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新改版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25 06: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幸福的生活。 2.认识3个汉字,会写6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诗歌内容。

2.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去玩吗? 2.你们去过北京的北海公园吗?

出示北海公园图片,简介:北海公园在故宫的西北面,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一角图片欣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景。板书,齐读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美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出示朗读课文要求: ①有不认识的字做好记号。

②小组合作,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③和学习伙伴一起再读一遍课文。 三、读认生字,理解词语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飘荡 船桨 环绕 凉爽 洒水 悄悄 愉快 亲爱 安排

3.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部件识字法认识“荡、桨、愉”三个汉字,重点观察汉字部件的组词和结构。

四、朗读品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①在朗读中感受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②注意读书的语气和坐姿,老师相机指导。 2.出示第一小节: 朗读提示: ①认读多音字:倒

②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出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3.出示第二小节: 朗读提示:

用欢快的语调,读出小朋友们高兴、自豪的心情。 4.出示第三小节: 朗读提示: ② 认读多音字:尽

②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特别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朗读。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本学期开始我们要使用钢笔书写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钢笔的使用吧。

图片展示书写姿势。 坐姿:头正、身直、背挺。

执笔:指实掌虚。笔尖向下,离纸一寸。三指执笔,用力得当,手掌要虚,灵活自如。

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1.课件出示“环、爽、洒……”等6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书写要求,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体要规范、端正、整洁。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环、爽、洒……”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爽”笔顺是先横,再小叉,后撇捺;“洒”右边是“西”,不是“酉”;“爱”下面是“友”,不是“又”;“排”“非”横画均匀,占竖中线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6个生字。展示书写,跟课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

六、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看拼音写词语,写好重点词语。 环绕 凉爽 洒水 悄悄 亲爱 安排

2.认读词语,朗读动词,感受动词的表现力。 迎着 荡起 推开 吹来 倒映 环绕 飘荡 歌唱 二、课文赏析

1.读课文要善于发现问题,你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有一个问句?把它画出来。 预设: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预设:孩子们生活非常幸福。

读一读诗文,说一说哪些地方体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预设(一):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文中写出了怎样的情景?想一想当时的情景。

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2)找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理解体会这些词语表示的动作。 荡、推、倒映、环绕、飘荡、吹。

(3)“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

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4)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出示问题:

①“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

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②你能用“环绕” 说一个句子吗?

(2)①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这些描写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公园的景物非常的美丽,这些孩子们在这样的美景里荡舟湖上,他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啊!

②眼前的美景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5)“轻轻飘荡”与 “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

“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6)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

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风景优美、心情愉快、生活幸福。 预设(二)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预设:

(1)“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红领巾”指什么?“太阳”指什么?

“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太阳”指中国共产党。 (2)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在听他们唱歌吗?

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2.通过朗读诗歌,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荡起双桨、推开波浪、迎着太阳、愉快歌唱、做完功课、尽情欢乐的场景,所有这一切当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诗人才忍不住问道: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这并不是一个反问句,但是这种问法更让人思考,让人感恩。更能表达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朗读最后一节, 预设: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功课”指什么?“尽情欢乐”是

怎样的欢乐?

“功课”指作业。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你做完功课,都会玩些什么?

预设:轮滑、看电视、逗小狗……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感受生活的幸福。 4.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

请看这幅图,出示《三毛流浪记》的图片,看过这本书的同学将一个故事。感受旧社会儿童的悲惨社会。旧中国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只有新时代的孩子才可以在祖国的怀抱里快乐幸福地生活。

5.有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你找到了吗?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6.读句子,注意划线的词语,选一个说一句话。体会叠词的表现力。 例句: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三、拓展延伸 1.知识拓展

1955年,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二百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歌词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文。

2.结合图片和对课文的理解,欣赏歌曲。

3.好书推荐,课后阅读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感受一下旧社会儿童的生活,这可以让你对当前的生活产生更多的思考。

四、巩固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1z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