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际收支分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3 13: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国国际收支状况及汇率变化状况

英国国际收支状况

下表为英国2004—2009年的国际收支状况(本文图表均摘自英国pink book)

从表可以看出,英国的国际收支由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平衡项目构成。三大项目中:经常项目重要成份,一直呈现高额逆差,而资本项目则呈现高额顺差,平衡项目涉及金额较小,处于波动状态。国际收支状况04-09年总的来说十分不平衡,一直处于对于本国发展不利的态势,但是从经常项目的逆差逐渐缩小来看,英国经济在逐渐恢复。下面将从国际收支的两大方面对英国国际收支状况进行分析:

一、经常项目

(1)商品和劳务

英国商品进出口历年来都呈现逆差状态,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商品逆差降至历史最低点,09年开始缓慢复苏。而相比于商品,其劳务一直呈现小额顺差,但相比商品的高额逆差,也无法挽救总体的逆差局势。

英国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英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2009年英服务贸易总额48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所以其一直处于顺差增长状态。

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制造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数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2005年,英本国拥有的最大汽车生产企业MG罗孚公司破产。经历了08年经济危机2009年英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3%。国内制造业的现状使得英国不得不减小进口,加大商品的进口,故商品逆差历年增加。 (2)收益

大量雇佣国外廉价劳动力使得英国的雇员报酬出现持续增长的逆差,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截至2009年12月,英国失业人口247万,失业率7.8%。因此大量外国工人失业,雇员报酬逆差减小。

(3)转移

英国正逐步将对具体项目的援助改为向落实减困战略的国家政府直接提供援助。2008年,英官方发展援助(ODA)总额为63.5亿英镑,占当年国民收入(GNI)的0.43%,90%的援助款项用于最不发达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增加12.5亿英镑,其中用于艾滋病相关工作的援助为15亿英镑。英政府承诺尽早将官方发展援助总额提高到国民收入的0.7%。

二、资本项目

英国一直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输出大国,这一特点随着英1979年取消外汇管制和北海油田的发现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英对外投资额可与美、日媲美,但随着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英对外投资也随之大幅下降,之后又开始大幅攀升。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英国对外直接投资绝对值降至522亿欧元,降幅达57%,但仍位列欧盟国家首位。2003年,英国贸易局更名为“贸易和投资局”,下设英贸易伙伴局和投资局。

英国政府鼓励吸引外资。2005年英国总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190亿美元,为自1977年以来首次位居全球榜首,比第二名美国的1060亿美元高出一倍还多。大型并购活动是英国近几年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故几年来直接投资一直保持高额状态。 截至2010年4月,英外汇储备共计711亿美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7440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2009年财政赤字900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 由于08年金融危机,英国金融业损失严重,随着债务期限的陆续临近,各大银行在债务市场上不同程度面临转仓困难。银行对美元需求急增导致英国的银行业存在3000亿美元缺口。英国金融业将在2009年度第二季度裁减1.5万个职位,相当于金融从业者总数的1.4%。

三、国际收支状况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英国金融行业受到了“摧毁式”的打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称,全球金融危机的金融救援耗资7.12万亿英镑,而英国1家付出了1.23万亿英镑,为其GDP的81.8%,远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在这场“浩劫”中,英国政府大力出手挽救危在旦夕的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但是,英国已经认识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分背离的局面蕴藏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金融体系稳定后,英国正在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逐步出台了“构建英国未来”的总体发展战略,欲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占据未来全球经济的“制高点”。

英国认为,应以战略性眼光来对待经济复苏,英国的政策重点不仅仅是经济复苏,更重要的是要确保英国在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发展和竞争中取得优势。英国都存在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加杠杆化的现象,也就是说银行业的危机开始转嫁给政府,目前来看这种转嫁还处在可控的范围内,政府有更强大的财力来保证救市取得成效。在没有更大的问题曝出来以前,英国经济整体的安全系数还是有保障的。

英国汇率变化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一、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观察汇率的变化走势的特点:

08年经济危机之前,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基本保持较高,在£1=¥15左右波动,且波动幅度小,受经济危机的影响,08年上半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后半年大幅度下降,在09年英镑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达到最低点。在09年之后,经济的复苏措施实施,但是英镑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虽有上升,但是上升的空间较小,波动幅度小,基本保持在£1=¥10.5,£1=$1.6之间。

可见,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相关,反映出一国的经济形势状况。英镑贬值短期内有利于稳定英国出口,但长远来看,英镑作为一直以来的强势货币,如果长期积弱不振,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打击,对英国经济终究还是不利的。

英镑的跌势对英国经济的打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这是英国的经济结构决定的,英镑贬值后反而可能会使英国国内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促使外资流入。

二、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紧密联系,对国际收支产生重大影响: (1)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

英镑贬值以后,本国出口的外币价格下跌,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上升,所以出口增加。同时,其进口商品的本国货币价格上升,这会抑制该国对这些进口商品的需求,所以进口减少。总之,贬值有利于一国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改善一国贸易收支地位。这是贬值最重要的经济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货币对外交换比例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但是,这里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时滞”问题:是指在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以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马上增加,从而一国的出口量不会马上扩大。这样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出口收入反而会减少,同时,进口量也不会马上减少,但是,所支付的外汇数量会立即增加。所以在贬值的初期,一国的贸易收支情况不会立即改善,反而会趋于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进出口数量会逐步发生变动,贸易收支会好转。这叫做贬值的“J曲线效应”。 2.“弹性问题”:在贬值以后,经过一段时间,一国商品出口的数量是有增加,但同时由于这些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了,因此随着出口数量的增加,其出口所得到的外汇收入却不一定增加,这样,在贬值以后,出口增加一定要达到相当程度,才有可能抵销和超过外币价格下跌的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对贬值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状况:贬值国的出口能否大量增加,取决于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即由其价格涨跌而导致的需求增加的程度。另一方面,在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需求会减少。但是减少的程度,也要看其需求弹性。因此把这二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一般认为,贬值能否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决定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大于1,则贬值可以改

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这就是所谓“马歇尔----兰纳条件”。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将有助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 (2)对资本项目的影响

贬值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取决于利润和风险情况。不过贬值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上升,因此有利于外国到英国进行直接投资。但对短期资本流动来说,其影响则是不利的。贬值以后,以英国货币为面额的金融资产的相对价值也就下跌。本国银行的非居民存款或非居民对该国国库券及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也会缩减和抽出,以防损失。并且由于贬值,对英镑在远期外汇市场上的预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会打破所谓“利息平价关系”,激起大量资金为谋取套汇套利利益而流向国外,同时,贬值会造成一种通货膨账预期,即人们预计该国货币的对外汇率进一步下跌,从而造成投机性资本的外流。

(3)对国内物价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贬值对国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其国内物价和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其国内生产结构和整个国内经济状况的影响。

1. 贬值以后,进口商品的物价用贬值国的本国货币表示会上升。这会引起用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上升,进而推动与进口商品相类似的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如果该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很小,也就是说这些进口品是贬值国所必须进口的,本国无法依靠国内的力量来满足对这类商品的需求,或没有其他的替代品,那么在进口物价及相关产品的物价上升而需求又不下降的情况,会推动贬值国国内消费物价水平上升。

2. 由于物价普遍上升,人们手中所持有的现金余额的实际价值下跌,因此就须增加现金持有额,才能维持原来的实际需要水平,这导致社会各界的实际支出将减少。而随着人们手中持有的现金增加,一方面对金融投资的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手中持有的现金,人们须把原先拥有的金融资产换成现金,这会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就会导致国内利率上升。而国内利率的上升,又会限制贬值国国内的货币量的增加。 3. 在贬值过程中,用进口原料加工的产品和同进口品相类似的商品的价格会首先上升。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的利润会迅速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不可能跟着增加,这就导致一种收入再分配过程。

4. 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企业主的收入增加,而他们的储蓄倾向较高,所以从整体上说,国内支出水平将降低。而且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物价的上升,工资水平也会上升。这时会产生一种“货币幻觉”现象,即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增加了,因而把他们认为是增加了的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进行储蓄,这会减少实际支出,从而也会影响到国内商品的需求及物价。

5. 贬值以后,由于出口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提高,出口扩大,出口产品生产业的利润增加,将促使其他产业改为从事出口产品制造,资金亦会由其他行业流向出口产品制造业。而利润的上升,也会使工资上升,这样由于出口产品生产厂的工资较高,引起劳动力的移动,出口方面的产业趋于繁荣。另一方面,贬值后,进口商品成本增加,其销售价格上升,对原来进口的一部分需求,将转向贬值国的国内产品,同时国内产品对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也提高了,因此,内销产品行业也将会繁荣。因此,货币的贬值,还会深刻影响到一国的生产结构。综上所述,汇率的变动,可以对一国的进出口、一国的生产结构、一国的收入再分配、一国的利率和货币供应等状况,以及一国的消费水平,都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5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