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老年人居住区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29 04:30:01 阅读量: 建筑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性化的老年人居住区设计

第28卷第5期

Vol.28No.52007青岛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ofQingdaoTechnologicalUniversity

人性化的老年人居住区设计

夏 明1,武云霞2

(1.东华大学环艺系,上海200051;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00444)

摘 要:从老年人养老方式和日常时间分配调查入手,探讨了老年人生理机能和心理感受的特征,

总结出当代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以此为依据,在房型设计、计、绿化景观设计、邻里交流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探索.新时代居住区.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区;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中图分类号:TU201   :A—4602(2007)05—0048—0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一趋.由于老年人对住宅的依赖程度及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因此其住宅区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

1 老年人养老方式和日常时间分配调查

上海老年用房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上海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在上海市区范围内组织的“上海市新世纪初(2001年—2010年)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住房需求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518%的被调查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而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仅有412%左右[2].可见,在上海绝大多数老人仍然偏爱居家养老.这种喜好体现了传统观念对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影响,也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老年人在精神上需要子女的关爱和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

2004年4月,青岛市老年公寓组织了一次入住老人生活状态问卷调查,其中每日时间分配的调查显示,老人用于睡眠的时间占第一位,人均43018min,4213%的老人睡眠时间超过8h.排在第二位的是看电视,人均12613min,每天看电视超过3h的占2619%.排在第三位的是室外活动,人均时间为7912min,有8516%的老人坚持经常性室外活动.排在第四位的是读书看报,人均时间为13715min,超过2h的占2415%.排在第五位的是与其他人聊天,人均时间3915min,能经常与人聊天交流的占62%.排在第六位的是个人内务;第七位的是打麻将、下棋[3].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在老年人日常活动中,占据第一、第二、第四、第六和第七位的活动是完全或大部分在室内完成的,可见老年人对住宅的依赖性很大.若以老年人日常生活时间分配排序为依据,则在老年居住区设计中,住宅本身的合理设计最为重要,其次是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再次是供老年人聊天的邻里间交流空间的设计,这三种空间的设计应该是老年居住区设计的重点.

2 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及解决方法

图1至图9是上海市某老年人居住区设计方案,考虑到老人住宅不宜为高层,因此小区以六层高的住宅为主体.为保证容积率,在小区北部设置两栋高层托老所.中心区域是南北向延伸的步行景观带,步行带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AZ111)

收稿日期:2006—11—

17

人性化的老年人居住区设计

第5期  夏 明,等:

人性化的老年人居住区设计49

两边为阶梯住宅.该方案的特点是小户型为主,户型多样,以满

足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在这个设计中,主要考虑上述需求并

针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2.1 生理机能方面特征

2.1.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退.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反应速度

慢,较其他年龄层而言更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因此他们很难树

立起对新环境的新认识,因而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

境.

如图1所示,结合旧城区改造,将老年人居住区选址于市

中心[4].该地块北临新闸路,南临北京西路,东临石门二路,西

临泰兴路.目前这里以老式石库门住宅为主,其中的居民多为

老年人,现有建筑结构老化,居住条件差,已列入改造范围.改

造后的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原居住在此的老年人回迁,还可吸

纳市中心其它商业地块迁出的老年人,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市中心便利的交通、也更利于老年人的生活.

2.1.2 视力退化、.,老年人

,.一些老年

人还患有诸如青光眼.因此他们对居住环

境中的光线要求比其他年龄段的人要高.而且老年人对温度、

湿度等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变差,针对气候变化较敏感.针对这

种情况,可以采用双层窗,同时在窗户外再加一层既可左右推

移又能调节角度的百叶窗户,使老年人能自由控制日光,获得

舒适的室内视觉环境.这样,在每一种自然条件下都可以通过

调节百叶的角度,用物理手段将太阳光阻挡在室外或者反射到

室内,以调节室内光照.采用双层玻璃窗,还可以增加住宅的保

温隔热性能(见图3、图4)

国外测试数据显示,外遮阳的铝合金百叶和木百叶可以阻

挡近85%的太阳辐射,产生4~6℃的室内温差,减少约30%

的空调能耗,从而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对人体造成的不舒

适感.此外,铝合金百叶能使噪音偏向,降低室外噪音,木百叶

也同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5].

2.1.3 听力衰退.老年人会出现短时间的听力丧失而且对高

频音的感知较差,因此他们在与人交流中经常以与谈话人靠近

来弥补听觉中的衰退.所以老年人社交空间尺度宜小.图1 老年人居住区平面图2 老年人居住区鸟瞰图3 百叶开启状态图4 百叶关闭状态

将整个居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化整为零,形成更多适合老

年人就近活动的庭院、宅间绿地等,是一个较好的设计方法.

2.2 心理感受方面特征

图5 阶梯住宅平面,呈半围合庭院2.2.1 对安全感要求高.老年人大都惧怕汽车,因此在老年人

住宅区设计中应特别关注车行道及停车问题.上海这个大都市,用地紧张.所以,许多住宅区以大量地面停车位为卖点.的确,门口停车比地下停车方便许多.但在中国开机动车的老人只占少数,只有在周末,子女会驱车前来探望父母,因而,在老年居住区不需要大量地面停车.于是设计结合中心步行景观带,设置地下车库,实现人车分流模式,使小区更安静、安全;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点,小区室外地面无高差设计,使老年人能放心大胆地漫步园中.

人性化的老年人居住区设计

50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第28

卷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自己可控制的环境范围缩小,

对自身安全存有危机感,而背靠建筑、墙或植物的座椅能

让老年人有安全感.心理学家DerkdeGonge也曾提出

过“边界效应理论”,认为人们愿意在建筑、树丛等边缘地

带逗留,这是因为在这类空间中自己暴露较少,在不影响

别人的同时能观察别人.因此在老年人住宅区中应多布

置半公共、半私密的过渡空间.庭院空间能满足老年人的

这些需要,它是一个对外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的

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着强烈的场所感.

设计在基地中心地区设计了步行景观带,步行带两

边为阶梯住宅,其靠近步行带的部分为两层高,创造出适

合步行的亲切的小尺度空间.同时这一步行景观带的两

边底层住宅内设有小区的公共服务及活动场所,便于老

年人进出这些场所.步行带两边的阶梯住宅平面为“凹”

字形,形成半围合庭院,向步行带开放,之间形成过渡空间(见图5).

,两、围合感,,这些连廊

与建筑交接处形成了便于老年人交往的边界过渡空间

(见图6).

2.2.2 对环境的舒适感要求高.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图7 高层托老楼平面图6 多层住宅中的围合庭院

退,因此在心理上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而安静的环境、

清新的空气、茂盛的植被颇受老年人欢迎.在这方面,庭

院、屋顶及墙面绿化有很好的作用.

以下这组数据显示墙面及屋顶绿化的作用:夏季墙

面爬墙植物与屋顶绿化可以为室内降温1~2℃;冬季落

叶后,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同时附着在墙面的枝

茎又成了一层保护层,可以为室内减少30%的热量损

失,还可以使风速降低.可见,墙面及屋顶绿化,可以防止

各种气候变化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另外,墙面绿化还可

以减弱城市噪声,当噪声波通过浓密的藤叶时,约有

26%的声波被吸收掉.攀援植物的叶片多有绒毛或凹凸

的纹脉能吸附大量漂尘,起到一定的过滤空气的作用.由

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绿化可以使周围环

境更富新鲜空气[6].

设计方案中整个小区实行立体绿化,阶梯住宅有利

于进行屋顶绿化及墙体绿化,在多层住宅结合房型的变

化做了立体绿化的设计,使部分住户有空中花园.同时在

高层托老楼中结合托老楼的功能要求设计了竖向空中庭

院[7](见图7、图8).以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绿化形式帮

助小区内的空气自净并形成安静、舒适的环境.

2.2.3 需要社会归属感及他人的认可.现代人际关系淡

漠,老年人往往在各自的住宅里打发时间.其实,老年人图8 高层托老楼剖面图9 步行景观带中的立体交往空间

人性化的老年人居住区设计

第5期  夏 明,等:人性化的老年人居住区设计51

希望社会群体或他人能接纳自己并在群体中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希望自己在退休后仍然能感受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因此他们比其他在职的年龄层更渴望交往.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喜爱跳舞、打拳、唱歌等群体活动,而行动不便的则喜欢观察他人活动,因此老年人交往、活动空间还应有“观演”功能[8].

此设计方案尝试多层次的立体交流空间设计.在居住区中心,结合南北延伸的步行景观带设置了中心广场并以少许高差为分隔设计了小广场,各个小广场之间由缓坡和台阶连接,为老年人进行各类“动态”活动提供条件(如图9).在中心广场,进行不同活动的老年人都能有自己一块小天地,而在各自活动时又能看到进行别的活动的老年人.台阶和小广场本身可组成“观演”空间,以满足老年人喜爱跳舞、打拳、唱歌等群体活动的需要.

3 结束语

20年前,当上海市开始步入老龄社会之时,那就是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提出“:.除物质部分外,它还有心理和社会的意义应予以考虑.”建设属于他们的居住建筑,,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 李斌,夏青.老龄社区———未来中国城市养老新模式[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1):89292.

[2] 张剑敏,马怡红.新世纪初上海老年人住房需求调查研究[J].住区,2001(3):20221.

[3] 吕梁思.青岛市老年公寓个案研究[J].老年问题研究,2005(4):729.

[4] 武云霞.探索适宜老年人居住的“新”里弄住宅[J].现代城市研究,2005(10):27231.

[5] 石玉蓉,董杨.新型遮阳百叶应用的经验[J].建筑知识,2004(5):53254.

[6] 谢浩.实施墙面垂直绿化构筑良好热工环境[J].福建建材,2005(2):20221.

[7] 覃力.日本高层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夏明,杨丽,武云霞.老年人居住模式设计[J].城市问题,2005(1):46249.

[9] 辛洪云.创造老年人活动的室外空间[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28(4):57261.

Explorationonthedesignofhumanisticresidentialareafortheaged

XIAMing1,WUYun2xia2

(1.DepartmentofEnvironmentArts,DonghuaUniversity;Shanghai200051,China;

2.DepartmentofArchitecture,FineArtsCollege,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Abstract:Beginningwiththeinvestigationoflivingpatternanddailyactiondistributionfortheaged,weprobeintothepsychologyandphysiologycharacteristicsoftheaged,sumupwhattheagedcallforinaresidentialarea.Andthen,theplansofapartments,measuresonfacade,courtyards,greenerypatches,associationspaceandcommercialareabuiltintermsofresidentialenvironmentarepresentedrespective2ly.Ourtargetistobringaboutnewresidentialareainaccordancewitholdpeople’sneeds.

Keywords:theaged;residentialarea;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physicalcharacteristics;humanistic

),男,山东威海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城市设计.作者简介:夏 明(196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2u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