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背后的秘密

更新时间:2023-03-08 06:46:2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凝望”背后的秘密

作者:胡西林

来源:《中国收藏》2013年第02期

潘天寿绘鹰科题材的作品,秃鹫以外,常见的还有鹰、鱼鹰等等,其他像八哥、山鸟之类也是他喜爱的禽鸟题材,表现手法则既有笔墨也有指墨。《凝望》未署作年,画面呈现是一爿长方形的奇崛磐石上一只山鸟匍歇端顶。磐石很大,约占画幅的五分之四,以指墨勾勒的轮廓线时断时续,折角分明,更有大小、深浅不一的湿墨苔点各择其位,连串成片。行书款题“雷婆头峰寿指墨”沿磐石右侧竖题—此处恰好是画面的出血处(出血,印刷行业术语,指画面超出版心),一溜行书在这儿挡一挡,一方面与磐石形成合抱之势,另一方面使整块磐石愈显方峻、墩实和富有重量感。山鸟匍歇端顶,大约被声响惊觉,侧身作观望状,似憩非憩,颇有意趣。但是山鸟是什么鸟不得而知,比对潘天寿相关画作也未得其名。比如,潘天寿纪念馆收藏的那幅作于1954年的《欲雪》,以及1965年绘赠霍士廉的《双憩图》,所绘之鸟都与此鸟相类,但是两幅画一名《欲雪》,一名《双憩》,题目中都没有涉及鸟名。1966年初夏,潘天寿作有一幅“乐清灵岩寺屏霞嶂前所见”的画,上绘一石一鸟,取名《岩乌》,那鸟与此轴所绘相似,但是鸟喙稍长并且略微尖些,似乎也不是同一种鸟。曾见过江寒汀一幅取名《山马》的花鸟作品,所画之鸟与此轴最为相似。1961年湖州王一品笔庄曾精制一笔,山羊须毫,笔制成后请潘天寿试用并为之取名,潘天寿取的名也叫“山马”,或许潘天寿曾经画有此鸟而定此名,但是山马的学名叫什么又不得而知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1996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潘天寿书画集》中也没有对这种鸟给予明确的叫法,所以我们不妨暂时以“山鸟”笼统名之,其实山鸟的名字也很美丽。

关于此画的创作时间,我们可以从潘天寿“雷婆头峰寿指墨”的题款来加以推知。“雷婆头峰”是潘天寿老家浙江宁海冠庄村西面最高的那座山峰,山上多石,且奇形怪状,潘天寿少年时常在山上砍柴、山下放牛,那是一座满载他少年记忆的山峰。晚年潘天寿说自己是雷婆头峰上的一块石头,这在比喻自己性格倔犟的同时,更是对自己的童年及家乡的思念,所以晚年潘天寿最常用的署款就是“雷婆头峰寿(者)”。那么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以“雷婆头峰”署画的呢?以笔者所知,潘天寿以“雷婆头峰”署画始自1959年,比如潘天寿纪念馆收藏的《芰荷图》,署年款为“一九五九年紫薇开候”,紫薇开于每年的春季,这大概也是潘天寿这一署款的最早的作品之一了。这之后,特别是1961年以后,他开始频频在作品上署“雷婆头峰寿(者)”款,有单行,也有连着年款写成双行的,字体则以行书为主,偶尔也题隶体字,而行书“雷婆头峰寿(者)”是他最爱,也是最典型的题款形式。他的最后一幅“雷婆头峰”作品,从已知作品看,是1966年初创作的《梅月图》。这是一幅指墨巨构,清高拔俗,气势磅狄,令人驻足画前有摄魂勾魄之感。这幅作品一上一下作双题,上题作隶书:“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万花皆寂寞,独俏一枝春。一九六六年农历乙巳黄梅开候,东月大颐寿者指墨于雁山片石居”,下题的“雷婆头峰寿”照例行书。

还有一个事例也与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有关。上世纪60年代初,当年潘天寿任教上海美专时的学生忻鸿偕妻子一起拜访潘天寿。忻鸿1929年考入上海美专,1933年毕业,当时所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yn.html

Top