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发言稿

更新时间:2023-10-02 09: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受闫校长的委托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我自感有些心虚。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我来说亦是如此。所以说,我觉得恐怕和大家交流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能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

说一说我自己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缘,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一直都是咱们学校的一个专职的小学语文教师,04年那年偶然客串了一下的当时的劳动课教学,在学校领导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参加了04年的全县劳动优质课评选,这算是第一次涉足劳动学科,后来课的效果不错,被推到市里去参加评选,在县市教研员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又参加了省优质课评选并获得了二等奖。也许正是这次讲课激励了我,从此我喜欢上了劳动课,虽然天生比较笨拙,但后来我还是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开设了手工制作选修课,并且学生和我都玩的不亦乐乎。再后来,又先后参加了市教学能手评选,教坛新星评选等活动,便由此与综合实践活动结缘。但后来,我发现,我热衷的劳动学科在课表里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而且没有相应的教材。于是我就自己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去解读,发现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很有意思,如果真正开展起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去开展,如何去实施,我想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是一个盲点,面对这份新生事物,大家都有些茫然。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实施有几年的时间了,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仍然是停留在观望和迷茫的阶段。08年5月份,我有幸被教研室派往泰安参加了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讨会议,在会议上见到了省教育厅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秀玲老师,以及以前主管劳动学科的党好政老师,还有省教育厅邀请到的国家基础教育司课程发展处沈白榆处长。诸位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性质、范围及开展形式做了相应的指导。会上还观摩到了几节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把眼界放开去,才知道有些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今天我就和大家通过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文件开始,把我的认识和大家一起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课程结构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此,我们特别提出来加以强调。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

《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由此看来,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五、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

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以上几个方面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的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各地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为了方便教师操作,一般来讲,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内容。 一、服务社区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三、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四、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

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五、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通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起开设。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过去,小学的劳动课、初中的劳动技术课是独立设置的一门课程。新课程计划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这是课程形态上的重大变化。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具有内在的综合特征。它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语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伦理、审美、环保等方面的教育视野。

(二)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重组。《指南》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结构上确立了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有一定独立性又有一定渗透性的内容结构。

(三)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指南》首次将简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说明书的阅读、简单的技术作品评价,正式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内容,农业技术的学习内容也从传统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技术试验、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调研与营销等方面扩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内容在范围上的拓展,必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

习方式,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会实践学习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切实转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以研究为主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二是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参观、考察、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三是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方法和过程,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具体有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以及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实践,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阶段。各个阶段应有相对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等。准备阶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规划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提供充分的准备。

活动实施阶段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活动全过程中得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交流。要突出对活动的过程、活动结果、活动的体会、活动的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交流与反思。在总结与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个性。

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和活动总结与交流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要引导学生根据活动过程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展开实践过程。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发展进行整体评价。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上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可采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形式,关注学生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档案提供的评价依据。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中强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也要注意简便易行,避免繁琐。要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表现作为毕业的要求,

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要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

(二)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等方面,鼓励全体老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课程的选材:环保教育、民间游戏研究(七巧板)、生活饮食研究与健康、低碳生活、手工制作(剪纸、绢花、十字绣、中国结)生活服务(交通工具的变迁、交通安全、卡的用途、邮寄信件)、自然现象(风、太阳、)、生活技能、安全意识,人体科学(指纹的研究)、结合当地特有资源开展的考察研究(家乡风俗、家乡特产、家乡文化)某种事物的发展变迁。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比较擅长的方面来选取不同的课型。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怎么上的问题,一般有这样几种课型,汇报课型、研究课型、操作课型

汇报课型一般是课上或课前确定好话题,做好小组分工,学生分头搜集资料,然后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汇报,从汇报整理的材料中形成师生共同的情感认识。

研究课型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从不同的方面对事物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究。拿一节课来做个例子,比如对陀螺的研究,在学生都会玩陀螺的基础上,怎样才能使陀螺转的快一些呢?可以分不同的小组进行研究,一个小组研究不同大小的陀螺,另一个小组研究抽陀螺的鞭子,还有的小组研究抽陀螺的地面等等,通过研究来得出结论,获得使陀螺转的比较快的因素。

操作课型,一般是教会学生某种技能的课程,操作性比较强。一般是先出示教具,学生产生兴趣后研究制作过程,结合学生的研究和教师的示范操作学会技能,然后学生分组或独立操作,最终在实践中学会某种技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t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