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在线考核

更新时间:2024-04-24 02: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下公共管理学在线考核题

1.(1.0分) 非营利组织也被称为( C)。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第四部门

2.(1.0分)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A、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其规律 B、行政机关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其规律 C、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其规律 D、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其规律

3.(1.0分) 不可能排除其他人的消费是指公共产品的(D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 4.(1.0分) 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是(A )。 A、公共组织职能、结构和体制的变革 B、公共组织职能、结构和权力关系的变革 C、公共组织体制、职能和权力关系的变革 D、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结构和体制的变革 5.(1.0分) 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是( A)。 A、公共组织职能、结构和体制的变革 B、公共组织体制、结构和权力的变革 C、公共组织职能、体制和权力的变革 D、公共组织职能、结构和权力的变革 6.(1.0分)

钢铁行业协会向政府反映会员的意见、建议,又向会员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这是指非营利组织的(D)。 A、社会服务功能 B、社会裁断功能 C、社会评价功能

D、社会沟通功能

7.(1.0分) “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是指公共产品的(B )。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8.(1.0分) 非营利组织也被称为( C)。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第四部门

9.(1.0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的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念是(A )。 A、效率 B、经济

C、公平 D、效益

10.(1.0分) 以行人交通违规的改善幅度来衡量交通政策的质量是(A ) A、效率评估 B、效益评估 C、经济评估 D、公平评估 多选题 (共10道题) 展开 收起

11.(2.0分) 公共组织具有公共性、权威性、服务性和(ABCE )七个特征。

A、合法性 B、民主性 C、公开性 D、系统性

E、社会性

12.(2.0分) 影响政策执行的政策以外的因素有(CD )。 A、目标团体

B、执行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 C、政策问题的性质 D、政策执行环境 E、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

13.(2.0分) 下面属于公共管理的主体是(ABCD )。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村委会 E、私营企业

14.(2.0分) 衡量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有(ABCDE)。 A、经济指标 B、效率指标

C、质量指标 D、公平指标 E、效益指标 15.(2.0分)

公共服务的志愿型供给模式的作用形式有(BCE)。 A、增进公共利益 B、志愿服务

C、没有营利目的的收费服务 D、有营利目的的收费服务 E、无偿捐赠公益事业

16.(2.0分) 公共管理伦理评价的标准主要是(ABCE )。 A、政治制度 B、政治信念 C、传统习惯 D、社会舆论 E、社会风俗

17.(2.0分) 公共服务的权威型供给模式的制度安排有(ACE )。 A、政府服务 B、政府购买 C、政府出售 D、政府投入 E、政府间协议

18.(2.0分) 公共服务的权威型供给模式的制度安排有(ACE)。 A、政府服务 B、政府投入 C、政府间协议 D、政府购买 E、政府出售

19.(2.0分)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作用有(ABCE)。 A、引导功能 B、规范功能 C、维系功能

D、教育功能 E、选择功能

20.(2.0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以(BE)为理论基础。 A、梅奥的人际关系学理论

B、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二分法理论 C、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E、汉密尔顿和杰佛逊的民主行政管理理论

问答题 (共2道题)

21.(40.0分)论述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

答:答:(1)“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支出模式 ①从市场经济发展史来看,发达国家政府职能演变的规律是:政府职能从以经济性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以社会性公共服务为主。 ②在长期的趋势中,公共支出结构中经济性支出比重逐渐下降而社会性支出逐渐上升。(2)“科教优先”的公共服务增长模式。我国要坚持“投资先于消费”的原则,优先发展科技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共服务。充分发展科技教育公共投入的前提下再依此考虑基本公共卫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纯消费性的公共服务。(3)“广覆盖、低水平、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 第一,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底线,平等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利。第二,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将促进就业、保障公平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首要原则。第三,要坚持“生存先于享受”的原则,优先保障人们的生存需要。第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改变城乡二元保障机制,使农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第五,要贯彻“自助先于公助”的原则,将社会保障与个人贡献挂钩。(4)“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为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我国政府要广泛

调动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参与提供集体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积极性,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格局,例如实行基层自治,由基层民众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等

22.(30.0分)论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答:(1)政策本身因素 政策本身是政策执行中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一项可以有效执行的政策依赖于政策的质量。政策的质量主要通过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来衡量。政策的特性一方面反映在政策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性上,越复杂的问题执行难度越大。 (2)政治因素 政策的制定就其实质而言解决的是社会资源或价值的分配问题,因此,必然受政治因素的制约。第一,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为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 第二,社会利益格局也会影响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要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如果政策的内容能够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政策就会容易执行。但有时政策所调整的利益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而政策的调节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类型。 (3)行政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 第一,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的执行是组织的必要行为,因而组织的设置必 须得力。 第二,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 第三,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政策执行的资源,从广义上讲包括政策 执行所需要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从狭义上讲特指公共政策执行的 经费投人。一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如果没有必要的经费投人,将会带来消极效 果,但经费投人过量,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的负效应。必要的经费投入量是需要 建立在科学的预算基础之上的。 (4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内容的理解会影响执行的效果。理解程度不仅 受制于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而且受制于对政策的知晓范围和接受程度等因 素。一项政策,如果其执行和接受群体都不知道这一政策的出台、内容和要求 等事项,就不可能得到较好的执行。因此,公共政策的执行,一要做好宣传教 育工作,使人们了解政策的意图;二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帮助人们在主观上 接受政策,从而产生接受的行为。三要做好政策执行中的交流工作。政策在执行中要做好内外横向机构及其人员间的交流工作,使大家互通情况,相互合作,排除干扰和冲突;在纵向上也要做好协调,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及时反馈,注意根据变化及时调节。政策沟通必须注意沟通手段的先进性和沟通内容的及时性、准确性,以保证沟通的有效性。)沟通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1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