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2-18 23:3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什么

俗话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家风是一国兴盛的养分和基础。家风到底什么?

央视新闻//新一轮街头采访“您的家风是什么”,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让我们听到了许多真挚感人的家庭故事。而正是这些简单却又深刻的答案,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告诉我们五千年华夏文明是如何绵延不绝的。

新闻联播最近一直在说#家风是什么#,无规律不成方圆,过年给老人磕头,邻里和睦,诚信待人,孝敬长辈??这些都是家风,不吸烟,不喝酒,不婚前同居,不赌博,这些也都是家风的体现,老祖宗的宝贵风气,要代代相传。。。

小家的家风正,社会这个大家的家风才能正,我喜欢这个话题,也喜欢人们正能量的回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我们好好想想我们的家规是什么,也想想以后传承什么样的家规!

#家风是什么#祖先牌位上面有八个字,左边叫 “孝悌忠信”右边叫 “礼义廉耻 ”妈妈常讲,对人要有度量,不要小气因为有度量就会有福气!佳节欢庆、家人团聚,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并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这里面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让我倍感幸福!也珍惜这份福气!

大萌子

【大萌子和萌爸30年父女照上春晚】2012年,曾有一位网络红人晒出自己30年中每一年跟父亲的合影,2014年大萌子30年与父亲的合影登上央视春晚,伴着王铮亮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很多人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了许多人眼睛。@大萌子和父亲30年的合影,女儿越长越高,越来越漂亮,而曾年轻帅气的父亲,渐渐老了…她说:“很多人是感动而忧伤着。”看到这,你是不是也想每年来一张?赶快行动吧!

篇二: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什么?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人把它挂在嘴边。不过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家风”吗?

其实家风简单但说就是家规,一个家庭的重要的规矩一旦这个家风得到破坏,这个家庭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败坏。

我们家的家风主要是孝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很忙,家里也不是非常的富裕,所以他们一个月东拼西凑的也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从来都不苦待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香味,不用说,一定是妈妈已经做好香喷喷的饭啦!平时,我在家里是一个小皇帝,受父母宠爱,简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幸福啦!

渐渐的,我在这种宠惯的环境下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孝顺二字,总认为父母给我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长大了我才明白,当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母女去滑雪时,突然遇到了雪崩,她们只好原地不动,等待救援部队的援助。她那困在雪地里的女儿因饥饿和劳累而昏迷不醒。由于她们穿的都是浅色的衣服,救援部队几次经过,都没有发现她们。当她醒来的时候,才知道母亲为了救她,毅然用刀割开了左手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了几十米远,在母亲生命终绝的那一刻还在爬行,一条长长的血路使救援部队发现了她们。我感触非常的深,便开始孝顺曾经爱过我的人。

其实,当你学会了孝顺,当你的家庭学会了孝顺,这个家,还会没有家风吗? 孝顺其实很简单。比如,我在家中,当爸爸在午睡时,给他盖一盖棉被。当妈妈生病时,一声轻轻的问候。当父母从辛勤的工作回来时,一句“你们辛苦了”。。。。。。这些有那么困难吗?

篇三:家风是什么

“家风”到底是什么,“家风”到底又怎样了,我看了好半天也不知所以然。我是个有点较真的人,拿出86、92、02版三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查到,再查79版的《辞海》还是没有查到。再到网上百度查,还是没有满意的答案。根据字面意义,我想“家风”与“家规”、“家教”(非从事家庭补习特长教育者的“家教”)该是近义词或同义词。于是,查这两个词。02版《现代汉语词典》“家教”的释义是“家长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家规”是“家庭里的规矩。”而以前两个版本对“家规”的释义加了一限定词即“封建家庭中的规矩”。看来,我们有个时期是反对“家规”的。至于家风,我们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提倡了,这不,在词典里居然查不到“家风”了。难怪社会在发展进步的同时,总有人在叹世风日下。 其实,我也常常在不经意间冒出几句世风日下的话来。这是因为,我以为“家风”就是“家庭成员在上辈的道德、礼节教育下,在家庭的规矩约束下而形成的一种家庭风气。”如果我这个定义成立的话,我们的“家风”确实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不想当九斤老太,不敢说一代不如一代。只是说,时代不一样,“家风”也就不一样,“家风”也要与时俱进。这样说太抽象。还是以具体家事来说,更形象生动。 我小时在一个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里生活过。那里确实有很多规矩,光是餐桌上规矩就不少(其实家长对小孩的教育大多在餐桌上进行,所以餐桌上规矩最多)。例如,端碗的方式,挟菜的先后,坐的姿势等等都有较严的要求。小孩子稍不留神就会挨训,甚至吃“竹笋炒肉”(笤帚抽手心)。

后来,回到父母身边,母亲教我们最多的是“礼让与谦让”。吃饭时,荤菜一定要等父亲吃过后,小孩才能伸筷子。理由是父亲身体不好要营养,再则“细伢子有吃在后”是我们南方乡下的古训。当然,母亲在这方面以身作则自己很少吃荤,总让丈夫儿女们先吃。在平常对我们的教育有点说法不一,比如,她对大哥二哥说,你们大些,大的要让小的。对我则说他们大些,小的要谦让,要学孔融让梨的精神。在她的这般教育下,我们至少在表面上都很听话,哪怕心里只想去挟早已瞄好的那少得可怜的几块肉片,但父亲没下餐桌之前,我们绝对是不会伸出筷子的。至于我家的“家风”好不好,我自己不敢去评价。 到了我自己当父亲时,这世界全变了。首先家庭变得更小,独生政策让我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再者物质生活日见丰富,吃已不是问题。但这就引发了两个问题,只有一个宝贝,那么我们当家长的就不自觉地会以宝贝为中心,一切都会围着他转,好吃的好穿的都会优先他,让他过了把“小皇帝”的瘾。再就是,我们这代或多或少都吃过一些苦,心里就老想着不能让自己宝贝再吃我们受过的苦。于是,除了读书,家里一切大小事全由我们包了。现在他已经研究生毕业,在家里我们还是不自觉地把他当孩子看,家务事仍然不要动一下手。突然有一天发现,他的动手能力比我要差好远,这让我弄不清这是好还是不好。如果说,这是“家风”的话,这责任在谁?现在要改过来,根本就没有可能了。但如果就“礼让与谦让”来说,确实也是有那么点“世风日下”。

我个人认为社会风气其实就是一种放大了的家庭风气。现在总听到人

们抱怨社会风气不好,确实,这些年社会上自私、重利、轻义、霸道的风气有抬头趋势。但仔细一想,这其实与我们自己都有很大的关系。“小皇帝”日子过惯了,要他们主动为他人作想,只怕不那么容易。我常听到有些年轻父母教自己的孩子,如果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乃至打架一定要争赢打赢,决不能放让,怎么也不能让自己吃亏。这些反映到社会现象上就成了问题。城市的交通拥堵最能看出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大多数交通拥堵并不是路的原因,而是人为的去挤去尖去插队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平常少了一种谦让、礼让的情怀。这些,我想还是少说为妙,不然真是九斤老太了。

抱怨是没用的。我倒是期望央视记者用口语的方式问一问观众,我们每个人能为社会风气好转能做点什么,怎样做才能让风气更好,更健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4b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