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更新时间:2023-05-18 22: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图书管理 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 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

<<

专家视点

>>

第54卷第9期2010年5月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天津300071

1962年生,柯平,图书馆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员;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等。曾先后主持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十五社科项目、十一五社科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项目等。专业领域为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文献目录学、信息咨询。

〔摘要〕知识管理影响图书馆知识化转型以及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未来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认识、基础、实践、重点、应用、理论六个方面展开。在认识升华的基础上,图书馆要做出知识管理战略决策,开展有效实践,寻找突破口,应用从广度到深度发展,加强图书馆知识管理核心理论、相关问题与新理论的研究。〔关键词〕知识管理〔分类号〕G251

图书馆管理

发展方向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OnDevelopingTrendsofLibraryKnowledgeManagementKePing

DepartmentofInformationResourcesManagement,BusinessSchool,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

〔Abstract〕Theissuesofknowledgemanagementaffectthelibraryknowledgeabletransformationandlibraryorientationaswellasli-brarydevelopment.Thefuturetheoryandpracticeoflibraryknowledgemanagementwouldbefocusedonthefollowingaspects,i.e.awareness,foundation,practice,emphasis,application,theory.Basedonthesublimatedawareness,libraryshouldmakestrategicdeci-siononknowledgemanagementandseekeffectivepractice.Furthermore,libraryshouldseekbreakoutgaps,strengthenthecoretheoryandrelatedissuesonlibraryknowledgemanagement.〔Keywords〕knowledgemanagement

librarymanagement

developingtrends

未来的图书馆是知识资源中心。面向未来的图书资源是基础,服务是生命,而管理是关键。馆转型中,

在图书馆管理中,知识管理是一个前沿领域,其未来发展将影响着图书馆知识化转型以及图书馆在知识社会的定位、生存空间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未来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跟上。从认识上,图书馆界也存在资源硬服务软、重服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更是不足。不仅务轻管理的状况,

图书馆员未能深刻认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应用的重要性,而且图书馆领导也未强烈意识到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必要的和迫切的,对于国外图书馆界开展的知识管理探索和案例也知之甚少或置若罔闻。

认识上的不足与图书馆关于知识管理的误区相关。2004年笔者在浙江作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报就指出有四种误区:①知识管理只是管理图书馆告时,

储藏的知识;②照搬企业知识管理;③知识管理在图书馆无所不包;④知识管理替代图书馆管理。今天这些而且许多人觉得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现误区仍然存在,

13本文起止页码:5-8,

本文责任编辑:易

1认识:知识管理的务虚与务实兼顾

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虽有快速的发展,但是技术比较先进而管理比较落后,服务提升较快而管理未能

收稿日期:2010-03-05

修回日期:2010-04-16

5

图书管理 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 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

<<专家视点

实还较遥远,只不过是炒作和纸上谈兵,这与理论上缺少深入研究以及一些论文的混淆视听相关,也与图书馆界传统观念的制约相关。尽快走出图书馆知识管理才能实现认识上的升华。的误区,

知识管理通过知识创新,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关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从现实着眼点的确是务虚力,

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除了要真正明确图书的。因此,

还需要有发展眼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外,

光和未来意识,需要对图书馆现实观念作相应变革。需要树立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新观念:创新观念、团队观念、共享观念、竞合观念、开放观念、人性化观念、个性化观念、营销观念、用户观念、平等观念等。

然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不只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对现实具有实际意义。图书馆要实施知识管理,必须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变,要将图书馆误解馆长负责制并习惯了馆长说了算的领导方从习惯了自式转变为依靠集体智慧的集体领导方式,

上而下的强化命令执行方式转变为岗位、制度与自我要管理相结合的办事方式;必须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将制度设计从少数领导制订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图书馆员共同制订,从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业务管理、人本管理为中心的模式,从单一行政决策转变为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机制。这些对于很多图但却是管理改革的现实问题。书馆来说还十分困难,

“理论是灰色的,借用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而生活,让实践之树常青。目前,知识管理亟需要之树常青”

实践,这是因为:第一,理论研究早已解决了知识管理的可行性论证,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也已明了,现在必须通过实践检验知识管理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理论的源泉;第二,已有的知识管理实践案例大都是国外的,而且处于知识管理实践的初级阶段,相比之下,我国虽有一些图书馆提出

管理的基础。长期以来,许多图书馆处于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上,而在科学管理中,制度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从管理学历程看,科学管理早已发展到基于行为科学的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等新的管理阶段。因此,图书馆必须尽快完善制度管理并实施人本管理,知识管理实施才具有制度基础和人本基础。

人才的基础。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人,进一步说是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于隐性知识。SeongheeKim指出:图书馆员的角色不应局限于信息的保管员或看门人,图书馆员应当作为知识职业者从组织平台的幕后转移到中心位置

[1]

图书馆转型的基础。传统图书馆由于其体制、软硬件条件、工作内容与方式的不适应无法实施知识如同SpecialLibrary杂志管理。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

1993年第4期的一篇“buzzwordsfor2005”所列“trans-action→transformation”说明了图书馆正处于从事务型正如机构向转型期发展。转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01年S.R.Siriginidi指出的:图书馆与信息中心将经包括发展方向与基本功能的转变,从以图历范式转变,

书馆为中心到以信息为中心,最后到以知识为中心。转型还是多维度的转变,例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报《2000年的图书馆》(1994年)提出图书馆将实现七个告

方面的范式转变;R.D.Stueart和B.B.Moran2002年也服务和用户取向指出: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组织在资源、上发生了范式转变

[2]

。只有将传统图书馆转型到符合

知识社会的新型图书馆,知识管理才可能有效实施。

图书馆必须在夯实上述三个基础的同时,做出知识管理战略决策,促进图书馆管理的整体升级。

3实践: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2基础:改善知识管理所需的图书馆环境

与条件

实施知识管理,但只不过做了一些知识导航和员工学习交流的活动,是利用信息管理手段所作的管理改进,与真正的知识管理还有相当的差距。

国外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知识库构建,如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的Knowl-edgeBank计划,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与惠普公司合作建构的数字化典藏系统;②知识化的检索工具,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的“MyWelch”检索入口;③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如加利福尼亚大学GALEN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④基于参考咨询的知识服务探索,如美国Ithaca大学图书馆的利用一个检索参考信息知识元的系统Refquest改进参考咨询工作;⑤员工知识交流,如英国国家健康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专家图书馆;⑥学习型组织建设,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的基于团队的学习型组织空间,伊利诺斯州的北部郊区图书馆

。对图书馆员新角色———“知识

”、“知识组织者”、“知识管理员”导航员的许多宣传以及一些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到人才强馆战略,都有利于图书馆知识管理。



图书管理 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 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

>>

第54卷第9期2010年5月

学习型组织实践。

借鉴国外经验,图书馆要重视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更不是一个标践。知识管理有效实践不是一个规划,

重要的是行动与效果。已有的知识管理实践缺乏签,

有效的图书馆知识管理软件与工具,缺乏技术平台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既需要图书馆系统保障。因此,

也需要图书馆供应商或技术方面方面的决策与实施,

的软件支持,将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建立和运行起来。然而,知识管理有效实践不是一个临时行动,也不是一而只有长期的连续行动方见成效。个短期行为,

还应当指出的是,知识管理不可复制,知识管理的有效实践决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创新工程和系统工程。要从创新和系统视角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环境的多变性、图书馆决策和知识管理主体的复杂性、图书馆员与用户的信息不对称、软硬件配备的老化以从政策、制及知识管理方案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等,

经费、技术、激励等多方面保障知识管理的有效实度、施。

science的新环境下,取和e-结合知识管理来建设面向知识创新的机构知识库。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要创造条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形势,件建设面向文化发展的机构知识库。

广泛建立图书馆实践社区(CommunityofPrac-tice)和知识社区(KnowledgeCommunity),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一些图书馆虽然已尝试了显性知识共享和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真正的知识共享难图书馆联盟,

点在于组织内部和隐性知识共享。企业实践证明,作为非正式社群的实践社区和作为正式社群的知识社区扩展、交换和应用知识的新的有效工具。是组织创造、

英国OpenUniversity图书馆继2001年成立“知识日”之后,开始实施实践社区计划,分为4-5组,每组6-8人,其知识交流与storytelling等初见成效。各类型图书馆不仅可将实践社区和知识社区的工具运用于读者服务,吸引读者参加图书馆建立的读者实践社区或知也可按照图书馆员的兴趣,建设以开发馆员隐识社区,

性知识为目的的多种实践社区和知识社区,使之成为图书馆员知识分享与创造的平台。

4重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突破口

根据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图书馆知识基础较差、管

开发知识地图(knowledgemap),加强图书馆知识资本管理。图书馆虽有大量的知识资本,却没有适用的工具来管理。知识地图是将组织的知识进行地图化或图形化描述的一种工具,有知识资源地图、知识资知识结构地图、知识应用地图和知识开发地图产地图、

流程型、职称型等多种形式,等多种类型以及概念型、

并与概念地图、认知地图、思维导图、语义地图、专家图、因果图等紧密相关。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NLB)已利用知识地图建立了描述员工技能和知识的NLB目录,既可为员工掌握图书馆无形资产,也可成为对外推介专家与宣传的工具。

学习型图书馆建设。从个人学习、组织学习和社会学习三个角度探索学习型图书馆建设路径,要从“学习力”培养图书馆员的开始,以图书馆各部门的团将学习融入到具体工作、业务发展和管队学习为基础,

理服务创新之中,组织图书馆员开展以实践、互动和创造为特征的生产型学习和适应性学习活动,创建有利于员工沟通与知识共享的环境,提高组织整体学习能力。学习型图书馆建设的关健是要建立图书馆内各部门间基于信任的关系网络和学习机制,改变图书馆的思维模式,进行扁平化组织设计,促进图书馆的外部环境适应性与图书馆变革创新与发展。此外,要将图书馆组织学习与组织文化建设相结合,增强团队精神,改变过去图书馆CIS外包、管理服务照搬国外、将图书馆

图书馆知识管理应当采取重点理发展不平衡的实际,

突破的战略。有五个重点领域值得推广:

设立知识管理职位,经营知识管理项目。在图书馆建立知识管理员岗位,有利于策划与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项目,逐步推进图书馆全面知识管理。荷兰Vlissingen公共图书馆设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digitallibrary/knowledgemanager)职位就是一个员”

范例,获得这一职位的KarolienSelhorst将Library2.0引入实践,在该馆建立了图书馆员的知识共享WIKI。她不仅是一个从事知识管理、变革管理和Web2.0工具的咨询与培训的独立咨询师,还是一个经营个人杂志DigitaleBibliothek和个人博客TheFlemishLibrarian的自由撰稿记者,真正成为多面手的知识管理员

[3]

扎实开展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Repository)建设,推进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知识化。全球学术机构

[4]

知识库1366个,美国339个,我国仅23个。根据国

外机构知识库的成功经验,我国大学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应率先实施,结合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部门合作建设教学机构知识库,结合大学科研项目与科研部门合作建设科研机构知识库。科学和专业图书馆拥有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基础与条件,应在开放存

7

图书管理 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 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

<<专家视点

制度化与人性化对立的做法,形成由图书馆员共同营造的、以学习与创新为特征的图书馆文化。

mationCommons)和创新社区(InnovationCommons)两种

2

模式的IC新服务模式产生,知识管理持续支持服务创

新;②学科馆员的知识管理,表现在制度、服务、组织多

5应用:从广度应用到深度渗透的新面向

目前,知识管理的应用出现了从广度到深度发展

以应对学科的需求与挑战;③Lib2.0知识方面的创新,

RSS等工具进在Web2.0环境下,运用博客、维基、管理,

行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发掘图书馆员和读者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并使之显性化。图书馆事业的知识管理,

使图书馆从国家知识创新以及科提升图书馆的地位,

学、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后台支持走向科教文发展和公实现图书馆服务与经济、文化共服务事业的前台参与,

与社会发展以及知识创新的无缝联结。

具体来说有以下变化:的趋向,

从面向管理过程到面向业务流程。知识管理虽然是图书馆新的管理方式,对管理过程直接发挥作但从系统论和协同论的观点,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不用,

是狐立的,仅仅在图书馆中设立一个知识管理部门或设置一个CKO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知识管理图书馆从整个组织角要求改变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

业务度应用知识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具体业务发展上,流程知识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业务流程,参考此外,图书馆的许多咨询的知识管理已有一定的基础,

包括:采编业务的知业务都可以探索知识管理的路径,

识管理、期刊工作的知识管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知识管理、流通阅览的知识管理、图书馆行政的知识管藏书建设的知识管理、读者服务的知识管理等。随理、

着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图书馆员工个人知识管理将开拓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新领域。知识管理将并入图书馆实践中

[5]

6理论:超越科学管理层面

知识管理与人本管理、战略管理并称图书馆管理

“三驾马车”。图书馆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热情持的

形成组织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两大热续高涨,

点。近几年来,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数量但质量并不乐观。虽然学界产出了一批有影响众多,

(2006的重要著作,如柯平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引论》(2007年)等,年)、盛小平的但大量文献仍然处于低层次的重复之中,知识管理研究呼唤精品。未来的理论研究要把握以下方面:

加强图书馆知识管理核心理论的研究。虽然但核心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对于基本问题有所涉及,问题并未解决。必须解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原理问题、方法论问题和理论基础问题。必须攻克知识管理理论的重点与难点,包括图书馆隐性知识模型、图书馆知识资本演化、图书馆知识共享机制、图书馆知识创新模式、图书馆知识资源理论、图书馆文化机理。要努力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模型,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

加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相关问题的结合研究,包括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战略的融合、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一体化、知识管理与知识组织的整合、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衍接、知识管理与信息素养教育的互动等。加强知识管理对于图书馆前沿重点领域的支持,包括知识管理作用于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知识管理作用于阅读与阅读过程、知识管理作用于图书馆服务推广、知识管理作用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知识管理作用于图书馆评估、知识管理作用于图书馆政策法制、知识管理作用于图书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

(下转第13页)

,知识管理还将嵌入到图书馆的组织结构

在图书馆各部门、各业务环节渗透知识管理的细之中,

使业务流程的内容处于动态的知识获取与创新之胞,

中,并适应服务需求、行业环境的变化。

从面向一般图书馆到面向各类型图书馆。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局部是知识管理深入应用于图书馆的必由之路。鉴于国外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都有知识管理应用的范例,我国国家图书研究型大学馆应当在知识管理应用上起到引领作用,

图书馆和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都有必要实行知识管理战略,启动知识管理计划。除了应用于传统划分的图学校图书馆、医院图书馆、军书馆类型如专业图书馆、

队图书馆等之外,还要注意其他类型与形态的图书馆应用,如图书馆联盟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复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等。

从面向图书馆发展到面向图书馆创新。知识管理对于图书馆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但在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ousKnowledgeEnvironment)下,面向图书馆创新更为迫切。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创新与服务learning的知识管理,创新表现在:①e-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的升级以及结合信息共享空间(Infor-



图书管理 信息管理 知识管理 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

>>

第54卷第9期2010年5月

[12]MarkN,KnakkergaardL.Interlibrarylendinganddocumentsup-ply:Past,present,andfuture.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4,32(1):41-46.

[13]GenoniP,JonesM.Collectionanddigitalabundance:Enhancing

theeffectivenessofdocumentsupply.Interlending&Document2004,32(2):109-116.supply,

[14]AnnaV,D’UrsoM.LibrarycustomerserviceinanItalianuniver-sitylibrary:FromILLtocirculationandback.InterlendingandDocumentsupply,2008,36(2):116-119.

[15]DoddsL.Thethreadsofweb2.0.Serial,2008,21(1):4-8.[16]McGrathM.Interlendinganddocumentssupply:Areviewofthe

recentliterature:64.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8,36(3):162-166.

[17]SilvanaM,MartaZ.NILDE:Developinganewgenerationtoolfor

documentdeliveryinItaly.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8,36(3):167-177.

[18]MoghaddamGG,TalawarVG.Theuseofscholarlyelectronic

journalsattheIndiaInstituteofScience:AcasestudyinIndia.In-terlendingandDocumentsupply,2008,36(1):15-29.[19]McGrathM.Interlendinganddocumentssupply:Areviewofthe

recentliterature:58.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7,35(1):45-50.

[20]LabrigaP.Timesofchangefordocumentdelivery:Aviewfromin-2004,32(1):38-40.fotrieve.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

[21]GoodierR,DeanE.Changingpatternsininterlibraryloananddoc-umentsupply.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4,32(4):206-214.

[22]Boukacem-ZeghmouriC.Analysisofthedownwardtrendindocu-mentsupplyinpharmacology:AcasestudyfromINISTinFrance.

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6,34(4):177-185.[23]EcheverriaM.Onlinejournals:Theirimpactondocumentdeliver-y.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5,33(3):145-149.[24]AbramS.Nextgenerationinterlibraryloan:Notevencloseto

2005,9(5):42-43.dead.Informationoutlook,

[25]ZambriJT.DevelopmentsinSouthAfricandocumentsupply.In-2006,34(2):74-77.terlending&Documentsupply,

[26]JacksonME.Thefutureofinterlending.Interlending&Document

supply,2004,32(2):88-93.

[27]CohenA.Libraries,knowledgemanagement,andcommunitiesof

practice.Informationoutlook,2006,10(1):34-37.

[28]MuhonenA.SharingresourcesinFinnishuniversitylibraries.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6,34(2):51-26.

[29]PottsD.Libraryloansonline:Anewchannelforatraditionalserv-iceinEngland.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8,36(3):149-151.

[30]JiWonLee,KimH.Scholarlyco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be-tweenKoreaandJapan:Documentsupplytrendsandservicesbe-tweenKERISandNII.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8,36(2):91-98.

[31]PattersonA.Resourcesharingforthefuture:Building-blocksto

successareportofthe10thinterlendinganddocumentsupplycon-ference,nationallibrarySingapore,29-31October2007.Inter-2008,36(2):120-122.lending&documentsupply,

[32]GouldS.Interlendinganddocumentsupply:Areviewofrecentlitera-ture-XL.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2,30(1):35-42.Ⅰ[33]MauriceBL,GuerreroEM.Thefutureofinterlibraryloanand

documentsupply:Viewsandcomments.Interlending&Documentsupply,2002,30(2):60-65.

〔作者简介〕高

(上接第8页)

1961年生,波,男,教授,系主任,博士,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5部。1980年生,婷,女,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4篇。

参考文献:

[1]KimS.Therolesofknowledgeprofessionalsforknowledgemanage-ment.65thIFLACouncilandGeneralConference.Bangkok,Thai-land,August20-28,1999.[2010-03-04].http://archive.ifla.org/IV/ifla65/papers/042-115e.htm.

[2]StueartRD,MoranBB.Libraryandinformationcentermanage-ment.6thed.Colorado:LibrariesUnlimited,2002:191.

[3]AdolphusM.Thelibrarianasknowledgemanager.[2010-03-04].

http://info.emeraldinsight.com/librarians/info/viewpoints/karolien_selhorst.htm?PHPSESSID=8srv6t0lpn3lcdkgd9iiqrm2b3&.

[4]李大玲.学术机构知识库构建模式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

2009:71.版社,

[5]RoknuzzamanM.UmemotoK.Howlibrarypractitionersviewknowl-edgemanagementinlibraries:aqualitativestudy.LibraryManage-2009(8/9):643-656.ment,

加强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与评价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竞争优势,也关系(DynamicCapabilities)。要研到图书馆的“动态能力”

究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结构以及如何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要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评价以指导各类型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指标体系,

加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新理论研究,未来需要加强的新理论有:图书馆知识转移、图书馆知识治理(li-braryknowledgegovernance)、图书馆知识整合、图书馆知识生命周期、图书馆知识网络、图书馆知识价值链、图书馆知识管理战略等。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qn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