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7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4:5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Unit 7

19th-Century American Poets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Edgar Allen Poe (1809-1849) ?Walt Whitman (1819-1892) ?Emily Dickinson (180-1886)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

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

?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

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

?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

韵优美的抒情诗。

?朗费罗的主要诗作包括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

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

?《海华沙之歌》是采用印第安人传说而精心构思的长诗,写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一生克敌

制胜的英雄业绩,以及他结束部落混战,教人民种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贡献。在美国文学史上这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但诗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斯库尔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诗的韵律完全模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当时虽然受到了读者的赞赏,却遭到后代一些评论家的责难。

?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烧伤致死,这一直使他无比悲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重负,他

投身于但丁的《神曲》的翻译,还写了6首关于但丁的十四行诗,是他最佳的诗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体上仿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诗剧于1872年完成

《箭与歌》是朗费罗歌颂友谊的一首著名抒情短诗,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这首诗看似意思浅显,其实内容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

(一) 第1节赏析:写―箭‖

?诗人所描写的箭射出去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急、快、眼睛无法捕捉到。

?◇ 小结:―我‖曾经随意射出一支箭,眼睛跟不上箭飞翔的速度,所以不知道它落到哪里

去了。写的虽是生活中普通的小事,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它寓意丰富,耐人寻味。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样,我们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间一长便忘记了。

(二) 第2节赏析:写―歌‖

?⒈ 射出去的箭和吐出去的歌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飞快,无法找寻和追踪。 ?⒉ 鉴赏―吐‖字的妙用

?―我把一支歌向空中吐出‖,将―吐‖改成―唱‖,好不好? ?明确:形容歌声强劲有力。

※ 难点点击

?第1节和第2节在内容有没有关联?

?明确:比喻――以箭作为歌的喻体: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 ?作用――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

?小结:随随便便哼支歌,歌声飘扬,自认为没人会记住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毫

不费力地将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等施与别人。或许我们觉得这无足轻重。友爱、帮助等等被我们随随便便地施与,轻轻松松地忘却。

(三) 第3节赏析:写―箭‖和―歌‖的归宿

?在前两节貌似平淡的叙述后,诗歌忽然出现转折,诗人发现了―箭‖和―歌‖的归宿:发现箭

插在一棵橡树上,同样,那支歌也自始至终藏在朋友心中。朋友为什么―一直‖把―歌‖藏在心中?

?明确:表现了朋友间的心心相印、彼此默契的感情。

About the Questions

?1. Both flew so swiftly that 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their flight.

?2. Many years later, when the speaker was hopeless about the arrow and song, to his surprise,

he found them.

?3. Arrow and song stand for true friendship, which will not chang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 Psalm of Life

?朗费罗的诗歌往往选用最常见的英文传统格式和常见的语言,用词口语化,琅琅上口,易

于让普通读者阅读并引发他们的共鸣

?《人生颂》一诗是朗费罗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 ?该诗以一位年轻人的口吻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见解

?《人生颂》采用传统格律诗中最常用的四行诗节形式,诗行则主要采用抑扬格四音步(有

一部分是三音步),一轻一重的音节在同一行诗里出现四次。

?此诗韵律整齐,采用a-b-a-b,c-d-c-d,e-f-e-f这样的隔行韵形式,而且脚韵还穿插了单韵

和双韵的变化,奇数行用双韵,偶数行用单韵,如第一小节中一、三行的―numbers‖―slumbers‖,二、四行的―dream‖―seem‖

?双韵幽婉明快,单韵则强劲有力,两者的交叉使用无疑进一步增强了该诗抑扬顿挫的节奏

感。

?除此以外,部分诗行还采用了头韵的修辞形式,如诗中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与第十七

行中的soul and slumbers,grave and goal,spoken and soul,broad and battle等皆为典型的头韵修辞法。

?所有这些韵格、脚韵与头韵的运用从总体上形成了这首诗工整和谐的韵律,使之节奏明快、

语气流畅,读起来铿锵有力,优美动听,而这又恰好与诗的思想内涵珠联壁合,共同给人们带来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当时正值西进运动与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人那种蒸蒸日上、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十分吻合,这也许就是它能够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一和第二节译文

? 不要在哀伤的诗句里告诉我: ? ―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

? 灵魂睡着了,就等于死了, ? 事物的真相与外表不同。 ? 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实在的! ? 它的归宿决不是荒坟; ? ―你本是尘土,必归于尘土‖, ? 这是指躯壳,不是指灵魂。

?这两节开门见山,以什么是人生起笔

?诗人同时故意设置一个悲观人生论的―歌者‖作为批驳的对象,反对将肉体的必死性作为把

人生视为一场幻多的因由,以恢复生命的灵性维度来维护人生的现实意义

?这两节已经预示了下面要进一步引申的两点内容:一是如何对待生命的时间性,二是如何

认识和评定这样的生命。

第三至第六节译文

? 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 ? 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 ? 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 ? 都超越今天,跨出新步。 ? 智艺无穷,时光飞逝; ? 这颗心,纵然勇敢坚强, ? 也只如鼙鼓,闷声敲动着, ? 一下又一下,向坟地送丧。

? 世界是一片辽阔的战场,

? 人生是到处扎寨安营;

? 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 ? 做一个威武善战的英雄! ? 别指望将来,不管它多可爱! ? 把已逝的过去永久掩埋! ? 行动吧--趁着活生生的现在! ? 心中有赤心,头上有真宰!

?从第三小节开始,诗人以如何度过人生为承接,开始阐释全诗的主题,指出人生的目标和

道路在于行动和不断的自我超越。

?人生既然是真刃而实在的,那么就应该―趁着活生生的现在‖而行动,就应该做一个敢于面

对一切现实的―威武善战的英雄‖。

第七和七八节译文

? 伟人的生平启示我们: ? 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 ? 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 ? 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上; ? 也许我们有一个兄弟 ? 航行在庄严的人生大海, ? 遇险沉了船,绝望的时刻, ? 会看到这脚印而振作起来。

?在第七、八小节,诗人转入到对人生价值的诠释上,以说明人生要如此度过的终极意义——

那些伟大的勇敢者的生命划出的轨迹终究不会消失,它留在―时间的沙上‖(即人类的历史上),给后人带来永恒的启示。

第九节译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o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