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等专业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17 1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础化学试题

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1.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哪个性质有关 D渗透压

2. 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关的因素为 D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

3.关于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B、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4.Tyndall现象是光射到粒子上发生下列哪种现象的结果A、散射

5.对AgI的水溶液,当以KI为稳定剂时胶团结构式为[(Aglnl(n-X)K”其的是 C.[(Agl)mnI-.(n-x)K+]x-

6.已知反应2NO(g)十Br2(g) 2NOBr(g)为元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当总体积正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D.1/8倍

7. 元反应一定是B、一步能完成的反应

8. 已知某一反应2A+B一C,其反应速率方程是V,则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 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B、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10.若有两个元反应,均属A+2B+C型,且第一个反应的速字常敏k大于第二个 数h,忽略频率因子不同的影响,则这两个反应的活化能Ea1和ea2的关系与 下列哪一项 B. E a1 < Ea2

11.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B.NaOH.Na+

12.影响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D.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

13能使HAc解离度降低的物质是 B.NaAc

14. 人体血浆存在的主要缓冲对中的共轭酸是 HPO4 2-

15.298k时,0.10mol L NH4CL溶液的PH是(NH3.H2O的K 8*10 )C.5.13

16.价键理论认为,配体与中心原子之间本质属于 A配位键

17.IUPAC规定以标准氢电极为参照,它的电极电动势规定为 A. 0. 000

18.下列四个量子数中,合理的是C.1,1,1,-1/2

19、电极组成式PtIFe-2(c1),Fe3+(c2)的电极反应是A. Fe3+ + e- =====Fe2+

20.下列有关氧化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氢的氧化数均为+1,氧的氧化数均为-2

21. 下列电对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少时,电极电势増大的是A. Br2/Br- 或Cl2/Cl-

22.对于氢原子或类氢离子中,电子的能量高低取决于A.主 量子数

23.在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组量子数的电子中能量最高的是 第一个数第二个数都最大的

24. 下列物质中,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B.Cl-

25. 下列分子或离子能做螯合剂的是 E.H2NCH2-CH2NH2

28.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π键电子云重叠程度较0键大,所以0键稳定性小于π键

29.BCl3分子与HCl分子之间作用力 A.诱导力和色散力

30. 22号元素钛的价层电子组态是 A. 3d24s 2

判断题(

31,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 对

32、将红细胞放置于NaCI水溶液中,于显微镜下观察出溶血想象 错

33.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是因为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 错

34.在一定温度下,对于某化学反应,随着化学反应地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错

35.由共轭酸碱对的Ka0和Kb0关系可知,酸的强度越大,其共轭酸 对

36.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浓度不等 对

37.氢键是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一类化学键。 错

38.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对

39,CH4中C与4个H形成四个共价键,因此C的氧化值是4 错

40.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金属元素。 错

41、电极反应02+4H-+4e”=2H20中有H+参加反应,因此电极的E 对

42.s区元素原子的内电子层都是全充满的。 错

问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在临床补液时为什么一般要输等渗溶液?

使补液与病人血浆渗透压力相等,这样才能使体内水分调节正常并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2.举例说明酸碱质子理论中如何给酸碱下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是说,凡是能给出质子的都称为酸,能接收质子的的就称为碱。比如NaHSO4能给出质子就为酸,而Na2CO3能接收质子就为碱,所谓的质子说到底就是H+,没有外层电子的H就是质子

3.写出原子序数为29的元素名称符号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铜,Cu,位于第四周期,第IB族,ds区 4.写出电极电势的符号、标准电极电势的符号 E, 标准Eθ

5.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NH3的分子空间构型及中心原子N的染化类型。

N原子的外层电子组态为2s22p3。当N原子与F原子化合时,N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其中N的一对孤对电子占有一个sp3杂化轨道,另3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F原子的2p轨道成键,故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6.命名配合物[cu(NH3)4]1SO4井指出中心原子及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硫酸四氨合铜,铜Cu,4

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d54s1,由此可知该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目是D.6

下列分子中,分子电子偶极矩不为零的是 C.NH3

在多电子原子,。。。其中能量最高的是 D.3,2,1,-1/2

元素Y的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nsn np+1,由此可知该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D.3

在用于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t,?山。、)中、不合理的(D) 2, -1, O, -1/2

在下列电子组态中,属于激发态的是( C) ls2 2s2 2p6 3s2 3p3 3d1

A和B元素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A的原子序数为a,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A) a+4

下列原电池: (-)pb,

所对应的氧化还原反应为(A) Sn 2 ++ Pb 十 SO :-—— Sn +PbSO,

下列各组两种气体分了之间存在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的是 C. HCl和H2S

在标准状态下,下列两个反应均能进行:

2下C,十Cu——汗口口,十0’U仁飞 C12 + 2J, 2 : C1 :'21?ec1,

则可判断有关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为(A) Ee(Cl 2 /Cl-)>Ee(Fe 3 + /Fe 2 + ) >Ee(Cu2+/Cu)

下列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不正确的是 B.n=3,l=3,m=-1,ms=-1/2

在某多电子原子具有下列各组量子数(n,L,:7”)的电子中,其中能量最高的是(A)3,2,-1,+1/2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取决于量子数 B.n,l

BCl3分子与HCl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C.诱导力和色散力)。

下列分子中既有0键和π键,又有π配键 A.CO

下列分子中,两个相邻共价键的夹角最小的是 D.H2O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等性杂化的是C.CCl4

下列分子中,不能形成氢键的是( D) HCHO

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下列分子中不能作配体的是 B.CH4

在n=3时,l的取值可以有A.3个

已知某多电子原子的4个电子分别具有下列各组量子数: 1.2,0,0,+1/2 2.2,1,0,-1/2 3.3,1,1,-1/2 4.3,1,-1,+1/2 则它们能量的高低顺序为D.3=4>2>1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极性共价化合物的是 A.HCl

下列化合物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是(C) H202

用于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正确的是D. 3, O, 1, +1/2

26;电池反应Zn(s)十Cu”‘(a矽——T. 2 ll””(nr-I)十Cu(s),如果要增大电 池的电动势,可以采取的是B.增加Cu2+的浓度

下列元素的电负性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AI

已知E...I2和SnCl4在标准状态按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D.Cl2>Fecl3>I2>SnCl4

配体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健的必要条件是 必须同叫具备(B)和(C)

C6H6分子与CCl4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 色散力

某多电子原子。。。描述,其中能量最高的为A. 5, 1, 0, +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极性分子之间不存在色散力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电偶极矩等于零的是 C.C6 H6

下列关于电极电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电对的电极电势越小,电刘中的还原型物质是越强的还原剂

下列电子的各绀量子数,不可能存在的是2,0,-2, 1/2

配位了化合物中心原子的配位数等于 C.配位原子数

能形成内轨配合物的杂化轨道是 C.d2 Sp3

在[CO(en)2(NH3)2]3+中,Co3的配位数是D.6

已知[Ni(Co)4]中...空间构型应为 D.平面正方形

下列同一浓度的溶液中,所含粒子数最多的 C.(NH4)4[Fe(CN)6]

关于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B.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关的因素为D.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

将相同质量的,KNO3,Na2SO4葡萄糖和蔗糖分别溶于水中配制成溶液,其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 NaCl溶液

100g.L-1的葡萄糖溶液为。。。 B.高渗、细胞皱缩

欲使相同温度的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D.渗透浓度相同

用理想半透膜将0.02mol.L-1蔗糖溶液和。。。NaCl隔开,会发生 D.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T川:111现象是光射到粒子上发生下列哪种现象的结果A.散射

由0.05mol.L-I的KCl溶液0.01L。和0.002mol.L-I的AgNO3 0.1L混合。。。聚沉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AICl3

正催化剂是通过改变反应历来加快反应速这一历程影响是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当反应A2十B2 - 2AB的速率方程为V =,则此反应C.不能肯定是不是元反应

已知反应2N0 ...是一个元反应,则V no等于 C.2Vo2

元反应一定是 B.一步能完成的反应

已知某一反应2A+B=C,其反应速率方程是v=...,则D,以上说法都不对

在恒温下仅增加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D. 反应物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

H2As04-的共轭碱是B.HASO4 2-

2.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B.NaOH,Na+

3.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C. HPO4 2-

一般认为缓冲比在 范围内级冲溶液才有缓冲作用 D.O.1一10

某缓冲溶液的PKb0=6,从理论上推算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国是B. 7-9

下列有缓冲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缓冲溶液稀释后援冲比不变,所以PH不变,缓冲能力不变

已知Kb0(NH3)=1. 80 3 10 5则其共轭酸...c.5.6*10 -10

298K时,0.10 NH4Cl的PH值是C. 5. 13

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其溶液的C.c(H3O+)与(OH)乘积不变

能使HAc解离度降低的物所是 B.NaAc

欲配制pH=9的缓冲溶液,最好选用D.硼酸 9.14

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抗酸成分是HCO3-

配位化合物中心的配位数等于C.配位原子数

能形成内轨配合物均杂化轨道C.d2sp3

下列关于氧化值的,不正确的是C.氢元素的氧化值只能为+1

已知Ee Zn2+/Zn=0.76V...EeAg则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D.1.56V

已知矿E0 Fe2+/Fe=0.41V,标准状态下,上述电对中最强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B.Ag+, Fe

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电对MnO4-/Mn2+的电极电势增大的方法是 B.降低PH

下列电对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少时,电极电势增大的是A.Cl2/Cl-

在原电池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某一电子有下列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D.2,-1,0,1/2

下列说法中,止确的是 C.氢原子中,1S轨道上有一个单电子

基态24Cr的电子组态是C. IArl 3d54s1

4.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子数为B.n和l

5。基态19K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是D.4,0,0,1/2

6.电子排布为 IArl 3d54s可以表示C.27Co3+

9.下列关于电子亚层的正确说法是B.同一亚层的各轨道是简并的

10.当n=3时,l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A.2,1,0

11.下列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各组量子数中,可能存在的是B.3,2,2,+1/2

12.在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组量子数电子中能量最高的是A.3,2,+1,+1/2

16.下列分子中既是非极性分子同时又含有π键的是C. C2 Cl4

17.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C. H2O和C2H5OH

判断题以及部分概念

可调Rat八出定律了在水中加入夕“帚葡萄糖

凝阗点将女川芎变化‘7为什么

Raoult定律:温度一定时,难挥发性非电解 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零尔 浓度bB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在水中加入葡萄糖后,凝固点将比纯水低,, 因为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比水的蒸气压 低,在水的凝固点时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 小于冰的蒸气压,两者不平衡,只有降低 温度才能使溶液和冰平衡共存。

胶粒带电的原因

(1)胶核的选择吸附(2)胶粒表面分子的解离

电解质聚沉规律:

(1)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价数影响最大,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2同号离子影响规律是价数越高,聚沉能力愈低

第五章

影响缓冲溶液的PH的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说共轭酸的pKaO是主要因素?

影响缓冲溶液的PH的因素有共轭 酸的pKaO和缓冲比,由于缓冲比处 在对数项中,对PH值的影响较小, 故不是主要因素,所以,共轭

酸的pKaO是决定缓冲溶液pH的主 要因素。

1.复杂反应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元反应R

2.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实际能进行的反应。F 3.反应速率系数的大小就是反应速卒的大小。F 4.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是相同的。F

5.同一条件下不同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小R

6.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是因为增加反应 物分子的碰撞频率。F

7.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机制是减小速率系数。F

8.在酶催化反应的前后,酶的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R

9.从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可以判断该反应的级数。R

10.在反应历程中,速控步骤是反应速卒最慢的 R

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 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R

2.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GOg水 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ムp. 人T b2人T 1、打均相同。F

3.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 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得溶液。F

4.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 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方肩じ参遗压力 大的——方渗透。R

5.一块冰放入0C的水中,另一块冰放入0℃的盐 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F

6.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F

?.当某弱酸稀释时,其解离度增大,溶液的酸度也增大F

2.任何一元弱酸的イロ3 0+)都等于F

3.由共轭酸碱对的だ。e和K,】e关系可知,酸R 的强度越大,其共轭碱的强度越弱

4.已知K,e (HAc)大于K,0所以CN-是比Ac-强的碱R

5.酸碱强度除与酸碱本性有关以外,还与溶剂有关R

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质子酸必定含有氢元素,但质子碱朱必R

7.按照质子酸碱理论,两性物质的溶液必为中性溶液F

8.混合溶液一定是缓冲溶液F

9.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只与缓冲比有关F

10.HAc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可以配成缓冲溶液, 条件是NaoH比村HAc的物质的责适当过量F

判断

1.CH 4中C与4个H形成四个共价键。因 此亡的氧化值是4。F

2.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相 等时,电池反应处于平衡状态。R

3.氯电极的电极电势0.0000仪。F

4.增加反应l2+2e=21-中有关离子的 浓度,则电极电势增加。F

5.两电对组成原电池,标准电板电势大 的电对中的氧化型物质在电池反应中 一定是氧化剂。F

6.电极电势只取决电极.本身?9性质, 而与其他因棄元关。F

7.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应该是电极电势录 低的电对中的还原型物质。R

8.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氧 化数发生了改变。R

9.已知原电池中两电极的标准电极电, 势值,就能判断该电池反应自发进 行的方向。F £in 10 *

若两电对1和2之间有f¢.°T〉胪 则电时2的氧化戡一定能氧化电时1 的还原型F

电板反应O2十4H+十4e-=2H0中

有ll+参加反应! 因此电极的E受溶液酸度的影响R

].s区元素原子的内电子层都是全充满的。F 2.M电子层原子轨进的主量子数都等于3。R 3.依据能级由低到高顺序、遂守Pauli不相 審原瓊排布电子就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组 态。F

1.一般来说,共价单键是cr键,在共价 双键或尝试中只有一个び健。R

2.AB 2型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均采 用sp杂化机送成城。F

3.C H 4分子中,C原子采取S p 3等性杂化,在 Ct'3CI分子中,C原子采取sp 3不等性杂化。F

4.只有原子之间的S轨道与S轨道重叠才能形成び键F

5.同一种原子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形成不同键时, 可以是不同的杂化态口R

非氢键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分子之间 只存在取向力。F

7.氢键是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一类化学键。F

1.内界与外界以共价键结合F

2.中心原子仅为带正电的离子F

3.中心原子是电子对的接受体,配 体是电子对的给R

临床医学上是如何判定溶液是等渗低渗高渗

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7.6个大气压或5776毫米汞柱)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成为等渗溶液,高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成为高渗溶液,

低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则称为低渗溶液。

什么是活化能?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活化能的定义 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越显著。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盐桥常出现在原电池中,是由琼脂和饱和氯化钾或饱和硝酸钾溶液构成的。用来在两种溶液中转移离子。 1形成闭合回路(离子通道) 2平衡电荷(离子库)

简述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 Sp3杂化 ,V形)))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至三章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D.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 物质的量

3.关于粗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散相离子的直径小于100nm

4.关于胶体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胶体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 5.医学中常用的质量浓度单位( )。D.g﹒L-1

6.关于物质的量,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A.n(硫酸) 7.医学中不太适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B. mol﹒m

8.正常人的血浆中每100ml含Na+ 0.326g,M(Na+)=23.0g/mol,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C.0.142 mol.L-1 9.市售HCl溶液的浓度为12mol﹒L欲配制0.60 mol﹒L的HCl 1000ml,需取市售HCl溶液多少毫升?D.50ml

10.关于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并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 11.关于溶液的渗透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或者从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 12. 关于渗透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D.渗透压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13.试计算温度在37℃,物质的量浓度为0.154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 )B.793 kPa 14.医学上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C.280~320mmol﹒L-1

15.关于溶胶的电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中性粒子,电泳时不移动

16. 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的( )。B.渗透浓度相等 17.反应速率常数k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反应物浓度

18.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19.为提高CO在下列反应中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1

-1

-3

A.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20.500mL水中溶解25g蔗糖,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D.50g2L-1 21.下列浓度表示法中,数值与温度有关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 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是( )B.活化能

2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D.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24.下列条件中,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的是( )D.增加起始物浓度 25.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C. 0.10mol2L-1CaCl2溶液

26. 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 )。D.渗透压 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在浓HCl溶液中,没有OH-离子存在 28.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 )。A.HCO3-

29.关于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要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对活化分子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 30.关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搅拌反应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1.关于反应速率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反应速率方程适用于元反应 32.关于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催化剂只催化正反应 33.关于化学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34.关于标准平衡常数K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Kθ与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有关 35.关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36.从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考虑,下列哪种方法用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是不正确的。( )A N2(g) + 3H2(g)37.增加2NOBr(g)

2NH3(g)?H=-92.22kJ﹒molA.升高温度

-1

2NO(g)+ Br2(l)平衡体系的总压,其平衡( )。B.不发生移动

38.在下列电解质中,哪一个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C.HAC 39.在下列酸碱对中,哪一对不是共轭酸碱对。( )A.H3PO4 ~ HPO42-

40.关于水的质子自递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纯水的pH值偏碱性

42.关于缓冲溶液的组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NaH2PO4 ~ Na3PO4

43. 关于正常人血的pH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 44.关于溶度积常数Ks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Ksp与温度无关

45.关于溶度积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Ksp等于Qi,溶液处于平衡状态 46.0.010mol?L?1HCl溶液中OH?浓度为( )B、1.0?10?12mol?L?1 47. 室温下,1.0?10?10HAc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 )C、1310

-14

48.某一可逆反应体系采用某种催化剂以增大正反应生成物的产量,这种催化剂具有下列哪一性质( ) B.同等程度地催化正逆反应,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49.用理想半透膜将0.02mol2L?1蔗糖溶液和0.02mol2L?1NaCl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D. 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50. 配制300mL 0.10mol?L?1NaOH溶液,需要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是( )。A、1.2g 51.

C.

5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 53.在下面的几组溶液中,哪一组用来制备缓冲溶液( )D、NH32H2O和NH4Cl

54. 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 .3%,当有一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是:( )B、=25 .3% 55. 在某温度下,纯水的pH为6.5,则其pOH值应为( )B、6.5 56. 室温下0.1mol?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接近于( )C、250 kPa 57.会使红细胞发生缩皱的溶液是( )C、100g2L葡萄糖 58、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 )D、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 59.HPO4的共轭酸是( ) B.

2-

?1

60. 溶液稀释时的计算公式C1V1?C2V2,它表示( )。B.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第四至八章

1.下列数字中,哪个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是3位。( )A.0.00500 2.关于杂化轨道的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孤电子杂化轨道 3.下列哪种作用力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 )AA.氢键力 4.下列配合物属于螯合物的是( )。D. [Cu(en)2]SO4

5、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 )。D. H2O和CH3O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7、在CO2 、SiH4 、BF3分子中,它们( )。C.都是非极性分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p轨道之间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形成σ键 9.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配合物的是( )。 C.10. 11. 乙二胺

中,中心离子(

)的配位分子数是( )B.2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下列那种物质( )。C. 螯合物

12. 在氢气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C. 色散力 13. 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 氢键 14. 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仅存在色散力的是( )A.

15. 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C. 氢键

16.乙醇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作用力有( )D. 以上四种作用力都存在 17. pH=10.00的有效数字为( )位。 C.2

18.下列各数修约到三位有效数字,正确的是( )。C.32.361 →32.4 19.下列各项对有效数字判断正确的是( )。A.1.0003是五位有效数字

20.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不能作为配体的是( )C C. NH4 21.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H2O 22.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D.CH4 23.由非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是( )。C. H2 24.由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是( )。B.HCl

25.下列关于物质内部范德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极性分子间没有色散力。

第九至十一章

1.下列烷烃命名正确的是( )。C

CH3CHCH3CH2CH2CH3?C.异己烷

2.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A

ClBr A.反—1—氯—4—溴环己烷

3.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相对酸最不稳定( )。C.环丙烷 4.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A

ClHCCCl A. 反—1,2—二氯乙烯 H5.苄基型化合物具有催泪作用,下列哪一个属于苄基卤化物( )。A

CH2BrA.B.CH2CH2ClC.CH3BrD.CH2CH2Br

6.下列烃类化合物哪一个能被KMnO4氧化( )。B.甲苯

CH2CH37.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8.下列烯烃哪一个有顺反异构体( )。B

A. CH3CHCH2 B. CH3CHCHCH3 C. CH3CHC(CH3)2 D. CH2CH2B. 3-乙基环戊烯

9.下列哪一个醇难溶于水( )A.正戊醇

10.下列哪一个化合物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D.乙醚 11.下列哪个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C

A. CH3CH2OH B. CH3(CH2)4CH3 C. CH3CH2SH D.

12.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易溶于水( )。D

OHA.B.OHC.OHD.ONaCH3

13.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能与三氯化铁溶液显色( )。B.对-甲苯酚 14.下列哪一个化合物在室温条件下能溶于浓H2SO4( )。B.乙醚

15.下列哪一个醚与氢碘酸一起加热不会发生醚键的断裂( )。A.二苯醚 16.下列试剂中,可与烯烃进行反马氏规则加成的是( )。C.HBr 17.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的是( )。 D.苯甲醛

CH3

18.鉴别1-丁炔和2-丁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 A

A.Ag (NH3)2NO3B.I2 / NaOHC.HCl / ZnCl2D.KMnO4

19. 鉴别乙烯和乙烷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D

A.Ag (NH3)2NO3B.I2 / NaOHC.HCl / ZnCl2D.KMnO4

20.下列哪一个化合物能被弱氧化剂(土伦试剂)氧化( )。B.苯甲醛 21.下列哪一个化合物在水中是以水合物的结构存在( )。C.福尔马林 22. 下列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相近,其中沸点最高的是( ) C. 正丁醇

23.乙硫醇具有极难闻的气味,常作为无气味燃料气漏气的警报。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乙硫醇结构的是 ( ) A.

24. 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 ( )。D. 醇 25. 分子中的所有碳碳键均以单键相连的烃是( )。A、烷烃 26.烯烃的官能团是( )。B、碳碳双键 27. 硫醇的官能团是( )。A、-SH

28.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称为( )。D、芳香烃 29.室温下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B、CH3CH2CCH

30.醇的官能团是( )。D、羟基

31.下列环烷烃中,最稳定的是( )。D、环己烷

CH3CH3O32.下列化合物

CH3CH2CHCHO命名正确的是( )。 A、2-甲基丁醛 33.CH3CHCH2CCH3命名为( B、4-

)。甲基-2-戊酮

CHO34.下列化合物命名为苯甲醛的是( )。C、

35、乙醇与二甲醚是什么异构体( )。C、官能团异构

第十二章至十五章

1.葡萄糖属于( )。D. 己醛糖

2. 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溶解度最小( )D. 丁酸 3. 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C. 单核苷酸 4. 糖原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糖( )。D. 多糖 5.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B. 氨基酸 6. 在DNA分子中不存在的碱基是( )A. 尿嘧啶 7.下列羧酸分子中,沸点最高的是( )。D. 正辛酸 8.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C 9.下列哪类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D.苯胺

N10.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

OH C.8-羟基异喹啉

COOH11.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D.13.

CH3COOH

的结构俗称为( )。D、醋酸

14.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C、二甲胺

15.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弱的是( )。A、苯胺 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D、脂肪 17.血糖通常是指血液中的( )。A、葡萄糖 18.糖在人体中储存的形式是( )。D、糖原

19.氨基酸以偶极离子(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时,溶液的pH值称为( )。A、等电点 20.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 )。C、核糖核苷酸 21.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

D、脱氧核糖核苷酸

22. 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易溶于碳酸氢钠( )。A.苯甲酸 23. 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 )。A.苯甲酸钠 24. 下列哪一个二元酸的酸性最强( )。A.草酸 二、判断题:

第一至第三章

1.( √ ) 为维持只允许溶剂通过的膜所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称为渗透压。 2.( 3 )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所需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的。 3.( √ ) 活化络合物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为活化能。 4.(3 )对于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

5.(√ )当外来因素引起平衡系统移动时,平衡向着消除外来影响,恢复原有状态的方向移动。

6.(3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不含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使该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略有增加,这种作用称为盐效应。 7.(√ )在温度一定时,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幂之乘积称为溶度积常数。 8.(3 )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各基元反应中速率最快的一步。 9.( √)浓度、温度、催化剂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10.( √ )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溶液还是等渗溶液。 11.( √ )把红细胞浸泡在某水溶液中,若红细跑皱缩,则此溶液为高渗溶液。

12.( √ )把红细胞浸泡在某水溶液中,若红细跑漲破,则此溶液为低渗溶液。

13.( 3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少。 14.( 3 )往HAC溶液中加入NaAC后产生同离子效应,故往HCl溶液中加入NaCl也会产生同离子效应。 15.( 3 )从物质的聚集状态看,分散系可以是液态的和气态的,但没有固态的。

16.( 3 )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但它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组成都发生了改变。

17. ( √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如果反应物气体分子总数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总数相等,则增加总压力,化学平衡将不发生移动。 18. ( 3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提供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19. ( √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与其释放一个氢离子后产生的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0. ( 3 )pH和pOH都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值越大,则表示溶液的酸性越大。

21. ( 3 )这种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解离度增大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2. ( 3 )在NH3?NH4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Cl,混合溶液的pH值将减少。 23. ( √ )质量浓度,它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4. ( 3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为活化分子,因此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的。 25. ( √ )催化剂只能催化热力学上能够发生的反应,它不能使非自发的反应变成自发反应。 26. ( 3 )化学平衡移动时,其平衡常数一定随之改变。

第四至第八章

1.( √ )根据“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将11.2350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其结果为11.24。 2.( 3 )分子中通过共用电子达到稳定的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并形成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3.( √ )一般来说,π键只能与σ键同时存在,在双键或叁键中,必须也只能有1个σ键。 4.( 3 ) 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5.( 3 ) 用光电天平称出9.2340克的样品,9.2340就是4位有效数字。 6.( √ ) 测定的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必然高。

7.( √ ) 在配合物的内界中,有配位键存在,也可能有共价键存在。 8.( √ ) 所有配合物都是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内、外界靠离子键结合。 9.( √ )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理化性质(如:熔点、沸点)影响很大。 10.( 3 ) 含氢化合物之间都存在着氢键。

11.( 3 ) 由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12.( √ ) 两个原子之间最多只形成一个σ键。 13.( √ ) 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4. ( √ ) 这种存在于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15. ( 3 ) 两个原子轨道沿键轴(两原子核间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16. ( √ ) 在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弱的相互作用,其作用能是化学键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这种分子之间的较弱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分子间力,也称为范德华力。

17. ( √ )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 18. ( 3 ) 离子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9. ( √ ) 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0. ( √ ) 电负性就是分子中原子对成键电子对吸引力相对大小的量度。

21. ( 3 ) 一个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数目通常受单电子数目的限制,单电子相互配对成键后,就不能再同其它原子的单电子配对,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22. ( √ ) 共价键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23. ( 3 )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靠近时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4. ( 3 ) 同一种金属离子所形成的螯合物的稳定性一般比配位数相同的非螯合物要低。

25. ( 3 ) 螯合物的稳定性与形成环的大小及数目有关,一般来说,形成的鳌环愈大,此鳌合物愈稳定。 26. ( √ ) 鳌合物中五、六员环的数目愈多,鳌合物就愈稳定。

27. ( 3 ) 色散力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而取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负性( ),是( )的非金属元素。 A. 小于 大于 最大 最强

15.现代价键理论认为,两个原子相互接近时,只有自旋( )的两个单电子可以相互配对,使核间电子云密度( ),使体系能量( ),形成( )的共价键。B. 相反 增大 降低 稳定

16.下列数据:0.0610有效数字位数是( ),65.78%有效数字位数是( ),

1.52?10?3有效数字位数是( )。C. 3位 4位 3位

第九章至十一章

1.下列三个化合物命名正确的顺序是( )。C

CH3CHCH3CHCH3CH2CH3CH3CH3CHCCH2CH3CH3CH2CHCH2CH3CH2CH2CH3

C. 2,3—二甲基戊烷 3—甲基—2—戊烯 3—乙基己烷

2.

CH3名称为( ), 名称为( )。B

CH3CH3名称为( ),

B. 3—甲基—1—戊炔 3—乙基甲苯 苯乙炔

CH33.

CH2CH3命名为( )。D

D.甲基环戊烷 1,2—二甲基环已烷 反—1—甲基—4—乙基环己烷

4. 下列化合物的命名正确顺序是( )。A

CH2CH3OHCH3CHCH3CH2CHOHCH2CH3O

A.2—乙基苯酚 5—甲基—3—己醇 二苯醚 5.下列醇的沸点有小到大的顺序为( )。A A.甲醇乙醇 正丙醇 正丁醇

6. 烷烃分子中的碳碳( )键可以( )旋转,烯烃分子中的碳碳( )键均( )旋转。B B. 单、任意、双、不能自由

7. 醇按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 )、( )和( )。A. 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 8. 烷烃的通式是( ),烷烃属于();烯烃的通式是(),烯烃属于( )烃。A A.转、大于

10. 炔烃的叁键是由一个( )键和二个( )键构成的,且( )。C.

、相互垂直 、加成反应

11. 醚较易溶于水,是由于醚中的( )原子可与( )形成( )。A. 氧、水、氢键 12、烯烃和炔烃都属于( ),分子中都有( )键,都可以发生( )。B. 不饱和烃、

饱和

不饱和

9.烯烃中存在着( ),造成的原因是由于( )不能( )造成的,顺式异构体的沸点( )反式异构体的沸点。C. 顺反异构、双键、自由旋

13.在烷烃分子中,只与另外一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 )原子;只与另外三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 )原子。烷烃不溶于( ),易溶于( )。A A、伯碳 叔碳 水 有机溶剂

14.当( )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卤化氢分子中带正电荷部分的氢离子总是加到碳碳双键中含氢( )的碳原子上,分子中带负电荷部分总

是加到碳碳双键中含氢( )的碳原子上,此规律简称为( )规则。 B、不对称 较多 较少 马式 15.苯的性质非常( ),通常很难发生( )反应,只能发生( )反应,芳香族化合物都具有( )。 C、稳定 加成 取代 芳香性

OH16.命名为( ),俗称为( )。能与( )反应,生成( )溶于水的苯酚钠。 D

D、苯酚 石炭酸 氢氧化钠 易

17.( )的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 ),( )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沸点( )。C C、醇 较高 醚 较低

O18.HCH的名称是( ),40%的( )水溶液称为( ),是有效的( )。A

A、甲醛 甲醛 福尔马林 消毒剂

19.醇脱水成烯的反应遵循( )规律,即醇脱水时脱去含氢( )的( )碳原子上的氢。即主要产物是双键上连有( )烃基的烯烃。C、查依采夫 较少 β 最多

20. 醛和酮分子中都含有( )结构单元,故醛酮又称为( )化合物。醛的通式为( ),酮的通式为( )。A、羰基羰基 RCHO RCOR’

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

1.下列化合物名称分别为( )。D

CH2CH3NH2CH3NCH2CH2CH3NCH3CH2CH3

D. 苯胺 甲乙丙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CH3CH2CH32.

SNO2称为( )。

N称为( )。

O称为( )。

C. 2—硝基噻吩 4—甲基吡啶 3—乙基呋喃

3.下列羧酸在水中溶解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甲酸 乙酸 戊酸 庚酸

4.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下列全部属于单糖的是( )。D. 葡萄糖 果糖 核糖 5.-COOH称为( ),是( )的官能团。-COOH是由( )和( )组成的。 B、羧基 羧酸 羰基 羟基

COOH6.命名为( ),它可以溶于( )中,生成( ),生成的钠盐常作为( )。A

A、苯甲酸 氢氧化钠 苯甲酸钠 食品防腐剂

7.HOOC-COOH命名为( ),俗称( ),是二元酸中( )最( )的。C、乙二酸 草酸 酸性 强

8.苯胺具有弱( ),几乎( )溶于水,但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 )溶于水的苯胺盐酸盐。苯胺在空气中( )被氧化。D、碱性 不 易 易

9.能被( )成( )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称为( )。果糖属于( )。A、水解 10个 多糖 单糖

10.油脂是( )和( )所形成的酯。在室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 ),在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称为( )。B、甘油 高级脂肪酸 油 脂肪

11.彼此成( )关系,但( )重叠的一对( ),互为( )。 C、镜像 不能 立体异构体 对映体

12.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只由( )种氨基酸组成,其中( )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含有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 )蛋白质。D、二十 八 完全

《基础化学》章节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共10分)

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3.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b、ΔTf、Π 均相同。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1-16. 0.2 mol〃L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等于0.2 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7.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8.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力大的一方渗透。 9. cos(NaCl) = cos(C6H12O6),在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同。

10.一块冰放入0℃的水中,另一块冰放入0℃的盐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每题2分,共30分)

-1-1-11.有下列水溶液:① 0.100 mol〃kg 的C6H12O6、② 0.100 mol〃kg的NaCl、③0.100 mol〃kgNa2SO4。在相 同温度下,蒸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 ②>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E. ①>③>②

2.下列几组用半透膜隔开的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水从右向左渗透的是( ) A. 5%的C6H12O6|半透膜|2%的NaCl

-1-1B. 0.050 mol〃kg的NaCl|半透膜|0.080 mol〃kg的C6H12O6 -1-1C. 0.050 mol〃kg的尿素|半透膜|0.050 mol〃kg的蔗糖 -1-1D. 0.050 mol〃kg的MgSO4|半透膜|0.050 mol〃kg的CaCl2 E. 0.90% 的NaCl|半透膜|2%的NaCl

3.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关的因素为 ( ) A. 溶液的体积 B. 溶液的温度

C. 溶质的本性 D.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质点数 E. 以上都不对

-14. 50g水中溶解0.5g非电解质,101.3kPa时,测得该溶液的凝固点为-0.31℃,水的Kf = 1.86K〃kg〃mol, 则此非电解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60 B. 30 C. 56 D. 28 E. 280

5. 欲较精确地测定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合适的测定方法是 ( ) A. 凝固点降低 B. 沸点升高 C. 渗透压力 D. 蒸气压下降 E. 以上方法都不合适

6. 欲使相同温度的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 )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C. 质量浓度相同 D. 质量分数相同 E. 渗透浓度相同

-1 -1 7. 用理想半透膜将0.02 mol〃L蔗糖溶液和0.02 mol〃LNaCl溶液隔开时,在相同温度下将会发生的现象

是 ( )

A. 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B. Na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C. 水分子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D. 互不渗透

E. 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8. 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中渗透压力最大的是 ( ) -1A. 0.2 mol〃L蔗糖(C12H22O11)溶液 -1B. 50g〃L葡萄糖(Mr=180)溶液 C. 生理盐水

-1D. 0.2 mol〃L乳酸钠(C3H5O3Na)溶液 -1E. 0.01mol〃LCaCl2溶液

9.能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现象的溶液是 ( ) -1 A. 1g〃LNaCl溶液

B. 12.5g〃LNaHCO3溶液 -1 C. 112g〃L乳酸钠(C3H5O3Na)溶液 -1 D. 0.1 mol〃LCaCl2溶液 E. 生理盐水和等体积的水的混合液 10.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的溶液是 ( ) -1-1A. 9 g〃LNaCl溶液 B. 50 g〃L葡萄糖溶液 -1C. 100 g〃L葡萄糖溶液 D. 生理盐水和等体积的水的混合液 -1E. 90g〃LNaCl溶液 11. 配制萘的稀苯溶液,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在凝固点时析出的物质是 ( ) A. 萘 B. 水 C. 苯 D. 萘、苯 E. 组成复杂的未知物质. 12.下列有关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理想的溶剂在凝固点时,系统温度维持不降,直至全部溶剂都变为固相,温度又开始降低 B. 理想的冷却实际操作上做不到,一定会出现过冷现象,即到了凝固点仍为液态 C. 溶液的冷却曲线在理想测定中在凝固点时出现拐点,观察凝固点比较困难 D. 由于过冷使溶液的凝固点观察变得容易,温度降到最低点是凝固点 E. 过冷严重将会造成较大误差,应该加以控制。 13. 选择防冻剂要考虑价格和摩尔质量,现有以下4种物质,选 ( ) A. 四氢呋喃:C4H8O, 45元 / kg B. 丙三醇: C3H9O3,30元 / kg C. 乙二醇: C2H6O2,42元 / kg D. 甲醇: CH4O, 7.2元 / kg E. 萘: C10H8, 20元 / kg -1 14. 将0.542g的HgCl2(Mr = 271.5)溶解在50.0g水中,测出其凝固点为-0.0744℃,Kf = 1.86K〃kg〃mol,1摩尔的HgCl2能解离成的粒子数为 ( ) A. 1 B. 2 C. 3 D. 4 E. 5 0-1 15. 将0.243g磷分子Px [Ar(P)=31.00]溶于100.0g苯(Tf = 5.50℃,Kf=5.10K〃kg〃mol)中,测得其凝固点为

5.40℃,x为 ( )

A. 1 B. 2 C. 3 D. 4 E. 5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本章讨论的依数性适用于 、 的 溶液。 2. 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 、 、 和 。

3. 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和 ; 水的渗透方向为 或 。

4. 将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均为难挥发的非电解质)分别溶于水配成1L溶液,在同一温度下,测得A溶液的渗透压力大于B溶液,则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5. 若将临床上使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是 溶液。 6. 依数性的主要用处在于 ,对于小分子溶质多用 法,对于高分子溶质多用 法。

-1-17. 10.0g〃L的NaHCO3(Mr= 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 mmol〃L,红细胞在此溶液中将发生 。 8. 晶体渗透压力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胶体渗透压力的主要生理功是 。 四、问答题(20分)

1. 何谓Raoult定律?在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凝固点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2. 在临床补液时为什么一般要输等渗溶液? 五、计算题(20分)

1. 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NH4Cl (Mr= 53.48),其规格为20.00mL一支,每支含0.160 0g NH4Cl,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

2. 溶解0.113 0g磷于19.04.0g苯中,苯的凝固点降低0.245℃,求此溶液中的磷分子是由几个磷原子组成的。 -1(苯的Kf = 5.10 K〃kg〃mol,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3. 10.0g某高分子化合物溶于1L水中所配制成的溶液在27℃时的渗透压力为0.432kPa,计算此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学生自测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3 4.3 5.√ 6.3 7.3 8.√ 9.√ 10.3 二、选择题

1.B 2.B 3.D 4.A 5.C 6.E 7.E 8.D 9.C 10.D 11.C 12.D 13.D 14.A 15.D 三、填空题

1.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

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溶液的渗透压力

3.存在半透膜,膜两侧单位体积中溶剂分子数不等,从纯溶剂向溶液,从稀溶液向浓溶液 -1 4.小于 5.等渗

6.测定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⒂凝固点降低、⒃渗透压力 7.238.1,溶血

8.决定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水的转移,调节血容量及维持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的水平衡 四、问答题

o 1.Raoult F M探索溶液蒸气压下降的规律。对于难挥发性的非电解质稀溶液,他得出了如下经验公式:p = pxA o又可表示为Δp = p- p = K bB

oΔp是溶液蒸气压的下降,比例常数K取决于p和溶剂的摩尔质量MA 。这就是Raoult定律。温度一定时,难挥 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B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在水中加入葡萄糖后,凝固点将比纯水低。因为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比水的蒸气压低,在水的凝固点时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小于冰的蒸气压,两者不平衡,只有降低温度,才能使溶液和冰平衡共存。

2. 这里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补液与病人血浆渗透压力相等,才能使体内水分调节正常并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五、计算题 1.c(NH4Cl)?0.160g 0.0200L?53.48g?mol

-1-1?0.1496mol?L?1 cos(NH4Cl)?0.1496mol?L

红细胞行为正常。 2. ?Tf?2?1000mmol?mol-1?299.2mmol?L-1 ?KfbB?Kf?mB?1000 MB?mA Kf?1000?mB5.10K?kg?mol-1?0.1130g?1000g?kg-1 MB???123.5g?mol?1 mA?ΔTf0.245K?19.04g

磷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5 所以,磷分子中含磷原子数为:123.5?3.99?4 30.97 3.?V?nRT?mBRT MB

mBRT10.0g?8.31kPa?L?K-1?mol?1?(273?27)K MB???5.77?104(g?mol?1) ?V0.432kPa?1.00L 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77310。 4 第三章单元自测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共10分)

1. 当难溶电解质的离子积等于其溶度积常数时,该溶液没有沉淀生成,所以此溶液是未饱和的溶液。 2. 当某弱酸稀释时,其解离度增大,溶液的酸也增大。 3. 两种难溶电解质,Ksp越大者,其溶解度也越大。 +4. 任何一元弱酸的[H]都等于Kac。

5.由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关系可知,酸的强度越大,其共轭碱的强度越弱。 ––6. 已知Ka(HAc)大于Ka(HCN),所以CN 是比Ac 强的碱。 7. 同一种物质不能同时起酸和碱的作用。

8.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与离子积的表达式一样,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

+-9. 在HAc溶液中加入NaAc 将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降低;而加入HCl也将产生同离子效应,使[Ac]降低。 10. BaS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在生理盐水中都一样。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每题2分,共30分) 1. 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其溶液的 ( ) A. [H]与[OH ]乘积变大 B. [H]与[OH ]乘积变小 +-+-C. [H]与[OH ]乘积不变 D. [H]等于[OH ] E. 以上说法都不对

+ --2. 在NH3的水解平衡NH3 + H2 中,为使[OH ] 增大,可行的方法是 ( ) A. 加 H2O B. 加NH4C. 加HAc D. 加NaCl E. 加HCl

-7 -3 -1 3. 已知H2A的Ka1 为10,Ka2为10,那么0.1mol〃L[H2A]水溶液的pH为 ( ) A. 13 B. 2 C. 3 D. 4 E. 7

-1 4. c(HA)=0.050 mol〃L的溶液的pH=5.35 ,则HA的Ka等于 ( ) -11-11-6A. 2.0310 B. 4.0310 C. 4.5310 -5-2D. 8.9310 E. 5.0310

-15. 下列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 ,其pH小于7的是 ( ) A. NaAc B. Na2CO3 C. Na3PO4 D. NH4Cl E. Na2S -1-56. 0.1mol〃L HA溶液(Ka= 1.0310)的pH为 ( ) A. 2.0 B. 2.5 C. 3.0 D. 4.0 E. 5.0

-1 -1 7. 0.20mol〃LH3PO4 溶液与0.20mol〃L的Na3PO4溶液等体积混合(H3PO4的 A. 7.21 B. 4.67 C. 2.12 D. 9.77 E. 12.32

-128. 已知Mg(OH)2的Ksp= 5.61310 , Mg(OH)2 的溶解度为 ( ) -4-1-4-1-6-1A. 1.12310 mol〃L B. 1.50310 mol〃L C. 1.20310 mol〃L -4-1-4-1D. 2.05310 mol〃L E. 3.46310 mol〃L

-19. 在0.1mol〃L的NH3〃H2O溶液中,加入一些NH4Cl固体,则 ( ) A. NH3的Kb增大 B. NH3的Kb减少 C. 溶液pH增大 D. 溶液pH减少 E. 不变

-110. 常温下0.1mol〃L HA溶液的pH为3,则NaA溶液的pH为 ( ) A. 3.00 B. 8.00 C. 9.00 D. 10.00 E. 11.00

11. Al(OH)3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常数(Ksp)之间的关系是 ( ) 11/ 21/ 21/ 3A. S=( Ksp) B. S =( Ksp) C. S =( Ksp) 11/ 4D. S= (Ksp)1/ 4 E. S=( K4 sp)2712. 下列物质哪一种物质的溶液的pH与浓度基本无关? ( )

A. NaOH B. Na3PO4 C. NaAc D. NH4CN E. H3PO4

-113. 已知某弱酸HA的浓度c (HA) 为0.1mol〃L, 测得该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力为283.5kPa ,则该物质 的解离度为 ( )

A. 1% B. 5% C. 10% D. 20% E. 30%

14. 某温度时,纯水的pH为6.5,则其pOH应为 ( ) A. 7.5 B. 6.5 C. 7 D. 小于6.5 E. 大于7.5

-10-15. 已知HCN的Ka= 5.0310 ,则CN 的Kb等于 ( ) -5-10-24A. 2.0310 B. 5.0310 C. 5.0310 -6-4D. 2.2310 E. 5.0310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 H2O、NH3、HPO4、OH在水溶液中的碱性,由弱到强排列的顺序是 。

2. 根据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的解离度不是100%的原因是溶液中 。

+ 3. NH3为酸,NH4为碱,它们的组成仅相差 ,因此称为 。

4. 离子积 (IP)和溶度积(Ksp)的区别:前者是 时溶液离子浓度幂之乘积,而后者是 时溶液离子浓度幂之乘积。它是一个 。 5.某难溶电解质M3X2 ,其溶解度S与溶度积常数Ksp的关系为 。

-10-1-6-16. M(OH)2的溶解度S为1.0310 mol〃L, N (OH )2 的溶解度S为1.0310 mol〃L,因此,它们的溶度 积常数Ksp, 大于 ; 而饱和溶液时 pH 大于 。 -12-7.0.1mol〃L H2A 溶液中,[A] 近似 Ka2 。

8.相同浓度相同体积NaOH与H2A(已知其pKa1、pKa2)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为 。 9.pH=4.0的溶液与pH=10.0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 为 。

10. 某一元弱酸的浓度为c时,其解离度为b,如果将它的浓度稀释至c/4,这时其解离度变为 。 四、问答题(20分)

1. 解释Mg(OH)2能溶于NH4Cl溶液中。

+2--8-122.在饱和氢硫酸H2S溶液中H(aq)与S(aq)浓度之比是否2:1?(已知 Ka1=8.91310,Ka2=1.12310) 3.NaH2PO4在水溶液中呈酸性,而Na2HPO4在水溶液中却是呈碱性,为什么? 4.如何应用溶度积常数来比较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度? +-+-

5.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度有什么影响? 6.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越大,其溶解度也越大吗?为什么? 五、计算题(24分) -4-7 -111. 已知某酸H3A的Ka1=10、 Ka2=10、Ka3=10。 -1-2-3-(1)计算0.1 mol〃L H3A 水溶液的pH、[H2A]、[HA]、[A]. -1-1(2)0.20 mol〃L H3A溶液与0.10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为多少? -1-1(3)若0.20 mol〃L H3A 溶液与0.30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又为多少? -1-1(4)若0.20 mol〃L H3A 溶液与0.50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又为多少? 2. MX是难溶强电解质,0℃时在100 g水中只能溶解 0.8195g MX,设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测得饱和MX-1溶液的凝固点为-0.293℃[已知Kf(H2O)=1.86]求:(1)MX的摩尔质量(g〃mol〃L),(2)0℃时,Ksp(MX)为多少?

-1-13.将c (MX3)=0.2mol〃L和c(NaA) 0.2mol〃L等体积混合,(1)混合液有无沉淀?(2)若有沉淀生成,溶 -1液中加入HA的浓度应为多少mol〃L,才能使溶液无M(OH)3沉淀?(忽略加入HA后引起的体积变化;已知Ksp[M(OH) -13-9

3] =1.0310 Ka(HA)=1.0310 )

-4-7 4.已知某二元弱酸H2A的解离常数为Ka1=1.0310 ,Ka2=1.0310 , 试计算下列溶液的pH及渗透压力(温度为 -1-1298K):(1)c (Na2A)= 0.01mol〃L的Na2A溶液;(2)c (NaHA)= 0.05mol〃L的NaHA溶液;(3)上述两种溶液等 体积混合后所得的溶液。

-5-1-39-146.血浆中铁离子的总浓度为5.0310 mol〃L,310K时Ksp(Fe(OH)3)= 2.8310,假定Kw=1.0310,(1)计 3+算使99t离子沉淀的pH。(2)试讨论在pH=7.4时,血浆中铁离子的存在状态。 学生自测答案 一、判断题

1. 3 2. 3 3. 3 4. 3 5. √ 6. √ 7. 3 8. 3 9. 3 10. 3 二、选择题

1.C 2.D 3.D 4.B 5.D 6.C 7.A 8.A 9.C 10.D 11.D 12.D 13.C 14.A 15.A 三、填空题

2--1. H2O、NH3、HPO4、OH 2.形成离子氛

3.一个质子;共轭酸碱对

4. Ksp5. S=5 232?32+;M(OH)2;N (OH )2;M(OH)2 7.等于

8. pH=1(pKa1+pKa2) 29. 7.00 10.2b

四、问答题(略) 五、计算题

-3-7-161. (1)2.5;3.2310;1.0310;3.2310 (2)4.00 (3)7.00 (4)11.00 -1-3 2.(1)104 g〃mol (2)6.2310

-10-13.(1) IP=2.32310>Ksp,有沉淀生成 (2)溶液中加入HA的浓度应为0.01mol〃L,才能使溶液无M(OH)3沉 淀。

4.(1) 10;743.2 kPa (2)5.5; 247.8 kPa (3)7.3; 495.5 kPa -4-1 5.(1) IP=2.5310> Ksp(AgCl) 有沉淀生成。(2) 100 mol〃L

-19-16.(1)3.26 (2) 在pH=7.4时,仅有1.8310 mol〃L铁离子可以存在血浆中,说明血浆中铁离子必定与其他 物质配合,以配离子(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铁蛋白)的形式存在。 第四章单元自测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共10分)

1. 缓冲溶液就是能抵抗外来酸碱影响,保持pH绝对不变的溶液。 2. 缓冲溶液被稀释后,溶液的pH基本不变,故缓冲容量基本不变。 3. 混合溶液一定是缓冲溶液。

4. 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只与缓冲比有关。

5. 缓冲溶液中,其他条件相同时,缓冲对的pKa越接近缓冲溶液的pH时,该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就一定越大。 6. HAc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可以配成缓冲溶液,条件是NaOH比HAc的物质的量适当过量。 -7. 由HB和NaB组成的缓冲溶液,HB和B的平衡浓度近似等于c(HB)和c(NaB)。 8. 因NH4Cl-NH3〃H2O缓冲溶液的pH大于7, 所以不能抵抗少量的强碱。 9. 同一缓冲系的缓冲溶液,总浓度相同时,只有pH=pKa的溶液,缓冲容量最大。

-1-110. 0.1mol〃L的KH2PO和0.05 mol〃L的NaOH以等体积混合,可以配制成缓冲溶液。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每题1分,共22分)

-1-5-11. 0.1 mol〃L NH3〃H2O (Kb=1.8310)40.00mL与0.10 mol〃LHCl20.0mL混合,所得溶液的值为 ( ) A. 1.79 B. 2.25 C. 4.75 D. 6.75 E. 9.25 2. 下列公式中有错误的是 ( )

--A. pH=pKa+lg [B]/[HB] B. pH=pKa-lg[HB]/[B]

C. pH=pKa+lg[n(B)]/[n(HB)] D. pH=pKa-lg[n(B)]/[n(HB)] -E. pH=-lg(Kw/Kb)+lg[B]/[HB]

3. 用H3PO4(pKa1=2.12,pKa2=7.21,pKa3=12.67)和NaOH所配成的pH=7.0的缓冲溶液中,抗酸成分是 ( ) -2-A. H2PO4 B. HPO4 C. H3PO4 + D. H3O E. H2O

4. 与缓冲容量有关的因素是 ( ) A. 外加酸量 B. 总浓度 C. Ka或Kb D. 外加碱量 E. 温度

-15. 0.100 mol〃LHAc加入等体积NaOH溶液配成的缓冲溶液,其最大的缓冲容量[单位是mol/(L〃pH)]是 ( )

A. 0.576 B. 0.230.576 C. 0.130.576 D. 0.0530.576 E. 0.576/2

6. 欲配制pH=9.0的缓冲溶液,最好选用下列缓冲系中的 ( ) A. 邻苯二甲酸(pKa1=2.89;pKa2=5.51)

B. 甲胺盐酸盐(pKa=10.63) C. 甲酸(pKa=3.75) D. 氨水(pKb=4.75) E. 硼酸 (pKa=9.14) 7. 影响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 缓冲溶液的pH值和缓冲比 B. 弱酸的pKa和缓冲比

C. 弱酸的pKa和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D. 弱酸的pKa和其共轭碱的pKb E.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

8. 下列各组中两溶液的pH相等的是 ( )

-1A. 0.500 mol〃LNaH2PO4与该溶液稀释一倍后所得溶液。

-1-1B. c(HAc)=0.100 mol〃L的溶液与c(1/2 H2SO4)=0.100 mol〃L的溶液。 -1-1C. 0.100 mol〃L NaH2PO4溶液与0.100 mol〃L Na2HPO4溶液 -1D. pH=4.0的缓冲溶液与0.001mol〃L HCl -1-1E. 0.2 mol〃LNH3和0.15 mol〃LHCl

9. 下列各组分等体积混合的溶液,无缓冲作用的是 ( ) -1A. 0.2 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和等体积的水 -1-1B. 0.2 mol〃L HCl和0.2 mol〃L NH3〃H2O -1-1C. 0.2 mol〃L KH2PO4和0.2 mol〃L Na2HPO4 -1-1D. 0.01 mol〃L NaOH和0.2 mol〃L HAc

-1-1E. 0.01 mol〃L CH3CHOHCOOH 和0.01 mol〃L CH3CHOHCOONa 10. 下列各组溶液中,能以一定体积比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 ) -1A. 浓度均为0.1 mol〃L的NaAc溶液和HAc溶液 -1B. 浓度均为0.1 mol〃L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 -1C. 浓度均为0.1 mol〃L的NaOH溶液和NH3溶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5j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