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1(

更新时间:2024-05-10 07: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 灭火 B. 制汽水 C. 人工降雨 D. 填充探空气球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 用活性炭净化水就可以得到纯水

C. 用酚酞试液区分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氢气体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正确的是( )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 检验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含有碳元素﹣﹣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C. 区别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适量明矾

D. 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5.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拉开帷幕,主要讨论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及各个国家、地区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下面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并非导致温室效应的唯一气体 B. 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 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 D. 二氧化碳能致人死亡,说明它有毒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铬耐磨、耐腐蚀,可镀在钢铁制品表面防生锈 B. 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电极 C. 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水,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 D. 聚四氟乙烯塑料密度小,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 B. 用甲醛水溶液做食品保鲜剂

....

....

C. 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D. 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8.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 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 C6o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 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

9.绿色植物体主要由C、H、O等元素组成,在戈壁沙漠中绿色植物无法生长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中缺少 A. O2 B. H2O C. CO2 D. N2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过滤 C. 二氧化碳验满 D. 点燃酒精灯 11.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 CO2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C. N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D. CH4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12.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 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 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 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1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B. 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C. C与CO2反应放出热量 D. 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14.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 B.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 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二、填空题

....

....

15.化石燃料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请回答有关问题:

(1)煤燃烧能产生多种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 (写一种即可)

(2)用扇子扇煤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填字母,下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

A、空气流动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得到乙醇汽油。请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6.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代号)。

a.碳酸氢钠 b.熟石灰 c.石墨 d.维生素A ①用来制造铅笔芯的是________。 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 ③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④缺乏会引起夜盲症的是________。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你知道的一种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

B.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楼道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三、实验题

17.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常用A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将气体通过E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填“能”或“否”)。

....

....

(4)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 。 18.根如据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并按要求填写表格内容。

关闭K2打开K1A中现象 B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 _____ 解释A中现象 关闭K1打开K2C中现象 _____ 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C中现象 _____ 蜡烛熄灭 蜡烛燃烧更旺

_____ ______ 19.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则氧气需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______(填“a”或“b”)端,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____。

(3)用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蒸发的操作训练。

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____(填标号)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②取少量上述滤液进行蒸发,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20.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

....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_____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_____。 21.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______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______的结构。

实验现象 _____ 实验结论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______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 (5)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_________?(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

....

参考答案

1.D

【解析】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正确;B、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来生产碳酸饮料,正确;C、固态的二氧化碳称为干冰,易升华,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一般不用来填充探空气球,错误。故选D。

点睛: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2.A

【解析】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少,软水泡沫多,故A正确; B、用活性炭净化水不可以得到纯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不可以吸附钙镁离子,故B错误;C、不可用酚酞试液区分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氢气体遇水形成碳酸和盐酸,酚酞试液均不变色,故C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否则会影响测试效果,故D错误。

点睛∶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可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 3.D

【解析】A、不能用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因为铁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错误;B、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不能检验出一氧化碳和甲烷中都含有碳元素,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错误;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而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聚沉,但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离子,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错误;D、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根据燃烧现象的不同,可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正确。故选D。 4.A

【解析】A、化学反应常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A正确; B、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不会被降低,而水的灭火原理是用水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故可以灭火,故错误;

C、甲烷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表示最理想的燃料,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故错误; D、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有毒性,故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错误。故选A。 5.A

【解析】A、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有二氧化碳、甲烷,其他有机物等,故正确;

B、二氧化碳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还有其他

....

....

气体,如氮气等,故错误;

C、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而应该用稀盐酸,故错误;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二氧化碳是不支持呼吸的气体,故能使人窒息死亡,故错误。故选 A。 6.A

【解析】A、铬耐磨、耐腐蚀,可镀在钢铁制品表面防生锈,故A正确;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B错误;C、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汽油,具有可燃性,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故C错误;D、聚四氟乙烯塑料熔点高,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故D错误。

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7.D

【解析】A、用活性炭不可将硬水软化,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将硬水软化,故A错误; B、不可用甲醛水溶液做食品保鲜剂,甲醛有毒,故B错误;C、用食醋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食醋与水垢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食盐与水垢不反应,故C错误;D、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故D正确。

点睛∶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不可吸附钙镁离子,不可将硬水软化。食醋与水垢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可以除垢。 8.C

【解析】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因此金刚石可作钻头,正确;B、石墨有导电性,又因为化学性质稳定,可制作电极,正确;C、C6o 具有稳定结构,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错误;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故选C。 9.B

【解析】绿色植物正常生长需要从空气和土壤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气体,在戈壁沙漠中缺少水分,故绿色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故选B。 10.C

【解析】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要悬垂在试管上方,错误;B、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C、二氧化碳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若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错误。故选C。

点睛: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1.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

....

....

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 11.D

【解析】A.含碳燃料在氧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 CO,一氧化碳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发生不完全燃烧,正确;B.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为气体肥料,正确;C. N2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正确;D. 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多变一”特点,不是化合反应,错误。故选D。 12.B

【解析】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13.A

【解析】A.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都有吸附性,正确;B.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是硬度非常小的物质,错误;C. C与CO2反应要吸收热量,错误;D. CO有还原性,可做还原剂,CO2没有还原性,错误。故选A。 14.B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A、氧气可以支持呼吸,人体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等,故是化学变化,故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错误;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物理变化,故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干冰的物理性质,故正确;C、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发生了化学变化,故是化学性质,故错误;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故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错误。故选B。 15. SO2(或NO2) AB C C2H5OH+3O23H2O + 2CO2

【解析】(1)煤燃烧能产生多种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SO2(或NO2),SO2(或N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或硝酸,从而形成酸雨。(2)用扇子扇煤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空气流动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AB。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C。 (3)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3H2O + 2CO2。

....

....

点睛∶形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SO2(或NO2),二氧化碳不会形成酸雨。正确理解灭火原理和方法,灵活掌握燃烧的条件。

16. c a b d 煤 风能 A、C、D

【解析】(1)根据常见物质的用途分析解答;(2)根据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常见的化石燃料解答;根据常见新能源解答;(3) 根据常用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解答。(1) ①石墨很软且显深灰色,常用来制造铅笔芯,故选c;②碳酸氢钠显碱性,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a;③熟石灰有较强的碱性,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b;④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选d;(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常见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等(合理即可)。(3) A、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汽油蒸汽,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正确;B、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不能立即开灯检查,错误;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害气体受热,位于上方,故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正确;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必须严禁烟火,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正确。故选A、C、D。 17. 集气瓶 CaCO3+2HCl == CaCl2+H2O+CO2↑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B 否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是盐酸和碳酸钙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 == CaCl2+H2O+CO2↑;实验室常用A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时选用固-固加热型;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时,选用固-液常温型(A);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B;(3)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若将气体通过E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二氧化碳都能反应,即也能将二氧化碳吸收;(4)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18.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2H2O22H2O+O2↑ 氧气具有助燃性 无明显变化

【解析】关闭K2,打开K1,A中蜡烛熄灭,则B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烧杯中的蜡烛熄灭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化学方程

....

....

式:CO2+Ca(OH)2=CaCO3↓+H2O,所以关闭K1,打开K2,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关闭K2,打开K1,A中蜡烛燃烧更旺,则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蜡烛燃烧的更旺盛;B中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氧气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所以关闭K1,打开K2,C中无明显变化。 19. A 2KMnO4

K2MnO4+MnO2+O2↑ a CaCO3+2HCl===CaCl2+H2O+CO2↑ a 澄清石

灰水 D 引流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解析】(1)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 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用充满水的装置C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则氧气需从a端进入;(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气体应从b端导入;则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3)①对固液残留物进行过滤,应选择图中D装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②蒸发过程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而飞溅。

20. 分液漏斗 B E CaCO3+2HCl═CaCl2+H2O+CO2↑ A Cu、Cu2O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解答;【猜想假设】根据猜想①②结合Cu和Cu2O都是红色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实验反思】根据Cu2O+H2SO4=CuSO4+Cu+H2O解答。(1)①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猜想假设】③Cu、Cu2O;【设计实验】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21. 吸附; 疏松多孔 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O2

CO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

碳反应的现象不同;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6g。

【解析】(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

....

....

说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CO2,;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

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4) 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5)解∶设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 C + 2CuO高温 2Cu + CO2↑ 12 160 X 80g = ,x=6g。

点睛∶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决定了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r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