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9:21:0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考点1】碳的单质

1.物理性质 金刚石:无色、透明,自然界最_______的物质。

石墨:很_______,有润滑性,还有优良的_____________。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

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性 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 碳还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焦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刚石:___________

石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 C60:医学、超导、材料等领域

木炭: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_____,也可吸附_______。 活性炭: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来褪色以制白糖 焦炭:可用于__________。 【考点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________,不能供给呼吸。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生成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变____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化工产品的原料、干冰可做_____________。 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 ?制法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法 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

还原性,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毒性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3】重点实验复习:

1.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1

(I) (II) (III) (IV) 现紫色纸花变红 象 紫色纸花不变色 紫色纸花不变色 _____________ 分①实验(III)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Ⅳ)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 析 ②通过实验(I)、(Ⅳ),可验证酸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原理(填化学方程式) 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A装置与B或C相比在尾气处理上有什么优点?

A B C 【考点4】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 碳三角 氢三角 钙三角

CO H2O CaO

① ④ ⑤ ⑧ ⑨ ⑩

11 ② ③ ⑥ ⑦ ○

C CO2 H2O2 O2 CaCO3 Ca(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CaO + H2O = Ca(OH)2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下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用方程式表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历年考题回顾

一、选择题

1.(08河南)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2.二氧化碳气体在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制汽水 B.制干冰 C.被石灰水吸收 D.参与植物的光和作用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 B. 蒸馏水

C.灼热的氧化铜 D.紫色的石蕊试液 5.(14?重庆)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①② ②③ ③④ A.B. C. ①④ D. 二、填空题 1.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人类一直在创造性地制造、应用硅及其化合物。 (1)硅在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仅次于 元素。 (2)工业上可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来制取粗硅,同时生成CO,该反应的方程式 。 (3)硅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化石能源相比,硅作能源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2.(5分)一氧化碳可以从其他物质中夺氧,是常用的工业还原剂。 (1)1个CO分子变成1个CO2分子需要得到_____个O原子。 (2)1个O2分子与____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CO2。

(3)四氧化三锰的化学式为_______,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____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Mn和CO2,高温下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二测)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主要是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来实现的。 ?检验人和动物呼出气体中含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可以吸收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昆明)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一是 ,二是 。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5.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____________(列举一种)。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

3

境,遏制温室效应,人类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条)。 ?请写出两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分属不同的反应类型)

?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需要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药品、确定实验原理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中,主要仪器的名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列举一条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写出验证这条性质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6.“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三、简答

1.甲、乙、丙都是同学们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重要物质,且均含有组成金刚石的元素,其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如图所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利用题目的条件还不能确定乙、丙具体是什么物质,请你运用两种化学方法来鉴别乙和丙。(只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9二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请列举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并分别写出它们的一条性质及相关用途。

3.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________等。(列举一种即可)。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遏制温室效应,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种)。 ?请写出三个分属不同反应类型的、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4.物质都必须合理运用。在应用中,物质的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物 质 示例:H2 O2 CO CO2 有利的一面(用途) 可用作高能燃料 不利的一面 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 5. 甲、乙、丙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均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甲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写出各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乙 ①

甲 ③ ④

+Fe3O4

6.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Y、Z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4

(1)X的化学式为 ;

(2)写出Z与稀盐酸反应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 ;

(3)气体X、Y中所含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 7.气体的制法、性质和用途等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小明同学采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趣味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①若A中是碳酸钠和稀盐酸,B中是紫色石蕊溶液,请简述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②若换一组药品,用所得干燥气体充气球,气球在空气中上升。则A、B中应分别盛放什么药品?(写出一组即可)

?物质的转化体现了化学的魅力。下页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含氧元素,甲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2%,丙是单质。乙转化为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分解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 甲 乙 丙 丁

四、实验探究题 1.(12竟)CO2在高温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为验证该反应,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及加热部分未画出):

(1)根据装置图,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 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B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CO2不反应)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

D E (2)写出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 。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2.(11北京)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处逸等优点。

5

? 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看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 ? 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试剂 H2O Mg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对进行氯化氢(HCl)气体是否显酸性相关探究,他们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1)由实验可知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______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______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五、综合应用题

1.(14河南)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 (2)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6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A、B连接,A中产生的气体并不能使B中的溶液变浑浊,这是为什么? ③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 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07河南)“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A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4)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3.(12河南)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仪器X的名称是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写一个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3)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

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

发生,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

(4)若用D装置采取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 . 4.气体的制取和性质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历来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有下列仪器装置、实验示意图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B和C装置均可制CO2,其中用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F体现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制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请在图上画出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 (5)通过电解水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氧气(上图装置G).

①检验b玻璃管内气体的方法是什么?②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4e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