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利息和利率》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7 05: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章 利息和利率

一、单项选择题

1. 利息是资金的 ( )。

A. 价值 B. 价格 C. 指标 D. 水平 2. 利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 )。

A. 价值 B. 价格 C. 指标 D. 水平 3.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利息是( a )。

A.劳动者创造的 B. 来源于地租 C. 放弃货币流动性的补偿 D.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

4. 利率是一种重要的 ( a )。

A.经济杠杆 B.政治手段 C.法制手段 D.经济措施 5. 我国利率目前是以 ( b )为主。

A.市场利率 B.官定利率 C.浮动利率 D.长期利率 6. 西方国家一般以 ( c )为基准利率。

A.长期利率 B.浮动利率 C.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 D.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7. 我国目前是以( d )为基准利率。

A.长期利率 B.浮动利率 C.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 D.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8. 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通常是 ( c )。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到期收益率 D.基准利率 9. 我国发行的国库券经常采用 ( b )计算利息。

A.复利法 B.单利法 C.到期收益率法 D.现值法 10. 我国的银行存款经常采用 ( b )计算利息。

A.复利法 B.单利法 C.到期收益率法 D.现值法 11. 现值也叫 ( b )。

A.贴现 B.贴现值 C.贴现系数 D.终值 12. 我国主要实行的是 ( a )利率政策。 A.管制性 B.放开性 C.市场性 D.计划性 13. 美国主要实行的是 ( b )利率政策。 A.管制性 B.放开性 C.市场性 D.计划性

14. ( a )的出现,使利率管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A.金融创新 B.双轨制 C.金融产品 D.金融工具 15. 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是 ( a )。

A. 利率的风险结构 B. 利率的期限结构 C. 利率的信用结构 D. 利率的补偿结构 16.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指 ( b )。

A. 古典利率理论 B. 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 C. 新古典的利率理论 D. 可贷资金的利率理论

17. 定期定额的系列现金流叫( a )

A.年金 B.现值 C.终值 D. 复利 18.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c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19.短期金融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是( c ),其他短期借贷利率通常比照此利率加一定的幅度来确定。

A. 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同业拆借利率 D.国债利率 20.下列哪项因素变动会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c )。

A.投资需求减少 B.居民储蓄增加 C.中央银行收缩银根 D.财政预算减少

21.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d )。 A.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B.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C.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D.古典学派的真实利率理论 22.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是( a )。 A.利率的风险结构 B.利率的期限结构

C.利率的信用结构 D.利率的补偿结构

23.某公司债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4%,若每季度计息一次,年终付息,按照复利计算其每年利息为( b )。

A.4 B. 4.06 C. 16.98 D. 4.04

24.通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证券市场行情 ( b )。 A.看涨 B.看跌 C.看平 D.以上均有可能

二、多项选择题

1. 利率可以表现为 (ABC )。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购买证券的收益率 D.利息 E.经济变量 2. 利率按期限可以分为 ( AB )。

A.长期利率 B.短期利率 C.固定利率 D.浮动利率 E.存款利率 3. 利息的计算方法有 ( AB )。

A.单利法 B.复利法 C.现值法 D.终值法 E.年金法 4. 下列属于年金的有 ( ABCD )。

A.分期偿还贷款 B.分期支付工程款 C.发放养老金 D.分期付款赊销 E.收到销售收入

5. 融资工具的类型有 ( ABCD )。

A.普通贷款类 B. 息票债券类 C. 无息债券类 D. 定期定额清偿贷款 E. 贴现发行债券类

6.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有 ( ABCD )。

A.平均利润率 B.经济周期 C.通货膨胀 D.经济政策 E.均衡利率 7. 利率结构有 ( AB )。

A. 利率的风险结构 B.利率的期限结构 C. 利率的时间结构 D. 利率的稳定结构 E. 利率的波动结构

8. 利率对 ( ABCD )有影响。

A.消费 B.投资 C.储蓄 D.物价 E.计划经济 9. 利率管理政策有 ( AB )。

A.管制性政策 B.放开性政策 C.Q号规则 D.1933年法案 E.临时利率调整法

10. 利率与期限的关系有 ( ABC )。

A.利率与期限不发生关系 B.利率是期限的增函数 C.利率是期限的减函数 D.利率受税收因素的影响 E.利率受违约风险的影响 11. 利率的风险结构受 ( ABC )影响。

A.违约风险 B.证券的流动性 C.税收因素 D.时间的长短 E.预期利率

12. 按利率是否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动,利率分为 ( AB )。

A.市场利率 B.官定利率 C.浮动利率 D.固定利率 E.名义利率 13. 以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为标准,利率分为 ( CD )。

A.市场利率 B.官定利率 C.浮动利率 D.固定利率 E.名义利率 14. 若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利率分为 ( CD )。

A.市场利率 B.官定利率 C.名义利率 D.实际利率 E.固定利率 15. 可以作为基准利率的有 ( CD )。

A.市场利率 B.浮动利率 C.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 D.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E.名义利率

16.在经济生活中,( AC )才是人们更应看重的。

A.实际利率 B.名义利率 C.到期收益率 D.官定利率 E.固定利率 17.利率自由化会( ABCD )。

A.加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B.促使借贷资金的有效分配 C.提高借贷资金的使用效益 D.把资金到向最有利的途径 E.使国家对利率不再有任何干预和影响。 18. 我国的存款利率是 ( ACE )。

A.法定利率 B.市场利率 C.浮动利率 D.固定利率 E.名义利率

三、判断分析题

1.一般来说,长期利率比短期利率高。

正确。一般来说,期限越长的投资,未知因素越多,风险概率就越大,利率就越高;期限越短的投资,未知因素越少,利率就越低

2.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自由变化利率。

.错误。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而并非自由变化,一般调整期为半年。

3.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也下降。

错误。债券价格与利率成负相关的关系。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

4.到期收益率是指从证券上获得的报酬。

.错误。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是用现值思想来考虑的。

5.在经济周期的危机阶段,由于生产过剩,商品积压,利率也下降。

错误。经济周期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在危机阶段,由于生产过剩,商品积压,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各方面对借贷资金的需求和对支付手段的需求极其强烈,但由于借贷风险的加大,而使借贷资金的供给量明显减少,造成利率大幅度上涨 6.市场经济国家的利率政策是完全自由化的。

错误。市场经济的国家虽然以市场为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是说没有政府的参与。以利率来说,虽说主要实行的是市场利率,利率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都出现过政府管制的现象,并非完全自由化。

7.利率对投资有重要的影响,利率越低越能激发投资热情。 错误。利率对投资有影响。一般来说,低利率有利于激发投资热情,但低利率也有一个限度,若利率太低,使投资者无利可图,这时的低利率对投资热情没有什么影响。 8.利率自由化是利率改革的趋势。

正确。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特别是金融创新的出现与深入,竞争日益加强,利率管制越来越不适宜经济的发展要求,各个国家分别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形成了一股国际范围内的利率自由化倾向。

9.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利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势。

错误。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利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增的趋势,即时间越长,利率越高。相反则反。

10.利息来源于地租。

错误。利息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 六、论述题

1.如何认识利息的本质?

2.试述利率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3.如何评价三种利率决定理论?

4.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七、计算题

1.某人以900元的价格购买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1年期国库券,1年后按照1000元的现值偿还。计算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贴现收益率。

900?10001?i

i?1000?900900?11.1%(1)到期收益率i

(2)贴现收益率

2.B公司在2001年2月1日购买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债券,其票面利率为8%,每年2月1日计算并支付一次利息,并于5年后的1月31日到期。该公司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 问:(1)当以1000元的价格购买该债券时,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2)当以1105元的价格购买该债券时,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3)当以900元的价格购买该债券时,计算其到期收益率;

(4)比较以上三个计算结果,得出什么结论?(提示:根据债券是平价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其到期收益率与票面利率的关系)

每年应计利息I=1000×8%=80

(1)以1000元价格购买该债券,到期收益率为i,

1000??id?1000?9001000?360365?9.86?1?i5?80(1?i)t2?80(1?i)53?80(1?i)4?80(1?i)5?1000(1?i)

5(1?i) t?1(1?i)解该方程要用试错法,先用8%试算:等式右边=1000=左边,可见,平价发行的债券,到期收益率=票面利率。

(2)买价为1105时,通过前面的试算已知,i=8%时等式右边为1000元,小于1105,可判断收益率低于8%,降低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4%试算:等式右边=1178、16,贴现结果高于1105,可判断收益率高于4%。用内插法计算:

R?4%8%?4%?1105?1178.161000?1178.16

?80?1000R=5、6%

(3)买价为900时,i=8%时等式右边为1000元,大于900,可判断收益率高于8%,提高贴现率进一步试算:

用i=12%试算:等式右边=855、78,贴现结果低于900,可判断收益率低于12%。用内插法计算:

12%?R 12%?8?5.78?1000

R=10、8%

(4)结论:对于每年付息一次的债券,附息债券的价格与到期收益率负相关。

(1)当附息债券的价格与面值相等时,到期收益率等于息票率。 (2)当附息债券的价格低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大于息票率。 (3)当附息债券的价格高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低于息票率。

3.某人于2000年1月1日以120元的价格购买了面值为100元、利率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9年发行的10年期国库券。

(1)当期收益率

g?rc?CP?100?100?8.3%?855.78?900

?4.2%Pt?1?PtPt?125?120120 资本利得率

r?

?12.5%C?Ps?PbPb120 持有期收益率

可见,持有期收益率是当期收益率与资本利得率之和。 (2)持有该债券5年(即t=5)的持有期收益率

?100?10%?125?120

r?C?Ps?PbPb?t?100?10%?5?140?120120?5?11.7%

4.某人于2004年1月5日将5万元存入商业银行,选择了2年期的定期存款,将于2006年1月份到期。但在2005年1月5日由于急于购买住房,需要资金,鉴于定期存款未到期支取将视同活期存款,损失很多利息收入,因此,决定不将存款取出,而是先向商业银行申请1年期贷款,然后等存款到期时归还。上述决定是否合理?试阐述你的理由。(2004年1月份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2005年1月活期存款利率为%,2005年1月份1年期贷款利率为5.58%)

判断一种行为合理与否的标准是收益与成本对比原则。 假定存款人不取存款,其收益为2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 5×2×2、25%=2250元

其成本为一年期贷款的利息成本: 5×5、58%=2790元

其收益明显小于成本,因此不取存款的行为不合理。 更何况,提前支取存款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活期存款的收益,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提前支取存款的损失,也即变相降低不取款行为的收益。

假定存款人提取存款,其收益为: 5×0、72%=360元

取款与不取款的净损失为1890元,从另一角度看,就是不取款行为的真实收益仅为1890元,这一收益大大小于一年期贷款的成本。

由此判断,上述居民的选择是不合理的,应该提取存款。

选择题

1、某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0%,当期的通胀率为5%,则该债券精确的实际利率为( d)。 A 5.2% B 5% C 10% D 4.76%

2、在可贷资金理论中,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ac )。 A 货币供给 B 货币需求 C 储蓄 D 投资

3、实际均衡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下列因素决定(cd )。 A 货币供给 B 货币需求 C 储蓄 D 投资

4、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 ab)。 A 国民收入 B 利率 C 储蓄 D 投资

5、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称为(d )。 A 官定利率 B 实际利率 C 市场利率 D 基准利率

6、将货币因素与实际因素,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综合为一体的是(c )。 A 马克思利率理论 B 古典利率理论

C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D 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

7、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提出决定利率的因素有(abc )。 A 平均利润率 B 借贷资本供求关系 C 社会再生产状况 D 物价水平

8、更能体现价值增值规律的为(b )。 A 单利 B 复利

C 单利和复利 D 都不能

9、利息率的合理区间是(d )。

A 小于零 B 大于零 C 高于平均利润率 D 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

10、在物价下跌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把名义利率( d)。 A 保持不变 B 与实际利率对应 C 调高 D 调低 11、优惠利率是相对(c )而定的。

A 固定利率 B 浮动利率 C 一般利率 D 市场利率 12、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会使贷款需求(b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变化不定

13、下调利率对投资的影响,表现为投资相对(c )。 A 稳定 B 下降 C 上升 D 波动 14、负利率是指( b)。

A 名义利率低于零 B 实际利率低于零

C 实际利率低于名义利率 D 名义利率低于实际利率 15、所谓“利率倒挂”是指(c )。

A 利率小于或等于零 B 存款利率小于贷款利率 C 存款利率大于贷款利率 D 利息率大于平均利润率

16、如果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大于需求,利息率将趋于( b)。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17、决定和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 abcde)。 A 平均利润率 B 资金的供求状况 C 商业周期 D 通货膨胀状况 E 国际利率水平

18、按对利率管制程度的不同,利率可以分为(bcd )。 A 一般利率 B 市场利率 C 公定利率 D 官定利率 E 优惠利率 19、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基本因素有( abd)。

A 违约风险 B 流动性 C 变现成本 D 税收因素 E 风险补偿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e)。

A 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 B 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高于短期债券 C 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低于短期债券 D 各期期限债券的利率往往是反向波动的

E 长期回报率曲线也会出现偶尔向下倾斜的情况 ● 辨析题

1、(s )利率是一定时期利息与本金之比。

2、(s )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s )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4、( s)可贷资金理论实际上是实际均衡利率理论与凯恩斯利率理论的综合。 5、( x)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货币没有流动性。

6、(x )在市场利率趋于上升时,实行浮动的利率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7、(x )月息6厘通常指月息率6%。

8、(s )我国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9、( s)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提高会增加储蓄。 10、(x )通常利润率应低于利息率。

11、( s)物价上涨,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须提高名义利率。 12、( s)我国银行的活期储蓄存款是以复利法计息的。 ● 简述题

1、试述马克思的利息理论。

马克思关于利息的本质的主要观点如下:

(1)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息不是产生于借贷资金自身,而是产生于借贷资本转化而成的产业资本,是产业资本运作产生利润的结果。

(2)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产业资本产生的利润进行分割,一部分作为企业利润,另一部分作为借入资本的利息。

(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由于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所以,来源于利润的利息,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2、在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价格”服从“资本化”的规律?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资本化”。

按照这样的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事物,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比如土地;甚至有些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也因之可以视为资本。比如工资和有价证券。 3、试述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马克思揭明,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宰。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利润率决定利息率,从而使利息率具有以下特点:(1)平均利润率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下降趋势。因而也影响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相应地,平均利息率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4、简述实际均衡利率理论。

实际均衡利率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它们所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交点确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5、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货币的需求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收入呈正向关系;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所以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货币供给曲线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利率。

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说。

6、简述可贷资金理论。 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可贷资金的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利率。

7、试比较实际均衡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古典利率理论主要以长期实际因素分析利率的决定。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古典利率理论的逻辑延伸和理论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古典利率理论以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分析利率变动的理论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注意货币因素的短期作用,并注意流量分析。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之间的区别表现在: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而可贷资金理论是长期实际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中的货币供求是存量,而可贷资金理论则包括货币供求流量的分析;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主要分析短期市场利率,而可贷资金理论主要研究实际利率的长期波动。

● 论述题

1、试述利率的作用。 ● 计算题

1、 某贷款的名义利率为 15%,同期通胀率为10%,试计算近似的与精确的实际利率。 某贷款的名义利率为 15%,同期通胀率为10%,试计算近似的与精确的实际利率。

解:①近似的实际利率 =15%-10%=5%

②精确的实际利率

2、 某债券的面值为 100元,年利率为10%,期限为5年,试用单利和复利分别计算到期的本利和。

某债券的面值为 100元,年利率为10%,期限为5年,试用单利和复利分别计算到期的本利和。 解:①单利

(元)

②复利 (元)

3、 每年年末往银行存入 1000元钱,银行每年以5%的年利率按复利计息,求第5年末可从银行获得多少取款?

每年年末往银行存入 1000元钱,银行每年以5%的年利率按复利计息,求第5年末可从银行获得多少取款?

解: (元)

4、将一笔 10000元的款项年初存入银行,以后连续5年每年年末取出相同的数额的款项,银行以5%的年利率复利计息,问每年能取到多少钱?

将一笔 10000元的款项年初存入银行,以后连续5年每年年末取出相同的数额的款项,银行以5%的年利率复利计息,问每年能取到多少钱?

解:整存零取

5、某毕业生受雇于某企业,该企业向其提供两种付薪方案:一是年薪制,每年 6月末付薪10000元;另一种是月薪制,每月月末付薪1000元,现假定月利率为1%,请问该毕业生应接受哪一种付薪方案?为什么? 某毕业生受雇于某企业,该企业向其提供两种付薪方案:一是年薪制,每年 6月末付薪10000元;另一种是月薪制,每月月末付薪1000元,现假定月利率为1%,请问该毕业生应接受哪一种付薪方案?为什么?

解:将两人各自取得的收入折成终值(年末的钱),再进行比较 甲:年薪制

(元)

乙:月薪制 (元) 答:乙比甲多,选择月薪制

6、现有一项工程 5年建成,有两种投资方案:一是第一年年初投资1000万元,以后每年年初投资500万元,另一种投资方案是每年年初投资650万,现市场利率为10%,问应该选择哪一种投资方案?

解:将两人的投资额全折成现值,再进行比较,选择较少的方案。

甲: (元)

乙: (元)

答:甲比乙少,选择甲方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ih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