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更新时间:2023-10-13 05: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7、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忘我、执着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质疑 1、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预设:○

2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

3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质疑 二、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3、理解文中的新词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工笔 速写 4、 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学习 ○

2强调“港、壶、绣、徽”的字形。 ○

3形近字组词 ○

港( )壶( )缸( )绣( )浑( )徽( ) 巷( )壳( )缺( )诱( )挥( )微( ) 三、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思路 1、 带着疑问读课文

1课文的主角是谁?讲了他什么事? ○

2“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

3谈一谈这位青年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说说理由。 ○

4随着对青年认识的深入,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1主要内容: ○

一个聋哑青年在玉泉忘我地看鱼画鱼的事。 2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

出现了三次,赞赏这位青年画得好、逼真,像在纸上游动。 3谈一谈自己对这位青年的初步印象 ○

这位青年很特别,不只因为他是一个聋哑人,还因为他看鱼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是一个做事勤奋的人,因为他每个星期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他是一个做事专注的人,因为他总是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

他是一个做事执着的人,因为在这一年多里,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鱼画鱼,从不间断。 他是一个画技高超的人,因为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 4作者情感的变化 ○

作者由欣赏、误解到由衷的敬佩。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 勤奋 专注

青年 画鱼 执着 画技高超

作者:欣赏——误解——敬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青年做事忘我、执着,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忘我、执着的品质。

3、创设意境,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厂徽、聋哑 二、质疑,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文章最后两个小节: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指名读 2、学生质疑

3、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总结 1鱼为什么会游到心里? ○

2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

3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有什么关系? ○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三个疑问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这位聋哑青年。 三、 研读“鱼游到心里”

1、联系课文说一说“鱼游到心里”什么意思?(通过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了其特点,做到了胸有成鱼。)

2、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年轻人看鱼的句子。 (1)出示: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说明他经常到玉泉来看鱼;“静静地”说明他看得很专注;“呆呆地”说明他看得很入迷、忘我、出了神。) (2)出示: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青年执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青年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想一想,他还忘记什么? (忘记了自己,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劳累……)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青年这么忘我地、执着地看鱼,才使他记住了金鱼的每个细节和

动作,鱼才能游到他的心里。

四、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想一想“鱼游到了纸上”什么意思? (青年把鱼画得很生动、逼真,像在纸上游动) 2、默读课文,用“——”画出年轻人画鱼的句子。

他有事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理解“工笔”和“速写”

(工笔就是青年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速写就是青年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青年画画很认真,一丝不苟) (2)出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融在一起,体会到了青年人画鱼到了忘我、痴迷的程度) 四、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人心里”的关系。 1、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你运用学过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小结:

“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基础和原因。聋哑青年要把金鱼画活,画像,必须先仔细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做到胸有成鱼,呼之欲出。

五、 总结升华

1、 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呢?

(这是一个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青年。这是一个忘我、执着的青年) 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悟?有何收获?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勤奋、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 [板书设计]

27 鱼 游 到 了 纸 上

忘我 活灵活现

执着 栩栩如生

心里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和名字,师:他是——(生接: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师板书:扁鹊;生书空)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这位神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 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补充板书:治病、拒绝) 三、抓住“名医”,感悟课文

(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我们来当当扁鹊,就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师读旁白,生齐读扁鹊的话)

扁鹊 ,蔡桓公 ,最后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pe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