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更新时间:2023-10-11 16: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实验中学 张珍珊

什么是阅读习惯?所谓的阅读习惯是在良好阅读实践中养成的,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包括有目的的进行阅读的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边阅读边圈点;批、划的习惯……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阅读习惯则是孩子一生学习极为重要的习惯之一。那么如何正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 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闻一多先生的最大兴趣就是看书,而且一看就会“醉”。听说就在他结婚的那天,家里非常热闹,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可是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却找不到新郎。最后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书看得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正是这位新月派代表诗人的“醉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沁园春·雪》时推荐《毛泽东诗词》,教《皇帝的新装》时推荐《安徒

1

生童话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和“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我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先生的名言。包括以下两个含义:一是阅读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勾点圈画;二是经常写读书笔记。

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也是咀嚼品种、加深理解的过程。教师要通过严格的要求,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批注。

经常写读书笔记是贮存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与写作素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我一般以如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1)摘录词语、佳句、成语、谚语和古诗词;(2)摘录文章的中心;(3)摘录有关资料;(4)写心得体会;(5)写对读物的意见或建议等。

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需要掌握有效、适用的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向中学生传授简单、通用的阅读法。如:

2

1、快速浏览。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有效提问。根据浏览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问题,使阅读文章的目标具体明确。提问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去设计。内容方面包括作者的情况、写作的背景与动机、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及社会意义;形式方面包括体裁形式 、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写作手法等。

3、精读课文。认真阅读文章之后,进行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录,列提纲,做笔记,绘制图、反复研读等。这样能使我们有效地掌握读书的重点和要求,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

4、指导背诵。针对要求背诵的课文,不一定需要学生都是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力求记得准确、迅速,也可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默写提纲,记住要点。

5、课后复习。可以遵循记忆与思维的规律,进行系统整理提纲和记笔记,重温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必要的练习,能使阅读获得较好的效果。

鲁迅先生一生勤读不辍。他认为读书要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所谓“心到”是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口到”指开卷诵读,读出声音;“眼到”指细心浏览,目光敏锐;“手到”指凭藉笔墨,勤做笔记;“脑到”指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正是他正确掌握并运用了读书的

3

“五到”,最终成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所有说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不但能帮助我们迅速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经常设置疑点。有疑之处应析疑,无疑之处当质疑,这样才能启发学生思维;二要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时要善于思考;三要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经常鼓励那些勤动脑、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质疑析疑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工具书要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语,都可通过查字典、词典来解决。课堂上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常使用工具书,使之逐渐成为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们必须以细微处入手,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叶圣陶先生在《论习惯》的两篇文章中指出,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

4

以说,要正确对待阅读的两面性,让学生明白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

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领悟做人的道理。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这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但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冰心老人说得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也要善于选择,选择一些好书来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激发我们的内在才智。

六、持之以恒的阅读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哈利·杜鲁门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是读书人。”他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且在创业中一次次失败,但仍不气馁。尽管年过50的他才担任政府职务,但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阅读,广泛地阅读使他拥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带领美国人民顺利地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快速进入战后繁荣,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可以演

5

变成习惯性的创新。而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要坚持不懈,做到持之以恒,终身受用。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i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