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县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更新时间:2023-03-08 08:30:1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藏农牧学院森林游憩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论文

墨 脱 县 旅 游 资 源 调 查 与 评 价

姓 名: 杜 江 学 号: 2010413229 班 级: 10森保(二)班

论文题目: 墨脱县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指导导师: 张 敏

墨脱县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摘要: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对墨脱县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类和评价。结果表 明 墨脱县有100个旅游资源单体,分属8个主类、28个亚类、74个基本类型。其优良级旅游资源大于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从级别看,墨脱县三级旅游资源所占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大为37个,其次是二级旅游资源27个,四级旅游资源和五级旅游资源,分别是22、4个,一级旅游资源为9个。说明其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优势明显,品位高,类型丰富,组合良好,为该区域发展生态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旅游资源; 调查; 评价; 墨脱县

1墨脱县概况

位于林芝地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东部察隅县,南与印度毗邻,西接错那县、米林县、隆子县,北接林芝县、波密县。1881年波密王在此设宗,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将墨脱划由松宗寺管辖,1959年7月建县,1964年隶属拉萨市,1986年划归林芝地区管辖至今。地势北高南低,从海拔7782m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海拔200m的巴昔卡,平均海拔1200m;典型的立体气候区,植被呈垂直分布,森林覆盖率达78.5%以上;气候温暖、多雨、潮湿,年均降雨量2330mm,年均气温16℃,无霜期在320d以上。 1.1自然地理条件

墨脱背靠海拔7756m的南迦巴瓦峰,侧边是海拔7151m的佳拉白垒峰,区内最低海拔750m,在水平距离40余km范围内,高差达7000m,形成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两谷之间多形成悬河,大小瀑布相连,出现了奇特壮观的峡谷落差。北部由于青藏高原作屏障,加之东西走向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在1100m以下的河谷气温高,降水量特别丰富,每年达2500mm以上,成为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植被类型也十分复杂,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其中以墨脱命名的模式种就有40多种。在这里可见到从热带到寒温带的各种植物,有产于热带的千果榄仁、麻楝、西藏天料木、海南粗榧及马旦果、菠萝蕉,也有产于亚热带山地的罗汉松、樟、楠、木兰、厚朴、青冈,还有山地温带的铁杉、红杉、槭以及亚高山寒温带的墨脱冷杉、高山杜鹃、委陵菜、乌饭、岩高兰。经济植物资源更为丰富,有香

蕉、猕猴桃、油瓜、五眼果、鱼尾葵等,种类繁多,随处可见。古老植物树蕨、肉豆蔻、穗花杉也在这里形成庞大的家庭。茂密的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的生息繁衍环境。据统计,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40多种,长尾叶猴、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在我国仅产于西藏,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大灵猫、小灵猫、犀鸟、大绯胸鹦鹉、云豹、蟒、眼镜王蛇,还有生活在海拔较高地带的小熊猫、猞猁、盘羊、羚牛、鸟类之中要数雉鸡种类、数量最多,已见到白尾稍虹雉、血雉、金鸡、红腹角雉、白马鸡、藏雪鸡等十多种,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2 社会经济概况

墨脱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总面积3.4km2(实控面积1km2)。全县总人口11567人(2009年)。县人民政府驻墨脱镇,邮

[1]

编:860700。代码:542621。区号:0894。拼音:Motuo Xian。 墨脱县辖1个镇、7个乡:墨脱镇、甘登乡、加拉萨乡、达木珞巴族乡、帮辛乡、格当乡、德兴乡、背崩乡。共有60个行政村。 主要居民为门巴族、珞巴族,此外,还有少量藏族、汉族及其他民族。墨脱县是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境内仅有县1段,56km,为境内断头路。公路规划与建设正在进行中。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13亿元,同比增长30.6%;财政收入273万元,同比增长13.75%;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088.83t;人均纯收入2985元,人均现金收入1984元,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6.6%。2009年,墨脱县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005人,同比增长183.89%; 实现旅游总收入221.1万元,同比增长157.69%,其中实现农牧民增收147.4万元,增长157.69%。针对水稻品种老化、耕种技术落后、水田肥力得不到有效补充及水田灌溉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大力实施了增产增效工程,在墨脱村、背崩村、德兴村建设了400亩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示范田平均亩产突破了500kg,平均每亩增产250多kg,增长88.5%,并立足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德兴乡在大力发展辣椒、香蕉、兰科花卉等特色种植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亚热带水果,陆续建设了16户经济林果种植示范点。格当乡在大力发展粮油生产的

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特色种植、养殖业,2009年种植辣椒25亩,实现经济收入30多万元,同时建设了“百亩巾帼果园基地”和86亩油菜种植基地。 2 墨脱县旅游资源调查

察隅县景区内(景点)大体可以分为六大景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布巴东瀑布群景区、墨脱雾景、仁钦朋寺景区、墨脱藤桥与溜索景区、南迦巴瓦峰景区。

2.1雅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范围为北纬29°05′--30°20′、东经94°39′--96°06′之间,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为墨脱、米林、波密、林芝四县所管辖。南以高尤拉与丹巴江北部分水岭为界,北抵纳雍嘎簸雪山、迫龙藏布江和哽布山脉主脊,西自东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至白努弄巴和则巴弄巴西侧分水岭,东达哽日嘎布主峰。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4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在30m-50m之间。雅鲁藏布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m),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m),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9km,平均深度5000m,最深处达6009m,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一条向南的通道将雅鲁藏布江水沿东喜马拉雅东南坡面急泻而下注入印度洋,成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水汽通道。受这个水汽大通道北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响,大峡谷地区发育着中国仅有的以热带为基带,经山地亚热带、山地温带直到高山寒带的特殊山地立体气候带类型和植被分布类型。在水平距离几十公里内,可以看到类似从中国海南岛到北极的全部自然景观。自然保护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皮毛动物:水獭、石貂、云豹、雪豹、青舢、白鼬、豹猫和小熊猫;药用动物: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银环蛇、眼镜王蛇;医用动物:猕猴;观赏动物:长尾叶猴、棕颈犀鸟、红胸角雉、红腹角难、排陶鹦鹉、大绯胸鹦鹉、蓝喉太阳鸟、火尾太阳鸟、

红嘴相思鸟、白腹锦鸡、藏马鸣、黑颈鹤、蟒蛇和羚羊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2.2藏布巴东瀑布群基本情况

该景区实际为两个瀑布群。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 西兴拉山下、距迫隆藏布汇入口约20km河床上,地理位置为:北纬 29°46′,东经95°10′,海拔2140m;在相距600m的河床上,这里出现两处瀑布,分别高35m(瀑布群二)和33m(瀑布群一),前者宽仅35m,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最大的河床瀑布。在这么短的范围内,在大江干流上形成多级大瀑布,这在中国是首次发现,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专家认为,根据掌握的数据,这些瀑布的形成都不过几十年的事,这表明青藏高原在大峡谷地区的地质构造运动十分强烈,4处瀑布群均属于基岩形,显然形成于新的地质构造运动,也说明这里是大峡谷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雅鲁藏布大峡谷瀑布群在世界河流峡谷中构成罕见的自然奇观。它们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首先在水力和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在科研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藏布巴东瀑布群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瀑布之首。 2.3 墨脱雾景基本情况

墨脱的雾,终年不断。春夏之时,夜间云雾紧贴在江面上,随着东方放白,开始沿雅鲁藏布江向两侧山崖攀升,并与雷雨彩虹为伴,漫游着崇山峻岭,漫山遍野,翻江倒海,直至被北边的冷气流和南边的暖气流阻挡,再直冲云霄。秋冬季节,尤如一块巨大的白丝绸布厚厚地遮盖在雅鲁藏布江不足千米的上空,待到蓝天上的太阳照射在它身上,才慢慢腾腾地消失在山峦的原始森林中。

2.4 仁钦朋寺景区基本情况

该景区是墨脱最大的寺院,位于墨脱村南则玛拉山上。建寺时间是在门巴东迁后不久,距今约8代人。据传是由甘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筑的,最初是一座有12面墙和东西南北四门的石木结构三层建筑,内有镀金铜佛像多座。1950年毁于地震,后重修为东西两门建筑。 2.5 墨脱藤桥与溜索景区基本情况

[2]

珞巴人居住在喜马拉雅 南麓的崇山峻岭之间,数百条江河水流湍急,多数流速超过10m以上,落差大,水中巨石、暗礁布满河床,两岸陡峭,除少数平原处溪流架有木桥外,绝大多数是藤索桥或藤溜索,舟船仅在下游使用。 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根,对接成所需要的长度,拴在两岸的树上,有一个硬藤做的圆圈套在八根藤条上,过江时,人钻入硬藤圈内,放在腰部,脸朝上,关向彼岸,双手抓信藤条,交叉用劲拉藤,双脚配合向前。爬这种溜索相当吃力,跨度越大越费劲,一条长80m的溜索需要30min才能滑过去,而且滑这种溜索不但消耗体力大,由于没有安全系数,危险性是极大的。 藤索桥是一奇特的桥,没有桥墩,不用木板,一个铁钉也找不到,整桥用的是白藤。珞渝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多种藤本植物,其中白藤较多,常绿本植物,茎蔓细长,有40m高,柔软而坚韧,它是编织篮、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索桥的原料。一般200m长的索桥,需要60背(约合3600kg)的藤子。修一个索桥需要20人,历时10d才能竣工。首先将藤子一劈两半,不能用整根藤子,一是不便将二根接起来,二是它不结实。将劈成两半的藤条接成需要的长度,将根根藤条拉到对岸,总共需要35根藤条,再将25个硬藤做的藤圈均匀地置放在桥上,藤条在外,藤圈在内,一般10m左右放一个藤圈,它有一人高,人可从中钻过。35根藤条分布是:桥的左后和右侧各10根,桥的上部是空的。硬藤圆圈放好后,用细藤绳将它固定在藤条上,底部行人放脚处,用细藤编织成一个网状的贺筒。通过这种桥还得掌握它的特性,如它的弹性大,你的脚步得顺着它起伏而落脚,它弹起时,你的一只脚也得“因势利导”而抬起,它跌落时你再踏步向前,就这样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向前,否则,它将和你作对,摇摆得十分厉害,使你无 法越步。初过这种桥,还是胆战心惊的,只要你认识了它掌握了它的规律,你会很顺利地、不大摇晃地走过去。墨脱较为有名的藤桥有背崩藤桥、炯兴藤网桥,都长约400m,其中墨脱德兴藤网桥横跨雅鲁藏布江,有300多年的历史。藤网桥整个呈管状悬空,多位于峡谷谷险要的河段,行走其上时,桥随人的重力与河谷风吹送,左右晃悠幅度较大,但整个桥近似密封,颇为安全。墨脱著名的景观还有“溜索”,那有点一苇渡江的姿势,但是以背对江面的样子高速滑向对岸,需要较高的胆量和平衡技巧才能顺利过江。

2.6 南迦巴瓦峰景区基本情况

雅鲁藏布江沿喜马拉雅北坡山谷一直向东,历程l000多km,流至喜

马拉雅山脉东段尾翼,在林芝、米林、墨脱、波密四县交界处直转南下,形成一个马蹄形大峡湾。在这个峡内侧,东经95.O°,北纬29.6°处就是世界第十五高峰,海拔7782m的南迦巴瓦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迦巴瓦峰地区是一个地跨热带和寒带,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馆”。 然而,对于登山家们来说,南迦巴瓦峰又是那样的暴虐。南迦巴瓦峰,语意为“雪电如火燃烧”。它是复式褶皱中一个向北倾斜的短轴向斜构造,山体以片麻岩为主,它主要有三条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东北山脊蜿蜒约30km,直抵雅鲁藏布江岸,脊线上有6个6000m以上的山头凹凸起伏;南山脊两公里处有一卫峰——乃彭峰,海拔7043m,它们之间的山口称之为“南助”。从乃彭峰分别向东南、西南伸出两条人字形山脊;西北山肯线突出着6936、7l46m两座雪峰。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大都被冰雪切割成风化剥蚀的陡岩峭壁,以西坡为最。坡壁上基岩裸露,残留着道道雪崩留下的沟溜槽,峡谷之中又布满了巨大的冰川。2005被评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 3墨脱县旅游资源类型

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方法进行分类调查,在墨脱县的旅游资源有8大主类、28个亚类、74个基本类型。

表1 墨脱县旅游资源类型

地区 主类 % 亚类 % 基本类型 % 全国 8 31 155

墨脱县 8 100% 28 90.3% 74 47.7%

3.1旅游资源分类 3.1.1地文景观

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3]。

墨脱县的地文景观主要有大峡谷地冬段、多雄拉山口、南迦巴瓦峰自然垂直带、石锅石料采集地、南迦巴瓦峰、脚趾山、老虎嘴、雅鲁藏布大峡谷

风景区、果果拉大拐弯观景区、背崩黄石沟、虎卧石(拉个岩洞)、彩石滩、墨脱泥石流、墨脱大地震、西公河独树石岛等。 3.1.2水域风光

水域风光: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地质地貌、气候、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配合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就称为水域风光[3]。

墨脱县的水域风光主要有江河汇流、布裙湖风景区、娘姆错大小湖、策清湿地 、嘎隆天池、汗密瀑布、背崩飞瀑、双水居、温泉景区、加拉白垒峰冰川、嘎隆拉雪山等。 3.1.3生物景观

生物景观:生物景观是指由动、植物及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3]。

墨脱县的生物景观主要有墨脱原始丛林、大巴竹海、桫椤、红豆杉、铁木、三树合生、扎布拉草原、格林草地、公玛草地、兰科植物、杜鹃小径、墨脱黄鱼、蚂蝗谷、孟加拉虎、马麝、蟒蛇、石貂、云豹、雪豹、豹猫、小熊猫、猕猴、长尾灰叶猴、穿山甲、排陶鹦鹉、大绯胸鹦鹉、火尾太阳鸟、蝴蝶等。 3.1.4 天象与气候景观

天象与气候景观:是指旅游活动的环境与背景,又是旅游者的重要观赏对象[3]。

墨脱县的天象与气候景观主要有峡谷夕照、墨脱雾景、避寒气候地-墨脱、墨脱热、亚带气候、杜鹃花等。 3.1.5遗址遗迹

遗址遗迹:遗址遗迹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满足旅游体验的要求,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历史遗址。

墨脱县的遗址遗迹主要有墨脱大地震遗址、墨脱磨制石器地点群等。 3.1.6建筑与设施

建筑与设施:是指融入旅游的某些基础设施或专门为旅游而建设的建筑物和场所。

墨脱县的建筑与设施主要有仁钦朋寺、格当寺、巾帼果园基地、兰科植物、墨脱边境、地冬佛塔、塔式经幡、墨脱县广场、壁画、经石、居住、达木珞巴族乡、木乌筷子、崖葬、更阿桥、西公吊桥、得尔工藤桥、 梯田、渔庄客栈等。 3.1.7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因旅游或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具有旅游文化的有形或无形的商品的总称。

墨脱县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饮食、鸡爪谷、墨脱黄鱼、天麻、麝香、“邦穷”、藤竹编织、石锅、男女各式佩刀等。 3.1. 8人文活动

人文活动:以社会风情为主体,反应社会风貌、人文意识、人文教育以及人文文化等内容,可以被旅游业开发利用的活动性、过程性旅游资源。 墨脱县的人文活动主要有波密王、墨脱大地震、婚俗、葬俗、门巴族新年、僜舞、文学艺术、门巴主巴大法会、荞麦饼、服饰、墨脱民俗文化节等。 墨脱县评级的旅游资源不多,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自然垂直带、雅鲁藏布大峡谷风景区和布裙湖风景区为级别最高的资源类型。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藏东南部生态系统最为完整的地区。其他旅游资源在林芝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范围内则不具有垄断性,等级并不高,与林芝地区其他县相比,墨脱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并不明显。

表2 旅游资源调查分类系统

主类 基本类型 数量 地文景观 大峡谷地冬段 多雄拉山口 南迦巴瓦峰自然垂直带 石锅石料采 17 集地 南迦巴瓦峰 脚趾山 老虎嘴 雅鲁藏布大峡谷风景区

果果大 弯观景区 背崩黄石沟 虎卧石(拉个岩洞)彩石滩 墨脱泥石流 墨脱大地震 西公河独树石岛

水域风光 江河汇流 布裙湖风景区 娘姆错大小湖 策清湿地 嘎隆天池 11 汗密瀑布 背崩飞瀑 双水居 温泉景区 加拉白垒峰冰川 嘎隆拉雪山

生物景观 原始丛林 大巴竹海 桫椤 红豆杉 铁木 三树合生 扎布拉草原 28

格林草地 公玛草地 兰科植物 杜鹃小径 墨脱黄鱼 蚂蝗谷 孟加 拉虎 马麝 蟒蛇 石貂 云豹 雪豹 豹猫 小熊

猫 猕猴 长尾灰叶猴 穿山甲 排陶鹦鹉 大绯胸鹦鹉 火尾太阳鸟 蝴蝶

天象与气 峡谷夕照 墨脱雾景 避寒气候地-墨脱 墨脱热、亚带气候 杜鹃花 5 候景观

遗址遗迹 墨脱大地震遗址 墨脱磨制石器地点群 2 建筑与设施 仁钦朋寺 格当寺 巾帼果园基地 兰科植物 墨脱边境 地冬佛

塔 塔式经幡 墨脱县广场 壁画 经石 居住 达木珞巴族乡 19 乌木筷子 崖葬 更阿桥 西公吊桥 得尔工藤桥 梯田 渔庄客栈 旅游商品 饮食 鸡爪谷 墨脱黄鱼 天麻 麝香 “邦穷” 藤竹编织 石锅 9 男女各式佩刀

人文活动 波密王 墨脱大地震 婚俗 葬俗 门巴族新年 僜舞 文学艺术 11 门巴主巴大法会 荞麦饼 服饰 墨脱民俗文化节 4墨脱县旅游资源评价 4.1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 4.1.1 类型较为齐全

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方法进行分类调查,在整个县域中,具有评价体系中8个主类,28个亚类,分别占100%和90.3%。说明墨脱县的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品位高,在西藏自治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组合良好。 4.1.2资源品位较高

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方法进行评价,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惜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环境保护等要素方面,都可以获得较高的分值,而边境特色资源则可成为吸引较多游客的买点。 4.1.3 空间组合好

在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品位高的基础上,各资源单体之间组合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气势磅礴的高山峡谷、冰川河流和恬静宜人的乡村、细腻内蕴的寺庙等结合良好。由于察隅县海拔条件较为特殊,既有高海拔的雪域高原,也是海拔较低的亚热带风光,景观的垂直带分布较好,且各种景观在空间上组合良好,形成了从雪域冰川水稻良田的美妙组合。

4.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是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其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的鉴定。

旅游资源评价在国外已有多年渊源.在我国,该研究也有10余年历史。如刑道隆[4]保继刚[5]杨桂华[6]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全国旅游资源共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7],我们所查明的墨脱县有100个旅游资源单体,分属8个主类、28个亚类、74个基本类型。从墨脱县旅游资源结构看,墨脱县旅游资源的主类占全国总的主类比例为100%;亚类占全国总的亚类比例为90.3%;基本类型占全国总的基本类型比例为47.7%。 表3 墨脱县旅游资源的分类

地文 水域风观 生物 天象与气候景观 遗址遗迹 建筑与设施 旅游商品 人文活动 总计 15 11 28 5 2 19 9 11 100

总之,察隅县旅游资源特丰富,尤其是生物资源、建筑与设施等。

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采用打分评

价方法,其结果见表4、表5。

表4 旅游资源评价指示

级别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未获等级 值域 90 75-89 60-74 45-59 30-44 29

其中:五级旅游资源成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表5 墨 脱 县 各 级 旅 游 资 源 单 体 数 量 统 计

地点名称 优良的有资源 普通级的旅游资源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墨脱县 4 22 37 27 9

墨脱县特品级旅游资源不多,墨脱县的三级旅游资源最多、其次二级旅游资源、再次四级旅游资源,该县优良级旅游资源最多。 4.3资源特色

4.3.1气势磅礴的雪山冰川

位于林芝、米林、墨脱、波密四县交界处的南迦巴瓦峰以及位于墨脱县的嘎隆拉冰川等是冰川资源丰富的地区, 气势磅礴、分布广泛的雪山冰川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和登山爱好者前来旅游,探险,成为本区吸引游客的一大资源,已经成为人们了解雪山,亲近冰川的最佳旅游地.同时,诸多雪山大多数也是藏区的神山,有的很多神话传说和宗教文化的附着,使转山、朝拜等宗教活动成为雪山的另一吸引力。 4.3.2 颇为壮观的河谷

雅鲁藏布江、白马西路河、西公河、哈哥河、西西河、金珠藏布河、金珠河等河谷时而平急,时而深,时而狭窄,时而开阔,又因为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差异,在不同的河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峡谷风光,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4.3.3神秘独特的民族文化

藏传佛教在墨脱县的巨大影响力和长期的传播、发展形成了墨脱县深邃的

宗教文化特色,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资源。同时,墨脱县境内的门巴、珞巴族文化习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4.3.4丰富多样的珍稀动植物

墨脱县区位特殊,交通不便,进入性差,因此自然环境很少受到人为的破坏,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森林,如比纽原始森林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原始森林为野生动植物保存了良好的生境,区内除了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和众多的珍稀植物外,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包括扭角羚、孟加拉虎、豹等,大部分都是国家级的珍稀保护动物。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了区域良好的生态旅游大背景。

4.3.5独具特色的亚热带风光

墨脱县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特色,在西藏雪域高原中具有独特性,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雪域类型旅游资源最重要的补充。因此,这类旅游资源在区内具有较为独特的吸引力。 5 墨脱县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5.1提升旅游环境质量

确立旅游环境工作的重点。提高管理者旅游环境保护思想意识。开发旅游环境管理,最重要的是让管理者明白旅游环境影响的实质,跳出“环境”就是

“卫生”的狭隘认识,提高旅游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可以通过考查、培训以及建立景区环境考核等监督体制来实现。

建设旅游环境监测系统。旅游环境监测系统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合理科学的旅游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发现旅游和非旅游活动给旅游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适当的处理,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5.2畅通旅游交通设施

由于墨脱是中国到现在为止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在不久的将来这“唯一”将不再出现,因此在公路修通之后,要完善路口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线和旅游景区导引,方便游客进入墨脱旅游;增加景区之间的连接线路,使主要旅游道路形成环线,适当提高旅游道路建设标准;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质量。 5.3打造旅游品牌形象

持久宣传主题形象,围绕主题形象定期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形象;加强旅游形象整体宣传促销;加强旅游形象宣传的多层面合作,使之成为系统工程;坚持把旅游形象促销与旅游产品促销密切结合起来进行;注重与周边地区旅游形象和产品的宣传促销整合。

5.4 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整合,打造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由于青藏铁路通车,林芝机场通航,墨脱县要发挥生态兴县,旅游富县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加以重点研究和培育。具体的旅游发展思路为按照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布局,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整合,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徒步旅游,民俗旅游,科考旅游等特色旅游业,争取把墨脱县打造成全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5.5加大对旅游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林芝地区墨脱县发展旅游业面临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经济产业,对有关人才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加大旅游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培养专业人才。目前墨脱县由于交通不便从业人员非常少,而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结构劳动技能水平等都远远

不能适应墨脱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其中导游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旅游规划和经营管理的人才也严重不足,影响了墨脱县旅游业潜力与优势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麦正伟,陈林. 墨脱县扶贫.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 20100125

[2] davidliu007.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

__

20110621

[3] 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 旅游资源开发[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30-87 [4] 刑道隆,王玖.关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几个问题[J]. 旅游学刑,1987,2(3):45-52 [5] 保继刚.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 旅游经济,1988,(3):57-59.

[6] 杨桂华. 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对象[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1-7 [7] 周进步. 旅游资源及其特征[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8-18

_

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ct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