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讲义

更新时间:2023-04-30 16: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2.了解黄宗羲对封建君主的认识及其民主思想。

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省余姚市黄竹浦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入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

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清史稿》480卷)。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堪称“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政治思想带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色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在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后,封建社会逐渐走上了下坡路。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

历史变化,认为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

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做出了有益的思考。

《明夷待访录》,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政治专著。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指等待后代明君来寻访采纳。

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也是全书主旨所在,“原”,推原其本,“原君”意思就是推论为君之道。文章的主题是阐述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君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首篇。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履行其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然而,当下的君主却是“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以辛辣的笔触,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从根本上否定其合法性。

2

对应学生用书P55

识字注音

1.好逸恶.劳(wù) 2.寇雠.(chóu)

3.无稽.之事(jī) 4.窥伺

..(kuī sì)

通假字

视之如寇雠.同“仇”,仇敌

词类活用

1.名.之为独夫(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离散

..天下之子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分离、分散) 3.独私.其一人一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私,偏爱)

辨识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句式:判断句,“……是也”表判断。

3

译文:所以,古时候对于君位,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就是这样。

2.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好逸恶劳,也是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

3.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

4.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句式:判断句,“此……也”表判断。

译文: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

5.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句式:判断句,“……矣”表判断。

译文: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

6.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必于天下之人千万”。

译文:一定比一般人高出千万倍。

7.是以其未得之也。

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是其未得之也”。

译文: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

8.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句式:省略句,“传之”后省略介词“于”,应是“传之(于)子孙”。

译文:传给子孙,享受无穷。

名句积累

1.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fc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