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专业四辩稿

更新时间:2024-04-12 11: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好!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我相信在场的各位对于网络围观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为大家理清一下思路。

首先、对方辩友认为网络围观只是增加了事件的影响力,而非解决问题。我方承认,网上确实存在部分猎奇凑热闹的网民,可是对方辩友,如果没有您所谓的好奇的围观网民,在中国的制度体系下,毒奶粉毒胶囊等食品安全事件怎么会轰动全国?医患关系又怎么会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网络围观在扩大事件影响力的同时,无疑引发了更多的关注。

其次、对方辩友多次提到网络民意会影响司法公正,形成“舆论审判”。可是在座的各位,审判不公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舆论,而是在于司法体制的不健全啊!所谓的舆论的负面影响只是司法体制的替罪羊。据统计:在今年七月末开始的反腐工作中,网民通过中纪委网站对贪腐事件进行了持续围观和监督通报,最终促成了39名高官落马。这不正是网络围观能够辅助司法系统解决社会问题的表现吗?

最后、对方辩友一直在列举很多网络围观的负面例子,告诉我们网络围观存在网络暴力、误导、借机宣泄等弊端。但是,网络的快捷性和普遍性对方辩友为何视而不见呢?在泥石流围城灾民急需救援的紧急关头,专业记者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自媒体人“王凯”利用新传播手段,担负起了让外界及时知悉灾情的重任。带动数十万名网民一起努力,终使灾民脱险。新华社称赞网民“键盘传递牵挂、鼠标凝聚力量”。这说明了网络围观的力量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以上的反驳视现场情况定取舍》

我方的观点很清晰,首先,网络围观在社会热点问题上扮演了一个发现者的角色。网络

由于其包容性以及开放性使社会公众和有关组织可以自由发表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提处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样就拓宽了政府的信息渠道,进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孙志刚事件中,网民围观抨击收容制度,使得存在了21年之久的极不合理的收容制度终得废除,网络围观的作用可见一斑。

其次、网络围观使多方社会群体参与,使得问题解决更加高效合理。在“血浆浇花”事件中,一个网友用血浆浇兰花的照片在网上大量传播,网民的持续围观使这个事件不断升温。再从南京偷菜门事件出国考察门事件中,我们都能看到,今天的网络围观扮演的就是一个引导国民去关注问题、发现问题的角色,有了发现,有了关注,我们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最后、网络围观会以第三者的眼光去审视社会问题,不仅会看的更加清楚,还会使这个问题的影响深入人心。网络围观使网民能够亲身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中去。实践出真知,网络围观增加了网民参与热点问题的时间和深度。使网民能够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他所参与的这个事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从而在社会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达到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

我们承认,网络围观目前仍存在种种瑕疵,但想想过去的我们,被束缚在体制下的民众往往没有发表言论的空间,政府的决策也仅是机关内部专断,而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网络围观使我们认识到了民主的珍贵,发现了参与的作用。我们需要给这个新生的社会力量一个机会,一片天空。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谢谢大家。

(2014.09.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qz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