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极限 第二课时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数学教案 (选修Ⅱ)第2章极限(第6课时)

第 1页(共5页) 课 题:2.3函数的极限(二)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并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

2.已知函数的左、右极限,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右极限.

3.理解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与左右极限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

教学难点:对“0x x ≠时,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的概念”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当x 趋向于∞即x →∞时函数f (x )的极限.当x 趋向于∞时,函数f (x )的值就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我们可以把∞看成数轴上的一个特殊的点.那么如果对于数轴上的一般的点x 0,当x 趋向于x 0时,函数f (x )的值是否会趋近于某个常数a 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n a a -无限趋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或者说a 是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lim n n a a →∞

=,读作“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n a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时提升作业(十五) 2.3.3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新教材适用·高中必修数学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在圆柱的一个底面上任取一点(该点不在底面圆周上),过该点作另一个底面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与圆柱的母线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相交或平行 【解析】选B.由于这条垂线与圆柱的母线都垂直于底面,所以它们平行. 2.(2015·枣庄高一检测)△ABC所在的平面为α,直线l⊥AB,l⊥AC,直线m⊥BC, m⊥AC,则直线l,m的位置关系是 ( )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不确定

【解析】选B.因为直线l⊥AB,l⊥AC,AB∩AC=A,所以l⊥α,同理直线m⊥α.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l∥m.

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为A1C1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 ( ) A.AC B.BD C.A1D D.A1A

【解析】选B.如图所示,连接AC,BD,因为BD⊥AC,A1C1∥AC,所以BD⊥A1C1,因为BD⊥A1A,所以BD⊥平面ACC1A1,因为CE?平面ACC1A1,所以BD⊥CE.

4.PA垂直于以A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3.4.1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函数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

第课时函数的零点

课时目标.能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和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以及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掌握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和相应的++=(≠)的根的关系

函数图象

判别式Δ>Δ=Δ<

与轴交

点个数

方程的根无解

.函数的零点

一般地,我们把使函数=()的值为的实数称为函数=()的.

.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也就是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

.方程()=有实数根

?函数=()的图象与轴有

?函数=()有.

函数零点的存在性的判断方法

若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一条不间断的曲线,且()·()<,则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

一、填空题

.二次函数=++中,·<,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

.若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若()()>,不存在实数∈(,)使得()=;

②若()()<,存在且只存在一个实数∈(,)使得()=;

③若()()>,有可能存在实数∈(,)使得()=;

④若()()<,有可能不存在实数∈(,)使得()=.

.若函数()=+(≠)有一个零点为,那么函数()=-的零点是.

.已知函数=()是偶函数,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个函数的零点至少有个.

.函数()=零点的个数为.

.已知函数=+++的

高中数学必修四课时作业2:§1.5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二)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数学必修四课时作业

1 1.5 函数y =Asin(ωx+φ)的图象(二

)

一、基础达标

1.已知简谐运动f (x )=2sin ? ????π3x +

φ(|φ

|<π2)的图象经过点(0,1),则该简谐运动的最小正周期T 和初相φ分别为

( )

A .T =6,φ=π6

B .T =6,φ=π3

C .T =6π,φ=π6

D .T =6π,φ=π3

[答案] A

[解析] T =2πω=2ππ3

=6,代入(0,1)点得sin φ=12.

∵-π2<φ<π2,∴φ=π6

. 2.已知a 是实数,则函数f (x )=1+a sin ax 的图象不可能是

( )

[答案] D

[解析] 当a =0时f (x )=1,C 符合,

高中数学必修四课时作业

2 当0<|a |<1时T >2π,且最小值为正数,A 符合,

当|a |>1时T <2π,B 符合.

排除A 、B 、C ,故选D.

3.y =f (x )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其图象的一部分如

图所示,则y =f (x )的[解析]式为

( )

A .y =3sin(x +1)

B .y =-3sin(x +1)

C .y =3sin(x -1)

D .y =-3sin(x -1)

[答案] D

[解析] A =3,ω=2πT =1,由ω×1+φ=π,

∴φ=π-1,

∴f (x )=3sin[x +(π-1)]=-3sin(x -1).

4.下列函数中,图象的一部分如下图所

对数与对数运算习题(有答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2.2.1 第二课时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对数与对数运算习题(有答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2.2.1 第二课时精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配套随堂联系或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2 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二课时 对数运算

测试题

知识点: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1、log35-log345=( ) A.1 B.-1 C.2

D.-2

2、若lgx=lga+2lgb-3lgc,则x=( ) A.a+2b-3c B.ab2c3 C. 2ab3c

D.ab2-c3

3、当a>0,a≠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M=N,则logaM=logaN; ②若logaM=logaN,则M=N; ③若logaM2=logaN2,则M=N; ④若M=N,则log22aM=logaN. A.①与② B.②与④ C.②

D.①②③④

4、lg(100x)比lgx100

( )

A.200 B.104 C.4

D.110

4 5、已知|lga|=lgb(a>0,b>0),那么( ) A.a=b B.a=b或ab=1 C.a=±b

D.ab=1

6、已知3a 2,那么log38 2log36用a表示是(

高中数学新同步北师大版必修1课时作业21 函数与方程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一) 函数与方程

(建议用时:60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一、选择题

1.函数f(x)=2x+3x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A.(-2,-1)B.(-1,0)

C.(0,1) D.(1,2)

B[因为函数f(x)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又f(-1)=2-1-3<0,f(0)=1>0,所以f(-1)·f(0)<0,故函数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1,0).故选B.]

2.函数f(x)=(x-1)ln x

x-3

的零点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B[由f(x)=(x-1)ln x

x-3

=0得x=1,

∴f(x)=(x-1)ln x

x-3

只有一个零点.]

3.若函数f(x)=x2+2x+a没有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1

C.a≤1 D.a≥1

B[由题意知,Δ=4-4a<0,∴a>1.]

4.函数f(x)=log3x+x-3零点所在大致区间是()

A.(1,2) B.(2,3)

C.(3,4) D.(4,5)

B[∵f(x)=log3x+x-3,

∴f(1)=log31+1-3=-2<0,

f(2)=log32+2-3=log32-1<0,

f(3)=log33+3-3=1>0,

f(4)=log34+4-3=log34+1>0,

f(5)=log35+5-3=l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2章-平面向量2.2.2课时作业(含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精品资料 2.2.2 向量的减法

课时目标

1.理解向量减法的法则及其几何意义.2.能运用法则及其几何意义,正确作出两个向量的差.

向量的减法

(1)定义:若b+x=a,则向量x叫做a与b的差,记为a-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

(2)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OA=a,OB=b,则向量a-b=________.如图所示.

(3)几何意义:如果把两个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则这两个向量的差是以减向量的终点为

→→

__________,被减向量的终点为__________的向量.例如:OA-OB=__________.

一、填空题

→→→

1.若OA=a,OB=b,则AB=________.

2.若a与b反向,且|a|=|b|=1,则|a-b|=________.

→→→→

3.化简(AB-CD)-(AC-BD)的结果是________. 4.

→→→→→

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C与BD交于O点,则BA-BC-OA+OD+DA=________.

5.如图所示,已知O到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为a

,b,c,则OD=____________(用a,b,c表示).

→→→

6.在菱形ABCD中,∠DA

2015学年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作业15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一、选择题

图3-1-2

1.如图3-1-2,直线l的倾斜角为()

A.45°B.135°

C.0°D.不存在

【解析】由图可知,直线l的倾斜角为45°+90°=135°.

【答案】 B

2.若A、B两点的横坐标相等,则直线AB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 A.45°,1 B.135°,-1

C.90°,不存在D.180°,不存在

【解析】由于A、B两点的横坐标相等,所以直线与x轴垂直,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故选C.

【答案】 C

3.(2013·周口高一检测)过点M(-3,2)、N(-2,3)的直线的斜率是

() A.1 B.-1

C.2 D.

3 2

【解析】过点M、N的直线的斜率k=3-2

-2+3

=-1.

【答案】 B

4.若图3-1-3中的直线l1,l2,l3

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有()

图3-1-3

A.k1

C.k1

【解析】设直线l1,l2,l3的倾斜角分别为α1,α2,α3,由图可知α3<α2<90°<α1,故相应斜率的关系为k1<0

【答案】 C

5.下列各组中的三点共线的是()

A.(1,4),(-1,2),(3,5)

B.(-2,-5),(7,6),(-5,3)

C.(1,0),(0,-1

3),(7,2)

D.(0,0),(2,4),(-1,3)

【解析】对于A,∵

4-2

1-(-1)

5-

2017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时作业含答案20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课时作业(二十)

1111

1.数列2·…,,…的前n项和为( ) 5,5·8,8·11,?3n-1?·?3n+2?nA. 3n+23nC. 6n+4答案 B

1111

2.数列12,24,38,416,…的前n项和为( ) 12111A.2(n+n+2)-2n B.2n(n+1)+1-n-1

21111C.2(n2-n+2)-2n D.2n(n+1)+2(1-2n) 答案 A

3.若一个数列{an}满足an+an+1=H(H为常数,n∈N*),则称数列{an}为等和数列,H为公和,Sn是其前n项的和,已知等和数列{an}中,a1=1,H=-3,则S2 011等于( )

A.-3 016 C.-3 014 答案 C

4.数列1,(1+2),(1+2+22),…,(1+2+22+…+2n-1),…的前n项之和为( )

A.2n-1 C.2n+1-n 答案 D

解析 记an=1+2+22+…+2n-1=2n-1,

B.n·2n-n D.2n+1-n-2 B.-3 015 D.-3 013 nB. 6n+4n+1D. n+2

2·?2n-1?∴Sn=-n=2n+1-2-n.

2-1

5.数列{an}、{bn}

高中数学必修二与四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0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数学必修二与四的知识点总结 全面清晰

数学 必修2
1. 立体几何初步
  (约18课时)
  (1)空间几何体
  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