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相遇追击难题

“高中物理相遇追击难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物理相遇追击难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相遇追击难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击问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相遇和追及问题分析

1.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实质: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1)时间关系:tA?tB?t0(2)位移关系:sA?sB?s0(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3.两种典型追及问题

(1)速度大者(匀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

①当v1=v2时,A末追上B,则A、B永不相遇,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②当v1=v2时,A恰好追上B,则A、B相遇一次,也是避免相撞刚好追上的临界条件;③当v1>v2时,A已追上B,则A、B相遇两次,且之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间有最大距离。

(2)同地出发,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追速度大者(匀速)

①当 v1=v2 时,A、B距离最大;②当两者位移相等时,有 v1=2v2且A追上B。A追上B所用的时间等于它们之间达到最大距离时间的两倍。

4.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临界状态,确定它们位移、时间、速度三大关系。 1)基本公式法—根据运动学公式,把时间关系渗透到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中列式求解2)图像法—正

高中物理追击和相遇专题训练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追击和相遇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及相遇问题 【自主学习】

1.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tA tB t0

(2)位移关系:xA xB x0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3. 相遇和追击问题剖析: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填最大或最小)。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

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甲 v乙。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

高中物理难题集锦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物理难题:三维设计A

1,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3所示。过o点做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到a和b时所受拉力的大小关系为_____ 。

2, 飞机在水平地面上空的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每隔相等时间投放一个物体.如果以第一个物体a的落地点为坐标原点、飞机飞行方向为横坐标的正方向,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是第5个物体e离开飞机时,抛出的5个物体(a、b、c、d、e)在空间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

A.

3, 滑块以速率

,且则( )

B. C. D.

靠惯性沿固定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当它回到出发点时速率为,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

A. 上升时机械能减小,下降时

多次相遇追击问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多次相遇问题分析

两人一次相遇问题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若干公里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甲又经1小时到达B地,乙又经4小时到达A地,甲走完全程用了几小时? 【江苏A2006】 A. 2 B. 3 C. 4 D. 6

┃------------------┊----------┃ A C B

楚香凝解析:设相遇时间为T,在AC段甲乙的时间比=T:4,所以甲乙速度比=4:T;在CB段甲乙的时间比=1:T,所以甲乙的速度比=T:1;可得4:T=T:1,解得T=2;所以甲走完全程需要的时间=2+1=3小时,选B

例2:甲、乙两位运动员分别从M、N两地均速骑车相向而行,两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18千米,甲继续向N地前进,从相遇时到N地用了4.5小时。乙继续向M地前进,从相遇到M地用了8小时。问M、N两地距离多少千米? A.124 B.125 C.126 D.127

┃------------------┊----------┃ M

追击和相遇题型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追及和相遇问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速度相等常是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四种情形:

⑴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最大距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甲=V乙。

⑵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能否追上的问题。判断方法是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根据位移关系判断能否追上,如果此时追不上,则最终不会追上。

⑶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情形同⑵。

⑷匀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减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但要注意是在运动过程追上还是在减速的物体已经停止时追上。

分析追赶(或不相碰)问题时,一定要分析速度关系及位移关系。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上述1。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题1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来,从后面赶过汽车, 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

2.8追击和相遇问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精品

追击和相遇问题

第1/4页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及相遇问题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一段时间内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 v =乙甲。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并会有两次相遇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已时,情形跟⑵类似。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难题集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难题集

Collect by LX 2014.04.11

1.(2015?青浦区一模)如图甲所示,MN、PQ为间距L=0.5m足够长的平行导轨,NQ⊥MN,导轨的电阻均不计.导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7°,NQ间连接有一个R=4Ω的电阻.有一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且方向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0=1T.将一根质量为m=0.05kg的金属棒ab紧靠NQ放置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现由静止释放金属棒,当金属棒滑行至cd处时达到稳定速度,已知在此过程中通过金属棒截面的电量q=0.2C,且金属棒的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金属棒沿导轨向下运动过程中始终与NQ平行.(取g=10m/s,sin37°=0.6,cos37°=0.8).求: (1)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cd离NQ的距离s

(3)金属棒滑行至cd处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4)若将金属棒滑行至cd处的时刻记作t=0,从此时刻起,让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为使金属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则磁感应强度B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写出B与t的关系式).

2

2.(2015?潍坊校级模拟)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

追击和相遇题型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追及和相遇问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速度相等常是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四种情形:

⑴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最大距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甲=V乙。

⑵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能否追上的问题。判断方法是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根据位移关系判断能否追上,如果此时追不上,则最终不会追上。

⑶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情形同⑵。

⑷匀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减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但要注意是在运动过程追上还是在减速的物体已经停止时追上。

分析追赶(或不相碰)问题时,一定要分析速度关系及位移关系。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上述1。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题1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来,从后面赶过汽车, 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

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难题组卷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2017年05月06日牛顿运动定律难题组卷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 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

2.如图所示,AB为光滑竖直杆,ACB为构成直角的光滑L形直轨道,C处有一小圆弧连接可使小球顺利转弯(即通过转弯处不损失机械能).套在AB杆上的小球自A点静止释放,分别沿AB轨道和ACB轨道运动,如果沿ACB轨道运动的时间是沿AB轨道运动时间的1.5倍,则BA与CA的夹角为( )

A.30° B.45° C.53° D.60°

3.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

六数学相遇、追击、过桥问题习题练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指的是什么?怎样解答这类问题?

行路方面的相遇问题,基本特征是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基本关系如下: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甲乙速度的和-已知速度=另一个速度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相遇时间-甲速=乙速

追及问题主基本关系如下:

追及所需时间=前后相隔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有关同向追及问题,在行路方面有这种情况,相应地,在生产上也有这种情况。 例题:

1、 张、李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张每小时行5千米,李每小时

行4千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当张走到B地,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李走到A地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二人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时走了4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 甲、乙两个学生从学校到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