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四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4-05-22 21: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文档★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四记叙文阅读专题

训练--记叙文阅读

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⑥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 ⑦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⑧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1

★精品文档★

(选自《人民日报》)

1.“而我更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说明理由。(4分)

2.“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此处感叹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3.请你具体说一说奶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答出两点即可)(4分)

4.奶奶忙于冻年货,甚至九十多岁还张罗冻年货,对奶奶而言,为家人冻年货究竟意味着什么?(4分)

九、[2018?保定一模]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21

★精品文档★

像对待领导一样对待父亲

①临近中秋节,父亲打电话过来:“强子,今年白菜丰收,你们八月十五回家拿一些去吃吧,就不用在城里买了……”父亲在电话的那头笑嘻嘻地说,好像是在“取悦”自己的儿子。可我在电话这头说:“爸,你烦不烦啊,城里什么都不缺,你们瞎操什么心啊?”还没等爸爸反应过来,我挂断了电话。中秋节没有回家去,因为出差。

②出差回来后没几天,父亲又打电话过来:“赶明儿我去给你们送冬白菜,自家种的,你们不用买了,省点儿钱……”听了父亲的话,心情烦乱的我口气生硬地说:“这大冷天的,你折腾啥?两蛇皮袋白菜能值几个钱呀!你们真是没事干啊,瞎操什么闲心啊!”我不知道父亲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正在刷碗的妻子一听情况不妙,赶紧跑来,瞪着我,抢过电话,一边应承着一边谢着父亲。

④挂断电话,妻子嗔怪着,说:“父亲给我们送白菜也是一片好心啊,你怎么那么说呀!看看你对待领导那劲头,你什么时候能拿出一半来对待父亲呀?”

⑤想想也是,咱对待领导向来谨小慎微、毕恭毕敬,而对待父亲呢,很多时候似乎跟“恭”与“敬”相去甚远,而父亲大概早已习惯了,也从来不跟我计较。别看妻子整天说话没个准儿,这句话还真说到我心坎上了。前思后想,实在有些惭愧。以往的就过去了,这次父亲来送白菜,一定要好好待他。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21

★精品文档★

⑥第二天,父亲冒着严寒来了,我赶紧泡上一杯热茶,双手捧到父亲面前。父亲先是愣了,随后赶紧站起来,双手捧了过去。他将水杯里的茶水喝下去一半时,我刚端起来要添水,父亲赶紧使劲儿抓住我的手,说啥也不肯让我为他代劳了。 ⑦父亲有烟瘾,交谈中他曾两次不由自主地掏口袋,可是香烟还没拿出来,又若无其事地把手抽了出来。我知道,他是怕我说他。当我再次察觉他的举动时,我边从茶几下摸出打火机,边告诉他,想抽就抽一支吧。父亲歉意地笑着,目光中满是犹豫,直到我手里的打火机“啪”一声跳出了火苗,他才掏出烟来。我为他点烟时,他夹烟的手指有些颤抖。 ⑧午饭后,父亲要返回去了。他想乘公交车再转长途汽车,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到长途汽车站。出租车停到父亲身边,我一步跨上前帮父亲打开了车门,父亲要上车时,我用右手护住车门的上沿,怕父亲碰了头。

⑨父亲看到我这一举动,笑容顿时凝固了,用一种诧异又很感动的眼神看了看我,才坐进了车里……

⑩下午四点多,母亲打来了电话,说父亲平安到家了,母亲还说,父亲回到家里很高兴,变得跟小孩子一样,把我给他倒茶、点烟、开车门的事儿,不厌其烦地讲了好几遍……听着母亲的述说,我突然眼角酸酸的、涩涩的,百感交集! 倒茶、点烟、开车门……平日里,我在领导面前不知重复过多少次,而在父亲面前,仅仅做了一次,父亲便记住了、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21

★精品文档★

满足了,觉得自己幸福了!想到这些,我心里如猫抓一般难过……

(选文有改动)

1.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掠夺土地。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青苔生长速度快、扩展迅猛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品析,这里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解答时应由“攻城略地”的本义出发,分析青苔的生长特点。

5.①少索取,多奉献;②凡事不依附别人,要靠自己;③为人低调;④不自轻自弃;⑤保持高洁的品质;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可先从这些议论性句子中提取出青苔独特的品性,然后再由这些品性出发,有目的地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二、

1.桌面 树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天地、万事万物、浩瀚宇宙都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我”也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和对关键字词的理解。本文题目是“桌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桌面”作者展开了一系列思考。“惊人的发现”在第⑨自然段,根据关键词“这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21

★精品文档★

些”可确定答案范围在前文。作者围绕“桌面”引发无数深思,从而悟出来树、天地、万事万物、浩瀚宇宙和“我”都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

2.日月的阴晴圆缺、四季的寒暑旱涝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生命的线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围绕关键句,在前后文寻找答案,锁定范围。根据“这生命的线,当它沿着它的方向进行的时候……困难时又是如此艰辛”,可知“它”指生命的线,之所以不自由,主要受日月的阴晴圆缺、四季的寒暑旱涝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3.带痕纹的云彩 天 带涟漪的积水

[解析]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以排比填空的形式考查对第⑦自然段的理解。确定答题范围,筛选重要信息。从“那云彩竟也是一圈一圈的痕纹……表明自己的历史和内容吗”可以看出,带痕纹的云彩画出了天的生命线,带涟漪的积水画出了地的生命线。

4.对老树在生长过程中遇着恶劣岁月的同情(怜惜);对老树面对困境,依然蓄积力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敬佩)。 [解析]本题考查对段落情感的理解。注意通过具体的词语分析作者的感情。第⑥自然段中,通过“可怜”这一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老树在生长过程中遇着恶劣岁月的同情;“不屈不挠可亲可敬”,表现了作者对老树面对困境,依然蓄积力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21

★精品文档★

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5.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年轮(桌面)比作泉,写出了桌面的沉静;把缠绕的黑线比作涟漪,写出了黑线不规则、时断时连,缠绕且布满整个桌面的形态。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一般从炼字、修辞方法和描写入手。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不同的喻体,分别写出了年轮的不同特点,需要一一写出来。

6.桌面陪伴了“我”十年;启示“我”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线路;使“我”变得豁达、成熟、坚强(使“我”更加热爱生命、热爱工作)。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情感。第②段写书桌陪伴了自己十年。第⑨段“惊人的发现”,表达了作者借助书桌认识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线。第⑩段写出书桌给自己力量,变得豁达、成熟、坚强。 三、

1.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有误;B项“托物言志”“赞美了故乡的美丽富饶”有误。c项正确。

2.那些标点般的存在,就是故乡烙在我心上不可磨灭的符号。

[解析]分析一下题干的要求——“具有揭示题旨和点题作用,又总领下文”,可知这类句子大多在文章的开头。品读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21

★精品文档★

文章第①段内容,可知最后一句是文章的总领句,句中“标点”“符号”不仅与标题照应,而且也引出了下文对各种事物的叙述和描写。

3.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以标点符号写思乡之情,形象而新颖,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点明了本文的线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分析文章的标题,要注意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领悟标题的内在含义,理解作者拟题的巧妙匠心。文中描写了河流、老井、鸟雀等,分别比喻成破折号、句号、逗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标点”一词贯穿全文,可知它又是文章的线索。

4.(1)“纤毫毕现”的意思是完全显现出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作者的回忆里,故乡的往事历历在目,印象深刻,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2)这句话表明离家越远,对故乡的思念越浓烈,抒发了“我”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故乡的依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以及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扣住文章中心来分析,还要注意联系前后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第(1)题中“纤毫毕现”的意思是完全显现出来,而放在句子中主要是表现了故乡的一切都在作者的脑海中,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由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第(2)题作者表达的是对故乡连绵不断的爱和依恋。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21

★精品文档★

5.①借景抒情,借故乡之景抒发思乡之情。②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文辞优美,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故乡的回忆和理解。③层次清楚,描写了故乡不同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的真挚情感。④以标点喻景物,写作构思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审题,围绕“写法”上的特点,表达自己对文章的阅读感悟。文章描写了很多景物,字里行间都表达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是借景抒情。而文章语句优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来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故乡的爱和思念。同时作者以“标点”为线索,条理明晰地回忆故乡,不仅构思精巧,而且层次分明,引人入胜。 四、

1.(1)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

(2)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分析。第(1)题,题干已给出解题方向——反映的人物心理。结合语境得出,“我就不信”言外之意是强调桑伯很有信心,“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读出桑伯对组合家具的鄙视。第(2)题,联系语境,“痴迷”一词读出桑伯对自己手艺的喜爱和不舍,“泪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21

★精品文档★

水溢出眼眶”读出对木匠手艺没落的痛心以及失落之感。 2.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已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但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全文理解内容的能力。分析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看,桑果不肯“接班”,文章第五段交代,“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读出桑果对木工手艺不感兴趣,经营的家具“都是些新潮样式的”,读出他觉得传统手工艺不受市场欢迎;“苦苦请求”读出桑果深深懂得父亲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桑伯“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桑伯一时想不开而做的决定,是情绪的发泄,因此桑果“苦苦请求”。

3.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把握。要求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语言特点如“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是叠词,句式整齐,表现桑伯雕花技艺高超,技术娴熟;“如”“似”“宛如”是比喻词,把雕花动作的“柔”比喻为“抚儿头发”,把雕花动作的“刚”比喻成“快刀斩麻”,同时形成对比,又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21

★精品文档★

把“小小的雕刀”比喻成“游动的泥鳅”,生动地表现桑伯雕花的动作游刃有余;“渗”字突出桑伯雕花时忘记周围一切的状态。

4.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形象,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题需综观全文,作者塑造桑伯这个人物,桑伯手艺高超,文章结尾却说檀木靠椅是他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可见他没再从事木工活,引出人们对传统手艺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文章还记叙陶家二小子嫌桑伯做得太老套,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家具,引起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前途和价值的思考;对陶子树的语言描写和结尾“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五、

1.(1)“我”因染上了“童子痨”(二期肺结核)被隔离 (2)小屋中望见嘉陵江发大水,看到生命消逝 (3)悲愤、痛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首先观察表格,要求一边填写事件,一边填写情感,答题时,根据表格中已经给出的信息,在文章中进行定位,明显能看出(1)定位在第③段,(2)在第④段,(3)在第⑤段,再对事件进行简单概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21

★精品文档★

括即可。

2.(1)“与世隔绝”在文中指“我”因久病被隔离,写出了“我”内心深刻的沮丧和孤独之感。

(2)“端的”,的确、确实,文中指京剧里樊梨花的形象与“我”的想象一致,表达了“我”对樊梨花形象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在作答时应该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句表达的含义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与世隔绝”一词是指与文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这句话主要表现了作者当时被隔离时生出的孤独之感。“端的”是“的确”的意思,词语在句中主要表现了作者发现自己的想象和现实是一致的,表达了作者的欣喜和喜爱之情。

3.画线句是对老央肖像(外貌)的描写,交代了老央的身份。用他邋遢、污秽的形象与他能将故事讲得妙趣横生的技艺形成对比,突出了他的口才之好,讲故事技艺之高,引出后文作者见到老央的反应,表现了“我”对他的喜爱之情和对听故事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画线句子主要写的是老央的衣服、指甲以及身上的味道,是对于人物的外貌描写。一般来说,外貌描写有助于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及部分性格特征。从结构上来说,本句与上下文都有联系,与上文进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21

★精品文档★

行对比,并引出后文作者见到老央后的表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4.不矛盾。用大部分篇幅写“我”得病,写出了“我”生病的伤痛与被隔离的孤独感,老央说书的陪伴,给予“我”最大的安慰。也正是在老央妙趣横生的说书中激发了“我”对小说最初的兴趣,并引起“我”对文学最终的痴迷与热爱。老央对于“我”的启蒙意义由此可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及文章写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首先应该表达观点,然后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情感两个方面进行回答。文中之所以大部分篇幅描写“我”得病被隔离的事情,体现了“我”生病的伤痛与被隔离的孤独、郁闷,而在这段时间里,老央耐心地给“我”讲故事,给予“我”心灵的安慰;老央是“我”的启蒙老师,激发了“我”对小说的兴趣,引起了“我”对文学的喜爱;无论是生病期间还是病愈后,老央对“我”的帮助和带给“我”的影响,让“我”对老央充满感激与敬爱之情。由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5.示例一:除了学校,我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我的篮球世界。从cBA到NBA,从世锦赛到奥运会,我场场不落;从乔丹到库里,从姚明到周琦,我个个如数家珍。除了精彩的比赛,我更看到了场下挥汗如雨的训练,团队合作的默契,坚持到最后一秒钟的不放弃。

示例二:除了学校,我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我的电影世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21

★精品文档★

界。电影可以穿越时空,可以跨越国度。《疯狂原始人》让我知道了原始人也许是很呆萌的,《无问西东》让我感受到了一代代知识分子内心的强大,《红海行动》让我体会到了那句话“厉害了,我的国”……电影让我领略不一样的人生。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注意首先正确理解文章中“另外一个世界”的含义是指兴趣爱好,其次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种自己的爱好即可,注意语言通顺流畅。 六、

1.成功抢救293个危重病人,是霍克医生退休前最大的愿望。如果能成功抢救第293个病人,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夙愿,自己就可以毫无遗憾地退休了。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信息提取与归纳能力的考查。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霍克医生的夙愿是在退休前成功抢救293条人命。如果能成功抢救第293个患者的生命,自己就可以毫无遗憾地退休了。因此,霍克医生对第293个病人特别重视。

2.“步履沉重而迟缓”“仿佛双腿绑上了沙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霍克医生抢救第293个病人失败,自己的夙愿不能实现时极度沮丧、失望的心情。

[解析]霍克医生接收第293个病人,以为自己的愿望就可以在退休前实现了,但最终却没能抢救成功,自己的夙愿要落空,他的心情特别失望和沮丧,因此步履沉重而迟缓。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21

★精品文档★

3.霍克医生的遗愿是:在墓碑上刻上他真实的名字——“哈斯勒”。哈斯勒是敌军王牌狙击手,是敌人的象征;而霍克医生救死扶伤,是朋友的象征。小镇的人们不遵从霍克医生的遗愿在墓碑上刻他真实的名字——“哈斯勒”,而是刻上“霍克医生之墓”,表明小镇的人们已经原谅了敌人哈斯勒,而愿意把他当作朋友霍克医生来看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理解。作为敌军的王牌狙击手,哈斯勒击杀了293个人,可谓血债累累。但是,战后他对自己的行为深深忏悔,并希望通过挽救293个人的生命来救赎自己。小镇的人们原谅了他的过去,把他当作朋友看待。因此,在墓碑上没有刻他敌人象征的真实名字——“哈斯勒”,而是刻上朋友象征的名字——“霍克医生”。 4.示例一:在第②自然段中,“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这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霍克医生说的什么东西“全了”,什么事情“刚好”,令读者心生疑窦。通过上下文阅读读者会明白:“全了”是要救的患者够了,“刚好”是病人数目正好是“293”个。 示例二:在第自然段中,霍克医生为什么很喜欢到埋葬弗兰克上校的墓地那儿去“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霍克医生和弗兰克上校是什么关系?通过阅读大家可以了解到:霍克医生就是敌军的王牌狙击手哈斯勒,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21

★精品文档★

是哈斯勒打死了弗兰克上校。战后,哈斯勒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心生悔意,他经常到弗兰克上校的墓地去散步、拔草、静坐,是在向弗兰克表示忏悔。

[解析]本题是对小说写作手法的考查。敌军的王牌狙击手哈斯勒在战争中打死了293个人,战后他对自己的行为深表忏悔,希望通过挽救293个人的生命来完成对自己良心的救赎,于是,他以霍克医生的身份在小镇上开始自己的救赎活动。小说中的重重悬念,就是以此为基础设置的。了解这一内容,文中的悬念就会一一解开。

5.反对战争,宣扬和平(或:化解仇恨,提倡和解;真诚待人,终将得到大家的真诚)。(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主题的考查。通过认真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通过霍克医生由刽子手到白衣天使的转变,并最终得到大家谅解的故事,向大家表明:请让战争远离人间;人们抛弃仇恨,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解;真诚待人,人们才会真诚待你。 七、

1.《新华字典》。①向同学借《新华字典》,时常遭到拒绝;②下决心向妈妈要钱买《新华字典》;③临时弃买《新华字典》,把钱给爸爸付盐款;④妈妈用节省下来的钱帮“我”买回一本《新华字典》。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叙线索和主要情节。线索就是在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21

★精品文档★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子或事物,通读全文,“《新华字典》”贯穿始终,抓住这一线索,把与“《新华字典》”相关的主要情节概括出来即可。

2.运用一系列动词,把母亲割麦子的样子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出母亲劳动时的艰辛。

[解析]本题为句子品析,这个句子写的是母亲割麦子的情景,用了一系列动词,劳动的艰苦不难想象。抓住这一点分析即可。

3.(1)心理:这《新华字典》早就该买了。可家中实在太穷,怎么办?这点钱本来是用来买盐的,就先给他去买《新华字典》吧,盐暂时就不买了。

(2)心理: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我得想办法帮他买本《新华字典》。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分析。第一句扣住“犹豫”,去想象母亲是如何犹豫不决的;第二句扣住“湿润”,想象母亲当时的内心感受。

4.母亲特别勤劳,为了多一点儿收入,干着和男人一样的活;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拿出买盐的钱来给孩子买字典,见孩子没买成字典,又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孩子买了字典。

[解析]本题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可从母亲平时的工作、对孩子的态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先概括特点,再分别辅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7 / 21

★精品文档★

以事例分析。

5.不能。这一部分交代“我”的家庭情况,为下文母亲干重活、省钱给“我”买字典等情节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叙文中情节之间的照应。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我”的这种家庭现状与想拥有一本字典形成矛盾,全文围绕这一矛盾行文,正因为家中情况特殊,所以母亲才拼命挣钱,从而为下文母亲省下钱买字典做足了情感铺垫。 八、

1.位置在第⑤段。第⑤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由蒸馒头、冻馒头过渡到冻水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构。本文题目是“冻年货”,前面的①~④段写奶奶蒸馒头、冻馒头,⑤~⑧段写奶奶冻水果,题干中这句话中“更”是与“冻馒头”相比较而言的,引出下文“冻水果”的情节。所以,此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放第⑤段。

2.示例:对冻梨好吃的赞叹;吃到冻梨时的满足、幸福、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体验。“清冽匝牙、肉脆汁肥”“酸爽”,通过写自己吃梨时对梨滋味的评价,写出对冻梨好吃滋味的赞叹;一个平常的冻梨,作者却吃得津津有味,因为其中饱含着奶奶的爱与家庭生活的温馨幸福,所以能让作者感受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8 / 21

★精品文档★

到吃梨时的幸福、快乐与满足。

3.示例:冬天蒸馒头,冻馒头;一上冻就开始买各种水果并冻水果;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理解与概括。“生活不单调”是指生活不乏味,有趣味。文中写哈尔滨的冬天天寒地冻,缺少吃食,奶奶蒸馒头、冻馒头、冻水果,奶奶根据当地的气候,用“冻”的方式,给一家人的生活增添乐趣,丰富了家人的生活。

4.示例:丰富生活,使生活不单调;让家人高兴,感觉热闹、幸福;体现着对生活、家人的热爱;体现着生活情趣;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年龄虽大,仍可为家人做事的欣慰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奶奶冻年货,丰富了家人的吃食;奶奶冻年货是为了给家人吃,家人的愉快就是奶奶的幸福;今天的生活里也许不缺少奶奶冻的年货,但奶奶依然为家人冻年货,冻年货成为奶奶的生活习惯和乐趣;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写出奶奶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和对家人的关爱;九十多岁的奶奶用冻年货的方式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从中感到快乐。 九、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9 / 21

★精品文档★

1.(A):“我”粗暴地拒绝了父亲,妻子责怪“我” (B):借母亲的话补叙父亲由衷的高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结合题干中提供的相应段落,根据上下文意分析,①~④段主要写“我”拒绝了父亲的好意。而第⑩段则补叙父亲回家后的高兴心情。作答时,根据分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2.运用细节(动作)描写,表现了此时父亲的激动与高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中“颤抖”是细节(动作)描写,既写出了“我”第一次给父亲点烟时父亲的激动,又表现了父亲由衷的高兴。

3.示例:“父亲先是愣了,随后赶紧站起来,双手捧了过去。”“我刚端起来要添水,父亲赶紧使劲儿抓住我的手,说啥也不肯让我为他代劳了。”句中的“愣了”和“说啥也不肯让我为他代劳了”表明父亲以前从来没享受过这种待遇,当“我”恭敬地为他泡茶、奉茶及添水时,父亲感到惊异和不适应。这为下文“仅仅做了一次”做了暗示。(提取其他伏笔句子分析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伏笔”手法及作用的分析。“仅仅做了一次”说明以前从来没做过,第⑥段中的“愣了”和“说啥也不肯让我为他代劳了”、第⑦段中“颤抖”、第⑨段中“凝固”“诧异又很感动”等语言,说明父亲从来没享受过这种待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0 / 21

★精品文档★

遇,为下文“仅仅做了一次”做了暗示。

4.示例: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就是给父母端一杯茶,孝就是给父母一丝微笑,孝就是常回家看看,孝就是常陪父母吃顿饭,孝就是用心倾听父母的唠叨……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谈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1 / 21

★精品文档★

遇,为下文“仅仅做了一次”做了暗示。

4.示例: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就是给父母端一杯茶,孝就是给父母一丝微笑,孝就是常回家看看,孝就是常陪父母吃顿饭,孝就是用心倾听父母的唠叨……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谈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1 /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i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