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体备课修订版

更新时间:2023-04-30 16: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全册教材备课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及百分数。

知识结构:

这一册教材是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开始认识曲线图形——圆,认识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开始教学百分数及其应用;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方面,教学分数乘除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及其应用。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扇形的认识,对称的初步概念,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

算分数乘除法(简单地能口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5、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

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6、使学生初步理解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7、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三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8、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

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9、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示数据。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目标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课时安排:

1、位置………………………………………………3课时

2、分数乘法…………………………………………14课时

3、分数除法…………………………………………14课时

4、圆…………………………………………………12课时

- 1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5、百分数……………………………………………16课时

6、统计………………………………………………4课时

7、数学广角……………………………………………2课时

8、总复习………………………………………………8课时

一位置

单元主备人:金铺中心小学班琼叶

修订人:汝南县第二小学杜玉霞

教学内容

位置(教材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等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一中的第6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重点难点

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位置……2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 2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第一课时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内容

用数对表示位置(课本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1、2、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数对是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难点

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引题、板题

师:同学们,谁能描述一下自己在教室的位置(抽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大家有没有兴趣?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并齐读)

1、知道数对是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

2、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目标?有!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你们能够学好的信心。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方框里的内容,并完成例1下面的问题。然后思考:

1、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2、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自学时间5分钟,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比谁自学最认真、效果最好。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要求:学生坐姿端正,快速高效的按

照自学指导自学。

(二)检测

课本第四页练习一的第一题,抽生板演,其余学生填书上。

要求:1、认真做题。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五、后教

(一)更正

- 3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的这道题,

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用红色的粉笔改正,记住不要擦别人的内

容)(由差-中-好依次)

(二)讨论

1、评议学生板演结果。和你一样的请举手,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不一样的请举手,为什么?(从中得出准确答案,找出错误原因)

2、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师:通过刚才的检测,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的检测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六、检测练习

1、填空。

(1)、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用()个数据,这些数据的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就()。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应先写(),后写(),不能调换位置。

(3)、聪聪和明明在同一个班级,聪聪的座位在第2列第5行,记作();明明的位置在第5列第4行;记作()。

2、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座位在班里的位置。

3、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好朋友的座位在班里的位置,并让其他同学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提问时重点以中差生为主,难点让优生回答。教师对于学生掌握不太好的知识重点强化。)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既对又快,字体又工整。

七、当堂训练

练习一的第2、3题填书上。

板书设计:

位置

(2,3)……数对

第一个数据表示第几列

第二个数据表示第几行

课后反思栏:

- 4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第二课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课本第3页的例2和练习一的4~8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引题、板题

师:不仅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看图时我们也需要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板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并齐读)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物体的位置。

师: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目标?有!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你们能够学好的信心。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方框里的内容和例2的方格图,并完成例2下面的题,思考:

1、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2、比较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场馆在动物园示意图上有什么特点?

3、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师:自学时间5分钟,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比谁自学最认真、效果最好。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要求:学生坐姿端正,快速高效的按

照自学指导自学。

(二)检测

课本第四页练习一的第四题,抽生板演,其余学生填书上。

要求:1、认真做题。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的这道题,

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用红色的粉笔改正,记住不要擦别人的内

容)(由差-中-好依次)

- 5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二)讨论

1、评议学生板演结果。和你一样的请举手,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不一样的请举手,为什么?(从中得出准确答案,找出错误原因)

2、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师:通过刚才的检测,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的检测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六、检测练习

练习一的第6、7题填书上,第5题做方格纸上,第8题当堂回答。

(提问时重点以中差生为主,难点让优生回答。教师对于学生掌握不太好的知识点重点强化。)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既对又快,字体又端正。

七、当堂训练

(一)、判断

1、生活中某点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

2、数对(3,4)和(4,3)表示的是同一个位置。()

3、三角形ABC中A点用数对(5,4)表示,向左平移2格后用数对(3,4)表示。()

4、在平面图上,只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在129页其中一个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出自己,自己的好朋友,以及班长所在班里的位置。

板书设计: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方格纸上的列从左往右依次标注0,1,2,…

方格纸上的行从下往上一次标注0,1,2,…

(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开始)

课后反思栏:

- 6 -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第三课时位置的整理和复习

复习内容

位置的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对位置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强化。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对位置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复习目标是:(出示并齐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对位置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强化。

师: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目标?有!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你们能够学好的信心。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复习目标,请看复习指导。

三、出示复习指导

师:请大家先复习课本第2、3页的内容,后小组合作交流:

1、怎样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复习、交流时间4分钟,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交流的最认真,效果最好。)

四、检测练习(出示)

过渡:从大家刚才的合作交流学习中,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总结出不少的知识,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的复习效果,有没有信心完成?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西瓜的位置记为(,)。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

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3题图 4题图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7 -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8 - 1、如下图:如果点X 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 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A 、(4,4)

B 、(4,5)

C 、(5,4)

D 、(3,3)

2、如图:如果将△ABC 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 、(5,1)

B 、(1,1)

C 、(7,1)

D 、(3,3)

1题图 2题图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

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 、(5,2)

B 、(4,3)

C 、(3,2)

D 、(4,1)

4、如果A 点用数对表示为(1,5),B 点用数对表示数(1,1),C 点用数

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 一定是( )三角形。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等腰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下面的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

闭图形,你能发现什么?A (2,1) B (7,1) C (4,4) D (9,4)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1)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

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2)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的位置.秋千在大门以东400m,再往北300m

3、先写出三角形ABC 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ABC 向下平移4个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9 - 位后的图形△A'B'C',然后写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 , )

B ’( , )

C ’( , )

4、

(1)猴山的位置用(5,2)表示,请你在图上标出金鱼湖(6,6)、盆景园(3,8)、北门 (2,10)的位置。

(2)暑假,小明一家游览了公园,活动路线是(10,1)→(5,2)→ (7,4)→(9,7)→(6,6)→(3,8)→(2,10)。请你画出 他们的游览路线。

时间20分钟,看谁做得既对又快,字写得又漂亮。做题竞赛开始!

五、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巡视中发现不认真做题的学生,悄悄提醒。) 六、20分钟到,同桌交换试题

七、师生共同评讲,学生互改。

(评讲过程中,容易的以中差生讲评为主,难的以优等生讲评为主。)

八、学生独立订正

课后反思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二、分数乘法

本单元主备人:汝南双语小学郁素娟

本单元教案修订人:汝南四小沈玉凤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倒数的认识共三小节。

1.分数乘法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

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

数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

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打

下很好的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

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

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

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

题有机结合起来。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

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

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 10 -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11 - 2.难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目标教学法。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共14课时

1.分数乘法 6课时

2.解决问题 4课时

3.倒数的认识 1课时

4、整理和复习 2课时

5、单元测试 1课时

1、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本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关键: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关分数乘整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分数的加减法,谁

能快速地告诉老师29 + 29 +29 + 29

的结果呢?(学生回答) 师:能不能把29 + 29 +29 + 29

改写成乘法算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学生改写后老师追问: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并找学生读)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教师展示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页的例1和第9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

蓝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2、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四、先学。

过渡语: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的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要求学生坐姿端正,快速高效的按照

自学指导自学。

(二)检测

自学完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很好!下面我们展开第二轮竞赛,比

一比谁能快速高效的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的第1和第2题:

老师划定区域找三名学生分别板演第1题的三个小题,另外两名

学生板演第2题。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要求:1、认真计算,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的这些题,

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用红色的粉笔改正,记住不要擦别人的内

容)(由差-中-好依次)

(二)讨论

1.评议学生板演结果。和你一样的请举手,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不一样的请举手,为什么?(从中得出准确结果,及错误原因)可以先评议第2题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

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此基础上可以多找几位程度不同的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出分数乘整数

的计算方法就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学

生归纳时,老师板书)

2.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结合出现的错误可以讨论总结出两点:

- 12 -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13 - a 、分数乘整数所得的积要化成最简分数。

b 、为了使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老师板书)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大家表现得很棒!老师很高兴。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呢?第三轮比赛开始!(小黑板或课件展示)

六、补充练习。

1、填一填。

+132+132+13213

2=( )×( )=( ) 83+83+8

3=( )×( )=( ) 92×4=()()()

?=( ) 2、计算。 765?= 8134?= 16×32

5= 13×399= 415

2?= 27×32= 3、列式计算。

(1)3个32

5是多少? (2)92的6倍是多少? (3)165扩大8倍后是多少? (4)24

7与36的积是多少? 经过了三轮比赛,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快速正确,书面干净,字体规范。

七、当堂训练。

1、作业:课本第9页做一做的第3题,12页的2题。(写作业本上)

2、练习:课本12页的第1题。(写书上)

八、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课后反思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第二课时: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课本第10页的例3,第11页的例4,“做

一做”,练习二中的第3、4,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

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

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

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分数乘分数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分数”(板书

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大家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学

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教师展示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0页的例3和第11页的例4,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看例3(重点看方格图和红色部分的思考过程),想:一个数乘

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2.看例4,想: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分数和整数

相乘怎样约分?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四、先学。

过渡语:自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 14 -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15 - (一)看一看。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

(二)做一做(课本11页下面的做一做,找3人板演)。

提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把字写规范。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的位置。

五、后教(议一议)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举手。(用红色粉笔改正)

(二)讨论。

1.看每道题的第一步,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提问: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师板书: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看每道题的结果。

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若错,问:为什么错了?(忘记约分)

4.小结:我们今后在计算分数乘法时,为了便于计算,能约分的 可以先约分再乘。分数和整数相乘不能把整数与分子相约分,而是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约分后再计算。

5.师:结合例3,谁能说一下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评正确率、板书,并让改错。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中要注意的事项,我们在做题中一定要注意。分数乘分数也可以不用写成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的形式再约分,而是直接将分母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进行约分。

下面有几道题,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题中去吧。

六、补充练习。

1、计算。

9243? 8774? 25365? 14

9127? 834? 10157? 1421

2? 153518? 2、列式计算。

(1)43的7

6是多少? (2)85千克的5

4是多少? (3)53小时的12

5是多少? 3、填空: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16 - (1)、109

7?表示( )。 (2)、7

295?表示( )。 4、解决问题。

(1)高山村农民开恳荒地,每小时开垦荒地81公顷,5

4小时能开垦荒地多少公顷?

(2)一个长方形长53分米,宽2

1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快速正确,书面干净,字体规范。

七、当堂训练。

1、作业:课本第12页的第3题的第一行和第4题。(写作业本上)

2、练习:课本第12页的第3题的第二行(写练习本上)和13页的第5题(填在书上,并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八、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后反思栏:

第三课时:练习课

练习内容

练习二中的第6~10题。

练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说出含有分数的乘法算式的意义。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3.关键:利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17 - 小黑板,课件等。

练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练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练习目标

师:通过练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

1.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利用一个数乘分数的的意义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练一练

(一)出示练习要求:认真审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二)出示练习内容及练习指导。认真练习课本第13页的6~10题。其中第6题,第8题和第10题写在练习本上,要列式解答并说明每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第7题直接填在书上,并思考是怎么做的。第9题判断正误,要说明原因并改正。

(三)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督促学生都在认真地做题。限时10分钟。

四、议一议

(一)同桌对改。

1.教师出示练习题的完整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并统计做题情况,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限时2~3分钟) 过渡语: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几道题。

2.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并让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板书: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不能把整数与分子相约分,而是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约分后再计算。

分数乘分数可以直接将分母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进行约分,约分后把剩下的分母和分母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

3.让学生更正错题。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练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高、字体规范!

五、当堂训练

1、计算。

75209? 127149? 26112213? 28

3127? 2、解决问题。

(1)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生产面粉32吨,5

4小时生产面粉多少吨?4

3小时生产面粉多少吨?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18 -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4

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一个长方体长54米,宽32米,高8

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李军把一条绳子剪了4次,每段长201米,这条绳子有多长?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练习课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和整数相乘不能把整数与分子相约分,而是把分数的分母与整数约分后再计算。

分数乘分数可以直接将分母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进行约分,约分后把剩下的分母和分母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

课后反思栏:

第四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课本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正确的进行运算。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关键

通过练习,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19 - 计算下面各题。

5×6+7×3 15×(34-29)

837243+-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与同学交流。

2.说一说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二、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并找学生读)

1、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

2、能够熟练正确地计算含有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教师展示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出示例题:154+9

753?, 请认真看例题并思考:

① 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② 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试着做一做。

(2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四、先学。

(一)自学。

学生认真看例题,教师巡视,要求学生坐姿端正,快速高效的按照自学指导自学。

(二)检测

自学完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很好!下面请看检测题: 1-8354? 12

735652?- (找2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要求:1、坐势端正,计算认真,书写工整。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的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用红色的粉笔改正,记住不要擦别人的内容)(由差-中-好依次)

(二)讨论。

1.看每道题的第一步,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我们在以后的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目标教学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 20 - 2.提问: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师板书: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3.看每道题的结果。

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若错,问: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计算出错)

4.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5.评正确率、板书,并让改错。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题中去吧。

六、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选出巡视时发现的典型问题,展示台上展示,全班评议。

3. 教师出示练习题的完整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并统计做题情况,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高、字体规范!

七、当堂训练。

1、计算。

4351158?- (6143+)×2 17-6554? 24×(4

332+) 2、列式计算

(1)83与103的差的5

1是多少? (2)83减去43的5

1,差是多少? (3)32的51比6

5少多少? 八、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后反思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fc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