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更新时间:2023-05-09 12: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生物 4.4《群落的演替》学案(3)新人

教版必修3

4、4群落的演替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方面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人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认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重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导学过程】

1、观看录像:火山喷发的过程小组讨论:火山喷发后,地面上的植物发生怎么变化(较长一段时间)?群落演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通过阅读课本请写出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共 1 页

→________________、2、再看下面一个例子: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小组讨论:火山喷发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何异同呢?(1)初生演替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面,或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分析并讨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否一定会向教材中所描述的那样发展呢?为什么?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回忆日常生活中人类的哪些活动影响了群落的演替,怎样影响的呢?

【巩固练习】

第 1 页共 1 页

1、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华木,华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代替,这种群落演替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适者生存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从进化上看云杉比华木低

D、从结构上看云杉比华木高

3、在出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 )

A、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苔藓比地衣长的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C、苔藓的生长比地衣快

D、苔藓能够忍受极端的干旱环境

4、20世纪末期,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过多、河道堵塞

B、环境污染严重,废水流入河道

C、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过多的退耕还林、还草

第 1 页共 1 页

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重要原因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6、由一片长由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如下图的曲线。请根据图回答:0 a b c d e 年份C值1(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a 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在d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单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___________,使之反而适应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

第 1 页共 1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q5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