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脑间脑

更新时间:2023-10-25 06: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小 脑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小脑的位置、分部;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2.小脑分叶、功能分区及其功能。 二、熟悉

1.小脑的外形结构。 2.小脑核的位置、组成。 三、了解

1.小脑的内部结构和纤维联系。

2.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的解剖学基础。

(一)小脑的位置、分部和外形结构 位置:小脑cerebellum位于颅后窝。

分部:分为中间狭窄的小脑蚓vermis和两侧膨大的小脑半球cerebellar hemisphere,小脑半球又可分为较小的中间部和较大的外侧部。 外形结构:包括小脑沟、小脑叶片、原裂primary fissure、后外侧裂posterolateral fissure、小脑前切迹、小脑后切迹、绒球、蚓垂、蚓锥体、小结和小脑扁桃体等结构。

小脑扁桃体tonsile of cerebellum:①位置:在小脑半球下面前内侧的突出部,靠近枕骨大孔;②临床意义: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危及生命。

(二)小脑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cerebellar cortex 为小脑的浅表灰质。 2.小脑髓体 medullary center 为小脑内部的白质。

3.小脑核cerebellar nuclei 为包埋于髓体的灰质核团,包括顶核fastigial nucleus、球状核globose nucleus、栓状核emboliform nucleus和齿状核dentate nucleus 4对,其中球状核和栓状核合称中间核interposed nuclei。

(三)小脑的分叶

1.形态学分叶 小脑以原裂和后外侧裂将小脑分为三叶:①小脑前叶anterior lobe,在原裂以前的部分;②小脑后叶posterior lobe,在原裂和后外侧裂之间;③绒球小结叶flocculonodular lobe,由绒球、小结和绒球脚构成,以后外侧裂与小脑后叶分隔。

小脑体corpus of cerebellum:即小脑前叶、后叶的合称,分为蚓部、半球中间部、半球外侧部三个纵区(解剖分区)。

2.机能分区 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脊髓小脑(旧小脑)、大脑小脑(新小脑)。

(1)根据传入联系的来源,将小脑皮质及其相关的小脑核分为三个机能区:①前庭小脑vestibulocerebellum,由绒球小结叶和前庭神经核构成,与庭神经核及前庭神经联系;②脊髓小脑spinocerebellum,由小脑蚓、小脑半球中间部、顶核和中间核构成,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信息;;③大脑小脑cerebrocerebullum(又称新小脑neocerebullum),由小脑半球外侧部和齿状核构成,接受大脑皮质经由脑桥核转达的信息。

(2)根据小脑的种系发生,将小脑分为:①原小脑archicerebellum,即绒球小结叶,进化上出现最早;②旧小脑paleocerebellum,由小脑蚓、小脑半球中间部组成,③新小脑neocerebullum,即小脑半球外侧部,进化上出现最晚。

(四)小脑的三对脚

1.小脑下脚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绳状体) 由橄榄小脑纤维、前庭小脑纤维、

前庭神经纤维、楔小脑束、脊髓小脑后束等组成,连于延髓、脊髓。

2.小脑中脚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脑桥臂) 主要由脑桥小脑纤维组成,连于脑桥。

3.小脑上脚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结合臂) 主要由小脑齿状该发出的纤维组成,此外脊髓小脑前束亦经小脑上脚入小脑,连于中脑。

(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前庭小脑

纤维联系:同侧前庭神经纤维和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纤维→绒球小结叶皮质→传出纤维→同侧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脊髓前角、运动眼球外肌神经核→传出纤维→躯干肌、眼球外肌。

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脊髓小脑

纤维联系:脊髓小脑前、后束→小脑上脚、小脑下脚→小脑蚓部皮质、小脑半球中间部皮质→纤维→顶核、中间核→纤维→前庭神经核、脑干网状结构、红核→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脊神经及其分支→躯干肌、四肢肌。

功能:调节肌张力。 3.大脑小脑

纤维联系:脑桥小脑纤维→小脑中脚→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纤维→齿状核→传出纤维→小脑上脚→小脑上脚交叉→背侧丘脑腹前核和腹外侧核→纤维→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纤维→皮质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脊神经及其分支→四肢肌。

功能:控制骨骼肌的随意、精细运动。 (五)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1.小脑损伤的典型表现 主要为①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②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③典型体征,包括共济失调(运动时,在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

2.原小脑综合征(见教材P336):平衡失调、眼球震颤。 3.新小脑综合征(见教材P337):肌张力低下、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小脑扁桃体 2.小脑核 3.小脑体 二、问答题

l.小脑的位于何处?如何分部?

2.小脑分成几叶?几个功能区?各有何功能?

3.小脑通过什么结构与脑干各部相连?它们主要由何纤维或纤维束组成?

三、间 脑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其外形结构。

2.背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的位置、纤维联系与功能。 3.后丘脑位置、分部、纤维联系与功能。 二、熟悉

1.背侧丘脑核团功能分群。 2.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三、了解

1.下丘脑分区;下丘脑纤维联系概况;垂体的功能。

(一)间脑的位置与分部

1.位置 间脑diencephalon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掩盖。

2.分部 间脑可分为上丘脑、背侧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部。 (二)间脑各部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 1.背侧丘脑dorsal thalamus

(1)构成:由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组成,借丘脑间粘合相连。

(2)位置:位于中脑与大脑半球之间。其内侧面为第三脑室的侧壁(借丘脑髓纹与背侧面为界);外侧面与内囊相邻;腹侧面与底丘脑融合背侧面的外侧部组成侧脑室底壁的一部分;背侧面参与构成侧脑室和中间帆腔(第三脑室池)的底壁,有侧脑室脉络丛和穹窿附着(借终纹与端脑的尾状核为界)。

(3)外部结构:包括丘脑前结节、枕、下丘脑沟hypothalamic sulcus、丘脑间粘合等结构。

(4)主要核团的分群和分类

1)背侧丘脑的灰质核团被“Y”字形内髓板internal medullary lamina分成三大核群。

前核群

内侧核群

背侧丘脑核团 背侧组

腹前核ventral anterior nucleus 外侧核群 腹外侧核ventral lateral nucleus

腹侧组 腹后内侧核ventral posteromedial nucleus

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ventral posterolateral nucleus

2)背侧丘脑的核团,按其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可分为三类:①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古丘脑),包括中线核、板内核、网状核,发出纤维构成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维持机体的清醒状态;②特异性中继核群(旧丘脑),包括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为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上的中继核;③联络性核群(新丘脑),包括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的背侧组,联系丘脑各核群、大脑皮质等,汇聚躯体和内脏感觉及运动信息,伴随情感意识的辨别分析能力,参与学习记忆活动。

(5)特异性中继核群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小脑小脚、苍白球、黑质→纤维→腹前核、腹外侧核→纤维→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调节躯体运动。

2)三叉丘系、味觉纤维→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1/3(躯体感觉区),为传导头面皮肤、粘膜躯体感觉、以及味觉的中继核。

3)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为传导躯干、四肢躯体感觉的中继核。 (6)功能:皮质下感觉中枢(可产生粗略的感觉),并伴有情绪反应。

2.后丘脑metathalamus

位置:位于背侧丘脑枕的下外方,中脑顶盖的外上。

结构:包括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属于特异性中继核。

纤维联系:①外侧丘系、下丘核发出纤维→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听辐射(经内囊后肢→颞横回(听觉中枢);②视束→外侧膝状体核→视辐射→枕叶距状沟两旁的皮质(视觉中枢)。

3.上丘脑epithalamus

位置:位于第三脑室顶的周围,背侧丘脑(或间脑)的背侧部与中脑顶盖前区相移行的部分。

结构:包括松果体pineal body、僵三角、僵连合、丘脑髓纹和后连合。 主要核团和纤维联系:隔核→纤维→丘脑髓纹→缰核(位于缰三角) →缰脚间束→中脑的脚间核。

功能:松果体为内分泌腺,具有抑制生殖腺和调节生物钟等作用;16岁以后,松果体钙化。僵核作为边缘系统与中脑之间的中继站。

临床意义:钙化的松果体在临床,可作为X线诊断颅内占位病变的定位标志。 4.下丘脑hypothalamus

(1)位置:位于下丘脑沟以下,组成第三脑室的底。 (2)外部结构:包括视交叉optic chiasma、灰结节tuber cinerem、漏斗infundibulum、垂体hypophysis、乳头体mammailry body等。 (3)主要核团及纤维联系

1)视上核→视上垂体束→垂体后叶,具有内分泌(主要分泌加压素)作用。 2)室旁核→室旁垂体束→垂体后叶,具有内分泌(主要分泌催产素)作用。 3)穹隆纤维→乳头体核→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 4)弓状核:紧贴室管膜前方。

(4)功能: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对摄食、水平衡、内分泌等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与内脏和内分泌活动有关。

5.底丘脑subthalamus 位置:是中脑被盖和背侧丘脑的过渡区,仅在切面上见到,中脑的红核和黑质都延至此。 结构:包括底丘脑核等。

主要核团和纤维联系:为丘脑底核,与苍白球有往返的联系。 功能:属锥体外系的一部分。

(四)间脑内特异性核团的纤维联系 核名 接受纤维 发出纤维投射区

腹前核、腹外侧核 小脑小脚、苍白球、黑质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1/3

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的听觉纤维 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 视 束 皮质视觉中枢

(五)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的位置和交通

1.位置 在左、右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为矢状位裂隙,内含脑脊液,为脑室系统的一部分。

2.界壁 ①前界,为终板;②顶部,为第三脑室脉络组织;③底,为乳头体、灰结节、漏斗和视交叉;④后界,为僵三角、僵连合、松果体、后连合;⑤侧壁,为背侧丘脑及下丘脑的内侧面。

3.交通 第三脑室向前上借左、右室间孔通左、右侧脑室,向后下借大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第三脑室 2.松果体 3.垂体 二、问答题题

1.间脑位于何处?分为几部?

2.间脑各部位于何处?在外形上可看到哪些结构? 3.第三脑室位于何处?通向何处? 4.简述背侧丘脑核团的分群和分类。

5.背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 6.简述后丘脑的位置、组成及其纤维联系、功能。 三、选择题

1. 关于cerebellum,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绒球小结叶为前庭小脑

B. 小脑半球的外侧部为大脑小脑

C. 小脑核是小脑向外发出传出纤维的部位

D. 大部分小脑皮质的Purkinje细胞轴突可离开小脑 E. 小脑损伤不会造成肢体瘫痪 2. diencephalon(Ⅰ)( )

A. 背侧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仅有腹后核 B. 腹前核和腹外侧核接受三叉丘系的纤维

C. 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的纤维

D. 背侧丘脑的非特异性核与大脑皮质有往返纤维联系 E. 背侧丘脑的板内核与脑干网状结构无关 3. 间脑(Ⅱ)( )

A.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的纤维束至垂体前叶 B.起自漏斗核的纤维束至垂体后叶

C.乳头体核也直接发出纤维束至垂体后叶

D.垂体门静脉将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物质运送至垂体前叶 E.hypothalamus与边缘系统仅有少量联系 4. 小脑的传出纤维主要终止于( )

A. 中脑黑质 B. 脑桥核 C. 对侧的红核和背侧丘脑 D. 同侧的红核和背侧丘脑 E. 中脑网状结构 5.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 )

A. 三叉丘系 B. Medial leminiscus C. 外侧丘系 D. 脊髓丘系 E. 视辐射 6.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接受的纤维束是( )

A. 小脑丘脑纤维 B. Medial leminiscus C. 外侧丘系 D. 听辐射 E. 视束 7.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接受的纤维束是( )

A. 小脑丘脑纤维 B. 脊髓丘脑束 C. 外侧丘系 D. 听辐射 E. 视辐射 8.旧小脑包括( )

A.小脑半球外侧部 B.前叶 C.后叶 D.绒球小结叶 E.小脑蚓、小脑半球中间部 9.新小脑包括( )

A.小脑半球外侧部 B.前叶 C.后叶 D.绒球小结叶 E.小脑蚓、小脑半球中间部 10.古小脑包括( )

A.小脑半球外侧部 B.前叶 C.后叶 D.绒球小结叶 E.小脑蚓、小脑半球中间部

11.关于小脑和间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小脑位于颅后窝,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 B.小脑的前叶又称为脊髓小脑,属于旧小脑 C.间脑分五部分,其中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D.下丘脑外形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

E.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前者与视觉有关 12.大面积的左侧小脑半球皮质的损伤可导致( )

A.身体右侧意识性本体感觉的丧失 B.身体左侧意识性本体感觉的丧失

C.身体左侧肢体随意运动的调节失灵 D.身体左侧腱反射的增强 E.以上均不正确 13.小脑下脚(绳状体)内的传入纤维不包括( )

A.脊髓小脑后束 B.脊髓小脑前束 C.橄榄小脑束 D.楔小脑束 E.前庭小脑束 14.小脑中脚(脑桥臂)内有( )

A.脊髓小脑后束 B.脑桥小脑束 C.橄榄小脑束 D.楔小脑束 E.前庭小脑束 15.小脑通过何纤维束接受下肢和躯干下部运动时肌肉、肌腱、关节的感觉冲动 A.橄榄小脑束 B.楔小脑束 C.脊髓小脑前、后束 D.脑桥小脑束 E.前庭神经、前庭小脑纤维

16.小脑通过何纤维束接受上肢和躯干上部运动时肌肉、肌腱、关节的感觉冲动( ) A.橄榄小脑束 B.楔小脑束 C.脊髓小脑前、后束 D.脑桥小脑束 E.前庭神经、前庭小脑纤维

17.小脑通过何结构接受从大脑皮质发出的有关运动信息( ) A.橄榄小脑束 B.网状小脑纤维 C.前庭小脑纤维 D.脑桥小脑束 E.以上均不正确

18.小脑齿状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下列何结构( )

A.小脑下脚 B.小脑中脚 C.小脑上脚 D.大脑脚 E.以上均不正确 19.不属于上丘脑的结构是( )

A.丘脑髓纹 B.缰三角 C.缰连合 D.后连合 E.隔核 20.不属于下丘脑的结构是( )

A.乳头体 B.灰结节 C.垂体 D.视神经 E.视束

参考答案:1. D 2. D 3. D 4. C 5.A 6. B 7.B 8.E 9.A 10.D 11.E 12.E 13.B 14.B 15.C 16.B 17.D 18.C 19.E 20.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1z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