊战争爆发导致全世界旅游下滑,但因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3.2.6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的因素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将首次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对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3前景分析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供需双向互动作用下,中国旅游业前景辉煌。

3.3.1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常2002年,相当于13个中国人里面就有8人进行了一次旅游。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1999年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

.7.

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成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3.3.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矗

3.3.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包括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内的权威性组织均认定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首位旅游目的地国(见表2)。世界旅游理事会则预测,

.8.

到2020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3.4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差距

尽管中国旅游产业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与国际旅游市场荏苒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软件上,不仅是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差距,还有营销体系、政策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举个例子,目前全球已经有49家知名饭店进入中国大陆,但是我们还没有一个品牌到境外管理或建设一个像样的星级酒店,这就是差距!” 在通往世界旅游强国的道路上中国依然有一段路要走。现时期的中国旅游业应该着手改进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营销体系,改善环境,建立健全合理的政策体系,这都需要政府、组织、以及公民的共同努力,另外还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高级、中级、初级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服务人员。

3.5旅游市场的经济效益分析

据法国旅游业协会主席菲利普?邦贝尔热分析:“43%的旅馆、咖啡店和饭店的收益,同旅游直接有关;航空运输收益的42%同旅游有关,铁路运输收益的23%、汽车的12%、农业的8%、建筑业的6%同旅游业有关。”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进得来,出得去,有物可购,有处去乐。因此,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断带动与这要素直接相关的饮食、建筑、交通、邮电通讯、园林、商业、轻纺、保险等行业的发展。

除了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外,旅游业还可以增加社会就业机会。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

.9.

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旅游经济还具有扶贫功能,旅游业是见效快、永久性的扶贫开发项目。从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各种产业发展的速度。旅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成为一个产业的,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迅速发展成世界第一大产业。这种发展速度,是任何一个产业都难以比拟的。邻近我们国家的新加坡和泰国,经过不到20年的苦心经营,就发展成为亚洲的旅游强国,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旅游点,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热起来的。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四川的九寨沟,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龙宫,从开发、宣传到变成热点,都只有几年的时间。广西的北海更快,仅两、三年就热起来了,1992年游客已达150万人。较小的旅游点如龙胜的一个温泉,一片梯田;融水的一段贝江,开发一、两年就分别引来了十余万游客。由于人们旅游欲望的强烈,信息传递的现代化和交通工具的发达,所开发的旅游区只要有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内容,能满足人们要求,并把宣传工作做到五洲四海,千家万户,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见成效,并且变成永久性的财源。因此,旅游业是短、平、快,永久性的扶贫开发项目。

旅游业对环境无害,还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被世界各国誉为“无烟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奥运会的带动下,中国旅游业依然处在发展的快车道上,而且正在走向世界。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问题也依然存在,除了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外,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品牌形象,打造自己特色。期待中国的旅游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10.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qc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