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4-04-15 23: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前言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对《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进行巩固,通过前期上课的理论学习,进行实践。具体内容是针对乌鲁木齐地区,设计其适合的空调用冷冻站的。首先通过查阅当地的各项原始资料,然后,确定制冷机的工作工况,通过提供的冷负荷资料选定压缩机的型号和台数。综合冷负荷、工作工况、当地的水质和环境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再根据已有的设备资料,结合设计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辅助设备: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集油器、氨液分离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阀门等。

最后由工厂发展规划资料初步确定工厂尺寸,将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以求做到最经济合理的布置。并根据设备布局确定管道的布局,计算管道的直径,给管道配置相应的阀门。

以上即是此次设计的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统筹兼顾,有理有据。

-1-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一 设计题目-----------------------------------------------------------------------------------4 二 设计目的-----------------------------------------------------------------------------------4 三 原始资料---------------------------------------------------------------------------=------4 四 设计内容-----------------------------------------------------------------------------------4 1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4 1.1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4 1.2制冷装置型式的选择-----------------------------------------------------------------4 1.3 制冷工况的确定及理论计算-------------------------------------------------------5 1.4 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及台数的确定------------------------------------------------6 2冷凝器的选择------------------------------------------------------------------------------7 2.1冷凝负荷的确定-----------------------------------------------------------------------7 2.2传热温差--------------------------------------------------------------------------------8 2.3确定冷凝器的型号--------------------------------------------------------------------7 3蒸发器的选择------------------------------------------------------------------------------9 4 油分离器的选择-------------------------------------------------------------------------10 5 贮液器的选择 --------------------------------------------------------------------------10 6油器的选择-------------------------------------------------------------------------------11 7空气分离器的选择--------------------------------------------------------------------11 8 急泄氨器的选择----------------------------------------------------------------------11

-2-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9过滤器的选择------------------------------------------------------------------------------11 10冷冻站设备及管路的平面布置-------------------------------------------------------12 10.1冷冻站房的设计--------------------------------------------------------------------12 10.2制冷设备的布置--------------------------------------------------------------------13 11管路和阀件的选择计算-----------------------------------------------------------------14 11.1管路计算------------------------------------------------------------------------------14 11.2排气管道----------------------------------------------------------------------------16 11.3冷凝器到贮液器液体管道----------------------------------------------------------18 11.4贮液器到蒸发器液体管道----------------------------------------------------------20 11.5阀件的选择----------------------------------------------------------------------------22 12参考文献------------------------------------------------------------------------------------

-3-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一 设计题目 空调用冷冻站的设计 二 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制冷技术”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来达到了解冷冻站设计的

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的目的,学习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以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的能力。

三 原始资料

1 基本资料:已知某厂空调楼所需总耗冷量为680kw,以喷淋室为末端装置,要求冷冻水温为7℃,空调回水温度为12℃,制冷系统以氨为制冷剂。 2 设计地点:石家庄

3 水源: 由于地区水源紧张,冷却水系统必须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4 室外气象资料:夏季空调干球温度为34.1℃,湿球温度为18.5℃。

四 设计内容

1 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 1.1 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

QT=(1+A)Qy; 式中: QT——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 Qy——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 A——冷损失附加系数;

对于间接式制冷系统,A=0.1~0.15。本课程设计属于此类,取A=0.11 QT=(1+0.11)×550=610.5kw

1.2

制冷装置型式的选择

本冷冻站设计采用活塞式制冷机,氨制冷剂,单级压缩

1.3 制冷工况的确定及理论计算 1.3.1蒸发温度to

-4-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当采用喷淋室处理空气,即冷冻水喷淋室使用时,宜采用水箱式蒸发器(包括直立管式蒸发器和螺旋管式蒸发器)。对于直立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蒸发温度宜比冷冻水出口干球 温度低4~6℃。 所以 to=6℃—(4~6℃)=4℃

1.3.2 冷凝温度tK

采用水冷式冷凝器时,冷凝温度tK可用下式计算:

ts1?ts2?(5~7) 2

tK?℃

式中 ts1——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

ts2 ——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

对于使用冷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ts1?ts??ts=18.5℃+(3~4)℃=21.5℃

式中 ts——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 ?ts——安全值。选用机械通风冷却塔,?ts?3~4℃。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进、出水温差2~4℃ ts2=21.5+3=24.5℃

tK?ts1?ts221.5?24.5?(5~7)=?(5~7)=28℃ 22

1.3.3 压缩机的吸汽温度t1

压缩机的吸汽温度一般与压缩机吸汽管的长短和保温情况有关,通常以氨为制冷剂时,吸汽温度t1与蒸发温度t0的差值不大于5~8℃。

即 t1= to+5=4+3=7℃

1.3.4再冷温度tr.c

-5-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对于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均不考虑再冷。

以上工况确定以后,就可在lgP——h图上确定整个制冷的理论循环;并进行循环的理论计算。

1.3.5 lgP-h上理论循环的计算

1根据绘制的lgP-h图查表求得各状态参数:

图中点1为压缩机吸入状态点(t1=t0=3.5℃);1-1’为过热过程(t1’=8.5℃);2’为制冷剂出压缩机时状态点(由过1’的等熵线和压力为Pk的等压线来确定);4为制冷剂出冷凝器的状态点(t4=tk=35℃)

2确定压力:P1= P0=489.178kpa;P4=Pk=1353.146kpa; 确定焓值:h1=1460.250kJ/kg;h1’=1472.635kJ/kg; h2’=1621.733kJ/kg;h4=367.188kJ/kg;

比容:v1=0.272135m3/kg;v2’=0.118135 m3/kg;

3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单位质量制冷量q0的计算:q0=h1’-h4=1472.635-365.188=1105.477kJ/kg; 单位容积制冷量qv的计算:qv=q0/v1’=1105.477/0.272135= 4062.237kJ/kg; 制冷剂质量流量qm的计算:qm=QT/q0=1042/1105.477=0.9426kg/s;

单位理论压缩功w0的计算:w0=h2’-h1’=1621.733-1472.635=149.098kJ/kg; 压缩机所需的理论功率P0的计算:P0=qmw0=0.9426×149.098=140.540kJ/kg; 压缩机吸入制冷剂蒸汽的体积流量qv的计算:qv=qmv1’=0.9426×0.272135=0.25651m3/s; 制冷系数ε0的计算: ε0=q0/w0=1105.477/149.095=7.415;

单位冷凝负荷qk的计算:qk=h2’-h1’=1621.733-367.188=1254.545kJ/kg; 冷凝器热负荷Qk的计算:Qk=qmqk=0.9426×1254.545=1182.534kW; 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εc=Tc/(Tk-Tc)=(3.5+273)/(35-3.5)=8.778; 热力完善度η=ε0/εc=7.415/8.778=0.845;

1.4 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择制冷压缩机时,台数一般选2~4台,且系列应相同,方便维修。 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换算公式Q标?Q设 Ki 可查得Ki=2.19,则Q标?657/2.19=300kw=25.8*104kcal/h 由《使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166页查得

-6-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选两台压缩机 型号6AW12.5(上—冷) 标况制冷15×104kcal/h=174.42kw 气缸数6, 气缸直径125mm, 活塞行程100mm, 主轴转速960r/min, 理论容积Vh=424m3/h=0.12m3/s 轴功率Pe 6缸:36KW

配用电动机Jo2-91-6 电功率 P=(1.1~1.15) 取?d=1.0 6缸 P=1.1×36=39.6KW

Pe?d

2 冷凝器的选择

2.1 冷凝负荷的确定

冷凝器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制冷剂和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的种类及冷却介质的品质优劣而定。

在冷却水质较差、水温较高和水量充足的地区,宜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因为冷却水使用循环水,故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冷凝器的台数参考压缩机的台数,暂取两台。

Q?Q?P

k0i式中 Qk----冷凝器热负荷; Q0----制冷机冷负荷; Pi----压缩机指示 一台压缩机的指示功率 Pi=

?aVhh2?h10.81*0.12700?520*?= =74KW

0.260.91v1?i 所以: Qk=174.42+74=248.42KW

2.2 传热温差

-7-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Δt?t?tt?tlnt?t21kk

12式中: t1、t2----冷却剂进、出口温度,℃; tk----冷凝温度,℃

所以: Δt?t2?t1?24.5?21.5=4.84℃

lntk?t1tk?t2ln28?21.528?24.5冷却剂流量:M=

248.42Qk==19.78kg/s

Cp?t2?t1?4.186?(24.5?21.5) 2.3 确定冷凝器的型号

Cp为制冷剂定压比热容:4.187kJ/(kg·K)

根据推荐值假设冷凝器的单位热负荷qt=3700kcal/(m2·h)=4303.1w/m2; F=

QK248420?=57.73m2; 4303.1qt 查手册,选择立式冷凝器LN-70(上海第一冷冻机厂)2台;冷凝面积F=70m2 则: qt=248420/70=3548.85w/m2;

喷淋密度 : ??Gw ?dnn 式中 Gw-冷却水量,Kg/h;

dn-管子内径,m; N-管子根数。

则: ??19.8/3.14×0.032×125=1.58kg/m.s=5688kg/m.h 管内强制对流放热系数 ?w=513?=9157.4w/m2.k

NH3为37.9℃时,查其热力性质表,得:

导热率λ=0.465w/(m·K); 密度ρ=582.6kg/m3;

潜热γ=1108.665kJ/kg; 动力粘度μ=0.1315×10-3N·S/m2

13?3?2gr ∴??=2.822;

?

-8-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1?1制冷剂侧放热系数 ?c?C()3?0.925(2.822*1015/3548.85*5.182)3? 10005w/m2.k

?l?1δA?1?A0?W冷凝器换热系数 K ? ? ? R oil ? p 0 ? ? ? 2 Rf? ???m.kλpA?αw?Ai???αC?

?1 式中 αc—制冷剂的凝结放热系数,w/m2.k; αw—冷却剂的对流放热系数, w/m2.k; δp —金属管壁的厚度,mm;

λp —金属管壁的导热系数,w/m2.k;

A0 、Ai、A —分别为金属管的外、内和平均表面积,m2; Roil—油膜的热阻,0.00035 —0.0006m2.k/w; Rf —水垢的热阻。

由传热课本查得 Roil?0.00048m2k/w; Rf?5.28?10?4m2k/w ; ??36.7w/mk

Ad38A0d038?? 0?0?

Ad35Aidi32代入得到K=613.37 w/m2k (介于600~700)

(?p---金属壁管的厚度,mm; ?p---金属壁管的导热系数, w/m2?k; A0,Ai,A---分别为金属管的外,内和平均表面积,m2; Roil---油膜的热阻,0.00035-0.0006, m2·K/w; Rf---水垢的

热阻, m2·K/w);

热流密度: qt'=KΔt=613.37×5.88=360 相对误差:

qt'?qt3607?3548.85==1.6%<5

3607qt'

则:说明假设正确,即选择的冷凝器型号合理。

3 蒸发器的选择

以氨为载冷剂时,可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但冷冻水在蒸发器换热管内的流速不得小于1~

2m/s 蒸发器台数与冷凝器、压缩机台数相同。

Δt?t2?t124.5?21.5=4.8 ℃ ?tk?t128?21.5lnlntk?t228?24.5 F?

Ql 其中卧式壳管式蒸发器K取450~500w/m2 取K=470w/m2 k??t

-9-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F=174.42×1000/470*4.8=72.8m2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530页 查得选用型号WZA-90的卧式蒸发器2台 (烟冷)

4 油分离器的选择

为了保证制冷装置运行时的安全、可靠和切换灵活,一台压缩机要有一台油分离器。选择油分离器可根据进排汽管径进行,一般要求管内汽体流速为10~25m/s。或者也可根据油分离器的筒体直径来选择,筒内汽流速度一般要求为0.8~1.0m/s。两种情况均可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

4Vh.?n.v2V.?.v?0.019hn2 m

3600.?.v1.wv1.w式中 D——油分离器汽管或筒体直径,米; Vh——压缩机理论输汽量,米3/小时; λa——压缩机输汽系数;

v1——压缩机吸入汽体的比容,米3/公斤; v2——压缩机排出汽体的比容,米3/公斤; w——汽管内或筒体内汽体流速,米/秒

取?=0.9m/s 6缸的: D>

4Vh.?n.v24*424*0.81*0.0091=0.069m ?3600.?.v1.w3600*3.14*0.26*0.9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607页查得

选择两台型号SYF-80 北冷式

5 贮液器的选择

贮液器的容积是按制冷剂循环量进行计算的。它应满足下述要求:(1)贮液器贮存制冷剂 的最大量按每小时制冷剂总循环量1/2~1/3的计算;(2)考虑到制冷剂受热膨胀可能带来的危险,贮液器贮存制冷剂的最大量不超过本身容积的80%。 贮液器的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11M.vV?(~)R m3

23?

式中 MR——液体制冷剂循环量,Kg/h; v——液体制冷剂比容,m3/Kg;

-10-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β——液体充满度,一般可取0.8。

根据计算值的大小,可选用单台或多台并联使用的贮液器,本设计中采用一台贮液器

249.17*2*1.57786*10?3V=0.4*=0.4m3

0.8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538页查得 选择ZA-0.5 北冷式贮液器

6 集油器的选择

在氨制冷系统中需要装置集油器,以收集和放出从冷凝器、贮液器、蒸发器等设备底部积存的润滑油。通常几套压缩机可共用一个集油器

目前国内生产三种规格的集油器,当冷冻站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小于250~350KW(20~30×104kcal/h)时,采用直径为150mm的集油器一台;当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为350~600KW(30~50×104kcal/h)时,采用直径为200mm的集油器一台;当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大于600KW(50×104kcal/h)时,采用直径为300mm的集油器一台。

本设计中QT标?258000kcal/h

采用直径为150mm的集油器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626页 选择JY-150北冷集油器

7 空气分离器的选择

对于氨活塞式制冷系统,为减少排出空气时氨的消耗量,一般均设置空气分离器(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空气分离器的选择一般不进行计算,而是根据经验选用。当总制冷量在100×104kcal/h(1163KW)以上时,采用Dg50(筒体直径219mm)的空气分离器;当总制冷量在1004×10kcal/h(1163KW)以下时,采用Dg32(筒体直径108mm)的空气分离器。 本设计中 Q=300<1163 kw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631页查得 KF-32 大冷空气分离器

8 急泄氨器的选择

在大、中型制冷系统中,系统中的充氨量是较多的。当发生严重事故时,必须将系统中的氨迅速放掉,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故系统应设置紧急泄氨阀。目前国内生产的紧急泄氨阀为SA-25型,各系统均可选用。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637页可查得

9 过滤器的选择

-11-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过滤器用来清除制冷剂中的机械杂质;结构都比较简单,一般制造厂都成套配给,设计中也可按管径的大小来选用。

10 冷冻站设备及管路的平面布置

10.1冷冻站房的设计

1、氨压缩式制冷装置应布置在隔断开的房间或单独的建筑物内,但不得布置在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内。规模较小的氨冷冻站,也可附设在一些不重要的厂房的一端,但需要用墙隔开,并且机器设备间与厂房不宜直接连通。另一端要尽量避免西晒 2、冷冻房设计时预留一定面积,以备日后增设设备.

3、冷冻站在工厂总图上的位置应考虑避免将其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氢氧站、煤气站、堆煤场、易于散发灰尘和有害汽体站房的近处及其下风向。

4、当冷冻站成为全厂的主要用电负荷或者用电负荷较大时,应考虑将站房靠近电源建筑。

5、布置氨冷冻站站房时,考虑到氨系有毒物质,为确保安全,在机器间和设备间的上、下面和直接相邻的四周,不宜建有宿舍、病房、学校、幼儿园、礼堂、餐厅、游艺场所、商店以及其它人多聚众的地方。如果冷冻站附近有要求防震的工艺设备,而冷冻站又不能离开较远时,压缩机及水泵等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隔震及减震措施。

6、氨冷冻站宜设于单层建筑中,机器间的操作通道不宜超过12米。并设置两个相互尽量远离的出口,其中至少应有一个出口直接对外,冷冻站发门窗一律向外开,亦应考虑设备的安装要求。

7、冷冻站必须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其窗孔投光面积和站房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1﹕6。 8、冷冻站的机器间和设备间,应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在设计时应尽量安排好穿堂风或采取其它形式的自然通风措施。氨冷冻站内的机器间和设备间内应保证有每小时不少于三次的通风措施,此外还必须设计有每小时不少于七次换气的事故通风装置

9、制冷机房的高度,应根据设备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于氨压缩式制冷,不应低于4.8米

10、大、中型制冷站站房可分为机器间和设备间,并应考虑到全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站房中建有变电间、配电间、水泵间、维修间、储藏间、控制间、值班室等单独的隔间。对于中小型站房,亦可将制冷设备共建在一个房间内

冷冻站设备布置房间长 25000mm(其中存放设备占房间的长度为12534m) 冷冻站设备布置房间宽 13504mm 冷冻站设备布置房间高 5000mm

本设计中共开设18扇窗 窗孔投光面积和站房地面的比例大于1﹕6 开设三个门,使得机器间的操作通道不超过12米

10.2 制冷设备的布置

-12-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1、压缩机必须设在室内,并应有减震基础。

2、制冷压缩机的所有压力表、温度计和其它仪表,均应设置在操作时便于观察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应使其面向主要操作通道

3、制冷压缩机的进、排汽阀门的手轮应面向主要通道,其高度设置在1.5米以下,超过此高度时,应在制冷压缩机旁设立便于操作的工作台

4、制冷压缩机的主轴拔出端,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检修时拆拔出主轴。本设计中压缩机和蒸发器错位排列,方便抽轴维修。

5、立式冷凝器一般情况下均安装在室外,使其距外墙不宜超过5米。对于夏季通风温度高于32℃的地区,在室外安装时应设置有遮阳设,。 6、立式冷凝器布置在室外时,应利用其底部的水池作为基础。冷凝器的水池壁与机器房等建筑物墙面,一般情况下应有不少于3米的间距,冷凝器的安装高度,必须使液体制冷剂借助于重力能通畅地流入高于贮液器内,一般冷凝器岀液口比贮液器高250~300mm以上

6、卧式蒸发器一般情况下均布置在室内

7、一般情况下,立式冷凝器、油分离器、集油器均布置在室外

主要通道和操作走道的宽度 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间距 两台立式冷凝器之间 两台卧式蒸发器之间 非主要通道和非操作走道宽度 立式冷凝器与外墙间距 2100mm 2068/2000mm 2450 2356/2593mm ≥1000mm 3182mm 立式冷凝器出液口比贮液器进液口高 260mm 乌鲁木齐夏季通风温度高于34.1>32℃的,在室外安装时应设置有遮阳设施

10.3管道布置

1、管路布置应便于装设支架。一般管路应尽可能沿墙、柱、梁布置,而且应考虑到便于维修、不影响室内采光、通风及门窗的启闭。非沿墙敷设的架空水平管道,其安装高度(由室内地坪至管底)经过人行通道时,不应小于2米。管道距墙、柱的距离应考虑安装和检修

的方便,对保温管道还应考虑保温层的厚度。一般管道外表面或保温层最外层距墙、柱距离不小于150mm

2、制冷压缩机的吸汽管道和排汽管道设置在同一支架或吊架上时,应将吸汽管道放在排汽管道的下面。数根平行管道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距,以便于管道的安装和检修。一般情况下管道间净间距不小于200mm。

3、设置管道时,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情况下液体管道不应有局部向上凸起的管段,汽体管道不应有局部向下的凹陷的管段,以免产生“汽囊”和“液囊”,阻碍流体的流通。

4、从液体主管接出支管时,一般情况下应从主管底部接出。从汽体主管接出支管时,一

-13-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般情况下应从主管的上部接出。

5、在钢制的支架或吊架上安装低温管道时,应根据保温层的厚度设置经过防腐处理的木垫块,以防止“冷桥”现象的产生。

6、压缩机吸汽管和排汽管的坡度及坡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氨制冷压缩机吸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03,应坡向蒸发器; (2) 制冷压缩机排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1,应坡向油分离器或冷凝器。

7、壳管式冷凝器至贮液器之间的液体管内流速不应超过0.5m/s,在接管的水平管段上,应有不小于0.01坡度,坡向贮液器。

8、所有贮存制冷剂且在压力下工作的制冷设备和容器,均应设置安全阀。氨制冷系统的排氨口必须装设排放管,排放管的出口,应高于周围50米内最高建筑物的屋脊5米 9、大、中型氨制冷装置应装设紧急泄氨器,泄氨阀应该装在冷冻站外及便于操作的地点。 10、浮球阀的接管需要考虑正常运转时,液体能通过过滤器、浮球阀而进入蒸发器。在浮球检修或过滤器清洗时,液体由旁通管直接进入蒸发器。

11 管路和阀件的选择计算 11.1管路计算

11.1.1吸气管道 6缸压缩机 (1)初选管径d1

d?4qmv ?u式中 qm——流体质量流量,kg/s ; U——流体速度, m/s; d ——管子内径 , m ;

V—— 流体在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的比容,m3/kg 其中吸气管流速u为12~20m/S取u=15/S v?0.24962m3/kg

qm?Q0272.5??0.25kg/ sq0(1460.8?73371.411) dn?4?0.2?50.24961 ?72.8m2m3.1?415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d外?83mm ?=3.5mm dn=76mm

-14-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2)确定管路的当量总长

最不利管路管长:480+2193+4995+2200+300=10173mm 管路上两个直通截止阀的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Ldd=340 ; Ld?340?2?76?51680mm n 管路两个焊接弯头当量长度:

Ldd=60 ; Ld?60?2?76?9210mm n 蒸发器出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d76LD?125 ; dd=9.272 ; Ld=705mm n 压缩机进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dD?7682 ; Ldd=2.049; Ld=156mm nLd=10173+51680+9120+705+156=71934mm

(3)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氨吸汽管、排汽管和液体管,不宜大于0.5℃ 蒸发温度4℃ 对应饱和压力P=498.47kpa

压缩机吸气温度3.5℃ 对应饱和压力P=489.178Kpa

?P=9.292kpa; 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

?P?9.292?106Lpa/m d71834 (4)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7查得 dn=69.5mm<76mm 选择合理

-15-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6缸计算同4缸相似 dn=98mm

吸气母管直径d 2

?d24?d2n64??dn4?4 d=159m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 取d外?180mm ?=5mm

11.2 排气管道

6缸压缩机 (1)初选管径d

d?4qmv?u 其中吸气管流速u为15~25m/s取u=20m/s ; v?0.12m33k/ g q0q?272.5m?Q60.8?73371.?0.41215k)g /s0(14 d?0.2?50.1n?43.1?420?2434.2m6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d外?68mm ?=3mm dn=62mm (2)确定管路的当量总长

最不利管路管长:6284+700+1588+500+4240+7650+1966=22928mm 管路上4个直通截止阀的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Ldd=340; Ld?340?4?62?84320mm n

管路3个焊接弯头当量长度:

Ldd=60; Ld?60?3?62?9720mm n

-16-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管路中一个逆止阀当量长度:

Ldd=80; Ld?80?1?62?4960mm n 压缩机出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dD?6265 ; Ldd=1.29; Ld=81mm n 集油器进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dD?5062; Ldd=5.42; Ld=336mm n 集油器出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dLD?5062; dd=13.2; Ld=816mm n 冷凝器进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dD?62100; Ldd=18.56 ; Ld=1151mm n Ld=10173+84320+4960+81+336+816+1151=125752mm (3)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氨吸汽管、排汽管和液体管,不宜大于0.5℃ 冷凝温度35.9℃ 对应饱和压力P=1388.383kpa 压缩机吸气温度36.4℃ 对应饱和压力P=1408.254Kpa ?P=19.871kpa

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

?PL?19.78?1103?158.pa18m /d125752(4)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7查得 dn=59mm<62mm 选择合理 -17-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6缸计算同4缸相似 dn=62mm 吸气母管直径d 2

?dd2n4d2n64??4??4 d=108m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 取d外?121mm ?=4mm

11.3 冷凝器到贮液器液体管道

(1)初选管径d1

d?4qmv?u 其中吸气管流速u为<0.5m/s取u=0.4m/s v?1.70723?103m3/kg

qQ0q?272.?5408.?75m?460.8?73371.?0.241313)3k5g s/0(1 d4?0.333?51.70?7?32310n?3.1?40.4?42.6m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d外?54mm ?=3mm dn=48mm (2)确定管路的当量总长

最不利管路管长:8635+3526+500+717+260=13638mm 管路上2个直通截止阀的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Ldd=340 ; Ld?340?2?48?32640mm n 管路3个焊接弯头当量长度:

Ldd=60 ; Ld?60?2?48?8640mm: n 贮液器进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18-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dD?4870 ; Ldd=17.77 ; Ld=854mm n 冷凝器进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dD?4048 ; Ldd=11.33 ; Ld=544mm nLd=8640+32640+13638+544+854=56316mm

(3)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P??Pm??Pi?(Z2?Z1)?

?Pm?RL 式中:R——每米摩擦阻力 ;

L——管长

R???v2d2

式中: v——流体速度m/s ; ?——流体密度kg/m3;

D——管子内径m ; ?——沿程阻力系数

Rvd0.4?48?10?3 e??=0.205?10?6?413659 ??0.3164R0.25=0.01801 e

-19-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R=0.01801585.86?0.42 48?10?32?17.67 ?Pm?17.67?13.6?382p4a 0. ?P?v2i???2

式中:

??——总的局部阻力系数

由《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78查得 贮液器进口渐缩 ?=0.01 (渐缩)

冷凝器出口扩大?=0.044(

A2A?48?48) 140?40弯头?=1 (d>40) 截止阀?=7.2 (d=48)

??=0.01+0.044+1?3+7.2?2=17.454

?P?v2585.65?0.42i???2?17.4542?818.05pa ?P??P?P10?3m?i?(Z2?Z1)?=240.91+818.05+260??585.65=1211.28pa

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P1L?211.256.31?8621.p5am/ d(4)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7查得 dn=45mm<48mm 选择合理

冷凝器出液管汇合的母管直径

-20-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d2?d2n4?4?3 d=83.14m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 取d外?95mm ?=3.5mm

11.4贮液器到蒸发器液体管道

(1)初选管径d1

d?4qmv?u 其中液体管流速u为0.5~1.25m/s取u=0.8m/s v?1.70723?103m3/kg qQ0q?272.?5408.?75m?60.8?73371.?0.241313)3k5g s/0(14 d4?0.333?51.70?7?32310n?3.1?40.8?30.m1m (2)确定管路的当量总长

最不利管路管长:708+1380+2930+800+2580+6628+2187+1412=17945mm 管路上4个直通截止阀的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Ldd=340 ; Ld?340?2?37?50m3m2 0n 管路8个焊接弯头当量长度:

Ldd=60 ; Ld?60?8?37?177m6m 0n 贮液器出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dD?3770 ; Ldd=10.54 ; Ld=391mm n

-21-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蒸发器进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Ld32? ; d=3.78 ; Ld=140mm D37dn Ld=17945+50320+17760+81+391+140=86556mm (3)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氨吸汽管、排汽管和液体管,不宜大于0.5℃

冷凝温度温度28.5℃ 对应饱和压力P=1388.383kpa 蒸发器金液温度35.4℃ 对应饱和压力P=1368.723Kpa

?P=19.68kpa 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

?P19.68??106?227.38pa/m Ld86556(4)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7查得 dn=59mm<62mm 选择合理 贮液器到调节装置管路直径d

?d24??dn24?3 ; d=64.69m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 取d外?73mm?=3mm

11.5阀件的选择

针对满液式蒸发器应当选怎浮球式膨胀阀 浮球阀的制冷量可根据下式计算:

Q0?50.4ufq0?p.?

式中:Q0——浮球阀的容量,亦即蒸发器的制冷量,kcal/h; u——流量系数,氨,u=0.3;R-12,u=0.6~0.8; f——浮球阀通道计算截面积,mm2;

q0——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单位质量制冷量,kcal/h;

?p——浮球阀前后的压力差,一般情况下可近似取?p?pk?po,kg/cm2;

-22-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浮球阀前液体制冷剂的比重,kg/l。

虑到制冷系统的超负荷运行,计算出的通道截面积f应加大30~50%后,再选择合适的浮球式膨胀阀

本设计中根据蒸发器进液口的管径来选择膨胀阀即可。

12 参考文献

? 年。

? ? ? ?

《制冷工程设计手册》编写组.制冷工程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

《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 郭庆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传热学》 杨世铭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制冷原理与设备》 吴业正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04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