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

更新时间:2024-03-18 14:2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年级生物组导学案

第1章 走进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自学自修: (结合课本完成下面内容)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生物科学研究已经进入________水平,生物大分子______(有或没有)生命。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2.AIDS是由 感染人体的 的 引起的,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大多数人死于 。

3.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就能完成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_______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熟记)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9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

6.植物没有 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 层次,又可化做 层次。血液属于 层次,皮肤属于 层次。 重难点释疑:

1、实例二:与草履虫相比,人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人的生命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在子女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的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2、实例三: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3、理解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点?

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各组分在结构上 功能上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本图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思考以下问题: 4、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他们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

种群 ___________________ ___;群落 。

6、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和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 当堂训练:

1.一片森林中的按树苗、小按树、大按树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C.两个种群

B.一个种群 D.八个种群

3. 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心脏 B.神经元 C.口腔上皮 D.皮肤 4. 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那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核酸 B.细胞 C.10周的胚胎 D.生物圈 6、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7.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8.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皮肤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变形虫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⑨一片森林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9.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请根据材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试分析各自对应于哪个层次。 (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课时作业一。

第2节

学习目标 :

1.能够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并能灵活使用高倍显微镜 2.能够列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3.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并交流感想。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自学自修: (结合课本完成下面内容)

一、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复习回顾) 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请指出右图中1—9分别对应的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显微镜的使用:

首先,在 倍镜下观察清楚并找到 ,把要放大的 移到视野中央。其次: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若视野较暗,可调节 和 。 3、特别提醒:

?必须先用_ __倍镜观察后,再转动转换器换成____倍镜观察。 ?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_____________。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____,视野内细胞数目变_____,每个细胞的体积变_____。

?目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____比;物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 __比。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原核生物中除了分布广泛的各种 外,还有 (也称 )。常见的蓝藻

有 、 、 、 。 蓝藻细胞内含

有 和 ,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当 、 会长出讨厌的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 。

5、原核细胞具有与 相似的 和 ,没有由 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 ,但有一个环状的 ,位于无明显边

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也是 ,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 。 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6、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_________和 共同建立了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___ __和生物体结构的____________。

7、细胞学说的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 都由 发育而来,并由 和 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 重难点释疑:

1、归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

类别 细胞大小 细胞膜 细胞器 细胞核 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生物类群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 3、物象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像是倒立的像,若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装片中细胞的位置则偏 。所以,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4、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①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②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当堂训练:

1、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丙、丁无螺纹,丙较长。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大的细胞,宜选用( ) A.甲与丙 B.甲与丁 C.乙与丙 D.乙与丁

2、使用高倍镜的观察顺序是( )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像为止 ②转动转换器,调至高倍镜 ③在低倍镜下看清物像,要把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4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3、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变形虫、水绵、香茹B、烟草、草履、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4、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A.酵母菌 B.发菜 C.HIV D.乳酸菌 5、叶肉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相比,其主要区别是( )

A.有细胞壁 B.有细胞膜 C.有细胞质 D.有细胞核膜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课时二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例,认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通过阅读课本,说出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等。

3、通过阅读课本,说出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4、通过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自学自修:(结合课本16——19页,完成以下内容)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关系

生物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体现在: 生物界非生物界的差异性体现在: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 最基本元素:

细胞鲜重含量最多元素: 细胞干重含量最多元素: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85%--90%) (1%--1.5%) 有机物: (1%--2%) (7%--10% ) ( 1%--1.5%) 四、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

1、原理:还原糖与 反应生成 。 脂肪与 反应生成 。 蛋白质与 反应生成 。 2、步骤: 哪个实验用到水浴加热? 哪个实验用到显微镜?50%酒精的作用? 尝试找出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重难点释疑:

1、细胞中的无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对维持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2、任何一个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

3、实验中选择实验材料时,尽量选含待测物质多且颜色近白色的材料。如,检测还原糖是可用苹果、梨等,但不宜用西瓜、甘蔗等。

4、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试剂浓度不同;反应条件不同;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要等量混合后使用,双缩脲试剂要先加A液再加B液。);检测物质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当堂训练:

1、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 ) A. 生物体是由无机物组成的 B. 生物和非生物完全相同 C. 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 D. 生物与非生物完全不同 2、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必不可少的化学元素有( ) A. Fe Mn Zn Mg B. Zn Cu Mn Ca C. H O Na Mg D. Zn Cu B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及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物质分别是 ( )

A.水、蛋白质 B.水、糖类 C.糖类、蛋白质 D.糖类、脂质 4、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时,必须要( )

A. 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加入B液 B. 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加入B液 C. 将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混合均匀后加入 D. 以上A. B. C三项操作方法都正确 课后作业: 高效学案95页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及教师引导,能准确写出氨基酸的结构结构通式,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过程。

2、结合生活及观察图片,能简单描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通过实例分析,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 4、搜集资料,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自学自修:(结合课本20——23页,完成以下内容) 1、氨基酸的结构及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 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 和一个 ,并且他们分别连在 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区别取决于 。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有 。 2、多肽的形成

(1)由多个氨基酸分子 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 。因其呈链状,也称 。

(2)画出2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过程,并做出适当的标注。

3、蛋白质的形成

( ) ( )

氨基酸 多肽链 蛋白质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1)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 、 、 不同;

(2)肽链的 千变万化。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性。 5、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多样性

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结构物质,另外还具有调节、 、免疫、 等多种功能,因此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重难点释疑:

1、氨基酸通式的写法,及氨基、羧基、肽键的几种写法。 2、脱水缩合的过程(动画演示),深入理解。 3、蛋白质相关计算: 氨基酸肽键脱水数 数 数 氨基酸平蛋白质质氨基羧基数 均分子质量 量 1条肽链 n n-1 n-1 a an-18(n-1) m条肽链 n n-m n-m a an-18(n-m)

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假设有A、B、C三种氨基酸,有这三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有如下两种情况。 (1)A、B、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数量无限,则可形成的多肽种类:

三肽种类:3*3*3=27种 二肽种类:3*3=9种

(2)A、B、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则可形成的多肽种类:

三肽种类:3*2*1=6种 二肽种类:3*2=6种 当堂训练:

1、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同时生成一分子水,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

A. 氨基 B. 羧基 C. 氨基和羧基 D. 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2、一个蛋白质有3条肽链组成,则其至少应含有氨基和羧基各( ) A. 1个 B. 3个 C. 5个 D. 6个

至少1至少1个 个 数 至少m至少m个 个 3、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接近于( ) A. 12800 B. 12544 C. 11036 D.12288

4、鸡蛋煎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 ) A. 肽键 B. 肽链 C. 氨基酸 D. 空间结构 课后作业: 高效学案14页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能够准确说出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

2、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能够描述核苷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尝试总结DNA和RNA的异同点。

3、通过阅读课本和教师引导,能举例说出核酸多样性的原因。 自学自修:(结合课本26——29页,完成以下内容)

1、核酸包括两大类,分别是 和 ,

是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 、 和 中有重要作用。

2、 可以使DNA呈 色, 可以使RNA呈 色。观察DNA和

RNA

是: 。

3、核酸的组成元素有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是 ,即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一个该单位又是由

这三部分组成。按照组成成分中的五碳糖不同,核酸也分为 和 两大类。 4、DNA与RNA比较: 比较项目 中文名称 分布 基本单位 碱基 五碳糖 DNA RNA

5、绝大多数的生物遗传信息贮存在 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 中,如HIV、SARS病毒。 重难点释疑:

1、观察总结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明确碱基的名称及相关核苷酸的命名。 2、DNA与RNA比较: 比较项目 基本单位 碱基 五碳糖 磷酸 一般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A、G、C、T(4种) 脱氧核糖 相同 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RNA 核糖核苷酸(4种) A、G、C、U(4种) 核糖 相同 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3、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含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只有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如人、大肠杆菌、松树等。对于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DNA或RNA一种核酸,含有谁谁就是其遗传物质。

4、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核苷酸8种,碱基5种,五碳糖2种;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体内核苷酸4种,碱基4种,五碳糖1种。 5、核酸分子的多样性:

虽然组成DNA(RNA)的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只有4种,但其数量不同,排列顺序多种多样,因此DNA(RNA)具有多样性。 当堂训练: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 核苷酸 B. 脱氧核苷酸 C. 核糖核苷酸 D. C. H、O、N、P五种元素 2、下列有关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 都是核糖核酸

C.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 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3、杨树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 A. 1种 B. 8种 C. 4种 D. 5种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97页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能准确说出糖类和脂质的功能和分类。 2、通过阅读课本,能举例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3、通过本节课学习,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自学自修:(结合课本30——33页,完成以下内容) 1、糖类

(1)元素组成: 作用: (2)种类:单糖有 ;二糖有 多糖有: ,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 。

(3)植物体内特有的二糖有 ,多糖有 ;动物体内特有的二糖有 ,多糖有 。 (4)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吗?举例说明。 2、脂质

(1)元素组成:

(2)种类:脂质包括 、 、 。 (3) 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物质包括 。 3、碳骨架:很多生物大分子都是有许多基本单位组成(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 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重难点释疑:

1、细胞能直接利用的糖——葡糖糖等单糖。

2、二糖中的麦芽糖由2个葡糖糖组成,蔗糖有果糖和葡萄糖组成,乳糖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

3、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物质,而非能源物质。

4、脂肪中的氧含量少于糖类,而氢远大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糖类,因此,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当堂训练:

1、动植物体内都有的糖是 ( ) A.蔗糖和麦芽糖 B.糖原和纤维素 C.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D.肝糖原和

肌糖原

2、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和储能最多的物质分别是 A.糖类和脂肪 B.糖类和蛋白质3、人性激素的化学成分是( )

A.蛋白质 B.固醇类 C.糖类 D.脂肪

4、下列是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糖元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元 C.淀粉和糖元,都属于多糖 B.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麦芽糖为二糖,葡萄糖为单糖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98页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能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通过教师引导,能描述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自学,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并举例说明其功能。 自学自修:(结合课本34——36页,完成以下内容) 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

(1)自由水:细胞中决大部分水以 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作用:① ② ③ (2)结合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结合水是 重要组成成分。

(3)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代谢旺盛的细胞 比例更高。 2、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大多数无机盐以 形式存在。

(2)生理功能:①有些无机盐是某些重要化合物的 。举例:Mg、Fe、I

②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 有重要作用,例如:缺钙会抽搐

③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 非常重要。

C.脂肪和糖类 D.脂肪和蛋白质

重难点释疑:

1、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

(1)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温度升高时,细胞内的自由水含量升高。

(2)自由水比例高时,新陈代谢旺盛;结合水比例高时,抗逆性增强,如休眠的种子。

举例:种子贮存前,晒干以减少自由水含量,减低代谢速率,以延长寿命。越冬的作物减少灌溉,可提高作物对低温的抗性。 当堂训练:

1、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如:心肌含水约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于这种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A.心肌内多是结合水 B.心肌内多是自由水 C.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2、人体的牙齿和骨骼中含有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这说明无机盐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

A.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B.调节渗透压

C.调节细胞酸碱平衡 D.调节细胞中的离子平衡

3、刚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经曝晒,失去了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晒干的种子放在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将出现小水珠,这些水属于_______。经曝晒的种子储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减少后,细胞内生命活动的重要__________受到抑制的结果。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99页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通过阅读课本和分析,简述制备细胞膜的原理和方法。

3、通过本节课学习,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自学自修:(结合课本40——43页,完成以下内容)

一、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1、实验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入 中,细胞由于 ,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

2、材料选取:人或其他哺乳动物 ;原因是这些细胞中没有 。

思考:能用鸡的红细胞代替上述材料吗?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呢? 二、细胞膜的成分

(约50%,主要是磷脂); (40%,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2%——10%) 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 分隔开 2、控制物质

3、进行细胞间的 ,如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运输给靶细胞,与靶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从而传递信息;或者相邻两个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信息;或者相邻细胞间形成 传递信息。 四、植物细胞壁

成分: 功能: 重难点释疑:

1、细胞膜成分的检测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

2、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可以形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外表面,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的作用。 当堂训练:

1、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

A. C 、 H 、 O 、 N B. C 、 H 、 O

C. C 、 H 、 O 、 P D. C 、 H 、 O 、 N 、 P 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3、水溶性染色剂 PI ,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细胞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 PI 注射到活细胞后,该细胞核会着色。利用 PI 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 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 PI D. 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 PI 的进入 4、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B. 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C. 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D.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00页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细胞中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通过学习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体验部分和整体的统一性。 自学自修:

1线粒体和叶绿体:二者均为细胞内的 转换器,都有 膜结构,基质中都含有 。线粒体是 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叶绿体是 的场所, 存在于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基粒和基质都有 。

2核糖体:细胞内 合成场所(发生缩合反应;完成翻译过程)。 3内质网: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与 的运输、初步加工,合成有关。 4高尔基体:对来自 的分泌蛋白的进行加工和转运。

5中心体:存在于 和 植物细胞中,形成纺锤体,决定细胞分裂方向。

6液泡:主要存在 细胞泡状结构。液泡内含 ,可显示花的颜色。

7植物特有细胞器 动物特有的细胞器 8实验:用 染液来染线粒体,呈

9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 细胞外 10生物膜系统包括: 重难点释疑: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 (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

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当堂训练:

1细胞内被称为“动力工厂”和“养料制造工厂”的细胞器分别是( ) A核糖体 叶绿体 B线粒体 叶绿体 C 核糖体 高尔基体 D中心体 内质网

2除细胞核外,细胞结构中也含有遗传物质的是( ) A 液泡和线粒体 B 线粒体和中心体 C中心体和叶绿体 D叶绿体和线粒体

3用胰,肠液处理果蝇唾液腺的染色体,得到极细长的纤丝。此纤丝很可能是( )

A多肽链 B DNA 分子 C染色质丝 D染色单体 4下列对叶绿体,线粒体叙述错误的是

A.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 B.都有少量的DNA

C.都有双层膜结构 D.生物的真核细胞中都存在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核结构组成部分的是( )

A核膜 B核仁 C染色质 D基粒 6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研究胰腺细胞的合成和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放射性标记先后出现在( )

A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7.下列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的是 ( ) A.心肌细胞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C.皮下脂肪组织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8下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写图中相应的编号)

(1)与动物细胞分泌活动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2)图中[ ]___________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网络和通道。

(3)图中5与动物细胞_____________分裂中的纺锤体形成有关。

(4)图中10具有合成____________的功能,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______。

(5)图中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___________,如果是植物细胞应有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

结构。

(6)图中含DNA最多的结构是[ ]________; 含DNA的细胞器是[ ]____ ________。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01页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自学自修:

1细胞核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 和 。

2结构:它包括 (双层,上有核孔)和 、 等部分。 3原核细胞遗传物质DNA裸露不与蛋白质结合,即无 ;真核细胞DNA在染色体上

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 物质在细胞 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5核孔、核仁功能是 、 6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7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8哪些细胞没有细胞核? 重难点释疑:

1细胞核的功能: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双层膜,核孔,核仁,染色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当堂训练:

1细菌与洋葱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不具有

A.细胞膜 B.核膜 C.细胞壁 D.核糖体 2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

A核膜 B 核孔 C染色质 D核仁 3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

B.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 D.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

C.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

4 细胞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 )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线粒体供能

C.核内有遗传物质 D.细胞保持完整性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02页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设计关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自学自修: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当外界溶液 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当外界溶液 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 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植物细胞的液体环境主要指 2原生质层: 、 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①质壁分离: > →细胞失水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②质壁分离复原: < →细胞吸水 →液泡和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③条件:内因——

外因—— 与 出现浓度差。

实验现象:

中央液泡大原生质的位置 小 蔗糖溶液 清水 细胞大小 颜色变化 三、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重难点释疑: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蔗糖溶液 清水 中央液泡大小 变小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 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 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原生质层位置 脱离细胞壁 恢复原位 细胞大小 基本不变 基本不变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2)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

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

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

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当堂训练:

1干旱时,植物会萎蔫,这时植株内的细胞可能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质壁分离 B.吸胀吸水 C.质壁分离复原 D.渗透吸水

2 下列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完全不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1)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2)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4)干种子细胞 (5)蛔虫卵细胞 (6)洋葱根尖成熟细胞

A(1)(2)(4)(5) B(1)(4)(5)(6) C(1)(2)(4)(6) D(2)(3)(4)(5)

3下列细胞结构中,可以允许任何溶剂和溶质通过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膜 4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4-2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

5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

A.失水影响其生活 B.碳源太丰富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6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氧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7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够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

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03页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自学自修: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结构的基本内容

组成成分: 、 、 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重难点释疑: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当堂训练:

1人体中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自由扩散 2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 )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是选择透过性膜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膜中央凹陷,最终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细胞学基础是 ( )

A.细胞核具有排斥性 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细胞具有周期性

4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 C. 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04页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运用表格的方式总结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自学自修: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向 载体 ATP 动力 实例 自由扩散 被动 运输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重难点释疑: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需要 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高→低 方向 高→低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能量 举例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剃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剃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2.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 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这种物质出人细胞膜的方式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4.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05页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以及酶的化学本质

2.能够通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证明酶的作用和本质,并学会在实验设计中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自学自修: 一、酶的作用

1.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___________,统称为细胞代谢。 2.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__________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_______,因而__________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__________条件下快速进行。 3、酶的作用:____________ ____ 4、自变量指____________ ____ 因变量指____________ ____ 无关变量指____________ ____ 5、对照实验指____________ ___ 二、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

①巴斯德之前,许多化学家认为发酵是纯____ ______,与___________无关。 ②1857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即有__________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_____________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③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__________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

④最早从刀豆种子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__,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 ___________.

⑤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___________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总结:通过分析酶的探索历程,你有何体会? 2.酶的本质

酶是___________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其中决大多数的酶是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__. 重难点释疑:

1、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通过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速率,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方法步骤 单一变量 试管编号 H2O2溶液 1 实验现象 (气泡多少) ①本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

②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实验组是 号试管。 ③观察指标气泡的多少,可以反映谁的变化?

2 3 4 ④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当堂训练:

1.在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 ( )

A.有利于氧化氢酶的释放 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B.保护过氧化氢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种子在萌发时,贮藏营养物质会发生水解作用,水解的产物可以为种子萌发

提供能量,则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下列哪些酶:

(1)脂肪酶 (2)淀粉酶(3)蛋白酶(4)纤维素酶(5)过氧化氢酶(6)果胶酶

A、(1)(2)(3) B、(4)(5)(6) C、(1)(3)(5) D、(2)(4)(6) 5、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一样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和酶一样都在细胞外发挥功能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产生激素

6、下图表示细菌的反应程序,在这个程序中一种氨基酸是由另一种氨基酸通过酶的作用而产生的。1到6代表不同的氨基酸,V到Z代表不同的酶。所有氨基

酸对生命都是需要的。原始种的细菌只需要氨基酸1就能生存,而有一种细菌的变种由于发生变异有些酶无法合成,导致其只有在培养基中提供氨基酸2、5才能生存,由此可以判定在培养基中不存在的

酶是:( )

A:V、W B:W、Y C:Y、Z D:V、Z 7、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 )

①是有分泌功能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④酶大都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胆固醇 ⑥酶在代谢过程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④⑤⑥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06。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特性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酶在细胞代谢中不同于无机催化剂的特性。

2.能够通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证明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并学会在实验设计中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自学自修: 一、酶的特性

1.结合“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结论和右侧表格中的数据分析,酶具有 。 2.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而不能催化蛋白

.

质量分数20%质量分数为的新鲜肝脏研3.5%的氯化铁磨液1滴 过氧化氢酶所溶液1滴 Fe3+的相对数有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或 化学反应。所以脂肪酶只能作用于 ,蔗糖酶只能作用于 。

含酶的相对数量:25万 量:1 3.酶的作用条件较 ,如需要适宜的 和 等条件。若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 遭的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只能使

酶 ,却不能改变酶的 。所以酶试剂适合 保存。

二、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流程: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进一步探究 重难点释疑:

1、研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提出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作出假设: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试管、量筒、烧杯、滴管、试管夹、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热水、冰水、碘液。

实验步骤:(结合知识链接,完成实验设计)

(1) (2) (3) 2、总结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并绘制影响因素对酶促反应影响曲线。 ....

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相应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等。 当堂训练:

1、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2、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都具有的特点是 ( )

A.高效性 反应进行

3、能使胰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

A.淀粉酶 B.脂肪酶 C.蛋白酶 D.肽酶

4、如图纵坐标表示酶促反应速度,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

5、新采摘的玉米果穗具有甜味,但放一段时间后甜味便降低,如果采摘后放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保存,甜味要保留较长一段时间。请回答: (1)放一段时间后甜味降低的原因是 可溶性糖分解 。

(2)沸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保存,甜味可保留较长时间的原因是高温使水解可

B.专一性 C.需要适宜温度和pH

D.能促进化学

溶性糖的酶失去活性。

(3)通过上述实验,可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可使酶失去生理活性。

6、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3毫升糨糊,然后,在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振荡两试管,将其浸浴在35℃左右的温水中,5分钟后同时取出两试

管,冷却后,用斐林试剂(遇可溶性还原糖有显色反应)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请回答: (1)两试管的现象是:甲_甲试管有显色反应_;

乙_乙试管无显色反应_。

(2)试分析,在pH值相同的情况下,酶促反应所需时间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_糨糊量。 ②_小麦淀粉酶滤液量。 ③_水浴的温度_。 (3)乙试管在实验中起_对照___作用,甲、乙两试管内对应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_为了排除各项量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便于结果分析____。 (4)若要观察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丙,丙试管内的成分应和__甲__试管的相同,并将此试管放入__沸__水浴中,此试管内最后的颜色变化是__无显色反应______。

(5)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另设计试管丁和甲对照,丁试管应先后加入___ABC__(选择填空);若要验证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戊与甲对照,则戊试管先后加入物质的顺序是DBEF,该操作顺序是否合理?_不合理____为什么?_因为加入小麦淀粉酶可能会与淀粉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实验结果__。 A.少许的蛋白清 B.小麦淀粉酶滤液

C.适量的浓硝酸(可与蛋白质产生黄色反应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与否;酶的含量极少,其颜色反应可忽略) D.3毫升糨糊 E.适量的NaOH或HCl

F.用斐林试剂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 107页。

高考资源网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学习目标:

1.说出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能正确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能指出其中的符号代表的意义。

3.说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自学自修:

1、ATP是 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代表 ,T表示 P代表 ,“~”代表 。所以组成ATP的元素有

2、ATP化学性质 ,在酶的作用下,ATP分子中 容易断裂。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 ,同时储存在这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出来,ATP就转化成 。

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 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 结合,重新形成ATP。

4、ATP与ADP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 之中,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 。

5、细胞内吸能反应一般与 的反应相联系,由 提

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 的反应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 中。

6、举例说明有哪些生命活动需要利用ATP 重难点释疑:

1.1个ATP分子中含有多少个高能磷酸键?ATP的水解实质是什么?为什么称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根据ATP的中文名称命名原则以及它的结构简式,推测1个ATP脱去1个磷酸基团可得到什么物质,它的结构简式如何?如果再继续脱去1个磷酸基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写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

4.在动、植物细胞内能使ADP转化为ATP的途径:

(1)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形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哪一项生命活动?

(2)对于植物来说,形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哪些生命活动? (3)回忆细胞器,参与合成ATP的细胞器有哪些?

当堂训练:

1、荧火虫发光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

A .葡萄糖彻底分解 B .氨基酸彻底分解 C .丙酮酸彻底分解 D .三磷酸腺苷的分解

2、 30 个腺苷和 60 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 ATP ( )

A . 10 个 B . 20 个 C . 30 个 D . 60 个

3、在水深 200m 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

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 5000V 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的直接来源是( )

A .葡萄糖彻底分解 B .氨基酸彻底分解 C .丙酮酸彻底分解 D .三磷酸腺苷的分解

4、ATP转化为 ADP 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A、H2O B、[H] C、P D、Pi

5、下列生理过程中不需要消耗 ATP 的是( )

A .在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 B .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C .小肠吸收氨基酸 D .神经冲动的中枢传导 6、 ATP 形成 ADP 时最先断裂的是

A .腺苷与磷酸的结合键 B .两个高能磷酸键

C .靠近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D .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8.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Pi代表 ,则B为 ,C为 。

E1

A1

BA2

PiE2

Pi(2)E1和E2含义是否相同? 在人和动物体内,E1来自 , C

在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 和 。

(3)A1、A2具有 作用。根据你的分析,它们是否是同一种物质?为什么?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08页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学习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自学自修:

1、细胞呼吸:指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 或其他产物,释放 并且生成 的过程。

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可以生存,属于 。

3、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 由 变 再变 。 4、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 溶液在 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 。

5、有氧呼吸概念: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 的催化作用,把 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 和 ,释放出 ,生成许多 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也是通常所指的呼吸形式。

6、线粒体的结构特点:①双层膜结构,内有基质;②内膜向内折叠成 ,增大了内膜面积;③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 。 7、有氧呼吸的过程 项目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释放能量(ATP) 8、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总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为什么?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

分解释放 KJ能量,其中有 KJ储存于ATP中,可生成 mol ATP。

9、无氧呼吸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 条件下,通过 的催化作用,把 等有机物分解成为 ,同时释

放出少量 的过程。

10、无氧呼吸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释疑:

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近年来生物高考有关实验的内容越来越多,考查的内容呈多样化,多数考生的答题和标准答案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表现在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表述上。答题存在问题有:对照不明确、指代不明确、观察指标不明确、混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我们可以分六步完成实验设计:

提出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题 作出假 设 设计实 原则 1 2 3 验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 条件 有氧 无氧 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结论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条不 同 点 件 呼吸场所 分解产物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释放能量 相互联系 当堂训练:

1、依据气体变化情况,判断呼吸方式:

着色液移动方向 装置1着色液 移,装置2着色液 移。 装置1着色液 移,装置2着色液 移。 装置1着色液 移,装置2着色液 移。 呼吸方式 2、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3、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是利用细胞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①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②利用葡萄糖、粮食和酵母菌制酒。③稻田定期排水。④光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4、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5、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

6、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 (3)在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

(4)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 )

A.低温、干燥、低氧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高温、干燥、高氧 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

7、右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02产生的影响,试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02较多,这些C02 的产物。

(2)由A到B,C0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 。

(3)由B到C,C0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09页。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2、了解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及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自学自修:

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 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方法步骤:①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菠菜叶2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_______和_______→加入5mL______→迅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______塞严)

②制备滤纸条: ③画滤液细线:

④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

,用培养皿

盖住小

烧杯。

(3)结果分析:

(4)无水乙醇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析液的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能的捕获 叶绿素主要吸收和利用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

3、叶绿体的外表具有 层膜,内部有许多 ,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 。每个基粒都是有一个个圆饼状的 堆叠而成,这些结构称为 。吸收光能的色素就分布在 上。 重难点释疑:

1、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过浅的因素有哪些?

a、叶片的选择:衰老的、幼嫩的、叶脉含量多的、放置时间过久的、不适宜的植物材料。b、人为的因素:提取时没有加二氧化硅、没有加碳酸钙、一次加酒

精量过多;分离时划滤液细线次数少、滤液细线与层析液接触。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有叶绿体吗? 当堂训练:

1、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选取下列哪一种叶片效果最好 ( ) A、厚硬似革质的绿色叶片 B、衰老、黄绿色的叶片

C、新鲜、幼嫩、叶浓绿的叶片 D、多浆汁或有特殊气味的绿色叶片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3、把高等植物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光谱中明显变暗的区域是 ( )

A.黄光区和蓝紫光区 B.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C.绿光区和红光区 D.黄光区和绿光区

4、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 )

A.叶绿体的外膜上 B.类囊体的薄膜上 C.叶绿体的内膜上 D.叶绿体的基质中

5、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粘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在外圈的色素呈( ) A.橙黄色 B.黄色 C.蓝绿色 D.黄绿色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10页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准确说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应用,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自学自修: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 是植物建造自身

的原料。

2、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 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 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 ,吸收的是 。

5、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 6、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 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水。

7、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 技术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比较: 比较项目 场所 条件 反应产物 物质变化 光反应 暗反应 能量变化 联系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利用 能,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 。反应式为: 。 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强度

?概念:植物在 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的数量。 ?表示方法:测定一定时间内 消耗或 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 、H2O含量、温度等。

2、应用:控制 和 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 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四、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 的合成作用。

2、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 时所释放的化学能,将 合成糖类。

3、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能合成有机物,因此属于 生物,而人、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属于 生物。 重难点释疑:

1、图为夏季晴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

(2)对于C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

过高,

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

供应大量减

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 少,以致

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

形成大为减少。

以致光合作用

能与之结合,使得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反应减弱,

减少,因而影响 反应的进行。

14

(4)如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 )

A.14CO2一叶绿素一ADP B.14CO2一NADP+一糖类

D.14CO2一叶绿素一ATP

C.14CO2一三碳化合物一糖类 当堂训练:

1、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O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 )

A.上升;下降;上升 B.下降;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上升 D.上升;下降;下降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H]产生在

(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③呼吸作用的第一、第二阶段 ④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几位科学家做了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设计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和意义,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把小鼠和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小鼠不会死亡——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CO2,放出O2,从而更新了空气。

B、萨克斯把绿色叶片曝光,遮光部分是作为对照处理——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C、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以极细光速照射,曝光是作为对照处理——证明了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分别标记CO2和H2O,供绿色植物利用,分析各自放出的氧——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H2O。 4、在叶绿体中,[H]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A、[H]和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H]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H]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H]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5、下列措施中与提高温室蔬菜产量无关的是( )

A、增大O2浓度 B、增大CO2浓度 C、增强光照浓度 D、调整室温 6、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在叶片照光24 h后,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说明 ( )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课后作业:高效学案11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h2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