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解说脚本

更新时间:2023-10-25 06: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专题片解说脚本

前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政法综治会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提升全区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按照“创新管理,加快发展,搭建平台,服务民生”的总体要求,以强化社区能效为重点,通过实施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程,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体系。

一、网格化管理的特点

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社区管理服务的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将所有工作着力点,特别是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原来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为重点的基础上再下沉一级,通过网格内管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确立相应工作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实现更有效的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建立区、乡镇、社区、网格四级管理服务平台和网络。以信息化为支撑力量,坚持重心下沉,推动区直部门、乡镇办和社区干部力量向网格下沉,合理配备工作力量进入网格,网格内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实行“一卡、二联、三帮、四控、五服务、六记录”的工作办法。做到工作深入群众、联系面对群众、管理利于群众、服务方便群众。网格化管理是以网格无缝覆盖,信息联通共享,民生落地服务,考核制度完善为执行保证,最终达到社会管理,和谐发展目标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网格化管理的支撑体系

1、组织领导体系

区委、区政府成立社会管理服务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办和区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为充分利用好社区管理服务网格化这个平台,抓好工作落实,形成

1

了坚强有力的后盾。

乡镇办主要负责同志为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社区书记是具体责任人,网格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与网格工作的关系,在履行好网格工作责任的同时,做好原岗位工作,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三是各乡镇办分中心、社区工作站都要搞好与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相适应的软硬件建设,增加投入,并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健全制度,强化督导调度,确保工作成效。

2、强化四级网络管理体系

针对网格特点设置相应工作岗位,并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工作奖惩、定工作目标”的原则和要求,设立工作岗位,配备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奖惩措施,明确工作目标,以此推动网格化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建立区、乡镇、社区、网格四级管理服务平台和网络。重点建立健全四级网络,在现行主体不变、编制性质不变、人员隶属关系不变、街道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将所有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都纳入网格化管理,实行四级管理服务新体制。建好功能齐全的区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乡镇办分中心。

3、科学的网格管理体系

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的总原则和乡镇办管辖区不变原则的总要求下,科学合理地划分网格。工作中要做到“区域设施清、社会组织清、服务资源清、管理项目清、人员类别清、隐患矛盾清”,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为目的,划分好网格,为实行网格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针对网格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岗位和确定相应职责,并根据工作重点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确定网格工作人员。按照更加有效的为群众提供全面、具体、优质、高效、有针对性地管理与服务的原则。在现有乡镇办管辖区域不变的情况下,现将全区10个乡镇办58个社区按照住宅类、商业商务类、商住混合类、人员密集类、工业类和村居类等类别,初步划分为199个网格。实行“一长五员”管理体制,即,网格长、网格治安员、网格维稳信访员、网格司法员、网格舆情信息员、网格安全管理员。

4、严格的考核体系

*对相关职能部门实时监控的影响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十项指标,在整改措施、整改期

2

限、整改标准等方面实施目标化考核

*通过社会管理服务软件系统自动进行动态排名,作为评价各乡镇办和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社会管理服务软件系统采集、登记并受理的各种民生诉求和不稳定因素,对各乡镇办和社区在工作流程、工作进度、办结数量及办结率等方面实时进行统计,并实施目标化考核,作为评价各乡镇办和社区民生服务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

*区里制定专门考核办法,将各乡镇办和社区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得分情况实施目标化考核,按一定比例计入全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年度考核,纳入全区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中,作为评价其整体工作、维稳工作以及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

5、强大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四大系统,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区、乡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社会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

(1)社会管理四色预警信息系统:四种颜色显示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管理级别。 1、当网格显示为绿色时实施正常管理等级方案,正常管理为常态化管理,按照责任划分对该网格进行常规管理,对发生的问题由乡镇办自行制定整改措施,整改期限为十五天。

2、当网格显示为黄色时启动加强管理等级方案,乡镇办和有关部门分管领导要靠上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分别提出整改意见与乡镇办制定整改措施,共同整改落实,整改期限为一个月。整改结束后由相关部门分别检查验收,出具验收合格报告并备案,由区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审核同意后将其颜色恢复为绿色。

3、当网格显示为橙色时启动强化管理等级方案,乡镇办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靠上工作,主管部门分别提出整改标准与乡镇办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共同抓好落实,整改期限为二个月。整改结束后由区综治办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形成书面验收报告备案,由区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将其颜色恢复为绿色。 4、当网格显示为红色时启动重点管理等级方案,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根据工作分工由相应区级领导带队,成立专项整改工作组,进驻网格,进行专项治理,确保三个

3

月内问题彻底解决。整改结束经工作组验收合格并备案后,由区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将其颜色恢复为绿色。对限期整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启动督办整改方案,对督办整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由区综治委对有关乡镇办、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实行通报批评、黄牌警告直至一票否决等严格的责任追究措施。不认真整改造成严重影响的,视情节报区委、区政府分别给予行政、党纪政纪直至组织处理。

5、动态评价考核。为增强工作可比性,将全区各乡镇办和社区分为城区和城郊两大类,不仅利用四色形象呈现,并对全区乡镇办和社区十类指标扣分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并自动生成排名,实行每月、每季度定期通报制度。目的是通过四色预警信息系统,启动与之相配套的四级管理办法与措施,倒逼乡镇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有关工作领导力量的加强、措施的强化和工作任务深入具体的落实。

该系统的运行是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影响社会秩序的十类最突出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并及时、客观、真实的将有关信息输入系统,系统根据问题的严重性设置相应的扣减分,得分情况分别用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对网格进行预警。根据以上四色预警级别有关部门和乡镇办分别对网格出现问题的工作分别采取正常管理、加强管理、强化管理和重点管理四种管理措施,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通过整改方案的落实,倒逼对有关薄弱环节工作领导力量的加强、措施的强化,推进具体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通过对影响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十项指标发生与处理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对有关乡镇办和社区进行实时评价督导,以此增强工作落实的实效性,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2)民生服务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多种方式,对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发现的各类突出问题和各种民生诉求及时搜集上报并及时妥善处理。一是在区指挥中心和乡镇办指挥分中心分别设立公开专门的民生服务热线,及时受理各类民生诉求,设置信息处理流程,建立批办转办制度,提高办事效率、质量与水平。二是网格管理人员对网格内的各类民生服务需求和不稳定因素通过PDA(信息采集终端)及时上传到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平台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识别、分类,并采取自下而上的流程化处理。三是相关职能部门对上报到系统平台内的各类民生诉求、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及时受理、处

4

理、办结及反馈评价,并可按事件类型、责任人、办理时间等要素通过系统平台进行分类查询,了解具体的办理进度,进行督导督办等。对民生服务受理原则上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指挥中心主任分流处理,工作流程按照信息录入、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六步闭环式”流程处理。具体流程为:

1、信息录入。在区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与乡镇办分中心、分中心与社区、社区与网格之间建立流转办理机制。网格长对本网格区域内各类不稳定因素和民生问题进行随时排查,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分中心接收社会公众举报、领导批转的问题,由网格长核实,对于能在网格内解决的问题,解决后登记备案;需上报社区处理的问题由网格长提交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站处理并备案;需要上报乡镇办处理的由社区负责上报乡镇办社会管理与服务指挥分中心处理并备案;需上报区处理的问题由乡镇办分中心上报区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处理并备案,由区指挥中心根据诉求分流处理,真正做到“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

2、案卷建立。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分中心值班人员接收下级上报的问题和各类信息,报中心主任审核,审核后进行立案。

3、任务派遣。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分中心主任将立案的案卷进行分解,确定责任单位,派遣至相关责任单位处置。 需要经有关领导批办的,按规定呈报批转办理。

4、任务处理。相关责任单位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按有关规定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处置。涉及多个部门联合答复或解决的问题,由主办责任单位协调有关协办单位答复或解决,并由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督促落实。

5、结果反馈。各相关责任单位对问题处理完毕后,要通过系统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

6、核查结案。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值班人员通知相应区域的网格长到现场核查问题处置情况,并将信息反馈至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经值班人员核查、指挥中心主任审核后,若上报的核查信息与问题处置标准一致,指挥中心进行结案处理;若未达到处置标准,由社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立案督办。督办未果转交区效能办督促办理,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4z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