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2011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2:牛顿第二定律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a与F的关系,a与m的关系

知识简析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 2.表达式:F=ma 或 a?F合m 用动量表述:F合??P t揭示了:① 力与a的因果关系,力是产生a的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② 力与a的定量关系 ....

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

(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

时,如果F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是系统的合质量.

(3)F=ma中的 F与a有瞬时对应关系, F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 (4)F=ma中的 F与a有矢量对应关系, 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

(5)F=ma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 (6)F=ma中,F的单位是牛顿,m的单位是kg,a的单位是米/秒2. (7)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

4. 理解时应应掌握以下几个特性。

(1) 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教案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 授课课时:2课时 授课教师:XXX

授课时间:2013学年第二学期

二O一三 年五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上一节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基础上进行的。上一节学生通过反复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已经能够意识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存在的物理关系。较之以往的教材顺序安排,学生自己动手获得的实验规律则更有说服力。这一点是本节开展最有效果的着力点。

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试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了两部分内容,目的在于加强试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的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本节内容是在上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教科书突出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它们也是学习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整合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使得本节成为考试的热点和必考内容。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并且,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后继“动能”和“动量”等复杂

牛顿第二定律PPT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4.3《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课件(粤教版必修1)

作业评讲

《同步训练》p36-7.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⑴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

⑵物体在和外力作用下作加速直线运动,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解答: ⑴在物体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但是速度则不一定大.

解答: ⑵在物体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合外力逐渐减小,则加速度逐渐减小.但是速度则不一定减小.

作业评讲2

《同步训练》p36-8.一个物体在两个彼此平衡的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其中一个力逐渐减小到零,而保持另一个力不变,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如何变化?如果再将这个力恢复,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又如何变化?

解答:物体受到两个平衡力作用时,等效为不受力.其中一个力逐渐减小,则相当于合力逐渐增大.因此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再将原来变化的力恢复时,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也为零.此时速度不变.

复习与回顾

牛顿第一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物体所受合外力f、物体质量m

怎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呢?

研究对象小车的加速度a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s=at2/2 ,t相同时,通过比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主要目标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一般表达的含义

2.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5. 掌握课程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 →发现问题→形成→建立→检验→评价发展

(二)同时目标

1.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修正错误的健康心理、具有团队精神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 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四、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预习课本,找出力、加速度、质量到底有没有具体的数量关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

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五、 课时安排: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一)

一、教学内容

力产生瞬时效果,一是形变,一是产生运动状态的改变,即产生加速度。必修本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已经定性地介绍了力的形变效果,并定量地给出了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本节\牛顿第二定律\则是定量地研究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由于高中力学部分是由牛顿定律为基础所构建的体系,在牛顿三定律中,牛顿第二定律为核心内容。教材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使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启下,通过实例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本节通过实验定量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教材中使用了三个变量,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即先保持一个量不变去研究另两个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保持另外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两个量间的变化关系。然后把前面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以后的知识如电容、电阻等内容都会用到此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材料。

教材在用实验研究a、F、m三者变化关系时,为简化研究,首先只研究受单个力作用的情况,然后运用了前面力的合成的知识来解决受多个力的情况,并把初中及高中前面所学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归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力的合成的等效性的理解,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题型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1、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表示出来,该关系图象应选用( ) A.a-m图象 B.m-a图象 C.a-1/m 图象 D.1/m-a 图象 2、在本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沙 B、实验中无需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沙和小桶的质量

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

3、在“探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有位同学按照图3-3-6的装置(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做五次实验.他在做第一次实验时,钩码总质量为m,小车质量M=30m,

以后每次增加一个钩码,这五次实验中,若用钩码的总重力表示绳子的拉力F,则第_____ 次实验的误差较大;按这五组数据画出的a-F图像是图3-3-7中的______图;该图象存在截距的原因是______;图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______。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题型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1、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表示出来,该关系图象应选用( ) A.a-m图象 B.m-a图象 C.a-1/m 图象 D.1/m-a 图象 2、在本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沙 B、实验中无需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沙和小桶的质量

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

3、在“探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有位同学按照图3-3-6的装置(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做五次实验.他在做第一次实验时,钩码总质量为m,小车质量M=30m,

以后每次增加一个钩码,这五次实验中,若用钩码的总重力表示绳子的拉力F,则第_____ 次实验的误差较大;按这五组数据画出的a-F图像是图3-3-7中的______图;该图象存在截距的原因是______;图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______。

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法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1 如图,底座A上装有一根直立竖杆,其总质量为M,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环B,它与杆有摩擦。当环从底座以初速向上飞起时(底座保持静止),环的加速度为a,求环在升起的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分别是多大

v

B A

2如图所示,木块A、B质量分别为m、M,用一轻绳连接,

F A B 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加速运动,求A、B间轻绳的

张力T。

3如图所示,五个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

F 1 2 3 4 5 上,它们的质量相同,与地面的摩擦不计。当用

力F推第一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第2块对第3块的推力为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物体M、m紧靠着置于摩擦系数为μ的斜面上,

m F 斜面的倾角为θ,现施加一水平力F作用于M,M、m共同向上M 作加速运动,求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θ

5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

面上,如图2—1所示,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作用,且F1>F2 , 则物体1施于物体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

A.F1

B.F2 C.

F?FF1?F2 D.12 227.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 已知人的质量为7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2010年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

牛顿第二定律

人教版高一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题 目: 牛顿第二定律 学 校: 济南大学 参赛学生: 陈 琳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济南大学 陈琳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1)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通过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前面内容; (2)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3)牛顿第二定律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2.学生分析

知识方面:

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 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方面:

学生通过对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对探究实验有较浓厚兴趣 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要注重如何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2)初步掌握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文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组 张灵芝

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数学公式;理解公式中 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 义的。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 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 重要方法。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探究方法:

回 顾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a

a

F

1 m

a

F

a

1 m

实验归纳: 实验归纳:

m一定: a ∝ F

1 F一定:a ∝ m

F a∝ m

导出: 导出:F∝ ma 写成等式 : F=kma

一、牛顿第二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 跟物体 的质量成反比, 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 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数学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